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陳映真

增加 28 位元組, 3 年前
 
{{Infobox person
| name = <h4 style="background:#0088dd; color:#ffffff; margin-top:0em; padding:10px 0;">陳映真</h4>
| awards = [[吳濁流文學獎]](1979)、[[時報文學推薦獎]](1979)、[[花蹤世界華文文學獎]](2003)
}}
 ''' [[ 陳映真]]'''({{bd|1937年|11月8日|2016年|11月22日|catIdx=C陈}} ),本名'''陳永善''',另有[[筆名]]'''許南村'''、'''趙定一'''、'''陳善'''、'''陳善乃'''。在台灣文壇推動[[現實主義]]寫作,是台灣報導文學的先驅人物,也是台灣戰後時期台灣文學重要旗手。因支持中國統一,個人政治色彩過於濃厚而成為當代最被議論的小說家之一。
== 簡歷 ==
陳映真為[[臺北州|臺北]][[ 鶯歌街|鶯歌]] 人,生於日治[[ 日治 台灣]][[ 新竹州]][[ 竹南郡]][[ 竹南街]] 中港。筆名「陳映真」原是其早逝的孿生兄長的名字。陳於1957年[[ 成功高中]] 畢業後考取淡江文理學院(即今[[淡江大學]])外文系,1961年畢業。在1959年陳映真便以第一篇小說〈麵攤〉出道文壇。之後陳映真在[[ 強恕高中]] 任職英語教師,後進入[[輝瑞製藥有限公司|輝瑞大藥廠]]工作。
1968年7月政府以「組織聚讀馬列共黨主義、[[魯迅]]等左翼書冊及為[[共產黨]]宣傳等罪名」,逮捕包括陳映真、[[李作成]]、[[ 吳耀忠]] [[ 丘延亮]] [[ 陳述孔]] [[ 林華洲]] 等36人,被稱為[[ 民主台灣聯盟案]] ;陳映真被判處十年有期徒刑並移送[[ 台東縣]][[ 泰源監獄]] [[ 綠島山莊]] 。陳映真被捕時亦為《[[ 文學季刊 (1966年)|文學季刊]] 》的編輯委員,季刊相關文人[[黃春明]]、[[尉天驄]]也遭到牽連,因而這次事件又被稱為「文季事件」。入獄對思想的影響,陳映真曾有表述:「對自己走過道路進行了認真的反省,對社會現實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開始由一個市鎮小知識分子走向一個憂國憂民的、愛國的[[ 知識分子]] 」。
1975年,陳映真因[[蔣中正]]| [[ 蔣介石]]去世百日[[ 特赦]] 而提早三年出獄,出獄後仍然從事寫作,轉趨[[現實主義]],並且在[[ 台灣鄉土文學論戰]] 中發表〈建立民族文學的風格〉、〈文學來自社會反映社會〉、〈鄉土文學的盲點〉反擊[[余光中]]等人對[[ 鄉土文學]] 傾向[[ 工農兵文學]] 的攻擊。
1979年10月3日,陳映真又被[[ 警備總部]][[ 軍法|軍法處]] 以涉嫌[[ 叛亂]] 、拘捕防逃的理由,帶往調查局拘留。但在[[施明德]]、[[陳鼓應]]、[[白先勇]]、[[鄭愁予]]等人的聯署抗議下,36小時後獲釋。
1980年代,陳映真繼續參與《文季》、《[[夏潮]]》等雜誌的編務,並且在「[[ 中國結]] 」與「[[ 台灣結]] 」論戰中與台灣本土派人士交鋒。這次論爭中與陳映真進行論辨的,除了當時旅美的[[陳芳明]],多是未來的[[新潮流系]]成員。1985年11月,陳映真創辦以關懷被遺忘的弱勢者為主題的[[報導文學]]刊物《[[人間雜誌]]》(至1989年停刊),1989年7月成立[[人間出版社]]並擔任發行人。
陳映真始終堅持[[中國統一]]的主張,1988年,並與[[胡秋原]]等人成立「[[中國統一聯盟]]」並擔任首屆主席;事實上他的許多作品都在他對此相關的理念規範下成型。1990年後,開始頻繁往來中國與台灣之間。
1994年2月,陳映真於台北市[[新生畫廊]]籌劃關於日治[[ 日治 台灣]]五十年《五十年枷鎖》照片展,展出歷史照片三百餘幅。1997年7月,受邀參加[[香港 ]] 主權移交]] 大典,籌劃[[香港 ]] 殖民時期]] 照片展於台北市[[誠品書店]];也參與1999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五十週年大典」;並在1999年12月,受邀參加[[澳門 ]] 回歸]] 大典。
1996年獲[[中國社科院]]授予榮譽高級研究員<ref>[http://www3.nmtl.gov.tw/Writer2/writer_detail.php?id=1581# 陳映真 作家作品查詢]2007台灣作家作品目錄 </ref>。
2000年,陳映真在《[[聯合文學]]》雜誌九月號發表〈關於臺灣「社會性質」的進一步討論—答陳芳明先生〉一文透露:[[余光中]]曾將陳映真文章中引述[[馬克思]]之處一一標出,加上批註,寄給當時[[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主任[[王昇]],告密陳映真有[[馬克思主義]]的思想。這在當時[[ 戒嚴]] 的臺灣島上是“必死之罪”;陳映真在[[鄭學稼]]力勸千萬不能以鄉土文學興獄,[[徐復觀]]、胡秋原等人力保之下,僥倖躲過這場災禍。<ref>[http://www.xiachao.org.tw/?act=page&repno=120 關於台灣「社會性質」的進一步討論——答陳芳明先生]</ref><ref>陳映真:懷想胡秋原先生,《聯合報》副刊,2004年6月20日。</ref>
2004年,[[雲門舞集]]將陳映真小說〈將軍族〉、〈兀自照耀著的太陽〉、〈哦!蘇珊娜〉、〈山路〉、〈雲〉等篇章改編為舞劇《陳映真‧風景》。
2006年6月,定居於於中國北京。同年9月26日在北京第一次[[ 中風]] 入住[[ 朝陽醫院]] ,病情曾改善轉至普通病房,至10月16日再度中風陷入重度昏迷,入住於該醫院「重症監護室」(ICU)。2010年6月,[[中国作家协会|中國作家協會]]通過讓陳映真加入,任[[中國作家協會]]第七屆全國委員會名譽副主席,為首位加入此協會的台灣人<ref>[http://wen.org.cn/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article=3333 許南村:現實主義藝術的新希望] 人文與社會 2012-05-26</ref>。
2016年過世,享壽80歲<ref>{{cite news|title=作家陳映真病逝北京 未能落葉歸根|url=http://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611225016-1.aspx|accessdate=2016-11-22|agency=中央社|date=2016-11-22}}</ref>。
*1979年第十屆[[吳濁流文學獎]](小說獎正獎)
*2003年第二屆[[花蹤世界華文文學獎]]
 
==参考来源==
{{Reflist}}
 
[[Category:人文社科学家]][[Category:文学家]]
[[Category:
[[Category:
[[Category: ]]
]]
]]
98,24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