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長春社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長春社

圖片來自mingpao

長春社(The Conservancy Association)香港民間環保組織,成立於1968年,為香港最早成立的環保團體。該組織以積極倡議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保育自然、保護環境和文化遺產為使命。該組織主張倡導合適的政策、監察政府工作、推動環境教育和帶頭實踐公眾參與,以達致可持續的發展。該組織獲香港稅務局列為已獲豁免繳稅的慈善團體,亦是香港社會服務聯會會員[1]

架構

在會員制的基礎上,「理事會」由會員經周年會員大會選出,旗下設有「時事及對外關係委員會」、「品牌及籌款委員會」、「能源委員會」、「中國項目委員會」及「保育委員會」。

立場主張

自然保育:關注「新自然保育政策

樹木保育:支持制訂樹木法,推動各種郊野林木和生境保育工作

環境規劃:倡議改革城規制度,引入多種規劃工具以保育具生態、文物古蹟、自然美景價值的地方

文物古蹟保育:倡議制訂古蹟保育政策

組織歷史

洋紫荆會

1967年,四位熱愛郊野旅居香港的英國人(包括香港旅遊協會(香港旅遊發展局前身)的約翰潘恩先生(John Hugh Pain, 1930 - 2018[2])、兩棲動物專家及香港大學內分泌科學者洛夫茨教授(Prof. Brain Lofts, 1929 - 2015[3])、怡和洋行的Jeremy Brown先生和蘇格蘭人柏愛珍(Agnes M. Black)女士),相約於周末行山並自稱「洋紫荆會」(Bauhina's Circle)。

當時,適逢香港政府為回應1965年發表有關保育香港郊野的報告(Talbot's Report),準備成立委員會應對鄉郊地帶的土地運用和保育。在此時代背景下,柏愛珍經常致電政府官員,要求增加在郊野植樹及加強預防山火,而小組其他成員則有感於鄉郊農村用地遭受破壞,於是萌生成立組織的想法。1968年5月,他們在柏愛珍的家中召開了第一次籌組會議。籌組期間,小組舉辦了一次清潔沙灘活動,活動被報章報導。

之後,他們招攬同樣喜愛行山的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副校長羅拔雷恩、觀鳥愛好者Michel A. Webster、香港大學賴廉士爵士及中文大學學者胡秀英等人。1968年10月,小組於中環梅夫人婦女會主樓開會決定成立組織,並確定組織的英文名稱"Conservancy",香港第一個環保組織就此應運而生。同時,畫家趙戒堂提議將組織的中文名稱為「長春社」,乃寄望《寂靜的春天》不會降臨,春天永續之意。

稍後,雷恩又邀請九龍華仁書院的魏志立神父加入。1969年底,長春社正式註冊。

草創期

不過,首次周年會員大會要待至1970年才召開,並選出雷恩為主席,Michael A. Webster為秘書。1971年10月21日,第二次周年會員大會召開,此時陳立僑醫生加入。

及後,雷恩與Michael A. Webster展開募捐及招募會員行動,共招募了過百名會員,作為「創會成員」。1972年5月11日,長春社於《南華早報》刊登全版廣告,題為「Make Our Country Beautiful! Protect the beauty of our countryside! Join us Now!」,並列出創會成員名單。

1970年代

1971年,成立教育委員會,推動環保教育工作,由魏志立神父擔任委員會主席。[4]

1972年6月,魏志立神父代表長春社出席斯德哥爾摩地球峰會,是香港首次有環保組織參與國際環境會議。

1972年8月,首辦環境研討營,地點在崇基書院。研討營催生了「青年行動組」的籌組,籌委會成員包括籌委會主席Li Pak Cheong、副主席溫石麟,以及黃靄儀(David Wong Oi Yee)、何濼生等人。1973年3月,青年行動組出版《協調》雜誌,成為其機構刊物。1974年,青年行動組第二屆幹事會選出,大學二年級生溫石麟獲選為主席,時為中文大學生物系研究生徐立之則獲選為出版秘書。

