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阿爾及利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阿爾及利亞

阿爾及利亞(英語: Algeria )(阿拉伯語:الجزائر‎ al-Jazāʼir,法語:Algérie),全稱阿爾及利亞民主人民共和國,是非洲北部馬格里布的一個國家。北部瀕臨地中海,東鄰利比亞突尼斯, 東南和南部分別與尼日爾、馬里和毛里塔尼亞接壤,西部和摩洛哥相連,阿爾及利亞的國土面積居非洲各國、地中海各國和阿拉伯國家之冠,排全球第10位。 [1] 公元前3世紀建立柏柏爾王國。公元前146年成為羅馬帝國的行省。702年被阿拉伯人征服。16世紀淪為奧斯曼帝國的一個省。 不久,西班牙、葡萄牙、法國等國勢力先後入侵,1830年法國侵占阿爾及爾,1905年占領全境。1958年9月19日,共和國臨時政府宣布成立。1962年7月3日宣告獨立。 阿爾及利亞這個國名來自城市名、首都阿爾及爾,阿拉伯語含義是「群島」,指的是以前該市海灣處的四個島嶼,1525年之後這四個島逐漸和大陸連成一體了。

 

阿爾及利亞經濟規模在非洲居第四位,僅次於南非、尼日利亞和埃及。石油與天然氣是阿國民經濟的支柱。阿爾及利亞天然氣儲量為全世界第五,是全世界第二大天然氣出口國。石油儲量為全世界第14。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阿爾及利亞民主人民共和國 英文名稱 People's Democratic Republic of Algeria
簡 稱 阿爾及利亞 所屬洲 非洲
首 都 阿爾及爾 主要城市 奧蘭,君士坦丁,安納巴等
國慶日 11月1日 國 歌 《誓言》(《Kassaman》)
國家代碼 DZA 官方語言 阿拉伯語
貨 幣 阿爾及利亞第納爾 時 區 UTC+1
政治體制 總統制共和制 國家領袖 總統:暫缺、總理:艾哈邁德·奧亞希亞
人口數量 4220萬(2017年) [2] 人口密度 17人/平方公里(2016年)
主要民族 阿拉伯人、柏柏爾人 主要宗 教伊斯蘭教-遜尼派
國土面積 2,381,741km² GDP總計 1806.89億美元(2018年,國際匯率)
人均GDP 4279美元(2018年,國際匯率) 國際電話區號 +213
國際域名縮寫 DZ 道路通行 靠右駕駛
氣候類型 地中海氣候和熱帶沙漠氣候 主要學府 阿爾及爾大學、君士坦丁大學等

歷史沿革

古代史

 

最晚從公元前一萬年起,柏柏人便居住在阿爾及利亞一帶。 公元前1000年後,迦太基人開始在海岸建立殖民地。柏柏人借着布匿戰爭,占領迦太基,柏柏王國並逐漸有了眉目,其中努米底亞以出產精銳騎兵最為著名。[3] 公元前200年,柏柏人遭羅馬帝國統治。西羅馬帝國滅亡時,柏柏人又於許多地區獨立,同時汪達爾掌管了其他地區,一直到被拜占庭帝國皇帝查士丁尼一世驅逐為止。拜占庭帝國維持着對國土西部的統治,一直到八世紀阿拉伯帝國的興起。 公元前12世紀腓尼基人到達沿海一帶。 公元前9世紀起受迦太基控制。 公元前3世紀,在阿北部建立過兩個柏柏爾王國。後羅馬拜占庭、阿拉伯人、西班牙、土耳其入侵。

中世紀至獨立

8世紀起阿拉伯人入侵,本地開始伊斯蘭化。在此過程中柏柏爾人也曾建立過自己的王朝,伊斯蘭教的傳入和阿拉伯人的深刻影響始於公元7世紀。新的信仰和新的語言使得社會和經濟關係發生了變化,建立了同豐富文化的聯繫,引入了有力的政治表述和政治組織。後來,阿爾及利亞以及周圍地區統稱為柏柏爾諸國(Barbary States),因海盜行徑和奴役基督徒,美國與其進行了第一次和第二次巴巴里戰爭。 17世紀起海岸部分曾是昔日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封建伊斯蘭國家——奧斯曼帝國的一部分,1830年起法國以一個外交事件為戰爭理由,占領名義上屬於但是實際獨立的奧斯曼帝國的阿爾及利亞海岸地區,阿爾及利亞總督侯賽因(Hussein)被流放,法國殖民地自此逐漸向南滲透,直至對此地區和居民產生深刻的影響開始入侵,但由於遭到當地居民的頑強而有力地抵抗,法國直到1905年才基本完成對整個阿爾及利亞的占領。 二戰期間,阿爾及利亞支持同盟國,支援自由法國武裝戰鬥。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後,戴高樂領導下的法國政府開始鎮壓阿爾及利亞反叛運動。 1954年,民族解放陣線發起了爭取阿爾及利亞獨立的游擊戰爭,經過近十年的鬥爭,阿爾及利亞於1962年獨立。

