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陈天华」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陈天华 -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所属类别 : 历史人物 陈天华(1875年-1905年12月8日),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
 
 
(未顯示由 2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8 次修訂)
行 1: 行 1:
陈天华 -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所属类别 : 历史人物
 
陈天华(1875年-1905年12月8日),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原名显宿,字星台,亦字过庭,别号思黄,湖南省新化县荣华乡栗树凤阳坪人,华兴会创始人之一,中国同盟会会员,清末的革命烈士。1896年入新化资江书院,1898年入新化实学堂。1903年留学日本,参与组织"拒俄义勇队"和"军国民教育会",次年回国参与组织"华兴会",筹备发动长沙起义。
 
  
1905 在东京与宋教仁创办《二十世纪支那》杂志;辅佐孙 山筹组同盟会,起草《 革命 方略 ; 民报 创刊后任编辑,参与对康、梁保皇派的论战。为抗议日本政府颁布的 清国留学生取缔规则 ,在日本东京大森海湾愤而蹈海殉国,时年30岁。1906年春,其灵柩运回长沙,公葬于岳麓山。
+
{{Infobox person 
 +
| 姓名    =   陈天华
 +
| 外文名    =  tianhuachen
 +
| 图像    =
 +
[[File:1ad5ad6eddc451da6f3be4c6bbfd5266d11632ca.jpg|缩略图|center|[https://baike.baidu.com/pic/%E7%8C%9B%E5%9B%9E%E5%A4%B4/8077025/0/e4dde71190ef76c6f92aedc39716fdfaae516759?fr=lemma&ct=single#aid=0&pic=1ad5ad6eddc451da6f3be4c6bbfd5266d11632ca来自百度网]  [https://gss2.bdstatic.com/-fo3dSag_xI4khGkpoWK1HF6hhy/baike/c0%3Dbaike92%2C5%2C5%2C92%2C30/sign=b7726faadda20cf4529df68d17602053/1ad5ad6eddc451da6f3be4c6bbfd5266d11632ca.jpg 原图链接 ]]]
 +
| 图像说明 =   陈天华 |center
 +
| 出生日期 =  1875
 +
| 出生地点 =   中国湖南省新化县荣华乡栗树凤阳坪
 +
| 逝世日期 =    1905
 +
| 国籍    =   中国
 +
| 别名    =   字星台 亦字过庭,别号思黄
 +
| 职业    =    国近代民主 革命
 +
| 知名作品 =  《猛回头 <br/> 警世钟 <br/> 绝命书 }}
  
陈天华 救亡图存、忧国忧民、宣传革命、矢志不移 是辛亥革命时期杰出的鼓动家和宣传家。所著《猛回头》和《警世钟》成为当时宣传革命的号角和警钟。
+
<p style="text-indent:2em;">'''<big> 陈天华</big>'''(1963年4月27日-2018年),出 于1875年。原名显宿,字星台,亦字过庭,别号思黄,湖南省新化县荣华乡栗树凤阳坪人,[[中国同盟会]]会员,华兴会创始人之一 ,近代民主 革命烈士。
 
+
== 要事迹==
陈天华在排满革命、建立民主政体、造就 近代 等一系列问题上的进步 张在当时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对于中国近代民 革命高潮的到来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和一个对中国贡献的人。
+
<p style="text-indent:2em;">1896年入新化资江书院,刻苦努力 博览二十四史。1898年入新化实学堂,深受维新思想影响,不主张妇女缠足,并倡办不缠足会,成为拥护变法的积极分子。
 
