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量子物理

增加 111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1387123057781ohfak.jpg|缩略图|350px|[https://image.so.com/view?q=%E9%87%8F%E5%AD%90%E7%89%A9%E7%90%86&src=tab_www&correct=%E9%87%8F%E5%AD%90%E7%89%A9%E7%90%86&ancestor=list&cmsid=901ea3ebaa51a6d453742a0b5d7621e8&cmran=0&cmras=1&cn=0&gn=0&kn=50&fsn=130&adstar=0&clw=246#id=f2634e9f64db353582b07e524295c9c6&currsn=0&ps=91&pc=91 原图链接][https://image.so.com/view?q=%E9%87%8F%E5%AD%90%E7%89%A9%E7%90%86&src=tab_www&correct=%E9%87%8F%E5%AD%90%E7%89%A9%E7%90%86&ancestor=list&cmsid=901ea3ebaa51a6d453742a0b5d7621e8&cmran=0&cmras=1&cn=0&gn=0&kn=50&fsn=130&adstar=0&clw=246#id=f2634e9f64db353582b07e524295c9c6&currsn=0&ps=91&pc=91 图片来源于超星慕课网]]]
1923年[[路易·德布罗意]](Louis de Broglie)在他的 [[ 博士 ]] 论文中提出光的粒子行为与粒子的波动行为应该是对应存在的。他将粒子的波长和动量联系起来:动量越大,波长越短。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想法,但没有人知道粒子的波动性意味着什么,也不知道它与原子结构有何联系。然而德布罗意的假设是一个重要的前奏,很多事情就要发生了。
1924年夏天,出现了又一个前凑。[[萨地扬德拉·N·玻色]](Satyendra N. Bose)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方法来解释[[普朗克辐射定律]]。他把光看作一种无(静)质量的粒子(现称为光子)组成的气体,这种气体不遵循经典的[[玻耳兹曼]]统计规律,而遵循一种建立在粒子不可区分的性质(即全同性)上的一种新的统计理论。
[[爱因斯坦]]立即将玻色的推理应用于实际的有质量的气体从而得到一种描述气体中粒子数关于能量的分布规律,即著名的玻色-爱因斯坦分布 [3] 。然而,在通常情况下新老理论将预测到原子气体相同的行为。爱因斯坦在这方面再无兴趣,因此这些结果也被搁置了10多年。然而,它的关键思想——粒子的全同性,是极其重要的。突然,一系列事件纷至沓来,最后导致一场科学革命。从1925年元月到1928年元月:
[[沃尔夫刚·泡利]](Wolfgang Pauli)提出了[[不相容原理]],为[[周期表]]奠定了理论基础。
Abraham Pais以轶事的方式记录了这场以狂热的节奏发生的革命。
1925年,[[Samuel Goudsmit]]和[[George Uhlenbeck]]就提出了[[电子]]自旋的概念,[[玻尔]]对此深表怀疑。10月玻尔乘火车前往[[荷兰]]的莱顿参加[[亨德里克·A·洛伦兹]](Hendrik A. Lorentz)的50岁生日庆典,[[泡利]]在 [[ 德国 ]] 的汉堡碰到 [[ 玻尔 ]] 并探询玻尔对电子自旋可能性的看法; 玻尔用他那著名的低调评价的语言回答说,自旋这一提议是“非常,非常有趣的”。
后来,[[爱因斯坦]]和[[Paul Ehrenfest]]在莱顿碰到了玻尔并讨论了自旋。玻尔说明了自己的反对意见,但是 [[ 爱因斯坦 ]] 展示了自旋的一种方式并使玻尔成为自旋的支持者。在玻尔的返程中,遇到了更多的讨论者。当火车经过[[德国]]的哥挺根时,[[海森堡]]和 [[ 约当 ]] 接站并询问他的意见, [[ 泡利 ]] 也特意从汉堡格赶到 [[ ]] 接站。玻尔告诉他们自旋的发现是一重大进步。
=='''量子力学要点'''==
*[https://www.360kuai.com/pc/979a32fbcbb6b4ad5?cota=3&kuai_so=1&sign=360_7bc3b157&refer_scene=so_55 量子物理学可也解释“生命”吗]
 
== '''參考來源''' ==
{{Reflist}}
 
[[Category: 科学技术类]] [[Category:物理学]]
10,73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