近現代

1965年,第一任總統艾哈邁德·本·貝拉(Ahmed Ben Bella)被國防部長胡瓦里·布邁丁(Houari Boumedienne)發動的政變推翻,他成為國家首腦,此後25年阿政局基本平穩,軍事政權統治阿爾及利亞直到今天。 1990年代,在第一次多黨選舉中,伊斯蘭原教旨主義政黨「伊斯蘭救世陣線」取得勝利,但被軍方拒絕。由此引發內戰,大約十萬人喪生。 1958年9月19日阿臨時政府成立。 1962年7月3日正式宣布獨立,7月5日定為獨立日。1963年9月,本·貝拉當選首任總統。 1965年6月,胡阿里·布邁丁發動政變上台,成立革命委員會,自任主席兼總理。 1976年12月布當選為總統。1979年2月沙德利·本·傑迪德上校當選為總統。 1992年1月,沙德利總統辭職,阿成立以穆罕默德·布迪亞夫為首的五人最高國務委員會行使總統職權。7月,卡菲繼任最高國務委員會主席。 1994年1月,最高國務委員會卸任,同時任命拉明·澤魯阿勒為總統。

 

1995年11月澤魯阿勒當選為總統。 1995年至1997年間,阿完成了修憲公投,通過了政黨法並先後舉行了總統、立法、地方及民族院(參議院)的選舉,各級政權建設基本完成。 1998年9月11日,澤魯阿勒總統宣布提前卸任。 1999年4月15日阿舉行總統選舉,阿卜杜勒-阿齊茲·布特弗利卡當選為總統。 1991年12月「伊斯蘭救世陣線」在第一輪投票中獲勝,但是遭到了軍方干涉,並且延期第二輪選舉,以防止出現一個由極端主義者領導的強權政府。阿爾及利亞內戰隨之爆發,直至2002年結束。 2004年4月8日,布在總統大選中以84.99%的得票率蟬聯。布特弗利卡任總統後,採取多種措施恢復國內和平與安定。一方面繼續清剿、打擊恐怖團伙,一方面推動全國和解,通過《全民和解法》與《和平與全國和解憲章》,分化、感召恐怖殘餘勢力。當前,雖然針對當地民眾和外國僑民的恐怖襲擊仍有發生,但阿社會治安狀況已大有改善,生產生活基本能正常進行。與此同時,布特弗利卡總統穩步推行政治、經濟的有序改革,以期建立民主、法制國家,實現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   2019年4月2日,阿爾及利亞總統布特弗利卡正式宣布辭職。 [4] 2006年5月,布改組政府,任命阿議會第一大黨民族解放陣線總書記貝勒卡迪姆為總理。 2018年12月19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在北京宣布其理事會已批准新一批6個意向成員加入,其中包括阿爾及利亞。 [5]

自然環境

區域位置

非洲面積最大的國家。位於非洲西北部。北臨地中海,東臨突尼斯、利比亞,南與尼日爾、馬里和毛里塔尼亞接壤,西與摩洛哥、西撒哈拉交界。南北線長約2000千米,東西最寬約1800千米,海岸線長約1200公里。

 

地貌地貌

阿爾及利亞全境大致以東西向的泰勒阿特拉斯山脈撒哈拉阿特拉斯山脈為界。 泰勒阿特拉斯山脈以北為地中海岸的濱海平原;兩山脈之間為高原地區;撒哈拉阿特拉斯山脈以南屬撒哈拉大沙漠,約占全國面積的85%。