+
<p style="text-indent:2em;">1903年,入省城师范馆,不久获官费留学日本东京弘文学院师范科。期间,积极参与组织"拒俄义勇队"和"军国民教育会",还"日作书报以警 "。同 ,先后撰写 《猛回头》和《警世钟》两书, 以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大无畏的 革命 气概,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 罪恶事实,并愤然指出清 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号召全国民众团结起来,"杀那洋鬼子",引起强烈反响。
  5
+
<p style="text-indent:2em;">1904年2月, 陈天华 回国后,在长沙参与发起秘密革命团体---- 兴会<ref>[https://baike.so.com/doc/6426181-6639854.html  ]360百科</ref> 并到江西策动军队起义。不久 遭清政府搜捕 不得不再次东渡日本。
本词条 名片文字过长, 欢迎各位 编辑词条 额外获取5个金币。
+
<p style="text-indent:2em;">1904年3月 陈天华回到日本。8月 又冒险回国 准备参加长沙起义。后因事泄失败 ,不 得已又到日本
基本信息
+
<p style="text-indent:2em;">1905 年, 在东京与宋教仁创办《二十世纪之支那》杂志;8月 中国同盟会在日本成立 他任秘 书, 并被推为会章起草人之一。《二十世纪之支那》改为 国同盟 的机关报[[《民报》]]后 他担任编辑 并发表著 政治小说《狮子吼》。他还积极参与对康有为、梁启超保皇派的论战。后在日本东京大森海湾愤而蹈海殉国 时年30岁。1906年春 其灵柩运回长沙 公葬于岳麓山。
本名
+
[[File:8cb1cb13495409238bac1d269258d109b2de49a4.jpg|缩略图|right[https://baike.baidu.com/pic/%E7%8C%9B%E5%9B%9E%E5%A4%B4/8077025/0/e4dde71190ef76c6f92aedc39716fdfaae516759?fr=lemma&ct=single#aid=1053729&pic=4075890a66b66e7794ca6bc5 来自百度网][https://gss2.bdstatic.com/-fo3dSag_xI4khGkpoWK1HF6hhy/baike/c0%3Dbaike80%2C5%2C5%2C80%2C26/sign=0f16760555fbb2fb202650402e234bc1/8cb1cb13495409238bac1d269258d109b2de49a4.jpg原图链接 ]]]
陈天华
+
==人物评价==
 
+
陈天华一生热爱祖国 忧国忧民,积极投身于救国救民的革命洪流中 矢志 渝。他效法汉代霍去病"匈奴未灭 无以为家" ,说:" 国不安,吾不娶"(直至蹈海报 之时 终身未娶) 是辛亥革命时期杰出的宣传家 所著[[《猛回头》]]和[[《警世钟》]]成 当时 传革命的号角和唤醒民众的警钟 对中 近代 主革命高潮的到来起到了极大的推动 是一个坚定的民主革命战士。著作辑为 陈天华集
别称
+
==死因争议 ==
显宿
+
长期以来有这样几种说法:
 
+
<p style="text-indent:2em;">1. 抗议日本文部省颁布的《清 留学生取缔规则》。
字号
+
<p style="text-indent:2em;">2. 对空谈救 国, 立志 死报国。他曾经谈及自己能 国做的无非有两件事,"其一作书报以警世,其二则遇可死之机 而死之" 从中可见,为国而死是他早已准备的
思黄,过庭
+
<p style="text-indent:2em;">以上原因 都有一定道理。
 
+
<p style="text-indent:2em;">关于 陈天华 的死,如今有新的观点。陈天 并不是因为抗议取缔规则而自杀 ,因 陈天华 留下来的[[ 《绝命辞》]] ,是这样写的:"但慎毋误会其意、谓鄙人为取缔规则问题而死。"从中看出 ,陈天华 跳海自杀 并非为了抗议这次[[《取缔清国留 生规则 ]] "
所处时代
+
==外部链接==
近代
 
 
 
民族族群
 
汉人
 
 
 
出生地
 
湖南省新化县荣华乡栗树凤阳坪
 
 
 
 
出生时间
 
1875年
 
 
 
时间
 
1905
 
 
 
主要作品
 
《猛回头》和《警世钟》两书
 
 
 
主要成就
 
一生救亡图存 宣传革命,是辛亥 革命 时期杰出 鼓动家和宣传家。
 
 
 
毕业院校
 
日本法 大学
 
 
 
职务
 
华兴会创始人之一
 
 
 
目录
 
1人物生平
 
2人物评价
 
3大事年表
 
4 陈天华
 
5影视形象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折叠早年经历
 
陈天 原名显
 
猛回头陈天华
 
猛回头陈天华
 
宿 字星台 亦字过庭 别号思黄 湖南新化县知方团(今荣华乡栗树凤阳坪)人。母早逝 父为塾师 幼从父识读,因家境贫寒,乃营小卖以补济 然坚持好学 常向人借阅史籍之类书籍,尤喜读传奇小说,亦爱民间说唱弹词。1895 年, 陈天华随父迁县城,仍以提篮叫卖为生。。
 
 
 
折叠求学阶段
 
1896年 经族人周济 入新化资江
 
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
 
刻苦博览二十四史。
 
 
 