1974年3月3日,舉行首屆「環境步行」。

1975年11月,青年行動組推動成立「保護環境學會聯校協進會」,成員包括21間中學的代表:長沙灣天主教英文中學全完中學拔萃女書院香港鄧鏡波書院觀塘瑪利諾書院喇沙書院基督教香港信義會信義中學瑪利諾書院保祿六世書院皇仁書院聖文德書院聖若瑟英文中學聖若瑟書院嘉諾撒聖家書院聖保羅男女中學聖保祿中學天主教崇德英文書院真光女書院九龍華仁書院英華書院[5]

1970至1976年間,針對石上河梧桐河非法污水問題,發起反對上水皮革廠運動,是香港首個環保抗爭事件。[6]另外,還發起了反對大生圍興建錦繡花園事件、反對啟德機場夜航運動、反對南丫島建煉油廠,以及反對南丫島興建發電廠。

1976年,青年行動組與保護環境學會聯校協進會合辦了聯校環境節。在1978年9月,長春社進一步舉辦「香港環境節」慶祝該社成立十周年,還設計了反派角色「奢侈怪」(Luxurian bug),以宣揚減少廢物意識。

1977至1980年間,長春社聯同Hong Kong Heritage Society展開多項古蹟舊建築保育行動,包括:保育尖沙咀火車站[7]、保育域多利兵房[8]、保育尖沙咀前水警總部訊號山[9]、以及反對清拆香港會大樓及爭取最高法院大樓列為法定古蹟。

1979年6月25日,青年行動組7人訪京團獲中國國務院環境保護領導小組的曲格平的接見。

1979年11月,Michael A. Webster主席任期終結,創辦人一代全部淡出領導層,溫石麟接任長春社主席。而教育委員會、《協調》相繼在1980和1981年停止運作,籌款項目環境步行亦於1981年後停辦。

1980年代

在倡議運動方面,發起或參與多項環境抗爭運動,如:牽頭連繫民間組織反對大亞灣核電廠運動、發起反對味精運動、提倡「無污染旅行」概念和慎用膠袋運動(香港首個針對濫用膠袋的環境運動)、反對中電在大嶼山分流興建發電廠[10]等等。

1986年,事隔多年後終於成功召開會員大會,熊永達獲選為主席、黎廣德獲選為秘書,周兆祥馮智活和梁詠雩等人進入領導層。自此亦確立制度,主席任期不超過4年。

1988年,成立「香港環境資源中心」(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的前身),啟蒙香港政府日後於各區所成立的環境資源中心。中心早年的營運經費得到亞洲全人發展伙伴(Asia Partnership for Human Development)的贊助,該款項也支持了《綠色警覺》(Green Alert)雜誌的出版和其他工作。

1990年代

1991年,復辦步行籌款,並重新定名為「環保行」。

1992年,派出8人代表團出席里約熱內盧地球高峰會,成員包括馮兆榮、陳捷貴、熊永達、吳祖南、吳庭亮、張麗萍等人[11]。及後,提倡「可持續發展」和「地方議程21」概念。

在自然保育方面,聯同其他環保團體反對發展沙羅洞南生圍、入稟城市規劃委員會規劃攸美新村以西的漁塘為保育區、關注豐樂圍發展計劃、倡議法定環境影響評估條例、及倡議制定自然保育政策。

在古蹟保育方面,入稟城市規劃委員會反對高街精神病院的規劃爭取保育該幢古蹟[12],以及為保育紅屋發起一連串行動。

另外,還在1994年倡議開徵膠袋費,1999年發起「報紙不要袋」運動,關注報攤賣報紙附送透明膠袋問題。

在關注中國大陸環境問題方面,於1993年派團訪問北京,並成立基金贊助大陸《大自然雜誌》、開展海南島霸王嶺長臂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育工作[13]、於1995至1998年間開展雲南省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保育工作並向458名東竹寺喇嘛作環保培訓[14],而在1998年推動「綠色禮物送祖國」植林計劃,在5個省種植11,000公頃林木。同時,倡議粵港政府環保合作聯絡機制引入公眾參與。

2000年代

踏入21世紀之初,反對九鐵計劃落馬洲支線高架橋方式穿越塱原濕地;其後又推展「塱原自然保育管理計劃」。[15]另外,開展「衣舊回收為環保」計劃。

2002年,組團參與約翰奈斯堡地球峰會2002。

在古蹟保育方面,反對前英軍域多利火藥庫活化項目破壞歷史氛圍、爭取保育舊赤柱警署、甘棠第、反對舊水警總部活化項目破壞歷史氛圍及過度商業化、爭取保育舊中區警署建築群景賢里[16]舊灣仔街市、灣仔太原街龍圃別墅、反對清拆第三代中環天星碼頭皇后碼頭等,並倡議制訂古蹟保育政策。另外,改組「香港環境資源中心」為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

