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98.81.24.23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长春 的原始碼
←
长春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长春 | 外文名 = changchun | 图像 = [[File:长春.jpg|缩略图|长春|右|[https://p1.ssl.qhimg.com/t0114ec611a996740b5.jpg 原图链接][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2&eid=1886754&sid=1996236 来自必应网]]] | 图像说明 = 长春火车站 | 出生日期 = | 出生地点 = | 逝世日期 = | 国籍 = | 别名 = | 职业 = | 知名作品 = }} '''长春''',长春是[[吉林省]]省会、副省级城市、Ⅰ型大城市、东北亚经济圈中心城市,是国务院定位的中国东北地区中心城市之一、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综合交通枢纽。 <br> 长春有着深厚的近代城市底蕴,是新中国最早的[[汽车]]工业基地和[[电影]]制作基地,有“东方底特律”之称,同时还是新中国轨道客车、光电技术、应用化学、生物制品等工业发展的摇篮,诞生了著名的中国一汽、长春电影制片厂、长春客车厂、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和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等。 <br> 曾作为“伪满洲国”首都的长春,是近代东北亚政治军事冲突完整历程的集中见证地,具有众多历史古迹。 长春居于中国东北地区中部,地处京哈线与珲乌线交会处,西北与松原市毗邻,西南和四平市相连,东南与吉林市相依,东北同黑龙江省接。2016年,全市辖3县(市)7区, 总面积20604平方公里(市区面积7557平方公里,中心建成区面积506.33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为779.3万人,市区人口450.9万人。2016年2月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国家级新区长春新区。 <br> 长春,被誉为“北国春城”,绿化度居于亚洲大城市之冠,位列中国四大园林城市;连续九次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制造2025”试点城市;“全国首批城市设计试点城市”;位列《2015中国自然指数》中国十大科研城市第六位。 <br> [[File:长春1.jpg|缩略图|长春1|左|[https://p1.ssl.qhimg.com/t01bc0471d384967516.jpg 原图链接]]] '''历史沿革'''<br> <small>'''建制沿革'''<br></small> <small>长春市地处东北边陲。在距今两千多年以前,是北方[[肃慎族]]生活过的地方。[[汉]]至[[西晋]]为夫余国属地。其后,为[[高句丽]]辖境。<br> [[唐]]代中后期,属渤海扶余府。辽属东京道黄龙府。<br> 金归上京路隆安府。元属辽阳行省开元路。明代在长春设立其塔木卫、亦东河卫、木古河卫。<br> [[清代]]设治前,属蒙古郭罗尔斯前旗扎萨克辅国公的封地。<br> 清初,朝廷对东北一直实行封禁政策,到乾隆朝以后,大面积土地被开发,人口剧增,嘉庆五年(1800)清设置长春厅,置理事通判,隶属吉林将军,是长春正式设置之始。道光五年(1825年),长治所北移宽城子。同治四年(1865年)挖城壕,修筑木板城垣。光绪十四年(1888年),长春厅升为长春府。<br> 1913年3月,长春府改称[[长春县]],置县公署。1925年设长春市政公所,1929年9月,市政公所和长春开埠局合并,并改称长春市政筹备处,筹建长春市。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翌日长春沦陷。1932年3月伪满洲国宣布定都长春,改名为“新京”。8月,改为“新京特别市”,隶属伪满洲国国务院。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伪满洲国随之垮台。12月20日,国民党中央政府在长春市设置长春市政府,隶属[[吉林省]]。<br> 1948年10月19日长春解放。中共长春市委和市政府随军入城。长春市改为长春特别市。隶属东北行政委员会。<br> 1949年5月9日长春市政府改称市人民政府,隶属吉林省。<br> 1953年8月1日,长春市改为中央直辖市,由东北行政委员会代理。<br> 1954年8月1日,东北行政委员会决定,长春市改为吉林省辖市。9月27日吉林省人民政府从吉林市迁到长春,长春市成为吉林省会城市。<br> 1955年2月22日,吉林省人民委员会指示,[[长春市人民政府]]改称长春市人民委员会。<br> 1958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双阳县、九台县、德惠县、农安县和榆树县划归长春市管辖,长春实施市管县体制。<br> “文革”期间,1968年3月6日成立长春市革命委员会。<br> 1980年6月1日,吉林省人民政府通知,长春市革命委员会改称长春市人民政府。<br> 1988年至1994年,国务院先后批复九台县改为九台市(县级),榆树县改为榆树市(县级),德惠县改为德惠市(县级)。<br> 1995年8月,撤销双阳县建置,设立双阳区。至此长春市形成了辖6个区(南关、宽城、朝阳、二道、绿园和双阳区),3个县级市(九台、榆树和德惠市),1个县(农安县)的行政建置格局。<br> 1989年2月。国家批准长春市为国家计划单列市,并赋予相当副省级的经济管理权限。<br> 1993年7月国务院决定各省会市不再实行计划单列,长春市于同年12月停止计划单列市。<br></small> <small>'''名称由来'''<br></small> <small>第一种说法来自《[[长春县志]]》的记载:长春厅“设治地点,原在长春堡较东偏数里,命名由此起。而建治之处,土人更名之日,新立城云。”因厅设于长春堡附近,故名长春。然而长春堡之名的由来据1982年《[[长春地名]]》资料记载,长春堡是由新迁居此地的汉族人命名的,取吉祥之意。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长春堡是沿用辽金时代长春州的旧名,因为此地原属于长春州辖境。《吉林地志》(民国二年版)和《[[增订吉林地理纪要]]》(民国二十年版)均认为长春一名源于长春厅,而长春厅是沿袭了辽金时的长春州而得名。<br> 这种说法见于官方文献中,而且很多位对长春历史很有研究的老先生也比较认可这种没有丝毫戏说成分的说法,这也增加了这种观点的权威性。<br> 第二种说法认为,长春之名是以长春花而命名的。《[[满洲地名考]]》中提到,“长春之意,是蔷薇的异名。”持同种说法的《辽史》、《吉林通志》也有类似记载:“花名长春,柔枝纷披,取以名地。”此外,近人对这种说法也进行了考证,其结论为:“长春这个地名是以花命名的。远在辽金时期,长春一带生着许多柔枝纷披、花团锦簇的长春花,也就是蔷薇科野生月季花。月季花从古至今一直叫长春花,是由月月开花而得名的。 <br> 还有最后一种说法,认为长春一词来自距今约7000年前古老的肃慎语“茶啊冲”,这是古代肃慎人祭天时的祈福之语。因为祈福之地在喜都,所以后世渐用“茶啊冲”取代喜都(汉译转音为“长春”),成为地名。<br>
返回「
长春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