氣候特徵

北部沿海地區屬地中海氣候,中部為熱帶草原氣候;南部為熱帶沙漠氣候。每年8月最熱,最高氣溫29℃,最低氣溫22℃;1月最冷,最高氣溫15℃,最低氣溫9℃。 阿爾及利亞國土的北部沿海地區屬地中海氣候,冬季溫和多雨,濕度為80%;夏季炎熱乾燥,濕度為60%。年降水量在400~1000毫米之間。年平均溫度17℃。4、5、6、9、10月氣候溫和宜人。1月最低溫度不低於5℃,7、8月最高氣溫可超過30℃。11月至次年3月為濕季,6月至9月為旱季。 中部屬熱帶草原氣候。部分高原為大陸性氣候,乾燥少雨,冬冷夏熱,1月最低溫度可降至0℃以下,山區降雪。 南部撒哈拉沙漠地區為極端大陸性沙漠氣候,雨量極少,日照極盛。5月至9月炎熱,最高溫度可達55℃,夜間與白晝溫差較大。沙漠綠洲、高原和沙漠中的鹽湖地帶自成小氣候。 大部分地區常受來自南方和東南方的乾熱風的危害。[6]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石油探明儲量約17億噸,占世界總儲量1%,居世界第15位,主要是撒哈拉輕質油,油質較高;天然氣探明可采儲量4.58萬億立方米,占世界總儲量的2.37%,居世界第10位。阿油氣產品大部分出口。其他礦藏主要有鐵、鉛鋅、鈾、銅、金、磷酸鹽等。其中鐵礦儲量為30-50億噸,主要分布在東部烏昂扎礦和布哈德拉礦。鉛鋅礦儲量估計為1.5億噸,鈾礦5萬噸,磷酸鹽20億噸,黃金73噸。

水能資源

 

阿水利資源豐富,可開發水資源約172億立方米,水壩64座,蓄水能力710億立方米。

行政區劃

截至2018年,阿爾及利亞全國被劃分為48個省。

憲法規定劃為省和市鎮兩級。省與市鎮中間設有縣(DAIRA),但僅為省的派遣機構,不是一級行政單位。 [7]

阿德拉爾省 謝里夫省 瓦爾格拉省 烏姆布瓦吉省 巴特納省
貝賈亞省 比斯克拉省 貝沙爾省 卜利達省 布維拉省
塔曼拉塞特省 泰貝薩省 特萊姆森省 提亞雷特省 提濟烏祖省
阿爾及爾省 傑勒法省 吉傑爾省 塞提夫省 賽伊達省
斯基克達省 西迪貝勒阿巴斯省 安納巴省 蓋勒馬省 君士坦丁省
麥迪亞省 穆斯塔加奈姆省 姆西拉省 穆阿斯凱爾省 瓦爾格拉省
奧蘭省 巴亞茲省 伊利濟省 布阿拉里季堡省 布米爾達斯省
塔里夫省 廷杜夫省 提塞姆西勒特省 瓦迪省 漢舍萊省
蘇格艾赫拉斯省 提帕薩省 米拉省 艾因迪夫拉省 納馬省
艾因泰穆尚特省 蓋爾達耶省 埃利贊省

國家象徵

國名

阿爾及利亞民主人民共和國(The People’s Democratic Republic of Algeria)。

國旗

阿爾及利亞民主人民共和國(英語:The People's Democratic Republic of Algeria;法語:La République Algérienne Démocratique et Populaire,Algeria) 代碼DZ),國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3∶2。旗面由左綠右白兩個平行相等的豎長方形組成,中央為一彎紅色新月和一顆稍微傾斜的紅色五角星。綠色象徵未來的希望,白色代表純潔與和平,紅色象徵革命和為理想而奮鬥的獻身精神。阿爾及利亞以伊斯蘭教為國教,新月和五角星是這個穆斯林國家的象徵。

國徽

 

阿爾及利亞國徽啟用於1976年。是以一隻伸展的手掌為中心圖案,兩隻鴿子站在拇指與小指上,銜來和平的橄欖枝,另外三隻手指直插雲霄,象徵國家的三大革命:工業、土地和文化革命。一輪旭日從手中冉冉升起,照耀着美麗富饒的綠色大地,昭示着國家的獨立,以及對未來的希望和信心。手掌左側立着廠房、井架和密林,分別代表工礦、石油和林業;右側繪有象徵農業生產的麥穗與綠色橄欖枝。國徽下端的紅色新月與五角星將阿爾及利亞與伊斯蘭教及阿拉伯世界維繫在一起。  

國石

珊瑚石

國歌

《誓言》(《Kassaman》)

人口民族

阿爾及利亞總人口4220萬(2017年)。大多數是阿拉伯人,其次是柏柏爾人(約占總人口20%)。少數民族有姆扎布族和圖阿雷格族。官方語言為阿拉伯語,通用法語。伊斯蘭教為國教。

外交

外交政策

阿奉行獨立、自主和不結盟的外交政策,主張尊重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互不干涉內政、互不使用武力,相互尊重、互利和對話基礎上尋求廣泛合作,外交為經濟建設服務。反對大國強權政治和藉口人權干涉別國內政,主張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反對恐怖主義;致力於馬格里布聯盟建設和地區和平,積極參與阿拉伯事務;促進非洲團結與和平;支持歐盟-地中海合作,謀求發展與西方國家關係。截至2012年,共與170多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係,在60多個國家設立大使館,外國常駐阿使館80個。