1898年,入新化实学堂(今新化县一 ),深受维新思想影响,倡办不缠足 会, 成为变法运动的拥护者。
 
 
 
1900年 入省城岳麓书院,成绩 列前茅。其时,莅湘某令识其才,欲以女妻之,陈效法汉时霍去病"匈奴未灭 无以为家" 乃婉言谢绝 :"国不安,吾不娶"(直至蹈海报国之时,终身未娶)。次年转入求实书院。
 
 
 
1903年初 入省城师范馆 ,不 久获官费留学日本东京弘文学院师范科 参与组织" 拒俄义勇队" " 民教育会"。
 
 
 
折叠革命经历
 
1903年春 陈天华以官费生被送日本留学 入弘文学院师范科。不久,逢沙俄企图侵占东北三省,拒俄事件发生,祖国正处主权沦丧境况,陈破手血书寄示湖南各学堂 湖南巡抚赵尔巽亦 感动,亲临各学堂 读,并刊登于官报,还饬令各府、州、县开设武备讲习所,使湖南全省拒俄运动士气更加高涨 陈天华在日本积极参与组织拒俄义勇队和军 国民 教育会。还"日 书报以警世"。同年 先后撰写《猛回头》和 警世钟 两书,这两部书以强烈的爱国精神和革命勇气,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已迫在眉睫,指出清朝政府已成为" 洋人的朝廷" ,号召全 各阶层民众团结起来,实行排满," 杀那洋鬼子" ,在社会上产生强烈 响。
 
 
 
策划起义
 
 
 
1903年冬的11月4日 陈天华和刘揆一、宋教仁、杨毓麟等 庆贺黄兴30岁生日 名,举行秘密 决定组织革命团体--华兴会[1] 
 
 
 
1904年2月15日 ,陈天华 同黄兴、宋教仁在长沙创立 兴会在湖南长沙参与发起秘密革命团体华兴会,并到江西策动军队起义。不久 ,因 清政府搜捕, 陈天华 不得不再次东渡日本[2]
 
 
 
1904年3月 ,陈天华 到达日本后 入法政大 。8月,冒险回国,准备参加华
 
民报
 
民报
 
兴会发动的长沙起义。因事泄失败,又去日本。
 
 
 
1905年6月,陈天华与宋教仁等创办《二十世纪之支那》杂志。7月,孙中山到日本,主张联合各革命团体,组织中国同盟会,陈天华积极赞成。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他任秘书,并被推为会章起草人之一。《二十世纪之支那》改为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后,他在《民报》上先后发表不少文章和政治小说《狮子吼》。同年11月,日本文部省颁布歧视并限制中国留学生的《清国留学生取缔规则》,留日学生发动了抵制这个规则的强大运动。为了激励人心,陈天华在12月7日留下《绝命书》万余字,次日蹈海自杀。著作辑为《陈天华集》。
 
 
 
折叠蹈海自绝
 
警世钟
 
警世钟
 
1905年12月8日,陈天华在日本东京大森海湾蹈海(从海边的浅处一步步走向海的深处)自杀,抗议日本文部省颁布的《取缔清国留日 学生规则》。陈天华用蹈海这样一种死亡方式来抗议日本,唤醒同胞。他挥笔写下《绝命书》。12月8日晨,陈天华蹈海自杀,年仅31岁。
 
 
 
陈天华自杀后,留下《绝命书》万余言,鼓励人们"去绝非行,共讲爱国",有《陈天华集》。1906年7月11日,长沙学生与各界数万人,为陈天华举行公葬。
 
 
 
陈天华的死,在当时就引起了很大的轰动。1906年的春天,当陈天华的灵柩运回上海后,中国公学为他和另一位投黄浦江自尽的同盟会员姚宏业举行了一次公葬的会议,到会千余人,会上宣读了姚宏业的遗书和陈天华的绝命辞,大家痛哭流涕,会议决定将陈姚灵柩一起送回家乡湖南,举行公葬。
 
 
 
折叠历史背景
 
背景一
 
 
 
当时的中国,是一个被列强瓜分、凌辱、被排除在世界主流话语权
 
猛回头陈天华
 
猛回头陈天华
 
之外的三流国家,国家将亡是一个悬在无数觉醒的中国青年心中的首要命题。这些热血青年的背后,是三亿多留着辫子的人群--这是怎样的人群呢?余世存先生曾在他的《破碎》一文中这样描述这群人:
 
