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钟楼

增加 342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钟楼1.jpg|缩略图| [https://dp.pconline.com.cn/dphoto/list_2712252.html 钟楼]]]
西安钟楼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中心,明城墙内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是中国现存钟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建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1384年),初建于今广济街口,与鼓楼相对,明神宗万历十年(1582年)整体迁移于今址。
<ref>[https://baike.baidu.com/item/%E9%92%9F%E9%BC%93%E6%A5%BC/1956 钟鼓楼]</ref>
钟楼建在方型基座之上,为砖木结构,重楼三层檐,四角攒顶的形式,总高36米,占地面积1377平方米。
钟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原址在今西大街广济街口,与鼓楼对峙。昔日楼上悬一口大钟,用于报警报时,故名"钟楼"。
明王朝定都南京后,其间还有一次迁都之议。有大臣主张迁都 [[ 西安 ]] ,朱元璋曾有些心动,专门派太子朱标赴西安实地勘察,选择宫室基址,并绘制陕西地图进献。太子朱标从 [[ 陕西 ]] 回到 [[ 南京 ]] 后,呈献了陕西地图给父皇朱元璋,并详细介绍了西安的地理优势,认为:"举天下莫关中若也,天下山川惟秦地号为险固",提议迁都西安 。但不久太子朱标英年早逝,此时朱元璋已经年迈,这位晚年丧子的老人心力交瘁,迁都之事不了了之,但西安钟楼已按照皇家建筑级别建成。 
钟楼建成198年后,经历了一场整体搬迁。这次东迁是与西安城市发展的东扩有关,钟楼二楼西墙上,嵌有一方《钟楼东迁歌》碑,记述了这座巨大建筑整体迁移的过程。
 
钟楼初建时的位置在西大街以北广济街口的迎样观,与南北城门正对,是城市的中心。这一位置正在唐长安城的中轴线上,也是五代、宋、元时长安城的中心。然而,在其后的二百年间,西安城不断扩建,在原来的基础上,向东、向北各扩建了近四分之一的面积,随着城市中心东移,城门改建,新的东、南、西、北四条大街形成,位于迎祥观的钟楼便日益显得偏离城市中心。
 
明神宗万历十年(1582年),由巡抚御使龚懋贤主持,将钟楼整体迁移于今天的地址,成为一座绾毂东西、呼应南北的轴心建筑。
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乾隆五年(1740年)和道光二十年(1840年)分别对钟楼进行了大范围以及大规模的整修。
 
辛亥革命时,起义军曾与在钟楼与布防的清军激战。护国运动时,陕西督军陈树藩从钟楼开始了反对袁世凯的暴动。1927年,从美国留学回来的石林,在钟楼开设了声电影院,这是西安历史上第一家电影院,抗战时期,钟楼由于其地势高拔,而成为预警日军空袭的报警台。
西安钟楼是中国现存同类建筑中规模最大、建筑年代最久、保存最完好的钟楼。明代西安是西北军政重镇,所以无论从建筑规模、历史价值或艺术价值各方面来说,西安钟楼都居中国同类建筑之首。
 
钟楼迁移的目的是使其始终处于城市交通的地理中心位置,体现了古人对待时间的重视程度。据《钟楼碑》文记载,移建工程除重新建造基座外,本质结构的楼体全是原样原件,所以耗资不多,工程迅速。
完成这样一座庞大建筑的迁移装建,即使在现代也不是轻而易举的。它既需要高超的建筑安装技术,又需要严密精细的工程组织,这项完成于16世纪的特殊工程,是中国建筑史上值得自豪的创举。
完成这样一座庞大建筑的迁移装建,即使在现代也不是轻而易举的。它既需要高超的建筑安装技术,又需要严密精细的工程组织,这项完成于16世纪的特殊工程,是中国建筑史上值得自豪的创举。
[[File:钟楼2.jpg|缩略图|钟楼]]
== 结构形制 ==
自地面至楼顶总高36米,由基座、楼身和楼顶三部分组成。下部砖石结构的正方形基座高8.6米,每边长35.5米,面积约1377.4平方米,内有楼梯可盘旋而上,基座之上为两层木结构楼体,由四面空透的圆柱回廊和迭起的飞檐等组成,高27米。由台阶踏步上至基座的平台可进入一层大厅,大厅四面有门,周为平台,顶有方格彩绘藻井,二层四面有木格窗门与外廊相通。
[[File:钟楼2.jpg|缩略图|[https://sucai.redocn.com/jianzhu_4263482.html 钟楼]]]
钟楼构造技术应用了唐宋建筑的法则,又有明代建筑技术的革新,整体呈典型明代重檐三滴水建筑艺术风格。楼分两层,下层为一重屋檐,上层有两重屋檐,四角攒顶覆盖碧色琉璃瓦,各层有斗拱凿景彩绘,四周均有明柱回廊、彩枋细窗及雕花门扇,尤其是各层均饰有斗拱、藻井、木刻、彩绘等古典优美的图案,是一座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宏伟建筑。
 
