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钱本草 唐·张说

这是唐朝一位著名文人张说的奇文,自古可以称得上奇文的,要么是思路之奇,逻辑有异于一般常人;要么是立论独到,观点新颖。本文兼而有之。[1]

目录

千古奇文

系唐朝张说仿古传《神农本草经》体式撰写的一篇文章。

《钱本草》:188个字说透钱应该怎么用。[2]

自从【钱】它伴随著商品交换而来到世间之后,几乎人人都知道它,然而,真正认识它的人,为数却不甚多。

古往今来,因为没有钱而困顿终生的人,无计其数;因为有钱而终生困顿的,也大有人在。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都程度不同地尝受过金钱的赏与罚,也都尝受过金钱的酸甜苦辣。钱能助人,钱亦能伤人,这是几乎人人都懂得的道理。

然而,在金钱面前究竟应该如何做人,却是人们未必都懂得的。张说此文,对人们认识金钱,也对人们认识金钱面前的自己,都是大有裨益的。[3]

原文

“钱,味甘,大热,有毒。偏能驻颜采泽流润,善疗饥寒,解困厄之患立验。能利邦国、污贤达、畏清廉。贪者服之,以均平为良;如不均平,则冷热相激,令人霍乱。其药,采无时,采之非理则伤神。此既流行,能召神灵,通鬼气。如积而不散,则有水火盗贼之灾生;如散而不积,则有饥寒困厄之患至。一积一散谓之道,不以为珍谓之德,取与合宜谓之义,无求非分谓之礼,博施济众谓之仁,出不失期谓之信,入不妨己谓之智。以此七术精炼,方可久而服之,令人长寿。若服之非理,则弱志伤神,切须忌之”。

作者

张说(公元667~730年)字道济,历仕四朝,三次拜相,三次被贬。张说文采昭彰,统领文坛三十年,被誉为文宗,时有“大手笔“之称谓,但为官时好物贪财,排斥异己,和同僚关系不和睦。[4]

晚年被贬到岳阳为官,这时张说才有所醒悟,自己宦海沉浮四十馀年,事业可谓一帆风顺,青云直上,却为了财物和金钱栽了个大跟头,为人所鄙视。他终于认识到人离不开金钱,但金钱也能害人,于是就写下了奇文《钱本草》。

弦外之音

古今中外,写钱论钱的文章难计其数,而将钱纳入“本草”序列,以药论钱者,张说之外,尚未另见。

把钱假设成药,用解析“药性”的方法来剖析“钱性”,这样,便把一篇很可能枯燥乏味的论文写活了。

张说将所要告诉人们的道理皆已化作“弦外之音”,因此,就引导读者在阅读此文时要细细捉摸,认真品味,稍一疏忽,就难得个中真谛。作者这样写是在故弄玄虚吗?不是的。追求新颖奇妙,别开生面,企望产生更强烈的艺术效果,当是作者苦心之所在。

这位被时人称道为“燕许大手笔”之一的张说,为文一向讲实用,重风骨。

此文,即是一篇讽刺色彩极强的小品文。[5]

译文

“钱,味甜,性热有毒,却能预防衰老,驻容养颜。可以治疗饥饿寒冷,解决困难,效果明显。可以有利于国家和百姓,可以污损贤达,只是害怕清廉。贪婪之人服用以不过分为好,如果过度,则冷热不均,引发霍乱。这味药,没有固定的采摘时节,无理采摘的使人精神损伤。如果只积攒不发散,会有水火盗贼等灾难。如果只发散不积攒,会有饥寒困顿等祸患。一积攒一发散称为道,不把他当作珍宝称为德,取得给予适宜称为义,使用正当称为礼,接济大众称为仁,支出有度称为信,得不伤己称为智,用这七种方法精炼此药,才可以长久地服用他。可以使人长寿,如果不这么服用,则会智力减弱精神损伤,这点需要特别注意”。[6]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