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霍亂

移除 29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Colera1.jpg|280px|thumb|有框|右|colera1- 顯微鏡下的霍亂弧菌。圖片來源;[http://skorpiomenlamedicina.blogspot.com/2014/10/colera.html CÓLERA]skorpiomenlamedicina]]'''霍亂'''(英語:Cholera)是由產毒性O1及O139血清型霍亂弧菌所引起的急性細菌性腸道傳染病,為全球性的疾病,世界各地均有病例發生,多數發生於開發中國家,尤其在 [[ 自來水 ]] 不普及或環境衛生較差的地區。感染霍亂的症狀為無痛性大量米湯樣水性腹瀉、嘔吐、快速脫水等;若患者未能及時接受適當治療,有可能因嚴重脫水和 [[ 休克 ]] 而死亡。
==疾病概述==
產生腸毒素之霍亂弧菌血清型O1(Vibrio cholerae serogroup O1):該菌可分為cholera classical和E1 Tor二種生物型,每一種生物型又包括稻葉(Inaba)、小川(Ogawa)和彥島(Hikojima)三種血清型。因分泌的腸毒素類似,故臨床症狀也相似。大流行時多以其中一型為主,現在除了少數地區外,流行以E1 Tor型為主。
產生腸毒素之霍亂弧菌血清型O139(Vibrio cholerae serogroup O139):係新發現之菌種(非O1型亦非non O1之O2~O138型中任何一型),本型菌病例依霍亂病例有關規定通報及處理。
[[File:Colera.jpg|480px|thumb|有框|右|colera, 霍亂弧菌侵入腸胃導致上吐下瀉。圖片來源;[http://skorpiomenlamedicina.blogspot.com/2014/10/colera.html CÓLERA]skorpiomenlamedicina]]
===特性===
* 1. [[革蘭氏陰性菌|革蘭氏陰性]] (G(-)) 弧菌。    
==流行病學==
霍亂起源於[[印度]]恆河三角洲,19世紀擴散至世界各地,隨後的6次大流行造成數百萬人喪生。第7次大流行於1961年起於南亞,1971年蔓延至[[非洲]],1991年已傳至美洲,目前成為許多國家的地方流行病。
多數疫情由O1血清型造成,O139型(1992年於孟加拉發現)則侷限於 [[ 東南亞 ]] ;非O1及非O139型的霍亂弧菌僅會產生輕微腹瀉,不會引發流行疫情。近期[[亞洲]]及非洲發現新的變異菌株,觀察顯示能引起較嚴重霍亂,致死率較高,需要對流行狀況採取仔細的流行病學監測。
據臺灣報告資料自民國以後共發生4次大流行(1912年、1919至1920年、1946年及1962年)。前3次患者人數共10,648人,死亡6,834人(64%),由於醫療進步,1962年發生流行的383名患者中有24名死亡(約6.0%)。臺灣自1962年後積極辦理霍亂防治措施,除偶有境外移入病例外,本土病例至今多屬散發病例,僅發生少數群聚事件,惟1997-2000年間陸續有8例本土病例因生食受汙染的甲魚卵或因處理生鼈甲魚時不慎汙染其他食材,而感染霍亂弧菌(血清型O139)<ref>[https://www.cdc.gov.tw/Category/MPage/HOKQ7-S4GrQVoDf5gUkHyg 霍亂疾病介紹及防治工作手冊]臺灣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ref>
==傳染方式==
霍亂可透過食用受污染的食物或水而傳播。霍亂弧菌可存在污水中相當長的時間,生食受霍亂弧菌污染水域捕獲的 [[ 海鮮 ]] (特別是甲殼類或貝類),即可能遭受感染或引發疫情,導致爆發流行。攝食受病人(主要)或帶菌者(次要)糞便或嘔吐物污染的水或食物。
* 1.受霍亂弧菌污染的食物,尤其是水產品(生蠔、甲魚、未熟的魚及蝦蟹等),以及受污染的水是疾病初期的感染源,若是在疾病流行期,霍亂病患的家屬因日常的接觸約有4~22% 的機會受到感染。
* 2.飲用未煮沸的生水,或生吃水中的海產,便有機會感染霍亂弧菌。由於霍亂弧菌在鹹水淡水均能生存,而且生存時間頗長,因此水產品特別容易染有病菌。