钟楼顶部为三重四面攒尖顶结构,由斗栱支撑。金顶原来是铜皮包裹,木质内心,解放后,人民政府换成了用真金锤成的金铂薄顶。在微翘的屋檐上覆盖有深绿色琉璃瓦,楼内贴金彩绘,画栋雕梁。基座四面正中各有高与宽均为6米的十字形券洞与东南西北四条大街相通,过去是四条大街交会的通道,人流车辆可以从券洞通过。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券洞无法适应交通流量需要封闭,环楼体周围开辟公路转盘,以钟楼为中心辐射出东、西、南、北四条大街并分别与明城墙东、西、南、北四门相接,地下则开辟有专供人行的环行通道。
 
钟楼的设计构造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高超智慧,外部的重檐三滴水攒尖顶式不只是增加建筑形制的美观,而且缓和了雨水顺檐下落时对建筑的冲击力,描梁之端的斗拱巧妙地运用了力学原理形成均匀负荷。四角攒尖的楼顶按对角线构筑四条垂脊,从檐角到楼顶逐渐收分,使得金顶稳重庄严。楼上琉璃瓦的板瓦之间扣以筒瓦,以铜质瓦河固定,更使建筑稳固结实,浑然一体。
 
纵观整个大明王朝,西安钟楼的建筑形制、级别之高甚至超过了当时的国都南京。在皇权社会当中,所有的建筑都要遵循严格的等级制度,西安钟楼的重檐攒尖式屋顶和故宫中和殿相同,所使用描龙画凤的和玺彩绘,同样只使用于皇家建筑当中。
既名"钟楼",其上的"钟"就不可不提。
钟楼的西北角悬挂的大钟,已不再有报时的功用,但是逢年过节依然会被敲响,祈福平安。钟楼一开始悬挂的并不是这口大钟,而是铸造于唐代的一口名为"[[景云钟]]"的大钟。
钟楼的西北角悬挂的大钟,已不再有报时的功用,但是逢年过节依然会被敲响,祈福平安。钟楼一开始悬挂的并不是这口大钟,而是铸造于唐代的一口名为"景云钟"的大钟。  景云钟铸成于唐景云二年(711年),唐睿宗李旦亲自为其撰书铭文,钟高二米,直径达一点五米,重达万斤,钟身鹤飞龙翔,钟鸣声扬数十里,一直为西大街广济街口的皇家道观 [[ 景龙观]](后改称迎祥观)所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曾对景云钟进行录音,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每年除夕之夜作为辞旧迎新的"新年钟声"进行播放,并一直沿用,在2000年景云钟还登上过中国邮票,被誉为"天下第一名钟"。 
安史之乱中,迎祥观和钟楼化为灰烬,景云钟也废弃不用。及至明代钟楼在原址上被重建,景云钟也得以再度面世。钟楼东迁,为了将景云钟移到新建的钟楼上,在西大街西段搭起一座斜桥,利用桥面斜坡把景云钟运到了钟楼上,据说地名"桥梓口"因此而得名。
 
奇怪的是,虽然钟楼的式样大小并没有改变,景云钟却怎么也敲不响了。对于景云钟不响的原因,有人认为它是"历世久远,神武有灵",不愿被热挪动;也有人说,钟置于室内正好像是"待瓮以呼",应该移到楼外。但无论如何,这给钟楼的历史又添上一层神秘的色彩。最后只好按照1∶1的比例仿制景云钟,再造一口铁钟,悬挂于钟楼之上。
 
1996年西安市决定仿制唐景云钟。仿制的景云钟外观与原钟近似,通高2.45米,重6.5吨,钟裙外径1.65米,纹饰、铭文酷似原钟,音质嘹亮雄浑,可与原钟媲美。经多方努力,1997年1月30日,沉寂了数百年的晨钟暮鼓再次在古城响起,现悬挂于钟楼西北角。
 
