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長城戰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長城戰役

長城抗戰是中國抗日軍民在長城沿線抗擊日本侵略者的鬥爭,是中國人民早期抗日鬥爭的重要組成部分。1933年(中華民國二十二年)3月至5月,中國軍隊在長城的義院口﹑冷口﹑喜峰口﹑古北口等地,抗擊侵華日軍進攻的作戰。之後成立駐北平政務整理委員會,由黃郛與何應欽與日本代表梅津美治郎簽訂《塘沽停戰協定》,劃定冀東二十二縣為非武裝區,軍隊不得進入,而日軍退回長城以北。而中華民國與滿洲國也因此以長城為界,滿洲國更於長城各地樹立「王道樂土大滿洲國」的界碑。

基本簡介

1933年,日本以熱河省地方官員表示歸附滿洲國為由,與滿洲國軍隊進軍熱河,省長湯玉麟不戰而逃;之後日軍進攻山海關、長城各隘口與熱河,國民政府派遣宋哲元、關麟征與黃杰與日本軍在義院口、冷口、喜峰口、古北口、羅文峪、界嶺口各處鏖戰,但由於軍備不良與補給不足而撤退。

之後中華民國成立駐北平政務整理委員會,由黃郛與何應欽與日本代表梅津美治郎簽訂塘沽停戰協定,劃定冀東二十二縣為非武裝區,軍隊不得進入,而日軍退回長城以北。而中華民國與滿洲國也因此以長城為界,滿洲國更於長城各地樹立「王道樂土大滿洲國」的界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