 

對當前重大國際問題的態度

關於國際形勢:認為國際關係正處在變化和重組之中,世界和平與安全以及各國的發展仍是當前緊迫的課題。和平、經濟發展和共同繁榮是世界穩定的根本條件。世界形勢趨向緩和,全球性衝突雖已避免,但地區衝突依然存在。阿主張多極化,反對單邊主義,主張以國際法和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為基礎,建立民主、公正、平等的新型國際關係和國際秩序。 關於反恐:阿十餘年來深受恐怖動亂之害,對恐怖主義有切膚之痛。認為恐怖主義是當今世界所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不僅威脅基本人權,而且危及國家的民主基礎,應當予以堅決打擊。強調不能將恐怖主義與某一特定宗教、民族掛鈎;呼籲聯合國主持召開國際反恐會議,簽署國際反恐公約,統一界定恐怖主義,呼籲切斷恐怖活動資金來源,將支付贖金行為定罪。 關於伊朗核問題:阿承認並支持包括伊朗在內的所有核不擴散條約簽約國擁有和平利用核能技術的權利。反對在核問題上實行雙重標準。認為伊核問題全面協議的達成有利於核裁軍、防止核擴散、鞏固各國和平利用核能權利,將促進地區的和平、穩定、發展與合作。 關於巴以問題;歡迎法塔赫和哈馬斯簽署「麥加協議」,希望此協議能徹底結束巴內部紛爭,幫助巴人民實現各項民族權利,包括建立以耶路撒冷為首都的巴勒斯坦國。強調應尊重和支持巴民族聯合政府,並儘快解除自巴立法委選舉之後對巴的制裁。阿還呼籲加緊落實「路線圖」計劃,重新啟動和平進程,以公正、持久地解決巴以問題。 關於伊拉克問題:支持伊的統一、主權和領土完整,主張尊重伊人民選擇自己國家政權、支配自己國家自然資源的權利,認為聯合國應在伊重建問題上發揮核心作用,在向伊派遣阿拉伯聯合部隊問題上態度謹慎。對薩達姆在宰牲節當日被處絞刑表示遺憾,呼籲伊各派恢復冷靜,避免暴力升級。 關於馬格里布聯盟建設:認為馬盟建設符合地區的根本利益,有利於馬格里布地區各國的反恐合作及地區的安全穩定和經濟發展。馬格里布地區實現政治、經濟、社會一體化是該地區年輕一代的希望,任何人無權草率行事,也不能置之不理或設置障礙。

同中國關係

中阿有着深厚的傳統友誼。兩國自1958年12月20日建交後,雙方友好合作關係不斷發展。周恩來總理(1963年、1965年)、趙紫陽總理(1982年)、江澤民主席(1999年)、李鵬委員長(2001年)、朱鎔基總理(2002年)、胡錦濤主席(2004年)等國家領導人先後訪阿;阿多位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及外長、參謀長訪華,其中布特弗利卡總統先後於1971年、1974年(作為外長)和2000年、2006年(作為總統)四次訪華。 中阿在2004年胡錦濤主席訪阿期間正式建立戰略合作關係。 2006年11月,布特弗利卡總統來華出席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並訪華。期間,胡錦濤主席與布共同簽署了《中阿關於發展兩國戰略合作關係的聲明》,雙方有關部門簽署了有關司法、經濟、稅務、航空、質量檢驗、油氣等方面合作的9個協議文本。 2011年6月30日,11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21次會議經表決,批准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阿爾及利亞民主人民共和國關於民事和商事司法協助的條約》。 2014年2月,兩國發表《關於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聯合公報》。5月,習近平主席和布特弗利卡總統共同簽署《關於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聯合宣言》。

相關視頻

1、阿爾及爾-阿爾及利亞

阿爾及爾-阿爾及利亞

2、阿爾及利亞最美的地方

阿爾及利亞最美的地方

參考來源

  1. 阿爾及利亞國家概況,外交部網,2019年7月
  2. 阿爾及利亞gdp、人口,世界銀行網,2017-07-22
  3. 中國同阿爾及利亞的關係,外交部網,2019年7月
  4. 阿爾及利亞總統正式宣布辭職,央視網,2019年04月03日
  5. 亞投行成員擴至93個繼續歡迎新成員 ,中國政府網,2018-12-19
  6. 阿爾及利亞氣候,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網,2015-05-28
  7. 阿爾及利亞行政區劃,外交部網,2019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