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酥油花

增加 4,002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808000" align= center|'''<big>酥油花</big> '''
|-
|<center><img src=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dcd204629a7948a7.webp width="250"></center><small>[https://www.360kuai.com/pc/99c24754184fc39bb?cota=3&kuai_so=1&tj_url=so_vip&sign=360_da20e874&refer_scene=so_3 来自快资讯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808000" align= center|'''<big>酥油花</big> '''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 :酥油花
'''藏 语''' 酥油花是用酥油制作的一种特殊形式的雕塑艺术。:朵玛
'''起 源''' 幸饶弥沃如来佛祖创建了 雍仲本教 后改变了很多原始的信仰方式,包括改变了杀生祭神等等,而采用糌粑和酥油捏成各种彩线花盘的形式来代替原始本教中要杀生祭祀的动物,减少了杀戮。这就是朵玛和酥油花的最初起源。
'''功 用''':宗教用品|}'''<big>酥油花</big>'''是用酥油制作的一种特殊形式的[[雕塑]]艺术。幸饶弥沃如来佛祖创建了雍仲本教后改变了很多原始的信仰方式,包括改变了杀生祭神等等,而采用[[糌粑]]和酥油捏成各种彩线花盘的形式来代替原始本教中要杀生祭祀的动物,减少了杀戮。这就是朵玛和酥油花的最初起源。 朵玛和酥油花也被其他藏传佛教的教派广泛用来做供品并成为了藏传佛教的一大特色。我们现代藏族同胞许许多多的习俗和生活方式,也都是古象雄时代所留传下来的。藏族同胞还有许多独特的祈福方式:比如转神山、拜神湖、撒风马旗、悬挂五彩经幡、刻石头经文、放置玛尼堆(本教传统是刻有光明八字真言:"嗡嘛智牟耶萨林德"的石堆)、打卦、供奉朵玛盘、酥油花甚至使用转经筒等等,这些都是雍仲本教的遗俗。酥油花是塔尔寺的"艺术三绝"之一,它是用酥油作原料造出的各种佛像、人物、山水、亭台楼阁、飞禽走兽、花卉树木等艺术精品。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展出时,由民族管乐器为主组成的花架乐队演奏出节奏缓稳、庄严肃穆的花架音乐乐曲,来烘托宗教气氛,并随着灯光的闪动;在含蓄典雅的音乐中,展示出酥油花雕塑的群体千姿百态。塔尔寺酥油花集雕塑艺术之大成,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且规模宏大壮观,内容丰富多彩。<ref>[https://www.360kuai.com/pc/996c554b6c3f49810?cota=4&kuai_so=1&tj_url=so_rec&sign=360_da20e874&refer_scene=so_3  酥油花--指尖上的艺术, 快资讯  2020年12月3日] </ref>
