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雍正.jpg

雍正滿語ᡥᡡᠸᠠᠯᡳᠶᠠᠰᡠᠨ ᡨᠣᠪ穆麟德hūwaliyasun tob太清hvwaliyasun tob大詞典huuwaliyasun tob[1]蒙古語ᠨᠢᠶᠢᠷᠠᠯᠲᠤ ᠲᠥᠪ鮑培轉寫CAT:可能含有拼寫錯誤的蒙文nayiraltu töb西里爾字母найралт төв公元1723年至1735年)為中國清朝入關後第三位皇帝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的年號,前後共13年。因為雍正帝之前曾被封雍親王(滿語ᡥᡡᠸᠠᠯᡳᠶᠠᠰᡠᠨ
ᠴᡳᠨ ᠸᠠᠩ
穆麟德hūwaliyasun cin wang),即位後採用雍正一詞,除取其名「禛」之諧音外,亦有正統、名正的意思。以辟民間奪位的謠言。

雍正
1723年-1735年
政權 大清
君主 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
歷時 13年
雍正:青年胤禛讀書像。

雍正十三年八月清高宗即位沿用[2]

康熙皇帝駕崩後,隆科多便立即封鎖了宮門,讓軍隊進駐京城,一直到了七天之後雍正登上帝位。

雍正:雍正皇帝讀書像。

這樣的事情如果沒有精心的謀劃是無法在短時間內做到的,而且在此期間坐擁雄兵的川陝總督年羹堯沒有絲毫的舉動,坐鎮西北,很明顯就是要監視先皇最為喜歡的皇十四子,逼迫其徹底斷絕繼位的念頭。

雍正:允禮所作雍正帝像。

所以,隆科多和年羹堯都是這場事件中的核心人物。與其說是篡位,倒不如說是奪位,因為畢竟雍正也是皇子,篡位是對非皇室人員當權的說法,所以將他的繼位稱為奪位更為貼切合適一點。這位皇四子無論採用了何種手段,到底還是穩穩地坐在了皇帝的寶座上。 [3]

雍正:雍正皇帝。

目錄

改革

 
雍正:雍正皇帝農裝圖。

愛新覺羅·胤禛——承上康熙、下起乾隆

 
雍正:雍正帝蒙古族服裝圖 。

雍正在位13年,對清廷機構和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如為加強對西南少數民族的統治,實行改土歸流、耗羨銀歸公,建立養廉銀制度等。特別是雍正七年(1729年)在出兵青海,平定羅卜藏丹津叛亂後,為提高軍務效率,在離養心殿百步之遙的隆宗門內設立軍機處,更是鑄就了沿襲至清末的帝後獨攬軍政要務的集權模式。

 
雍正:雍正西服畫像 。

有鑑於康熙朝諸皇子爭儲位的慘痛教訓,雍正創立秘密建儲制,即將已選定的儲君姓名,寫好密藏匣內,再置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後,以備不測。這一制度,有助於以後乾嘉道咸幾朝皇權的順利過渡。

 
雍正:雍正皇帝道裝圖。

他是個明君而非仁君,明君指的是治理國家能力很強,但在某個地方也犯下了嚴重錯誤,但總的來說是七三開的,即成績七分,過錯三分。可以這樣說,雍正是一位十分複雜而矛盾的歷史人物,他是勇於革新、勤於理政的傑出政治家,對康熙晚年的積弊進行改革整頓,一掃頹風,使吏治澄清、統治穩定、國庫充盈、人民負擔減輕。但他畢竟是封建皇帝,有着重大過失和種種局限,他的繼位為帝,也存在很大疑點。雍正的繼位存在很多疑點。

這樣說並不是要抹煞他的歷史功績,應該說封建統治者骨肉相殘是經常發生的。封建社會中,即使一個英明的君主也往往要用陰謀手段和殘酷鬥爭來奪取和鞏固統治,漢武帝唐太宗武則天努爾哈赤都有屠兄弟、殺兒子、逼父親的行為,雍正並不是個例外。

他作為一個最高統治者,勤於政務,洞察世情,以雷厲風行的姿態進行整頓改革。雍正統治十三年是清朝統治的重要時期,承上啟下,為以後乾隆時期的繁榮盛世打下了基礎。[4]

人物評價

總評

雍正帝與康熙帝一樣勤於政事。後人收集他在位的13年中朱批過的摺子就有360卷。雍正在位期間,「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

史書評價

清史稿》:「聖祖政尚寬仁,世宗以嚴明繼之。論者比於漢之文、景。獨孔懷之誼,疑於未篤。然淮南暴伉,有自取之咎,不盡出於文帝之寡恩也。帝研求治道,尤患下吏之疲睏。有近臣言州縣所入多,宜釐剔。斥之曰:『爾未為州縣,惡知州縣之難?』至哉言乎,可謂知政要矣!