在自然保育和城市規劃方面,關注「新自然保育政策」,入稟城規會,以保育南生圍深涌慈山寺,以及反對合和中心二期,並關注龍尾人造沙灘工程[17]

在樹木保育方面,倡議制定「保護樹木條例」[18]、關注樹木被破壞情況、 發起快閃抗議行動爭取保育堅尼地城科士街石牆樹、爭取保育龍珠街明渠石牆樹[19]和反對屯門良景邨樹木去頂、關注赤柱馬坑公園發展計劃砍樹規模[20],以及反對移除瑪利諾鬼樹[21]等等。

在環境教育方面,舉辦如「與鳥共舞」校際鳥類舞蹈創作比賽(幼稚園)和雀鳥帽子設計比賽(中小學)、 舉辦「生命樹」中學樹木生態教育計劃。2005年起,開展「綠遊香港」計劃。2006年起,開展「綠樂無窮在屋邨」計劃和「惜樹靈人」樹木保育教育計劃。

2007年起,於雲南省開展「沼氣能源計劃」。

另外,又關注 全球暖化和氣候轉變,並提倡夏日輕裝、碳中和政策和倡議制訂氣候轉變應變計劃。

2010年代

2011年,加入「政府山關注組」[22]、開展「大埔船灣濕地復修試驗計劃」、設立「低碳部屋」、成立「禾・花・雀・塱原自然生態農社」和開展「第綠梯隊」計劃。

2012年起,出版「綠活日誌」。

2013年起,開展「糧善關愛坊」。另外,反對清拆何東花園。

2015年,關注舊郵筒保育。

影片

【恒生-長春社 生態捍衛戰2021】淨山•淨心

參考文獻

  1. 惠施網- 長春社. [2018-09-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06). 
  2. John Pain Obituary. [2018-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5). 
  3. Summer Issue, 2016 - Page 57. [2018-06-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2). 
  4. Dr. WK Chan (2008), Chapter 2, Forty Years Champion for the Environment. [2018-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3). 
  5. Dr WK Chan (2008), Chapter 5, Forty Years Champion for the Environment. [2018-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3). 
  6. Dr WK Chan (2008), Chapter 7, Forty Years Champion for the Environment. [2018-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13). 
  7. Dr WK Chan (2008), Chapter 21, Forty Years Champion for the Environment. [2018-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5). 
  8. Dr WK Chan (2008), Chapter 22, Forty Years Champion for the Environment. [2018-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5). 
  9. Dr WKChan (2008), Chapter 23, Forty Years Champion for the Environment. [2018-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5). 
  10. Dr WK Chan (2008) Chapter 37, Forty Years Champion for the Environment. [2018-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6). 
  11. Dr WK Chan (2008), Chapter 45, Forty Years Champion for the Environment. [2018-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9). 
  12. Dr WK Chan (2008), Chapter 47, Forty Years Champion for the Environment. [2018-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9). 
  13. 中國項目-霸王嶺長臂猿國家級自然保育區. [2018-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9). 
  14. 中國項目-雲南省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2018-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7). 
  15. 《長春社年報2013 -14》第19頁 (PDF). [2018-06-1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6-11). 
  16. Dr WK Chan (2008), Chapter 110, Forty Years Champion for the Environment. [2018-06-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5). 
  17. Dr WK Chan (2008), Chapter 136, Forty Years Champion for the Environment. [2018-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23). 
  18. Dr WK Chan (2008), Chapter 121, Forty Years Champion for the Environment. [2018-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23). 
  19. Dr WK Chan (2008), Chapter 124, Forty Years Champion for the Environment. [2018-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23). 
  20. Dr WK Chan (2008), Chapter 135, Forty Years Champion for the Environment. [2018-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23). 
  21. 《長春社年報2009-10》第6頁
  22. 《長春社年報2010-11》第23頁 (PDF). [2018-07-0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