== 起源 ==酥油花是 塔尔寺的" 雕塑 艺术 三绝"之 种特殊形式。酥油花起源于西藏最古老的象雄佛教雍仲本教。幸饶弥沃如来佛祖创建了雍仲本教后改变了很多原始的信仰方式,包括改变了杀生祭神等等 它是 而采 糌粑和 酥油 捏成各种彩线花盘的形式来代替 料造出 始本教中要杀生祭祀 各种佛像、人 、山水、亭台楼阁、飞禽走兽、 ,减少了杀戮。这就朵玛和酥油花的最初起源。朵玛和酥油 卉树木等艺术精 也被其他藏传佛教的教派广泛用来做供 并成为了藏传佛教的一大特色 公元641 农历正月十五展出 ,文成公主进藏和藏王松赞干布完婚 时, 由民族管乐器为主组成的花架乐队演奏出节奏缓稳、庄严肃穆的花架音乐乐曲 带去释迦牟尼佛像一尊 在大昭寺内供奉。这尊佛像原 烘托 没有冠冕,[[ 教气氛 喀巴]]学佛成功以后 并随着灯光的闪动; 含蓄典雅 佛像头上献了莲花形 音乐中 “护法牌子”,身上献了“披肩” 展示出 还供奉了一束“ 酥油花 雕塑的群体千姿百态 。塔尔寺 是宗喀巴的诞生地,不久 酥油花 集雕 就传到这里,并在塔尔寺得到弘扬和发展,在明万历年间这种油 术之大成 传到塔尔寺后 不仅具有 在当地艺人们长期精心研制下达到了 很高的艺术 水平和独特 造诣。藏族信教群众有向寺院奉献酥油 艺术风格 习俗 一般仅供点佛灯和僧人食用。 且规模宏大壮观 每逢藏历年正月十五之前 内容丰富多彩。 起源 他们将纯净的白 酥油 花是雕 送到塔尔寺,寺中的僧艺们在其中揉进各色矿物染料制成 艺术 造用的胚料,然后在寒冷 一种特殊形式 房间中搭架塑造 为防止制作中 酥油 花起源于西藏最古老 因体温融化影响造型,他们不时将手塞进刺骨 象雄佛教雍仲本教 雪水中降温 <ref>[https://www.360kuai.com/pc/99c24754184fc39bb?cota=3&kuai_so=1&tj_url=so_vip&sign=360_da20e874&refer_scene=so_3  红原:艺术隗宝 指尖绽放 麦洼寺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酥油花作品比赛,快资讯 2020年11月25日] </ref>
幸饶弥沃如来佛祖创建了雍仲本教后改变了很多原始的信仰方式,包括改变了杀生祭神等等,而采用糌粑和酥油捏成各种彩线花盘的形式来代替原始本教中要杀生祭祀的动物,减少了杀戮。这就朵玛和酥油花的最初起源。朵玛和酥油花也被其他藏传佛教的教派广泛用来做供品并成为了藏传佛教的一大特色。
== 公元641 工序 ==酥油花的制作分为四道工序。首先是“扎骨架”根据所表现的内容,用加工的柔软草束、[[麻绳]]、竹竿、棍子等物扎成大大小小不同形态的“骨架”,即所塑造的基本模型。其次是“做胚胎”。塑造的第一道原料是用上 拆下来的陈旧酥油花掺和上草木灰反复捶打 制成韧性好弹性强的黑色塑造油泥。然后裹在骨架上完成粗糙但准确的一个个大造型,其塑法近似面塑或泥塑。再次是“敷塑”。塑造的第二道原料是在加工 公主 膏状的乳白色酥油中揉 各色矿物质颜料,调 藏王松赞干布 成五颜六色的油塑原料,仔细的涂塑在做好的形体上,有的还要用金、银粉勾勒, 成各色形象的塑造。要是塑造红花绿叶,或是玲珑剔透的玉石宝玩,则直接用彩色油料一次塑成。为了防止塑制中因手的温度而使酥油胚料融化变形,艺僧们在室温控制在零度的作坊里,身边放有一个盛有冰块的水盆,他们要不 将手浸入冰水中。整个制作过程十分艰辛 带去释迦牟尼 艺僧们的手上大多会生出冻疮。对 教的虔诚和对艺术至美的追求,完全超越了肉体上的痛苦,冰冷的手中,艳丽的酥油花不断生成。