歷代評價

康熙帝:「雍親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

清宗室、史學家昭槤說:「憲皇在位十三載,日夜憂勤,毫無土木、聲色之娛。余嘗聞內務府司員觀豫言,查舊案檔,雍正中惟特造風、雲、雷、雨四神祠,以備祈禱雨暘外,初無特建一離宮別館以供游賞。故當時國帑豐盈,人民富庶,良有以也。」

濮蘭德白克:「控御之才,文章之美,亦令人讚揚不止,而其批臣下之摺,尤有趣味,所降諭旨,洋洋數千言,倚筆立就,事理洞明,可謂非常之才矣! 」

法國傳教士杜赫德評論道:「儘管雍正皇帝很少表現得像是一個天主教的支持者,但不能不值得稱讚的是他不知疲倦地熱衷於政事,他為了天下百蒼生的福樂安康夜以繼日地致力於改革政弊。您能給雍正皇帝帶來最的樂事就是向他提出一個能夠提高民眾福利、緩解百姓的生活壓力的良策;他會不惜一切代價努力將這項計劃儘快訴諸實踐。他制定了一系列弘揚美德獎勵善舉的政策,使得臣工們紛紛效法雍正皇帝(節儉的作風)以幫助災荒之年的百姓渡過難關。這些優秀的品質使得雍正皇帝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到了全國百姓的擁護與愛戴。」

法國著名的思想家伏爾泰評價道:「新帝雍正愛法律、重公益,超過父王。帝王之中無人比他更不遺餘力地鼓勵農事。他對這一於國民生計不可缺少的百藝之首亟為重視。各省農民被所在州、縣長官評選為最勤勞、能幹、孝悌者,甚至可以封為八品官。農民為官,並不需為此放棄他已卓有成效的農事耕作,轉而從事他並不了解的刑名錢穀。」

魁奈:康熙皇帝的繼承者(雍正)制定了各種法規,全都有助於樹立起尊重農民的觀念。除了他自己親自犁田播種作出表率外,還下令各城市的總督每年度都在其所轄地區選拔出勤懇耕種、誠實正直,並富有卓越管理才能的傑出農民,加官至八品,享有崇高的聲譽及相稱的特權。」

著名中國史研究專家史景遷評價道:「雍正的父親康熙為政寬鬆,執政末期受儲立之爭所擾且出現典型長壽帝王的統治能力退化現象,雍正即位之初的滿清實已浮現官僚組織膨大腐敗、農民生活水平惡化的危機;由於雍正即位時正處於政治歷練、精神與人格上的成熟階段(45歲),因此得以精準的分析問題並有魄力的作出應對。他的改革同時包含力行整頓與和現實的妥協(如火耗歸公與養廉銀)。」

近代日本學者、清史研究專家稻葉君山說:「帝承康熙疏節闊目之後,稍加清理,遂創定清朝財政之基礎。至日後盛運期之財政,實帝之所賜也。譬如農事,康熙為之開墾,雍正為之種植,而乾隆得以收穫也。」

中國歷史學家、清史專家蕭一山說:「世宗剛毅明察,純系政治家之作風,任法尚廉,吏道澄清,庫藏充裕,海宇義安。倘使厥年克永,可為吾國政治變換一種積極性質,掃除數百年來顢頇無為之消極思想,社會亦不至停滯而不進矣。無奈宵旰不遑,求治太切,頗不易得社會之諒解,遂致有暴崩之傳說。」 [49] 「世宗治國天資獨高,循名責實,信賞必罰,好名圖治,於國有功,以文景之治的景帝喻之。」

清末民國時期歷史學家孟森說:「自古勤政之君,未有及世宗者。」「要之聖祖諸子,皆無豫教,唯世宗之治國,則天資獨高,好名圖治,於國有功。則天之佑清厚,而大業適落此人手,雖於繼統事有可疑,亦不失為唐宗之逆取順守也。」

