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雎水镇绵阳市安州区辖镇。1940年置睢水乡,1959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1992年建镇。位于区境西部,距区政府所在地花荄镇23公里。面积76平方千米,人口17014人(2017)。雎(水)绵(竹)路、秀(水)高(川)路在此交会。辖教场、光明、宝元、东林、青云、白河、金华、红石罐滩、道喜10个村委会和雎水镇街道居委会。乡镇企业有建材厂、水电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子。雎水镇是著名作家沙汀的故乡。[1]

目录

经济概况

2004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实现3.29亿元,农业总产值实现6025万元,粮食总产量7171吨,乡镇企业总产值实现2.8亿元,实现本级财政收入304万元,完成国、地两税36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2808元,与上年相比,人均增收389元。全年累计完成税收368万元,国税完成167.5万元,地方工商各税156.7万元,农业税及附加完成43.8万元。 2005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实现1.0043亿元,农业总产值实现6598万元,粮食总产量6896吨,乡镇企业总产值实现3.34亿元,实现本级财政收入315万元,完成国、地两税46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3076元,与上年相比人均增收268元。[2]

经济发展

农业逐步走上规模化、产业化之路

2004年,全面推广各项农业新技术,举办农技培训100人次,科技简报15期,印发宣传资料20000余份。建成优质水稻示范片1500亩,小麦良种示范片1000亩,推广农业新技术20多项,新品种30多种。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在五一水库引进养猪基地;宝元村引进昌溪园艺场。投资80余万元,租用耕地150亩,建立竹种苗基地。园包山林场果树基地。全镇全年粮比例达到6:4。退耕林再创新高,新建栽竹子基地500亩,共完成粮食折现124.5万元,政策抚育11.9万元,825户受益,全镇共退耕5930亩,荒山造林4000亩,完成天然林保护工程1.5万亩,飞播造林7000亩。对623户,563块土地的退耕还林户进行了颁证。2004年,畜牧业产值实现3178万元,生猪出栏19210头,渔业产值实现137万元。对全镇5275户、12870亩发放粮食补贴12万余元。

推广农业新技术

2005年,加大力度推广农业新技术,全年共举办农技培训150人次,科技简报12期,印发宣传资料25000份。建成优质水稻示范片1200亩,小麦良种示范片900亩,推广农业新技术10余项,新品种25种,全镇粮经比例已达6:4。退耕还林再创新高,争取天保封山育林1040亩,共完成退耕还林政策兑现123.5万元,政策抚育11.8万元,825户受益。全镇共退耕5930亩,荒山造林4000亩,完成天然林保工程1.5万亩,飞播造林7000亩,涉及8个村35个组,1670户。确保全镇连续28年无森林火灾。粮食直补工作全面完成,对5275户、12870亩,共发放种粮补贴14万元。全年实现畜牧业产值3150万元,生猪出栏18850头,渔业产值实现142万元。

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加大

2004年,投资50万元,新修沟渠6000多米,维修沟渠3000多米,维修山平塘15口,整理河道2000多米,建提灌站1处。彻底改变了东林村1、2组,教场村4、5、12组的灌溉用水问题。积极实施白水湖流域金华村和白河村的水土保持项目,共修建放水渠2000米,建蓄水池14口,坡改梯核心面积达500亩,新栽水果林150亩,共投入达40万元。

2005年,投入资金50余万元,新修沟渠6000多米,维修沟渠3000多米,维修山平塘15口,整理河道2000多米,建提灌站1处,彻底结束了东林村1、2组,教场村4、5、12组的灌溉用水问题。积极实施白水湖流域金华村和白河村的水土保持项目,共修建放水渠2000米,建蓄水池14口,坡改梯核心面积达500亩,新栽水果林150亩,共投入达40万元。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工业产值明显提高

2004年,全镇共引入资金1995万元。投资1000万元,年产10万吨的棕树坪水泥熟料厂,投资800万元的鑫源氧化钙厂,投资1000万元,年产5万吨的向泰阳化工厂均已正式投产,投资40万元的光明造纸厂也即将投产。为保障阳安公司竹浆纸一体化工程按期实施,对红石村2、3、4组的土地依法进行征用。工业园区建设涉及两个村8个组的土地征用问题已得到处理。2004年,全镇乡镇企业总产值达2.8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达2.27亿元,工业增加值4060万元,利税866万元,入库税金316万元。?