 
 
"中国人民,像抛洒在东方大陆上的无数种子,生根发芽,他们在关中大地治河,在北方边陲群山之巅筑建万里长城,在五岭蛮荒之地开辟草莱。他们跟传统文明的其他国家的人民一样,以自我牺牲的劳作和牛马一样的苦役为上流社会效劳……他们像蚂蚁、像芽虫、像蜜蜂,机械地活着,悲惨地死去。他们就像生物学上毫无质量可言的生物群,他们只能以数量保种取胜,以供文明不断地盘剥、杀戮。
 
 
 
这是我们东土大陆的奇观,自古及今,它都算人类世界最庞大的基因种群,但这个种群却以最卑微的姿态生活。它的个体成员要么加入上流的吃人宴席,要么被吃,要么离群索居,或者成为化外之民,一经化外,它的个体成员就为夷为狄。就是说,它的个体成员从未成为自己,成为文明的人格。这个种群,中国人民,似乎是为了一种奇特的目的而牺牲自己的。"
 
 
 
请记住这个大背景,它对我们理解天华之死的意义有着重要启示:国家,是三流的弱国;组成这个国家的人民,是卑微的劳力、埋头的牛马和只能以在同类被杀中寻点乐趣的看客,数千年的专制使人们在做奴隶和做奴隶而不得的交替中渐渐忘记了做人,忘记了爱恨情仇,忘记身体里到底流淌的是什么东西。
 
 
 
背景二
 
 
 
直接促使天华之死的,是以下一系列事件:
 
 
 
1. 当时清朝政府为了挽回国衰民穷的颓势,派出了大量青年留学美国、欧洲和日本学习先进技术,其中以留学日本最多。对清朝政府的未来,美国当时驻上海领事馆领事曾指出有两条路:一条是改革,美国可以为之培养出一大批审时度势的改革家;另一条是革命,日本正在为颠覆清朝培养暴力革命家。
 
 
 
2. 正是为了扑灭在日本留学生中越来越高涨的暴力推翻清朝政府的革命火焰
 
秋瑾
 
秋瑾
 
,1905年11月2日,清朝政府勾结日本政府文部省发表了一个严格管束中国留学生的规则,就是《清国留学生取缔规则》。这个规则有很多内容,主要有三条,第一是中国留学生一定要在清朝政府驻日公使和日本学堂登记,留学生的活动、到哪里去都得要登记;第二通信要登记,给国内给朋友写信都必须登记;第三不准住到别的地方去,只能住在留学生学校的宿舍。
 
 
 
3. 这个规则一出台,就引起了广大留日学生的抗议,但是在该如何具体应对这场斗争的方式上,留学生们出现了严重分歧。一派以秋瑾和宋教仁为代表,主张全体同学罢学回国;一派以汪兆铭和胡汉民为代表,主张忍辱负重留在日本继续求学,两派发生了激烈争吵,甚至到了水火不相融的地步,以至最后留日学生总会的干事们不想承担责任,纷纷辞职不干了。
 
 
 
4. 这种情况让日本报纸很是幸灾乐祸,描述中国留学生是"乌合之众",1905年12月7号的《朝日新闻》甚至干脆说中国留学生是"放纵卑劣"的一群,挖苦中国人缺乏团结力,而陈天华就是在看了这张报纸后的当夜,连夜手书了一封被后世人称为"绝命辞"的信,第二天就赴海而死。
 
 
 
折叠教育意义
 
毫无疑问,陈天华是在羞愤中死去的。这种羞愤不是针对挖苦轻
 
陈天华墓近景
 
陈天华墓近景
 
视中国人的日本人,也不是针对丧权辱国的清朝政府,而是针对"求利禄不居责任"的中国留学生和甘当奴隶麻木的祖国同胞。天华之死不是为了抗议任何势力,也不是为了证明自己是一个轻视生命的英雄,他用自己的生命试图换来两个目的的实现:
 
 
 
一是告诉人们,特别是几千来信奉"好死不如赖活着"的中国民众一件事--在这个世界上,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
 
 
 
二是用自己的死让每一个中国人在羞愤中意识到我们族人的缺陷与陋习,督促、劝戒、警醒国人务必正视这些缺陷与陋习并加以改变。一句话,陈天华因国人之陋而死,他是死给我们自己人看的警世钟。
 
 
 
折叠自杀原因
 
长期以来有这样几种说法:
 