著名清史研究專家馮爾康說:「雍正本人是有作為的、對中國歷史發展做出貢獻的君主,而雍正朝,上承康熙,下啟乾隆之治,使康雍乾三朝持續發展,成為清朝的鼎盛時期。更有甚者,雍正立志清除歷史上遺留下來的數百年積弊,所實行的攤丁入畝政策,成功解決中國古代歷史上的人口稅問題,是巨大創舉。所實行的耗羨歸公和養廉銀政策,具有現代財政預算、財政管理的意義。在古代歷史上,唐朝劉晏實行兩稅法,明朝張居正推行一條鞭法,很得人們的讚譽,雍正的經濟政策,比之他們有過之而無不及。統觀雍正的歷史地位,他應當是古代歷史上的傑出帝王。」

清史專家楊啟樵說:「康熙寬大、乾隆疏闊,要不是雍正的整飭,滿清恐怕早已衰亡。 」「有人說他雄猜陰鷙,是否如此姑且不論,但在位十三年中,宵旰焦勞,勤於庶政確是事實,在政治上有一定的貢獻,但為期過短,遽爾暴卒,留下尚未完成的任務;即使已經施行的,由於「人亡政息」,反而引起流弊的也有。正如遺詔中所說:『志願未竟,不無微憾』。他如果像乃父康熙那樣的壽考,多活十一年,政局就會不同;要是像兒子乾隆那樣的長命,多活三十一載,政治上變化之大,自不在話下——誇大的說,也許因而改易了此後中國的命運,亦為可定。」

日本東洋史學者、文學博士佐伯富:「諺語云『王朝基礎多奠基於第三代』,雍正帝正是清入關後第三代君主,有清二百數十年的基礎盤石,即為雍正所奠定。」

林瑞漢:「雍正在位十三年,嚴厲明察、循名責實、整飭吏治、清理財政,大大矯正康熙以來寬縱的弊端,雍正一朝吏治清明,臣下莫不奉公守法,吏治之隆是清代之最,歷代僅見。」

清史研究專家楊珍說:「雍正帝在位僅有13年,然而他卻通過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迅速扭轉了康熙晚期積弊嚴重,社會發展受到阻止的局面。在此基礎上,康乾盛世方能進入鼎盛時期,使中國傳統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達到其最高峰。這一為期百年的歷史進程中,雍正帝所具有的承先啟後作用,無可或缺。如果從在位時間相對短暫,但建樹之多,政績之大並不亞於其他歷史名君這一角度審視,雍正帝當屬更為不易。」

著名歷史學家郭福祥說:「清代的雍正皇帝在歷史上是一位富有傳奇性的人物,他那出色的才華、剛強的性格、傳奇式的政治生涯以及充滿矛盾的思想都給人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馮佐哲說:「雍正帝是一個卓越的實用主義政治家。」

劉桂林:「清世宗初政所表現出來的才能,非同一般,其精力過人、勤奮、幹練,亦為常人所難及。」

著名歷史學家、社會學家南懷瑾說:「清朝入關定鼎八十年後,有了一位文學詞章並不亞於任何一位翰林學士;談禪說道,並不遜於禪門宗師的雍正皇帝。他的為政之道,使人不敢欺,亦不可欺。內肅權貴,不避親疏。外立綱常,赫如烈日。用此守成,當然可使內外肅穆,誰敢與之抗衡。他是真實奠定了清朝的江山,付予兒孫好自經理。實在可算是歷代定鼎守成帝王中的一代奇才,為歷代職業皇帝中絕無僅有的一人。」

著名歷史學家易中天說:「他刻薄是真刻薄,但不寡恩;冷酷是真冷酷,但非無情。雍正一朝無官不清的說法,也許誇張了點,卻是對雍正治國的公正評價。雍正無疑是一個極有個性的人,也是一個傑出的人物。他感情豐富,意志堅強,性格剛毅,目光銳利,而且奮發有為。」

日本人亦尊重和推崇雍正帝,將雍正帝稱為「希世仁君」。

軼事典故

資助書生

雍正帝當皇子時喜歡微服出行,廣結俠義。某年到杭州,準備泛舟西湖遊玩一番,剛出涌金門,看到一個書生在賣字,筆法頗為精到,胤禛便讓他寫了一副對聯。其中有個「秋」字,書生卻將「火」字旁寫在了左邊。胤禛便問:「這個『秋』字你是不是寫錯了?」書生不以為然,說沒寫錯,然後拿出一本名帖,翻開讓胤禛比對。胤禛說:「你既然如此博學,為何不去博取個功名呢?幹嘛要在這賣字為生?」書生說:「我家裡窮,連老婆孩子都養不活,只能靠賣字為生,哪敢想什麼大富大貴呢!」胤禛於是慷慨解囊,說:「我這有錢,可以資助你博取個功名,到時候別忘了我就行。」書生萬分感謝,後來還真就考取功名,入了翰林。