2005年,全镇共引入资金1630万元,全镇乡镇企业总产值达3.34亿元,入库税金463万元。投资1000万元,年产10万吨的棕树坪水泥熟料厂,新增投资870万元,建成白云石矿粉生产线;投资1000万元,年产5万吨的向泰阳化工厂,引入合川公司投资640万元,建成铁粉精加工生产线;虎头岩矿厂120万元新建浮石矿粉厂。

建设步伐加快

2004年,全镇已基本实现村村通,移动、联通等基站的建立,网络覆盖全镇。建设路的"绿化、美化、亮化"正着手实施。自来水厂技改增容工程已基本结束,有效解决了红石、青云、阳安、银河公司的生活用水问题。

2005年,自来水厂的技改增容工程已基本结束,青云村的人畜饮水工程已全面竣工。筹集资金30余万元,对雎拱路进行了全封闭的维修整治;对雎太路雎水段进行了铺垫。筹资60余万元,对雎秀路雎水段路面进行了全面修复。

社会各项事业再创新

2004年,加大教育投入,投资20多万元共改造D级危房1000平方米,封闭拆除D级危房1638平方米,改造C级危房339平方米,投资51万元的中学学生宿舍楼即将竣工。投资160万元建设中心小学教学楼主体工程已全部竣工。中学入学率、巩固率均达到100%,雎水初中升学率达到90%。计生工作稳步进行,2004年,全镇共计出生147人,其中一胎99人,二胎47人,政策符合率93.5%,人口出生率为7.59‰,自然增长率为1.76‰。落实民政政策,全年共发放抚恤事业费63300元,救济福利事业费38600元,自然灾害救济费16000元。尸体火化率达100%。

2005年,投入资金20余万元共改造D级危房1000平方米,封闭拆除D级危房1638平方米,改造C级危房339平方米。投资160万元建设中心小学教学楼主体工程已全部竣工。中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均达到100%,雎水初中升学率达到90%。计生工作综合改革全面推进,全年共计出生人口156人,其中:一胎104人,二胎51人,政策符合率94%,人口出生率为8.1‰,自然增长率为2‰。殡葬制度改革成效显著,火化率达100%。[3]

历史遗存

四川绵阳市安县雎水镇日前发现了一个南宋古钱币窖藏。在这个窖里,挖出了重约7吨的古钱币。经初步鉴定,专家认为这些钱币是南宋时期的铁钱。

这一窖藏是6月27日上午安县雎水镇教场村一村民在用推土机推地时发现的。经过考古工作人员的发掘,发现里面的古钱币都是按不同大小和年代分类串在一起,然后又粘结成了一个高约2米、直径1.5米的圆柱体。这些钱币约有7吨重。钱柱的周围是用石头砌成的一个窖。在一个地方发现如此之多的窖藏钱币还不多见。 为什么会有如此众多的钱币窖藏于此?专家认为,可能是寺院的财产担心被元兵所掳而挖窖存放于此。 在距离"钱窖"不远处,考古人员还挖出了一个大水缸样的陶罐,里面装有30多件铜铁农具,有锄头、镰刀、铜镜等。

文化名人

雎水镇是著名作家沙汀故乡。他在雎水生活了十年,曾在正街的一个叫刘家酱园大院中隐居,如今院落已不复存在。沙汀,原名杨朝熙,现代著名文学家、革命家,革命战争年代,受党的安排,到安县从事地下组织活动,是安县革命的先驱。曾经蛰居雎水十年,并创作出了著名的《淘金记》、《困兽记》、《还乡记》等文学名著,这些作品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当代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风俗民情

安县雎水镇民俗"春社踩桥会"已有两百多年历史。每年"春社"日(即立春后第5个戊日),安县及相邻的绵阳市区、北川县、德阳市甚至成都等地百姓均要扶老携幼,涌至安县睢水关太平桥,参加一年一度盛大的"踩桥会";到此踩大桥的人数少则五、六万,多则上数十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