戴敦邦绘陈天华
 
戴敦邦绘陈天华
 
 
 
1. 抗议日本文部省颁布的《清国留学生取缔规则》。
 
 
 
2. 当时的《朝日新闻》攻击中国人缺乏团结力,说中国留学生是"放纵卑劣"的一群。天华以死相争。
 
 
 
3. 以死报国,反对空谈救国。天华曾谈及自己能为国做的无非两件事,"其一作书报以警世,其二则遇可死之机会而死之",只要能达到救国的目的,就愿意以身相殉。
 
 
 
以上原因,都有一定道理。但是,如果仅仅是这些理由,并不足以使天华之死成为一个惊天动地的事件,成为这个国家至今还在流血的很难愈合的伤口。那么,促使陈天华以命相殉的最大的理由到底是什么?
 
 
 
一语蔽之,是中国人--他的同胞,促使了天华之死。
 
 
 
关于陈天华的死,如今有新的观点。
 
 
 
陈天华并不是因为取缔规则而自杀,因为陈天华留下来的《遗书》(又名《绝命辞》),白纸黑字,是这样写的:"但慎毋误会其意、谓鄙人为取缔规则问题而死。"陈天华这段文字,翻译成现代文,是这样的意思:"请大家千万不要误会我,我陈天华跳海自杀,并非为了抗议这次《取缔清国留学生规则》。"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评价
 
陈天华的文章,旨在揭露帝国主义侵略,痛斥清朝政府是"洋人朝廷
 
陈天华影视形象
 
陈天华影视形象
 
"。认为"革命者救世救人之圣药也",力主拿起武器,号召"手执钢刀九十九,杀尽仇人方罢手"。在《猛回头》、《警世钟》里,大声疾呼"改条约,复政权,完全独立;雪国耻,驱外族,复我冠裳";高呼"万众直前,杀那洋鬼子,杀那投降洋鬼子的二毛子","推翻'洋人的朝廷'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其遗著编为《陈天华集》。
 
 
 
香港举行陈天华的追悼会,千余人参加。次年闰四月初一,其灵柩经黄兴、禹之谟倡议筹办运回长沙,各界不顾官方阻挠,决定公葬于岳麓山。四月初七(1907年5月29日)举行葬仪,长沙全城各校师生纷纷参加,送葬队伍达数万人,绵延十余里,凄凄哀歌。送葬队伍由朱张渡、小西门两处渡河,"适值夏日,学生皆着白色制服,自长沙城中望之,全山为之缟素"。军警站立一旁,亦为之感动,不加干涉。后来毛泽东在《湘江评论》第4号上评价,"这是湖南惊天动地可纪的一桩事"。
 
 
 
陈天华有一部未能登载完毕的小说,名叫《狮子吼》,小说中通过一个梦,描绘了他心中的民主共和国:"他走到一处,看见'共和国图书馆'的牌子,里面不知有几十万册的书,其中'有一巨册金字标题《共和国年鉴》',全国有30多万所大小学堂、6000多万男女学生;陆军、海军,军舰、潜艇、空中战艇等,铁路,邮局,轮船……"这应是陈天华一直在做的,最美丽的民主之梦。
 
 
 
《猛回头》最后说:"或排外,或革命,舍死做去;父而子,子而孙,永远不忘;这目的,总有时,自然达到。"
 
 
 
深受陈天华事迹震动的留日学生,不光一个秋瑾,当时有一个沉默,之后弃医从文的,是鲁迅。而12年后,一位即将赴日留学的青年还不忘此事,写下一首诗表达怀念之情,"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这个人,叫做周恩来。
 
 
 
他一生救亡图存,宣传革命,是辛亥革命时期杰出的鼓动家和宣传家。所著《猛回头》和《警世钟》两书,成为当时宣传革命的号角和警钟。[2]
 
 
 
折叠编辑本段大事年表
 
1875年3月6日(农历正月二十九),陈天华出生在湖南省新化县[2] 。
 
 
 
1897年10月,湖南巡抚陈宝箴倡导新学,在长沙创立时务学堂,陈天华被录为外课生。
 
 
 
1898年9月8日,《湘报》149号刊登了《新化县童生陈天华等<公恳示禁幼女缠足禀>并批谕》。
 
 
 
1903年3月,陈天华由新化实学堂资助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师范科。
 
 
 