此時胤禛也已登基,一日從名冊上看見書生的名字,想起那次杭州之行,於是便召其入內。胤禛隨手寫了一個「和」字,故意將「口」字邊寫在了左邊,然後讓人拿給書生看。書生不明所以,回答說這是個錯字。胤禛微笑不語。第二天,胤禛讓書生拿着詔書去浙江,浙江巡撫受詔,詔中說:命此書生在涌金門再賣字三年,再來供職。書生這才恍然大悟。

崇仰佛道

雍正帝青年時代就喜歡閱讀佛家典籍,與僧侶往還,並著《集雲百問》論佛旨,自號「破塵居士」、「圓明居士」。即位初期自比「釋主」,用比丘文覺密參帷幄,引起朝臣的反對。雍正帝否認緇衣參政,但對釋氏有節制。到晚年,在宮中做法會,親自收門徒。他大修古剎名寺,給僧人賜封號,支持禪宗中的一派,著作《揀魔辨異錄》,參與佛教內部宗派的鬥爭,又搞了《御選語錄》一書,闡揚其佛學觀點。雍正帝與道士也頻繁接觸,宮中養着婁近垣賈士芳張太虛等人。雍正帝看中佛老,是他認識到儒、佛、道三教學說中的一致性:「三教之覺民于海內也,理同出於一源,道並行而不悖」。

雍正的佛學著作,以中國佛教特有的禪宗為主,安撫喇嘛教只是為了防止西藏叛亂。雍正曾自號「圓明居士」,把古德參禪語要編輯成《御選語錄》共十九卷,更從章嘉國師學習禪學。章嘉國師就是負責把《藏文大藏經》全部翻譯成滿文。世宗皇帝,自許為禪宗血脈,編集《雍正御選語錄》,並撰寫《揀魔辨異錄》,以上諭要求各地地方官對法藏、弘忍一系的僧人嚴加調查取締,這樣實屬國王護法。

西式服裝

在中國最早穿西服的是雍正帝,至今在故宮尚保留他的這一畫像。這位精力充沛的皇帝喜歡玩賞鐘錶等西洋事物,他穿西裝更多的是滿足追新求異的獵奇心理。

御用眼鏡

眼鏡最早出現於1289年的意大利佛羅倫薩,是歐洲人的一項重要發明。雍正帝很喜歡西洋眼鏡,倒不是雍正帝附庸風雅,確實是他已經眼花了,需要眼鏡的幫助。據不完全統計,造辦處為雍正帝專門製作的各式眼鏡達35副之多,如水晶、茶晶、墨晶、玻璃眼鏡等等。雍正帝把這些眼鏡隨處安放,每到一地,隨手可取。在雍正帝經常起居的大內與圓明園的宮殿裡,甚至在他的鑾轎中,都放有專門的御用眼鏡。不僅如此,雍正帝還把眼鏡發放給潑灰處的工匠,作為一種實用的福利待遇。

迷戀丹藥

雍正帝對道教也頗有興趣,特別寵幸龍虎山駐京道士封婁近垣,封他為四品龍虎山提點、欽安殿住持,並加封為「妙正真人」。雍正帝早在當皇子時,就對煉丹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那時煉丹的主要目的是做給他父皇看,說明自己不謀求皇位,只一心煉丹。他還因此寫過一首題為《燒丹》的詩:

「鉛砂和藥物,松柏繞雲壇。

爐運陰陽火,功兼內外丹。」

雍正帝對丹藥的痴迷程度可謂是是中國古代史上最後一位寵信道士迷戀丹藥的皇帝。

公元紀年對照

雍正 元年 二年 三年 四年 五年 六年 七年 八年 九年 十年
公元 1723年 1724年 1725年 1726年 1727年 1728年 1729年 1730年 1731年 1732年
干支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雍正 十一年 十二年 十三年
公元 1733年 1734年 1735年
干支 癸丑 甲寅 乙卯

同期存在的其他政權年號

參考文獻

  1. 滿語直譯:和睦公正。「ᡥᡡᠸᠠᠯᡳᠶᠠᠰᡠᠨ」意為「和睦」,「ᡨᠣᠪ」意為「公正」。
  2. 李崇智. 中國歷代年號考. 北京: 中華書局. : 223. ISBN 978-7-101-02512-5. 
  3. 對雍正帝繼位的幾點看法
  4. 雍正皇帝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