景云钟为国宝级文物,1953年移藏至西安碑林博物馆,陈列于二门里东亭内,禁止出境展览。明代铁钟收藏于小雁塔所在的西安博物院内。
西安钟楼一层大厅的西墙上分别镶嵌着三方碑刻。
第一方是1953年西安市人民政府翻修钟楼后留下的碑文记载;第二方是清乾隆五年大修后由陕西巡抚张楷书写的《重修西安钟楼记》碑;第三方是由陕西监察御使龚懋贤在钟楼东迁后亲笔提写的《[[钟楼东迁歌]]》碑。
第一方是1953 《钟楼歌》是当 西安市人民政府翻 钟楼 后留下 碑文记载;第二方是清乾隆五年大修后由 陕西巡抚 张楷书写 龚懋贤在解职赴京时登楼所赋,诗中对钟楼做了热情 赞颂。 重修西安 钟楼记》 碑;第三方 由陕西监察御使龚懋贤在 督修过 钟楼 东迁后亲笔提写 巡抚张楷所作,详细记述了 钟楼 东迁歌》 的身世。三块 刻将钟楼的历史价值,及其代表的浓厚的君主专制社会政治色彩恰如其分的予以记录和评价 西安钟楼的门扇槁窗雕楼精美繁复,表现出明代盛行的装饰艺术。每一层的门扇上均有8幅[[浮雕]],每一幅浮雕均蕴含了一个古代典故。
《钟楼歌》是当年修建钟楼的陕西巡抚龚懋贤在解职赴京时登楼所赋,诗中对钟楼做了热情的赞颂。《钟楼记》是督修过钟楼的巡抚张楷所作,详细记述了钟楼的身世。三块碑刻将钟楼的历史价值,及其代表的浓厚的君主专制社会政治色彩恰如其分的予以记录和评价。
西安钟楼的门扇槁窗雕楼精美繁复,表现出明代盛行的装饰艺术。每一层的门扇上均有8幅浮雕,每一幅浮雕均蕴含了一个古代典故。
[[File:钟楼3.jpg|缩略图|钟楼]]
== 文物保护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西安钟楼受到妥善保护,每逢五一和国庆节日,钟楼都成为游行、检阅和庆祝大会的主席台。朱德、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曾多次登临钟楼   1953年至1958年,国家对钟楼进行了大规模的全面维修,加固了楼的台基座,拆换了楼梯、地板和部分柱子,增添了栏杆,翻修了全部门窗。楼的内外进行粉刷油漆,并按原样装置了鎏金顶和增加了避雷设施。  1953年,西安市钟鼓楼博物馆成立,最初为西安鼓楼陈列馆,1957年成立西安市钟鼓楼保管所,主要负责西安钟楼鼓楼的日常维护维修、安全保卫和参观接待,2008年因业务拓展,加挂西安市钟鼓楼博物馆牌子,强化了藏品征集、陈列展览和社会宣传教育职能。1956年8月6日,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钟楼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1953年至1958年,国家对钟楼进行了大规模的全面维修,加固了楼的台基座,拆换了楼梯、地板和部分柱子,增添了栏杆,翻修了全部门窗。楼的内外进行粉刷油漆,并按原样装置了鎏金顶和增加了避雷设施。
1996年11月20日 * 1953年 ,西安 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 保护单位 。同时公布保护范围:其重点保护区 馆成立,最初 西安鼓楼陈列馆,1957年成立西安市 基座四周边内;一般 管所,主要负责西安钟楼鼓楼的日常维 区为由重点 维修、安全 护区外延36米;建设控制地带为由一般保护区再外延72米 卫和参观接待,2008年因业务拓展,加挂西安市钟鼓楼博物馆牌子,强化了藏品征集、陈列展览和社会宣传教育职能
* 1956年8月6日,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钟楼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4年 * 1996年11月20日 ,西安 市重新编制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开工的西安地铁二号线经过 钟楼 被国务院公布 确保西安钟楼的安 ,陕西省、西安市 国重点 文物 局和地铁办等相关部门共 保护单位 。 研究出 时公布 保护 文物的具体方案,先后完成了《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二号线通过 范围:其重点保护区为 钟楼 及城墙文物 基座四周边内;一般保护区为由重点 保护 方案》、《西安 区外延36米;建设控制 铁二号线对钟楼影响专题研究成果》、《西安城墙南门、北门地铁二号线穿越 带为由一般保护 安全性评估及西安地铁二号线施工沉降与运行震动对城墙影响专题研究成果》等方案和研究成果,运用数值模拟分析等手段科学合理地确定古建筑沉降标准,这些研究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 再外延72米