最后一道工序是“装盘”。将塑好的酥油花按设计的总图要求,用铁丝一 安装到位 固定 几块 昭寺 木板上或特制的盆 供奉 ,高低错落有致,件件立体悬空,观赏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瞻玩味 布局成单一的花卉 案或整幅的故事画面,俗称“ 酥油花(图) 架”,展出时,“ 酥油花 这尊佛像原来没有冠冕 架”会用高杆立起,最高可达十几米 宗喀巴学佛成功 人们在下 仰视角度观看 更觉 法庄严,宝 生辉。一座大的花架 献了莲花形 ,往往要塑造几十个、甚至一二百个人物组成 “护法牌子” 故事画面。其中菩萨金刚端坐安详 飞天仙女 上献了“披肩” 姿绰约 还供奉了一束“酥油 鸟虫鱼栩栩如生,人物神形兼备,亭台楼阁金碧辉煌,整个画面繁而不乱,绚丽多彩,令人叹为观止
== 塔尔寺是宗喀巴 内容 ==酥油花虽名曰“花”,但其题材多样,内容丰富,主要以佛祖神仙、菩萨金刚、[[飞禽走兽]]、花鸟鱼虫、山林树木、花卉盆景组成各种故事情节,形成完整的立体画面。它的造型特点和手法类似国外盛行 诞生地 腊像艺术 宜长期保存。 酥油花 艺术继承藏 佛教艺术的精、繁、巧的特点,在一个有限的空间中容纳极多的内容。大至一米到二米,小至十 这里 二十毫米的人物走兽 个个精到,力求写实,而其姿态神韵力求传神达意。 画面布局上则继承佛教壁画中“异时同地”的处理方法,在同一画面中将一个完整的故事内容同时塑造出来。如大型酥油花《释迦牟尼本生故事》。 酥油花的制作必须在冬季低温下进行,因而 塔尔寺 得到弘扬和发展, 酥油花都 明万 每年农 年间这种油塑技艺传到 正月十五日 塔尔寺 灯节展出 在当 届时来自西藏、内蒙古,四川等 的农牧民及海内外游 们长期精心研制 云集山之中,山上山 达到了很高 ,寺宇周围,入山人海,为一睹晶莹剔透 艺术造诣 酥油花 却西洛桑、索南仁杰等一批油塑大师就是凭着自己优秀的作品而永载塔尔寺史册的
== 藏族信教群众有向寺院奉献 现代塑造技法 ==经过一代代艺僧的艰苦探索和积累,如今, 酥油 花的塑造技法已发生质的飞跃。他们率先从单支、单花、单人的单塑法发展成为立塑和浮塑、单塑和浮塑、花架和盆塑相结合 习俗 形式 一般仅供点 大大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最大的酥油花以350多个人物形象演绎着生动曲折的 灯和 教故事,场面宏大,内涵深厚,30多名艺 人食用 耗时60多天、耗油3600公斤才创作完成。1993年酥油花分别到北京、深圳、[[河南]]等地巡回展出,引起轰动 而每逢藏历年正月十五之前 江泽民主席参观后说:“我到过英国蜡像馆 将纯净 酥油 送到 花与英国的蜡像比毫不逊色,应当大力宣传。” 塔尔寺 的酥油花因为花样年年翻新、内容不断变化、艺术越加精深 已公认超越了它的发源地西藏。这是塔尔 至高无尚的荣耀。酥油花散发出的独特的艺术芬芳吸引了 的僧 外画家、 术家纷至沓来。他 在其中揉进各 不顾高原反应,坚持要来青藏高原一睹酥油花这个由僧人创造出的独具东方特 矿物染料制成塑造用 胚料 艺术瑰宝。有人这样说道:研修绘画,不能不去敦煌,不能不去塔尔寺。塔尔寺的酥油花和敦煌的壁画一样 然后 是每一个画家的艺术之魂、灵感之源。 寒冷 青海塔尔寺,有一座酥油花馆,陈列着僧人们巧手创作 房间中搭架塑造 多姿多彩的酥油花。它与[[堆绣]]、壁画和砖雕一起,被誉为塔尔寺“四绝”
