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陈雪帆,是一个中国常用姓名,著名的有浙江奉化人歌词作家陈雪帆 [1]

中文名 : 陈雪帆

出生日期 : 1929年11月

国 籍 : 中国

籍 贯 : 浙江奉化

目录

目录

1人物简介 2词友的伯乐 3歌词界的精英

人物简介

陈雪帆先生,浙江奉化人,1929年11月出生,1949年6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2] ,他经历过解放舟山的战役、抗美援朝;历任文工团员、队长、创作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宁波市音乐家协会主席、宁波市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现居住在海曙区高塘四村。近年来,他积极参加社区活动,关心下一代的教育工作,荣获解放军总政治部、民政部颁发的“全国先进军队离休干部”的光荣称号 [3]

词友的伯乐

我认识陈雪帆先生是1979年初春。那时我已从海军部队回到地方上工作,在一个市文化馆组织的音乐创作会上认识了他。记忆中,他中等身材,穿一身军装,面容较清瘦,但很精神。在创作会的发言中,他对当时全国词坛的独到见解和对我市歌词创作的精辟分析,镇住了在场的所有词作者。会后,我与其他词作者都向他问这问那。也就是从那以后,陈雪帆成了我们的尊师。我曾有数十篇作品得到他的指点,像曾发表在《健康报》上的描写护士生活的《洁白的雪莲》,他是逐字逐句在家中作了修改。那日我去他府上取稿,他因为有急事不能与我面谈,就把《洁白的雪莲》稿,用图钉钉在门上,我根据他的修改,重新进行了撰清。又像描写江河船工生活,曾发表于中国《工人日报》的《船工心中乐呵呵》,陈雪帆先生从歌词的立意到反映船工生活的文字上均作了全方位的指导。那次,他为了辅导我掌握船工的生活,还手舞足蹈地当起了“船工”,划起了“橹”。由于雪帆老师的悉心指导,我的词作进步较快,至1980年初夏,已有三十余首词作分别发表在市、省及全国各大报刊上,其中有近十首作品经当地作曲家谱曲,在各种文娱会上演唱。不久,我还加入了浙江省音乐家协会。1980年8月,我被市、省总工会推荐,参加了全国总工会主办的、文革后首次组织的“全国职工文艺创作班”,在北京历时五个月,得到了全国众多文学界、音乐界名人的辅导,获益匪浅。我想,要不是雪帆老师的传带,我是不可能走到这一步的。

雪帆老师对别的音乐作者也都精心指导,不分老幼,印象中一位词界老作者叫郑朗,是中百公司宣传干部,可说对词创作十分执著。他请雪帆老师指导,即便是在路上、公园中,两人如同推讨学术论文。附近小学的一位小朋友,要代表居委会参加市里音乐比赛,雪帆老师用二胡手把手地教会了他拉《二泉映月》。据说,为了达到理想效果,雪帆老师竟与小朋友同台演出。

歌词界的精英

广西民族出版社新近出版的陈雪帆歌词专著,共收集了作者112首词作,其内容大约分三个方面:一是回忆峥嵘岁月,作品揭示了他对党、对军队、对战友的深厚感情;二是赞美可爱的故乡;三是歌唱平凡的劳动,作者用不少篇幅,以极大的热情来讴歌普通劳动者。他有着自己创作的鲜明风格,从平凡中见伟大,以情动人,把歌词描绘成一幅幅多姿多彩的画。外界评论他的词作是:作品有感情、有画意,摸得着、听得见。

除了以上出版社同仁的高度评价外,我从雪帆老师身上还看到了一个艺术创作家的政治敏感性。这是一般艺术家所应具备但又十分难具备的,而雪帆老师却具备了,并做得很好。例如他创作的讴歌清洁工人、后被选入亚太地区中小学音乐教材并获文化部主评的“优秀群众歌曲奖”的《美丽的心灵》,该首歌的主题是提倡大家“五讲四美”,这比党中央提出全国人民要“五讲四美”早一年多时间,这里足见词作家的政治水准。其二是他创作于九十年代初期的《深山的兰花》,此词作描写了一群山乡姑娘为山村个体企业奉献青春的情景,可在当时很少有作品触及到这一主题,而雪帆老师却已热情地、发自内心地赞美她们了,同当时的形势十分相吻,这确是难能可贵的。笔者认为,这种宝贵的前瞻性目光来自他的平时的学习与政治上的成熟。

雪帆老师,他是歌词界的精英,奉献出了那么多的美好作品,他更像一叶奋进的风帆,愿他在词海中沐浴着文艺创作的大好春光,驶向更加辉煌的彼岸。

词条标签: 陈雪帆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