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鐵欽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鐵欽納
圖片來自名人簡歷

鐵欽納 鐵欽納(1867~1927)Titchener,EdwardBradford英國心理學家。構造心理學的主要代表,以鐵欽納和皮亞傑學派為代表建立了結構主義心理學。著有《心理學大綱》、《實驗心理學:實驗手冊》、《思維過程的實驗心理學》等。鐵欽納的最後一部著作是《系統心理學》,但因鐵欽納於1927年病逝而未能完成,後由他的學生韋爾德將他在1921-1922年間發表的論文集成完整的一卷,以《系統心理學:緒論》(1929)書名刊印出版。

個人生平

1885年入牛津大學,1890年到德國萊比錫隨W.馮特學習生理學和心理學。1892 年獲萊比錫大學哲學博士學位。 1911年任美國康奈爾大學教授。1898年正式提出「構造心理學」的名稱。他試圖從經驗的構造方面去說明人的整個心理。他認為:人的心理可以用內省法分析為元素(感覺、意象、情感等),這些元素在時間和空間上混合(或聯想)而成為知覺、觀念、感覺、情感、情緒等心理過程;理解神經過程是理解個人經驗,他堅持心身平行論。

主要思想

構造以意識內容為對象的內省實驗心理學

其認為「意識」是指某一瞬間的人的經驗之總和;「心理」是指一個人在其生活過程中所累積的經驗之總和。心理學只研究普遍化的人類心理。

提出心理實驗時往往存在刺激錯誤

提出心理實驗時往往存在「刺激錯誤」——把心理過程與被觀察到的對象相混淆。他主張心理學研究應只描述意識狀態而不是刺激。「觀察」不僅是內省的,而且必然是實驗的:「實驗是一種可以重複、分離和加以改變的觀察」。在實驗方法上,鐵欽納主張對意識經驗進行觀察或內省。其「內省」的觀念要比馮特的更精緻和定型化:要求實驗被試應為受過訓練的「反應者」(reagents),並使用記錄儀器記錄其內省的結果。

認為心理學研究有三個目的

鐵欽納認為心理學研究有三個目的:(1)把意識過程分解為最簡單、最基本的要素。「要素」不可再分的標準為「通過始終一致的內省而發現這個意識過程保持不變。」(2)確定這些要素如何結合及結合的法則;(3)把這些要素與它們的神經生理過程聯繫起來。

在此基礎上,鐵欽納進一步提出「感覺、意象和激情」是三種基本意識要素。其中感覺是知覺的基本要素;意象(比如:想象當時實際上不存在的經驗,仿佛回憶過去的經驗等等)是觀念的要素;激情(比如:愛、恨或憂愁等等)是情緒的要素。鐵欽納甚至制定了一個感覺要素清單:包含了44000種感覺品質(其中有關視覺的有32820種,有關聽覺的有11600種)。

主要貢獻

1893~1900年間,鐵欽納創建了康奈爾大學心理實驗室,並撰寫了約62篇研究文章。同時通過對學生研究工作的指導,先後培養了54名心理學博士,這些博士生的學位論文大多數帶有他個人的思想標記。1898年,鐵欽納正式提出「構造心理學」名稱,用以與機能心理學相對立。

鐵欽納曾任《美國心理學》雜誌總編輯,美國心理學會名譽會員,國際心理學會第3~5次常務理事會會員。主要著作有:《心理學綱要》(1896)、《心理學教科書》(1909~1910)、《心理學入門》(1898)、《實驗心理學》(1901~1905)、《情感與注意心理學基礎》(1908)、《思維過程的實驗心理學》(1909)等。其中,《實驗心理學》被O.屈爾佩描述為「用英文寫就的內容量豐富的心理學著作」。上述有些著作在心理學界享有盛名,有些被翻譯成俄文、意大利文、德文、西班牙文和法文。

[1] [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