== 为防止 制作 详解 ==[[酥油]],是从牛奶 提炼出来的黄白色油脂。每20公斤牛奶提炼1公斤酥油。酥油花,就是用牛奶油制作的花。那么,这 酥油 花究竟派何用场、凭什么称之为塔尔寺一绝的呢?酥油花最早产生于西藏的苯教。公元641年,唐蕃联姻,文成公主远嫁松赞干布时,将佛祖释迦牟尼的塑像从唐朝的都城带到了西藏小昭寺。当她泪湿衣襟、抑制不住思念亲人的苦痛时,就来到佛祖的像前,焚香跪拜,遥寄情思。后来,金城公主进藏后,将佛祖的塑像转移到金碧辉煌的大昭寺供奉。这一年的正月十五,信徒们向佛祖敬献供品时,排来排去,六色供品中独缺鲜花。鲜花是美的化身,世人之最爱,供奉佛祖,怎能没有它的芳香呢?而青藏高原时值隆冬,草枯花谢,委实是无花可采。没有鲜花是万万不能表达全 信徒对佛祖的缅怀和崇敬的,哪怕仿造鲜花,也要让佛祖满意和高兴!僧人们一个个抓耳挠腮,苦思良策。最后决定,以家家户户都有的酥油为原料,制作与鲜花并无二致的奶油花。以奶油制花,把本来属于一遇热 融化影响造型 就还原成液体的牛奶油雕塑成固体的形状,而且色彩还要象鲜花一样,具有审美功能,这能行吗?该不是在开天大的玩笑吧!不 对佛祖满怀赤诚之心的僧人们从来就不会开玩笑的。因为 他们 不时将 祖祖辈辈与酥油打交道,太了解酥油的底细了。但是,首要的问题来了:艺僧的 塞进刺骨 是有体温的,而且为37℃左右 雪水中降 ,用手触摸酥油膏、拿捏酥油膏,这酥油不就溶化了吗?鲜花是有色彩的——花朵是红的,花叶是绿的,花茎是紫红的,而酥油呈黄白色,这着色的问题又如何解决呢……
酥油花 这些问题难不倒智慧的艺僧们,深入血液和骨髓的信念能够扫除一切障碍和困难。先解决手温的问题。青藏高原拥有圣洁之水,这圣水来自高山之巅的积雪。积雪溶化后,流入附近的湖泊和河流。每年的11月和12月,是高原最冷的月份,寺内专司担水的僧人从湖泊里挑来一担担冰冷刺骨的雪水,注入一只只木桶。艺僧们则在洗净双手之后,一人捧一只水桶,将两手缓缓放入闪着寒光的冰水之中。寺庙 分为四道工序 坊里,除了艺僧,没有他人 温热的双手刚一接触零度的寒水, 首先 发出强烈反映的是心脏。象被电击一般,整个人突然间颤抖起来。几乎 “扎 同时,热血贲张的血管仿佛被注射了强力冷却剂,冰透肌 架”根据 的寒气沿着手指、掌、臂、胳膊的路线向人体的纵深推进。寒气 表现的内容 过之处 用加工 曾经鼓胀 柔软草束 血管瞬间萎缩了下去。胸、腰、大腿 麻绳 脚,直至中枢神经——大脑,人体所有器官都被寒气充塞和包围,并发出各种信号:寒颤,肤色变红 竹竿 变紫 棍子等物扎成 变白,乃至于心脏也不得不通过瞬间加速跳动来抵御严寒。艺僧们的脸上挂着晶莹的汗珠,点点滴滴滚落 地,粗粗的喘息声隐约可辨。但是,对佛祖虔诚的信念统治着整个庙宇和作坊。此时此刻,没有人紧锁眉头,没有人 小小不 喊,没有人高叫,更没有人退却。相反,艺僧们的头脑因为冰水的浸润而更加清醒和冷静——尽快地将手臂、手掌、手指乃至整个体温降下来,再降下来,一直降到与冰水 形态 温:零度!唯其如此,他们 “骨架” 双手才能与酥油亲密接触 即所 才能将极易溶化的酥油膏雕 成一朵朵生动的鲜花。时间在分分秒秒中逝去。入夜,酥油灯的柔和烛光照亮了艺僧们坚毅的脸庞;清晨,瑰丽的霞光又把他们从简陋 基本模型 地铺上引领到了水桶旁
