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花椒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野花椒 |
中文名称:野花椒 拉丁学名:Zanthoxylum simulans Hance. 科:芸香科 属:花椒属 种:野花椒 性味归经:味辛,性温。归脾、胃经 |
野花椒(学名:Zanthoxylum simulans Hance.):芸香科花椒属灌木或小乔木;枝干散生基部宽而扁的锐刺,各部均无毛。小叶对生,叶轴有狭窄的叶质边缘,腹面呈沟状凹陷,小叶柄卵形,卵状椭圆形或披针形,叶缘有疏离而浅的钝裂齿。花序顶生,花被片狭披针形、宽卵形或近于三角形,淡黄绿色;花丝及半圆形凸起的退化雌蕊均淡绿色,药隔顶端有暗褐黑色的油点;雌花的花被片为狭长披针形;果红褐色,3-5月开花,7-9月结果。
分布于中国产青海、甘肃、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湖北、江西、台湾、福建、湖南及贵州东北部。见于平地、低丘陵或略高的山地疏或密林下,喜阳光,耐干旱。该物种野生的较多,也可以人工栽培。果作草药,味辛辣,麻舌。温中除湿,祛风逐寒。有止痛、健胃、抗菌,驱蛔虫功效。台湾及江西民间有用其根治胃病。
信息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芸香目
亚目:芸香亚目
亚科:芸香亚科
亚属:花椒亚属
分布区域:中国产青海、甘肃、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
形态特征
野花椒又名:大花椒,红花椒,野川椒,黄总管,小叶飞天蜈蚣,鸟不扑。
灌木或小乔木;枝干散生基部宽而扁的锐刺,嫩枝及小叶背面沿中脉或仅中脉基部两侧或有时及侧脉均被短柔毛,或各部均无毛。
叶有小叶5-15片;叶轴有狭窄的叶质边缘,腹面呈沟状凹陷;小叶对生,无柄或位于叶轴基部的有甚短的小叶柄,卵形,卵状椭圆形或披针形,长2.5-7厘米.宽1.5-4厘米,两侧略不对称,顶部急尖或短尖,常有凹口,油点多,干后半透明且常微凸起,间有窝状凹陷,叶面常有刚毛状细刺,中脉凹陷,叶缘有疏离而浅的钝裂齿。
花序顶生,长1-5厘米;花被片5-8片,狭披针形、宽卵形或近于三角形,大小及形状有时不相同,长约2毫米,淡黄绿色;雄花的雄蕊5-8(-10)枚,花丝及半圆形凸起的退化雌蕊均淡绿色,药隔顶端有1干后暗褐黑色的油点;雌花的花被片为狭长披针形;心皮2-3个,花柱斜向背弯。
果红褐色,分果瓣基部变狭窄且略延长1-2毫米呈柄状,油点多,微凸起,单个分果瓣径约5毫米;种子长约4-4.5毫米。花期3-5月,果期7-9月。[1]
药材性状
分果球形,常1-2个集生,每一分果沿腹背缝线开裂达基部,直径6-7mm。表面褐红色,密集凸起的小油腺点。基部延长为子房柄,长约2.5mm,中部直径约1mm,具纵皱纹。种子卵球形,长4-4.5mm,直径3.5-4mm,黑色,光亮,基部种阜嵌入状。果皮质韧。气淡,味苦、凉;微麻而辣。[2]
植物种属
芸香科植物野花椒。
分布区域
分布于华东及辽宁、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广东、贵州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500m以下的灌丛中,亦有栽培。
药用价值
一、
野花椒,中药名。为芸香科植物野花椒ZanthoxylumsimulansHance的果实。分布于华东及辽宁、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广东、贵州等地。具有温中止痛,杀虫止痒之功效。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蛔虫腹痛,湿疹,皮肤瘙痒,阴痒,龋齿疼痛。
功能:温中止痛,杀虫止痒。
主治: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蛔虫腹痛,湿疹,皮肤瘙痒,阴痒,龋齿疼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或研粉,1-2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含漱;或研末调敷。
注意事项:妇女哺乳期慎服。
药理作用:
1、杀虫作用。
2、镇咳作用。
3、祛痰作用。
相关论述:《全国中草药汇编》:“温中止痛。治胃痛,湿疹,皮肤瘙痒,龋齿疼痛。”
临床应用:用于治疗湿疹,过敏性皮炎瘙痒,胃、腹疼痛,蛔虫腹痛和牙痛等。
相关配伍:
1、治脘腹寒痛,寒湿吐泻:野花椒果壳3-6g,干姜6g,吴茱萸6g。水煎服。
2、治蛔虫腹痛,呕吐:野花椒果壳6g,乌梅15-30g。水煎服。(1-2方出自《湖南药物志》)
3、治风寒湿痹及膝痛:野花椒根、茎、果实煎汁洗澡。(江西《草药手册》)
采收加工:7-8月采收成熟的果实,除去杂质,晒干。[3]
二、
拼音Yě Huā Jiāo
别名叶尔玛(藏名)
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西藏花椒的果皮、种子。8~10月采收成热的果实。晒干,将果皮与种子分开,果皮为花椒,种子为椒目。
原形态灌木或小乔木,高1米。嫩枝暗棕色或暗灰色,着生疏少而短小下弯的皮刺。叶互生,单数羽状复叶;小叶2~7对,具极短柄;小叶片卵形或广卵形,长2.5~5厘米,宽1.5~3.5厘米,叶缘具锐锯齿,齿间及叶的两面具粗大的腺点,上面深绿色,下面浅绿色。聚伞圆锥花序顶生;雌雄异株;花被片4~8。蓇葖果,成熟心皮2~4,棕褐色,具腺点。种子1个,黑色有光泽。
生境分部生于山坡的灌木丛中。分布西藏等地。
性味辛,温,有小毒。
功能主治温中散寒,燥湿杀虫。治胃腹冷痛,呕吐,寒湿泻痢,蛔虫病。椒目:行水,治水肿胀满。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