* 食物應充分煮熟,並避免生熟食交叉汙染(生熟食砧板應分開)。
* 不飲用未經煮沸的水。
* 非即時食用的食物應加蓋後置入 [[ 冰箱 ]] 保存。
* 養殖業者或餐飲業者應使用來源可靠的水源飼養魚貝類水產。
(三)環境衛生:
霍亂好發於衛生條件較差的地區,出國前往當地時應注意:
# 注意個人衛生習慣,用餐前及如廁後應確實洗手。
# 食物應選用熟食,避免食用生菜或未完全煮熟的海鮮,如:生 [[ ]] 片及 [[ ]] 類。
# 飲用煮沸的開水、包裝完整的飲品及經消毒過的奶類或其製品;避免飲用加入冰塊的飲品。
# 不食用路邊攤販賣的食物或飲料。
==感受性及抵抗力==
個人感受性差異很大,胃酸缺乏者將增加發病的危險性,不過即使在嚴重的流行區域,侵襲率也甚少超過2.0%。感染後數種抗體增加(殺弧菌抗體、抗毒素抗體和凝集抗體),可抵抗再次感染,尤其是對同一型細菌持續時間更長。在霍亂呈地方性流行的地區,大部分的人於成年早期均已獲得抗體。
O139型菌之各種臨床症狀(嘔吐、 [[ 腹瀉 ]] 、脫水等)較O1型為嚴重且有腹痛之主訴,但罹患者大部分都是成人群(小孩病例稀少)。
==防疫措施==
# 教育民眾洗手的重要性,提供足夠的洗手設備。如廁時應用足量的衛生紙,以免污染手部。家中應有防蠅的措施(如紗門窗、殺蟲劑),尤其是廁所,並時時清除垃圾以防蠅孳生。
# 提供安全的用水(純化、氯化),並防止水管與下水道相通,飲用水應充分煮沸。
# [[ 食物 ]] 要充分煮熟,並避免生熟食交叉污染(生熟食砧板應分開)。
# 非即時食用的食物應加蓋後置入冰箱保存,再次食用前應再加熱煮熟。
# 加強監督販售之[[牛奶]]及食品的製造過程、運輸和貯藏是否符合衛生要求,所有牛奶及奶製品(包括家製和商業製)一定要經巴斯德氏法(76.1℃、15秒)消毒或煮沸,食品用冷卻水一定要使用氯消毒。
* 病患如採住院治療,其住院期間,應採接觸隔離,並加強個人衛生,廁所應提供充足之衛生紙,如廁後一定要使用肥皂或洗手乳洗手,避免污染環境及把手;病患如有照顧者,協助處理糞便(或尿液)時,亦應教導於處理後必須使用肥皂或洗手乳洗手。<br>
* 病患如能做好個人衛生,並避免排泄物污染環境,即無使用傳染病防治法第44條、第45條施行隔離之必要;病患如無法維持個人衛生,有污染環境及傳染他人之虞,必要時,地方主管機關得依傳染病防治法第44條、第45條及「法定傳染病病患隔離治療及重新鑑定隔離治療作業流程」,對病患施行隔離治療。所開立之「傳染病隔離治療通知書」及「傳染病隔離治療解除通知書」應上傳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傳染病個案通報系統」,俾利後續審查。
===='''消毒'''====
詳見消毒方法與防疫工作步驟。
====檢疫====
對自疫區入境者在入境途中已有疑似症狀時,其乘坐同一航空器、船舶或同一旅行團人員應實施檢疫,有症狀者應予採檢。
==消毒工作==
1.'''室內地面及環境表面''':<br>
* 戴上 [[ 口罩 ]] 及手套,將室內地面上可見之垃圾清除乾淨。<br>* 以0.1%~0.5% [[ 漂白水 ]] 消毒地面及病患經常碰觸之門把、床沿、 [[ 電燈 ]] 開關、電梯按鈕、樓梯間把手、廚房水龍頭開關等公共區域。<br>
2.'''濺落之分泌物及排泄物''':<br>
戴上口罩及手套,以0.5%漂白水,小心輕灑在嘔吐物或排泄物上,儘速以拋棄視紙巾、抹布或舊報紙覆蓋吸收主要濺落物後清除,然後使用0.1%~0.5%漂白水,由外往內擦拭污染區域,作用30分鐘後再使用清水擦拭即可。<br>
* 疾病管制單位負責防疫、人體檢體採檢、疫情調查、衛生教育及戶內環境衛生及消毒等工作,必要時應協調環保單位實施屋外環境清潔及飲用水消毒等,並追查感染源。
* 食品衛生單位負責冷飲攤販、餐廳(館)之衛生稽查、嫌疑食品檢驗及污染食品來源之追查。
2.工作協調:縣巿政府或衛生局為防疫工作之順利推展,得召集有關單位( [[ 警察 ]] 、民政、社會、環保)舉行協調會報,必要時,應邀請疫情相關縣市政府列席,研商防疫措施。
==視頻==
12,13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