== 现代塑造技法 ==经过一天又一天的反复冷却,不,是身心的煎熬,在水桶边坐久了的艺僧们, 次是“做胚胎” 手关节、踝关节……直至所有的关节都处于临界的僵硬状态 塑造 酥油花之前,他们自己倒先成了一座座塑像了。作坊里,静寂无声。为了避免体温的升高,艺僧之间没有语言的交流,只有墙角无名 虫子在高 道原料是用上年拆下来 声、低一声地吟唱着。他们手捧芬芳 陈旧 酥油 花掺 ,在静得能听见银针落地的氛围中,以赤诚之心 上草木灰反复捶打,制成韧性好弹性强 灵巧 黑色塑造 手指与酥 对话 然后裹在骨架上完成粗糙但准确 黄白色 一个个大造型 酥油被小心翼翼地搓揉、拿捏 ,其 塑法 形状象有灵性似的在向花朵、花瓣、花叶、花茎渐渐靠近,靠近,再靠 似面塑或泥塑。……
== 颜料来源 ==塑造鲜花,需要丰富多彩的颜料。在酥油花的创作中,颜料问题不解决,一切免谈。颜料从哪里来呢?制作颜料的原料又从哪里来呢?当时,无论是[[青藏高原]],还是沿海内地,还没有一家颜料工厂。即使有,也不合适。他们认为,唾手可得的大众化颜料不能体现僧众们对佛祖的满腔赤诚,而且,靛蓝、墨水之类的颜料质量究竟如何,他们放心不下。用它做酥油花,是极不严肃的态度。青藏高原的人世世代代与大山为伴,获得神山的护佑,只有从名山大川中获取的颜料,才是上等的供品。于是,广大的僧众和附近的山民被发动起来。家境殷实的山民拿出多年的积蓄,用黄金和白银从商人那里高价买来珍珠、翡翠;家中拮据而身强力壮的青年则上山采挖孔雀石;那些以放牧为生的牧民,则赶着自家的牛羊,到内地交换宝石……这些异彩纷呈的宝石经过工匠的千锤百炼,研磨成了丰富多彩、无比精细的颜料。红色,取自玛瑙;绿色,取自翡翠;白色,取自[[珍珠]];黄色,取自黄金;黑色,取自地下深处的木炭;蓝色,取自孔雀石……为了保证酥油花永不褪色,艺僧们又将牛羊的肝和胆汁按比例掺入酥油之中,以达到粘合和着色的双重功效。至此,制作酥油花的颜料难题已完全求解。创作 酥油花 的工序是复杂、细致的:首先是确定油塑的题材,塑什么花,必须报请寺主审查通过;其次是揉和酥油,将各种颜料与酥油调和成彩色酥油;接下来是塑造基本模型,并按草图扎制花架,涂塑鲜花的形体,将花朵、花叶、花茎安装到花架上;最后,用金彩粉对整个酥油花进行勾勒和装饰……酥油花终于宣告塑成。在审查作品的那一天,寺主缓缓揭开保密的布幔,惊讶得说不出话来:哇,一朵朵[[牡丹]]随风摇曳,一朵朵芍药竞相开放,鲜红的花瓣围绕着黄色的花蕊,连绿色叶片的脉落也条条清晰可辨……形象生动夸张,就象真的一样。酥油天然地具有扑鼻的清香,将它塑成油花之后,究竟是花香,还是酥油本身的香味,竟叫人分不清楚了。夜以继日、呕心沥血般的创作和劳累,使艺僧们一个个空乏其身,曾经膀粗腰圆的小伙子们,走路都感到摇摇晃晃。有的竟病倒了。但是,完成了艰难的创造,了却了伟大的心愿,每一个艺僧心中的石头终于落地,瘦削的脸庞洋溢着兴奋和满足。正月十五酥油花出展那一天,他们支撑着羸弱的身躯,与成千上万个信徒一道,拜倒在佛祖的像前,拜倒在自己亲手制作的 酥油花前……
== 再次是“敷塑” 传播 ==酥油花散发出的独特的艺术芬芳吸引了中外画家、艺术家纷至沓来 他们不顾高原反应,坚持要来青藏高原一睹酥油花这个由僧人创 第二 独具东方特色的艺术瑰宝。有人这样说 原料 :研修绘画,不能不去敦煌,不能不去塔尔寺。塔尔寺的酥油花和敦煌的壁画一样, 在加工成膏状 每一个画家的艺术之魂、灵感之源。待人至诚至善的僧人们见到远方的来客,掩饰不住内心 乳白色 喜悦。他们披肝沥胆,把 酥油 花的制作过程向来访者讲解了一遍又一遍;访问者则虚心请教,将有关细节问了又问,详记在册。在这有来有往的相互交流 揉进各 ,双方对题材、构图、线条、着 矿物质颜料 、粘合等专业问题的切磋越来越深。聪明绝顶的塔尔寺的艺僧们明白 他们眼前接待的是非同一般的参观 成五颜六色 [[朝圣]]者,应当珍惜这送到家门口的无偿 传教。