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陶哲轩」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added Category:科学家 using HotCat
無事實依據
行 60: 行 60:
 
<p style=text-indent:2em;>此外,他的研究领域还涉及工科,在照相机的压缩传感原理(调和分析在实际中的应用)方面获得了突破性成果。
 
<p style=text-indent:2em;>此外,他的研究领域还涉及工科,在照相机的压缩传感原理(调和分析在实际中的应用)方面获得了突破性成果。
 
<p style=text-indent:2em;>陶哲轩另一项著名的成果是与本·格林合作用质数级数解决了一个由欧几里得提出的与"孪生质数"相关的猜想:一些质数数列间等差,如3、7、11之间,均差4;而数列中下一个数15则不是质数。这个已经有2300年历史的数学悬案,强烈吸引了他的兴趣,他与同伴甚至证明了即使在无穷大的质数数列中,也能找到这样的等差数列段,这个发现被命名为"格林-陶定理"。
 
<p style=text-indent:2em;>陶哲轩另一项著名的成果是与本·格林合作用质数级数解决了一个由欧几里得提出的与"孪生质数"相关的猜想:一些质数数列间等差,如3、7、11之间,均差4;而数列中下一个数15则不是质数。这个已经有2300年历史的数学悬案,强烈吸引了他的兴趣,他与同伴甚至证明了即使在无穷大的质数数列中,也能找到这样的等差数列段,这个发现被命名为"格林-陶定理"。
==陶哲轩事件真相==
 
https://factpedia.org/wiki/%E9%99%B6%E5%93%B2%E8%BD%A9%E4%BA%8B%E4%BB%B6%E7%9C%9F%E7%9B%B8
 
陶哲轩思维混乱,缺乏基本的逻辑训练
 
  
 
[[Category:數學家]]
 
[[Category:數學家]]
 
[[Category:科学家]]
 
[[Category:科学家]]

於 2019年10月12日 (六) 15:08 的修訂

陶哲軒(975年7月17日-)出生於澳大利亞阿德萊德,華裔數學家,任教於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數學系。

陶哲軒是贏得菲爾茲獎的第一位澳大利亞人,也是繼1982年丘成桐之後獲此殊榮的第二位華人 。

陶哲軒
原文名 Terence Chi-Shen Tao
出生 (1975-07-17) 1975年7月17日(48歲)
澳大利亞阿德萊德
國籍 澳大利亞
職業 數學家

基本信息

  • 中文姓名:陶哲軒
  • 外文名稱: Yingtai Long
  • 民 族:' 漢族
  • 性 別: 男
  • 血 型: O
  • 出 生 地:澳大利亞阿德萊德
  • 出生日期:1975年(乙卯年)7月17日
  • 職 業:數學家
  • 畢業院校:普林斯頓大學,弗林德斯大學
  • 主要成就:菲爾茲獎獲得者
  • 語 言:漢語、英語

人物經歷

孩童時代

陶哲軒在幼年時期便展現出數學天分。

陶哲軒兩歲時,父母就發現了他在數學方面的早慧。於是,他3歲半時被送進一所私立小學。然而,儘管智力明顯超常,但他卻不懂得如何與比自己大兩歲的孩子相處。幾星期後,父母明智地將小哲軒送回了幼兒園。在幼兒園的一年半時間裡,由母親指導,他自學了幾乎全部的小學數學課程。其間,父母開始閱讀天才教育的書籍,並且加入了南澳大利亞天才兒童協會。陶哲軒也因此結識了其他的天才兒童。

陶哲軒5歲時,父母決定將他送到離家兩英里外的一所公立學校。因為這所小學的校長向他們承諾可以為陶哲軒提供靈活的教育方案。一入學,陶哲軒就進了二年級,但他的數學課則在五年級上。 在濃厚興趣的驅使下,7歲的陶哲軒開始自學微積分。開明的校長又在他父母的同意下,主動說服了附近一所中學的校長,讓小哲軒每天去該校聽中學數學課。不久,小哲軒出了自己的第一本書,內容是關於用Basic程序計算完全數。 中學時代

