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錦里是四川成都武侯祠博物館(三國歷史遺蹟區、錦里民俗區、西區)的一部分,占地30000餘平方米,建築面積14000餘平方米,街道全長550米,以明末清初川西民居作外衣,三國文化與成都民俗作內涵,集旅遊購物、休閒娛樂為一體。[1]

目錄

名稱由來

錦里即錦官城。晉-常璩《華陽國志·蜀志》﹕「州奪郡文學為州學,郡更於夷里橋南岸道東邊起起文學,有女牆,其道西城,故錦宮也。錦工織錦,濯其中則鮮明,他江則不好,故命曰錦里也。」後即以錦里為成都之代稱。 如(唐)李商隱《籌筆驛》:他年錦里經祠廟,梁父吟成恨有餘。

氣候特徵

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歷史沿革

錦里一期於2004年10月31日建成開放,茶館、戲樓、酒肆、手工作坊、工藝品攤點、美食小鋪遍布街區,熱鬧親切,令人流連。更有一條好吃街,網羅了最具四川特色的各種名小吃,讓每一位遊客過足嘴癮。 錦里二期也於2009年春節前開肆迎客,錦里二期大膽將水引入錦里循環,形成「水岸錦里」的新景觀。

民俗文化

錦里由成都武侯祠博物館恢復修建,作為武侯祠(三國歷史遺蹟區、錦里民俗區、西區)的一部分,街道全長550米。現為成都市著名步行商業街,為清末民初建築風格的仿古建築,以三國文化和四川傳統民俗文化為主要內容。古街布局嚴謹有序,酒吧娛樂區、四川餐飲名小吃區、府第客棧區、特色旅遊工藝品展銷區錯落有致。錦里於2004年10月正式對外開放,其延伸段錦里二期(水岸錦里)於2009年1月開始迎客,成都文化名片之一的錦里古街完成升級,錦里依託武侯祠,「拜武侯 泡錦里」已成為成都旅遊最具號召力的響亮口號之一。2005年錦里被評選為「全國十大城市商業步行街」之一,與北京王府井、武漢江漢路、重慶解放碑、天津和平路等老牌知名街市齊名,號稱「西蜀第一街」,被譽為「成都版清明上河圖」。2006年,錦里又被國家文化部授予「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 相對國內很多舊瓶裝新酒的人造景觀,錦里是完全草根的,本土的,家常的。

商店裡賣的些是筷子、茶葉、燈籠和土特產。還有手藝人的玩藝兒,捏個泥人,轉個糖畫兒,買張剪紙,都是包含童趣的東西,懷舊也是懷念童年淳樸的快樂。一條街色彩繽紛的花燈和幌子,是大俗,圖的是個熱鬧。而街上最吸抓眼球的,還是那些讓人熱烈思慕的成都粉子。她們在酒吧里嗑瓜子和打牌,喝着外國酒,說的還是綿軟成都話。 成都的人民就這樣嬉鬧着鬆弛地在錦里閒逛,懷舊的人,情感有了出口。錦里呈現的是地道的民俗韻味。

旅遊信息

交通

乘1、57、82、334、335 路至武侯祠站下車;乘8、21路至武侯祠東街站下車

門票

免費

開放時間

全天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