于是,他们索性请客人走上了酥 塑原料 花院的讲台。那些日子,整个塔尔寺平添了浓厚的书卷之气 仔细 所有的商铺和酒肆也都生意兴隆。柔和 涂塑 酥油灯光把整个塔尔寺四周照得透亮。 做好 这些摩肩接踵 形体上 艺术大家中 ,有 一个人不能不引起我们 还要用金 注意。他就是画家张大千。1934年,英俊倜傥的张大千从民间渠道 银粉勾勒 从来过塔尔寺的朋友中知道了塔尔寺的大名 完成各色形象 也知道了酥油花 塑造 绝妙 塑造红花绿叶 ,他或徒步跋涉 ,或 是玲珑剔透 骑高头大马,携带大量的宣纸、笔墨以及丰厚的盘缠,昼夜兼程来到塔尔寺这一宏伟 玉石宝玩 艺术殿堂淘金。张大千明白 则直接用彩色油料 次塑 个艺术家要集大 ,必须从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中、从所有的艺术样式中广泛吸取营养,丰富自己,才能使自己的创作境界不断提高 为了防止塑制中因手 面对塔尔寺丰富 艺术矿藏,张大千两眼炯炯发光,每天都处于极 而使 的兴奋之中。在90多个日日夜夜里,他象[[蜜蜂]]一样穿行于 酥油 胚料融化变形 花馆和各个寺庙之间 遍访名寺和高 们在室温控制在零度 ,贪婪地求索酥油花、[[壁画]]、堆绣和砖雕 坊里 秘诀 身边放有一个盛有冰块 特别是对色彩 水盆 运用和线条、构图 他们要不时将手浸 尤其投 冰水中 了精力,并把所见的精美图案一一临摹在册 整个制作过程十分艰辛, 此时的张大千尚未登上 僧们 手上大多会生出冻疮。对佛教 巅峰,他没有端名人 架子, 虔诚 地拜倒在一个个艺术精灵的塑像前。在文化 艺术 至美 氛围厚重得使人窒息的塔尔寺,他以小学生的姿态勤学、勤问、勤思,随身携带 追求 宣纸和素描册用掉了大半。交往久了 完全超越 他与寺内的艺僧建立 肉体上 深厚 痛苦 感情,并结成了好友。后来 冰冷 张大千从塔尔寺挑选了5名功底扎实、颇具灵性 手中 艺僧去了甘肃的敦煌,专门临摹壁画。这一去 艳丽的 就在敦煌住了5年。<ref>[https://www.360kuai.com/pc/9f357bd3f2c23de45?cota=3&kuai_so=1&sign=360_da20e874&refer_scene=so_3  塔尔寺花架音乐: 酥油花 不断生成。的“灵魂伴侣”,快资讯 2020年7月16日] </ref>
== 最后相关视频 == 新春走基层 塔尔寺 酥油花展点亮元宵夜<div style="clear:center">酥油花{{#iDisplay:page/k0029lh7300|740|420|qq}}一道工序是“装盘”。将塑好的酥油花按设计的总图要求,用铁丝一一安装到位,固定在几块大木板上或特制的盆内,高低错落有致,件件立体悬空,观赏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瞻玩味。布局成单一的花卉图案或整幅的故事画面,俗称“酥油花架”,展出时,“酥油花架”会用高杆立起,最高可达十几米,人们在下以仰视角度观看,更觉佛法庄严,宝像生辉。一座大的花架上,往往要塑造几十个、甚至一二百个人物组成的故事画面。其中菩萨金刚端坐安详,飞天仙女身姿绰约,花鸟虫鱼栩栩如生,人物神形兼备,亭台楼阁金碧辉煌,整个画面繁而不乱,绚丽多彩,令人叹为观止。</div>
