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長矛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長矛一種冷兵器,類似長槍,比長槍更長,真正意義上的長矛長度一般為5~6米。長矛主要由步兵與騎兵使用,出現在中國、羅馬。[1]

[]

簡介

長矛:騎士的標誌手持長矛的騎兵中世紀是騎兵的黃金時代。手持長矛馳馬飛奔是這一時期騎士的標準形象,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拜占庭重騎兵。興盛於查士丁尼一世時期的拜占庭重騎兵的騎手們身披鎧甲,手持長矛或弓箭。每一個經過嚴格訓練的軍人同時兼有機動的「射擊力」和「衝擊力」。西方軍史學者將這種騎兵稱為「雙重功效騎兵」。當年的卡西林納姆會戰最能體現這種騎兵優勢。此次會戰的對手是法蘭克人,這些步兵都是富於攻擊性的老練戰士。交戰時,拜占庭騎兵埋伏在兩翼,正面為步兵集群。法蘭克人首先突破了前幾排拜占庭步兵。雙方膠着於正面戰場,正好為拜占庭重騎兵從兩翼包圍爭取時間。當法蘭克人發現時,他們已經被拜占庭重騎兵包圍。這些老練的步兵立即擺出密集防禦陣形,準備抵抗拜占庭重騎兵的衝鋒。但是拜占庭重騎兵並沒有發起衝擊,而是用弓箭狂射。本來,如果法蘭克人疏散陣形,是可以減少被弓箭殺傷的,可他們害怕自己隊伍一旦分散,拜占庭重騎兵就會提起長矛衝鋒。結果在這樣的猶豫中,法蘭克人遭受了巨大的損失,最後敗退。

文物

長矛國際友誼博物館館藏文物。1978年6月,盧旺達總統哈比亞力馬納贈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長矛最長216厘米、最短159厘米。該組長矛共15支,其矛均為鋼質,但造型、長短各異。柄為木質,柄外包塑料絲編成的套子,柄下端為鐵攢尖尾。矛頭式樣無一雷同。矛尖和刃口鋒利,彈之錚錚作晌。這組長矛美觀新穎,鍛造技藝高超,色彩艷麗大方,表現了盧旺達民族驍勇善戰,捍衛國土,反抗入侵者的決心。

文物歷史

中世紀早期的歐洲已經初步形成了封建騎士制度,即國王需要人員為他服役的時候,貴族都必須為國王提供一定數目的人員並配以武裝和配備。由於騎兵裝備與馬匹的費用十分昂貴,所以大多數情況下只有貴族才具備參加戰爭的資格。查理曼大帝就是歐洲早期封建制度的建立者和受益者。憑藉着貴族騎兵的支持,查理曼建立了盛極一時的加洛林帝國,而這些貴族騎兵則被後人稱為「加洛林重裝騎士」。這些持長矛衝鋒的騎兵是公元8世紀騎兵的代表。1071年,土耳其人逼近拜占庭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同時塞爾柱人攻下了聖地耶路撒冷。1095年教皇答應了拜占庭皇帝的請求,向西歐諸國發起號召,要求它們以上帝的名義去奪回它們的聖地。次年,十字軍開始發動長達兩個世紀的東征。馬與長矛激起的歷史煙雲持續了200年……在十字軍東征的這段時期,騎士們以教會的名義懺悔、戰鬥,為教會奪取土地,而教會以上帝的名義冊封騎士,並將教會土地收入的1/10供給騎士們的開銷,於是便形成了歐洲獨特的騎士文化。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