1903年4月,陈天华与黄兴在东京锦辉馆召开拒俄大会,组织"拒俄义勇队"("拒俄学生军")宣传抗俄保国。
 
 
 
1903年5月,与黄兴、蔡锷等以"拒俄学生军"为基础,成立"军国民教育会",由拒俄御侮转为武力反清。
 
 
 
1903年秋,陈天华用通俗文艺说唱形式写成了震惊中外的反帝革命宣言--《猛回头》与《警世钟》。
 
 
 
1903年冬,陈天华作为军国民教育会"运动员",回国策划起义,次年,成立"华兴会"。
 
 
 
1905年8月,陈天华辅佐孙中山创建中国同盟会,功勋卓著。极力主张"华兴会"与孙中山联合的。
 
 
 
1905年9月,作《怪哉!上海各学堂各报馆之慰问出洋五大臣》驳倒梁《论请愿国会当与请愿政府并行 》。
 
 
 
1905年12月8日,效法屈原投江殉国行动,作《绝命书》以死警醒国人,时年30岁。
 

於 2019年2月28日 (四) 19:09 的最新修訂

陳天華
陳天華
原文名 tianhuachen
出生 1875
中國湖南省新化縣榮華鄉栗樹鳳陽坪
逝世 1905
國籍 中國
別名 字星台,亦字過庭,別號思黃
職業 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
知名作品 《猛回頭》
《警世鐘》
《絕命書》

陳天華(1963年4月27日-2018年),出生於1875年。原名顯宿,字星台,亦字過庭,別號思黃,湖南省新化縣榮華鄉栗樹鳳陽坪人,中國同盟會會員,華興會創始人之一,近代民主革命烈士。

主要事跡

1896年入新化資江書院,刻苦努力,博覽二十四史。1898年入新化實學堂,深受維新思想影響,不主張婦女纏足,並倡辦不纏足會,成為擁護變法的積極分子。

1903年,入省城師範館,不久獲官費留學日本東京弘文學院師範科。期間,積極參與組織"拒俄義勇隊"和"軍國民教育會",還"日作書報以警世"。同年,先後撰寫《猛回頭》和《警世鐘》兩書,以強烈的愛國熱情和大無畏的革命氣概,揭露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的罪惡事實,並憤然指出清政府已成為"洋人的朝廷",號召全國民眾團結起來,"殺那洋鬼子",引起強烈反響。

1904年2月,陳天華回國後,在長沙參與發起秘密革命團體----華興會[1],併到江西策動軍隊起義。不久,遭清政府搜捕,不得不再次東渡日本。

1904年3月,陳天華回到日本。8月,又冒險回國,準備參加長沙起義。後因事泄失敗,不得已又到日本。

1905年,在東京與宋教仁創辦《二十世紀之支那》雜誌;8月,中國同盟會在日本成立,他任秘書,並被推為會章起草人之一。《二十世紀之支那》改為中國同盟會的機關報《民報》後,他擔任編輯,並發表著名政治小說《獅子吼》。他還積極參與對康有為、梁啓超保皇派的論戰。後在日本東京大森海灣憤而蹈海殉國,時年30歲。1906年春,其靈柩運回長沙,公葬於嶽麓山。

人物評價

陳天華一生熱愛祖國,憂國憂民,積極投身於救國救民的革命洪流中,矢志不渝。他效法漢代霍去病"匈奴未滅,無以為家",說:"國不安,吾不娶"(直至蹈海報國之時,終身未娶),是辛亥革命時期傑出的宣傳家。所著《猛回頭》《警世鐘》成為當時宣傳革命的號角和喚醒民眾的警鐘。對中國近代民主革命高潮的到來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是一個堅定的民主革命戰士。著作輯為《陳天華集》。

死因爭議

長期以來有這樣幾種說法:

1. 抗議日本文部省頒布的《清國留學生取締規則》。

2.反對空談救國,立志以死報國。他曾經談及自己能為國做的無非有兩件事,"其一作書報以警世,其二則遇可死之機會而死之",從中可見,為國而死是他早已準備的。

以上原因,都有一定道理。

關於陳天華的死,如今有新的觀點。陳天華並不是因為抗議取締規則而自殺,因為陳天華留下來的《絕命辭》,是這樣寫的:"但慎毋誤會其意、謂鄙人為取締規則問題而死。"從中看出,陳天華跳海自殺,並非為了抗議這次《取締清國留學生規則》。"

外部鏈接

  1. [3]360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