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陈达 (核科学家)

陈达 (核科学家) 原图链结

陈达生于1937年7月22日,江苏通州人,核科学与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谘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常委、副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在苏院士谘询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物理学会医学物理专业委员会顾问委员,江苏省医学物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陈达长期从事核科学技术研究工作,在核诊断学领域中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 2016年7月22日8时09分,因病医治无效,在南京逝世,享年80岁。

目录

简历

陈达研究了在特定条件下各种核素的分凝规律及其关联关系,创造性地解决了裂变燃耗的测试技术难题。研究某些核材料在深度燃耗后随时间变化规律以及快速放化分离技术的基础上,创建了“增长法”诊断技术方法。创建了极端条件下诊断中子剂量的放化法。解决了在本底干扰严重、反应体系复杂情况下的放射化学诊断学的取样系数技术难题。领导并完成铀氢锆脉冲反应堆工程建设工作。先后承担和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各类科研项目50馀项,曾获国家发明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部委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6项,光华科技基金一等奖1项。在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200馀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130馀篇。

陈达很重视人才培养,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支持下,陈达院士将核科学与材料学、医学等其他学科的交叉领域研究作为了南航核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发展方向。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由陈达院士作为学科带头人的南航核科学与工程系已经逐步发展、壮大、成型,拥有了完整的学科专业体系。

2013年9月,由陈达院士领衔申报的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工业物料成分实时在线检测仪器的开发和应用”顺利获批,该项目的立项对南航的核科学与技术学科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带动作用。[1] ]

人才评价

陈达先生对我国国防科技事业无比热爱并倾注了毕生心血。他一生治学严谨、乐观豁达、团结同志、率先垂范,表现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和著名科学家的高贵品质。

陈达的一生以突出的业绩、高尚的品格、无私的情怀,践行了为祖国核事业奋斗终身的崇高志向,表现出了一名共产党人和高级知识分子对党的无比忠诚、对祖国的赤胆忠心、对人民的深挚热爱和对事业的执著追求![2]


陈达院士始终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奋斗拼搏,无私奉献的一生。他表示,虽然陈达院士离开了我们,但他将对我国国防科技与教育事业的忠诚和热爱,写在了祖国的大地上,写在了南航的热土上,南航为拥有这样一位科学巨匠、国防之子而感到无限骄傲和光荣。

动态

1937年7月22日,生于江苏通州。

196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

1992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1993年,授予专业技术少将军衔。

2001年,受聘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6年7月22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南京逝世,享年80岁。[3]


视频

核技术的践行者——陈达

参考来源

  1. 南通籍院士、著名核科学家陈达. 南通新闻. 2016年07月23日 [2019年02月24日]. 
  2. 将一生献给祖国的核事业.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闻网. 2017年02月27日 [2019年02月24日]. 
  3. 缅怀陈达院士. 中国科学院网. 2016年7月22日 [2019年02月24日]. 


外部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