* 2004年,西安市重新编制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开工的西安地铁二号线经过钟楼。为确保西安钟楼的安全,陕西省、西安市文物局和地铁办等相关部门共同研究出保护文物的具体方案,先后完成了《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二号线通过钟楼及城墙文物保护方案》、《西安地铁二号线对钟楼影响专题研究成果》、《西安城墙南门、北门地铁二号线穿越区安全性评估及西安地铁二号线施工沉降与运行震动对城墙影响专题研究成果》等方案和研究成果,运用数值模拟分析等手段科学合理地确定古建筑沉降标准,这些研究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
经过工程实践证明前期设计的文物沉降指标符合工程实际,钟楼左线、右线最大沉降值低于指标5mm,城墙南门、北门沉降值也都在允许的范围值。
西安钟楼是西安标志性建筑物,先后接待过朱德、陈毅、周恩来、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和众多中外著名人士;1999年"千禧"年来临之际,中国推出三大城市作为重大庆典活动中心,活动中心主会场就设在钟楼。
 钟楼成功举办的齐白石画展、明清名人字画展、仿秦乐府编钟表演、于右任字画、钟楼馆藏文物精品展等大型展览及"晨钟暮鼓"仿古仪仗表演,受到中外游客的普遍好评和广泛赞誉。<ref>[https://baike.baidu.com/item/%E8%A5%BF%E5%AE%89%E7%9A%84%E9%92%9F%E6%A5%BC/14735730 西安的钟楼]</ref>
== 轶闻传说 ==
西安钟楼原在广济街口,后来才到今天的位置,关于为什么要东迁钟楼,民间有着一段传说故事。明万历年间,关中发生了大地震,死伤万人。知府坐卧不宁,请来迎祥观的道士高承之商议此事。
高承之是长安城久负盛名的老道士,他告诉知府钟楼东迁半里,地动必然消除。上古"天倾西北,地陷东南"的时候,海水向东流去,这才有了关中平原。但有一条大鳌鱼不愿离去,就用嘴凿了一条大川,把自己隐藏其中。后来地裂山突,这条大川就成了地下河。每到三月十五日,鳌鱼就游到露出地面的大川口,呼吸空气,喷沙击浪,地震由此而来。
高承之是长安 知府立即命令全 久负盛名的老道士 铁匠赶制一条百丈条铁链 他告诉知府钟 准备降鳌建 东迁半里, 。士兵用撅头刨开 动必然消除。上古"天倾西北 地陷东南"的时候 露出四快大石头 海水向东流去 揭开石条 这才 果见下面 了关中平原 一深井,流水哗哗作响 但有 不一会儿,水柱夺井而出,喷涌天空,随即见到 条大 鳌鱼 不愿离去 头伸出井外。高承之用宝剑镇住鳌鱼 命士兵 嘴凿了一条大 铁链将其锁住,然后沉入 ,把自己隐藏其中 后来地裂山突 知府又令人铸起大铁圈 这条大 紧紧箍住 就成了地 口,将铁链的另一端压在 河。每到三月十 面,再征用 千工匠,夜以继 赶修种楼。从此以后钟楼巍然屹立 ,鳌鱼 就游到露出地面的大 被镇压在 呼吸空气,喷沙击浪,地震由此而来 再也不能兴妖作怪了
== 参考来源 ==
{{reflist}}[[Category:670 知府立即命令全城铁匠赶制一条百丈条铁链,准备降鳌建楼。士兵用撅头刨开 中国 面,露出四快大石头,揭开石条,果见下面有一深井,流水哗哗作响。不一会儿,水柱夺井而出,喷涌天空,随即见到一鳌鱼头伸出井外。高承之用宝剑镇住鳌鱼,命士兵用铁链将其锁住,然后沉入川底。知府又令人铸起大铁圈,紧紧箍住川口,将铁链的另一端压在下面,再征用五千工匠,夜以继日赶修种楼。从此以后钟楼巍然屹立,鳌鱼被镇压在川底,再也不能兴妖作怪了。方志总论]]
8,09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