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问道楼观台(非鱼)

​​​​问道楼观台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网

《问道楼观台》中国当代作家非鱼写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问道楼观台

暮色中,伴随夕阳的余晖,应和一头青牛的脚步以及一位老者的一句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位老者骑着青牛,一步步踏进夕阳,走进了悟道的冥冥之中。

楼观台,在我的意识里,只是个名字。我只听别人说过这个地方,但从来没有涉足过。听说这是道教创始人老子,修道的地方。那里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可谓悟道修身的好去处。

有幸的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便走进了楼观台。一切都那么顺其自然,都那么不经意的发生了。真所谓,有意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就这样误打误撞的来了,也这样轻松自在的游玩了。

走进楼观台,看山,看水,看风景,看人。我感觉我身边的所有一切,都充满了道意。遍地是道,到处都是修身的风水宝地。

一阵风吹过,河水荡起涟漪,草木随风摇摆,游人的头发吹拂在风中。风带着几千年的历史,爬过楼观台的栏杆,石碁,房顶,瓦砾……,抚摸着雕像,以及雕像上深邃的眼眸,我感觉这阵风吹的轻松,自然。好比一种声音,滋润心田。这种来自大自然的赏赐,像老子悟道时恍然开悟的呼吸,来自丹田,来自万物苍生,我感觉我的心应该在几千年前,跟着老子的心跳在跳动。

楼观台的静,曲径通幽,禅房草木深。那种静,远离世俗,远离诱惑,远离纷纷扰扰,远离了一切欲望。

站在河边,听流水潺潺。这静中的动,好比一曲梵音,净化心灵。此刻,我感觉自己是自己,跟自然万物同在。我感到,这河床上的流水,不是流水,是我自己,我跟水融为一体。我也融入到了这此刻,安静的空间,我是这空间的气流,青草,石头,以及脚下的沙土。此刻,我是虚无,我是我自己,我也是自然万物。好比伏羲的八卦,好比周文王的易经,好比五行,阴阳。我就是阴中的阳,我也是阳中的阴,我是合二为一。

时间过的真快,我似乎感觉我是刚走进楼观台,不经意,不留神的功夫,便是夕阳西下。

我喜欢赏景,尤其是黎明前的清晨,还有黄昏后的暮色。因为一个是一切的开始,一个是一切的结束。佛教有句话:人生在世除了生死大事,其余的都是小事。这两个极端,是量变到质变。

人生本来是一场虚无,我们来自于自然,势必要回归自然。上古神话说,女娲造就了人,是用柳枝和泥土甩出来的,落地成人,所以人生命的归宿,势必是黄土,是一撮黄沙。

老子说;道法自然!这自然之道,就是“无为”,“顺其自然”,凡世间万物,都是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好比一江水,时而急快,时而缓慢。看似平静如镜,实则动感激流。春有春花,夏有酷暑,秋有落叶,冬有飘雪。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大自然的产物,都是顺其自然,而不是强求强取的。

现代社会,人们为了利益,为了金钱,什么事情都可以做得出。违背道理伦理,违背自然规律……比比皆是。衣食住行中,都是催化剂,催熟,催产,……。这些不合时宜的产物,都是对生命的一种伤害。

修身养性,就要悟道。诸葛亮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修身养性,就要看淡一切,顺其自然规律。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应该抛弃什么。

人法天,天法地,地法道,道法自然。道家的思想,在古代很是适应于新朝刚建立,战乱刚止,天下归一,修养生息,调节生产,养精蓄锐。隋朝时期,隋炀帝杨广,沉迷于酒色,荒淫无度,最终天下百姓揭竿而起,四面楚歌。最终被称帝的李渊,灭了隋朝。唐朝建立初期,就是以道教为主要思想,使人民修养生息,调节生产。

暮色撒下来,落在楼观台的瓦砾,红墙,草木……,这暮色中的景色十分怡人,安静中充满十足的优雅,整个空间,仿佛被静止。

远看夕阳西下,十分宁静的楼观台,像一场死亡一样安详。坐落在暮色中,我像一个悟道者,站在台阶上,仰头闭目,把自己抛开,把自己脱离在这暮色中,跟楼观台的景致,融合在一起。

楼观台的道,不需多问,无需多问。

草草木木,山山水水,……,都渗透了道,所到之处,所踩之地,所沐之风,所感之触,所生之情,皆有道,皆为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我们都是大自然的产物,我们应该爱惜和尊重我们的母体,热爱自然,保护自然

万事万物皆有生命,我们都应该平等的对待。不以自己之私,快活自己,苦了其它。

道家的又一个名人,庄子。他的妻子死了,好友前来吊丧,看到他不仅不哭,而且还自娱自乐高兴不已。好友不解便问,庄子冷静回答:人生,生老病死鳏寡孤独,都是自然之道。死去的人,跟活着的人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唯一的区别就是时间。

是啊!人生路上,我们应该学会淡然,活的简单些,糊涂点,不强取,不强求,一切顺其自然。

楼观台,有幸来之,使我开悟自身,崇拜老子的智慧赞叹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真是不虚此行,不虚此行!

[1]

作者简介

非鱼,男,原名,李洋洋。曾用笔名;李渔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