8歲半時,陶哲軒就升入了中學。經過一年的適應後,他用三分之一時間在離家不遠的弗林德斯(Flinders)大學學習數學和物理。在此期間,他開始以出色的數學競技考試成績頻頻引起轟動。曾參加SAT(美國高考)數學部分的測試,得了760分的高分(800分為滿分)。

10歲、11歲、12歲參加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還未滿13歲時已贏得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金牌。

這期間,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一位教授將陶象國夫婦和陶哲軒邀請到美國,遊歷了三個星期。夫婦倆曾請教費弗曼和其他數學家,陶哲軒是否真的是天才。"還好我們做了肯定答覆,否則今天我們會覺得自己是傻瓜。"費弗曼回憶說。

陶哲軒14歲時正式進入他中學時去聽課的弗林德斯大學,16歲獲得該校榮譽理科學位,僅一年後就取得了碩士學位。

赴美學習

17歲,他來到美國,開始攀登數學高峰,在普林斯頓大學師從沃爾夫獎獲得者埃利亞斯·施泰因(Elias Stein),21歲獲得博士學位。

24歲被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聘為正教授,成為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有史以來最年輕的正教授。

2006年夏,獲得麥克阿瑟基金(MacArthur Foundation)天才獎和數學界的諾貝爾獎"菲爾茲"獎。

2006年末,陶哲軒開始在wordpress上寫博客。在這裡,他將自己科研的方方面面寫下來,將一些自己覺得分量不夠的論文思考結果直接貼出來與同行分享。

2008年獲得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的艾倫沃特曼獎(Alan T. Waterman Award)。

回訪中國

2009年12月,成年後的陶哲軒第一次回到他的祖籍國--中國。作為總決賽的面試主考官,參與第二屆"丘成桐中學數學獎"的評審工作,僅在12月21日,在清華大學主樓報告廳做演講;下午在人民大會堂,他接受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至立的會見。

陶象國在上海出生並在香港受教育,後來成了一名兒科醫生。梁蕙蘭是物理和數學專業的高材生,曾做過中學數學教師。1972年,夫婦倆從香港移居澳大利亞。

陶哲軒會說廣東話。但他只到過香港和大陸兩次。一次是兩歲時跟父母到香港旅行,而另外一次是2009年12月參加丘成桐中學數學獎比賽而到中國大陸。

陶哲軒的韓裔妻子勞拉(Laura)在美國航天總署(NASA)擔任工程師,原本是他在洛杉磯加大的學生,但兩人只差三歲。

家庭生活

陶哲軒的父親陶象國和母親均畢業於香港大學,全家在1972年移民澳大利亞。

陶象國在上海出生並在香港受教育,後來成了一名兒科醫生。梁蕙蘭是物理和數學專業的高材生,曾做過中學數學教師。1972年,夫婦倆從香港移居澳大利亞。

陶哲軒會說廣東話。但他只到過香港和大陸兩次。一次是兩歲時跟父母到香港旅行,而另外一次是2009年12月參加丘成桐中學數學獎比賽而到中國大陸。

陶哲軒的韓裔妻子勞拉(Laura)在美國航天總署(NASA)擔任工程師,原本是他在洛杉磯加大的學生,但兩人只差三歲。

主要成就

陶哲軒是澳大利亞唯一榮獲數學最高榮譽"菲爾茲獎"的澳籍華人數學教授,也是繼丘成桐之後獲此殊榮的第二位華人。是調和分析、偏微分方程、組合數學、解析數論等重要數學研究領域裡的重要數學家,被譽為"數學界莫扎特"。

在陶哲軒的研究生涯里,他被數學界公認為是調和分析、偏微分方程、組合數學、解析數論、算術數論等接近10個重要數學研究領域裡的大師級年輕高手,這些方向都是數學發展中極熱的生長點。

此外,他的研究領域還涉及工科,在照相機的壓縮傳感原理(調和分析在實際中的應用)方面獲得了突破性成果。

陶哲軒另一項著名的成果是與本·格林合作用質數級數解決了一個由歐幾里得提出的與"孿生質數"相關的猜想:一些質數數列間等差,如3、7、11之間,均差4;而數列中下一個數15則不是質數。這個已經有2300年歷史的數學懸案,強烈吸引了他的興趣,他與同伴甚至證明了即使在無窮大的質數數列中,也能找到這樣的等差數列段,這個發現被命名為"格林-陶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