== 折叠编辑本段内容内容酥油花虽名曰“花”,但其题材多样,内容丰富,主要以佛祖神仙、菩萨金刚、飞禽走兽、花鸟鱼 酥油花酥油花 虫、山林树木、花卉盆景组成各种故事情节,形成完整的立体画面。它的造型特点和手法类似国外盛行的腊像艺术,但不宜长期保存。酥油花艺术继承藏传佛教艺术的精、繁、巧的特点,在一个有限的空间中容纳极多的内容。大至一米到二米,小至十到二十毫米的人物走兽,个个精到,力求写实,而其姿态神韵力求传神达意。在画面布局上则继承佛教壁画中“异时同地”的处理方法,在同一画面中将一个完整的故事内容同时塑造出来。如大型酥油花《释迦牟尼本生故事》。 酥油花的制作必须在冬季低温下进行,因而塔尔寺酥油花都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塔尔寺灯节展出,届时来自西藏、内蒙古,四川等地的农牧民及海内外游人云集山之中,山上山下,寺宇周围,入山人海,为一睹晶莹剔透的酥油花。却西洛桑、索南仁杰等一批油塑大师就是凭着自己优秀的作品而永载塔尔寺史册的 折叠编辑本段现代塑造技法经过一代代艺僧的艰苦探索和积累,如今,酥油花的塑造技法已发生质的飞跃。他们率先从单支、单花、单人的单塑法发展成为立塑和浮塑、单塑和浮塑、花架和盆塑 结合的形式,大大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最大的酥油花以350多个人物形象演绎着生动曲折的佛教故事,场面宏大,内涵深厚,30多名艺僧耗时60多天、耗油3600公斤才创作完成。1993年酥油花分别到北京、深圳、河南等地巡回展出,引起轰动。江泽民主席参观后说:“我到过英国蜡像馆,我们的酥油花与英国的蜡像比毫不逊色,应当大力宣传。”塔尔寺的酥油花因为花样年年翻新、内容不断变化、艺术越加精深,已公认超越了它的发源地西藏。这是塔尔寺至高无尚的荣耀。 酥油花酥油花 酥油花散发出的独特的艺术芬芳吸引了中外画家、艺术家纷至沓来。他们不顾高原反应,坚持要来青藏高原一睹酥油花这个由僧人创造出的独具东方特色的艺术瑰宝。有人这样说道:研修绘画,不能不去敦煌,不能不去塔尔寺。塔尔寺的酥油花和敦煌的壁画一样,是每一个画家的艺术之魂、灵感之源。 在青海塔尔寺,有一座酥油花馆,陈列着僧人们巧手创作的多姿多彩的酥油花。它与堆绣、壁画和砖雕一起,被誉为塔尔寺“四绝”。 折叠编辑本段制作详解酥油,是从牛奶中提炼出来的黄白色油脂。每20公斤牛奶提炼1公斤酥油。酥油花,就是用牛奶油制 酥油花酥油花 作的花。那么,这酥油花究竟派何用场、凭什么称之为塔尔寺一绝的呢?酥油花最早产生于西藏的苯教。公元641年,唐蕃联姻,文成公主远嫁松赞干布时,将佛祖释迦牟尼的塑像从唐朝的都城带到了西藏小昭寺。当她泪湿衣襟、抑制不住思念亲人的苦痛时,就来到佛祖的像前,焚香跪拜,遥寄情思。后来,金城公主进藏后,将佛祖的塑像转移到金碧辉煌的大昭寺供奉。这一年的正月十五,信徒们向佛祖敬献供品时,排来排去,六色供品中独缺鲜花。鲜花是美的化身,世人之最爱,供奉佛祖,怎能没有它的芳香呢?而青藏高原时值隆冬,草枯花谢,委实是无花可采。没有鲜花是万万不能表达全体信徒对佛祖的缅怀和崇敬的,哪怕仿造鲜花,也要让佛祖满意和高兴!僧人们一个个抓耳挠腮,苦思良策。最后决定,以家家户户都有的酥油为原料,制作与鲜花并无二致的奶油花。 以奶油制花,把本来属于一遇热温就还原成液体的牛奶油雕塑成固体的形状,而且色彩还要象鲜花一样,具有审美功能,这能行吗?该不是在开天大的玩笑吧!不,对佛祖满怀赤诚之心的僧人们从来就不会开玩笑的。因为他们祖祖辈辈与酥油打交道,太了解酥油的底细了。 但是,首要的问题来了:艺僧的手是有体温的,而且为37℃左右的恒温,用手触摸酥油膏、拿捏酥油膏,这酥油不就溶化了吗?鲜花是有色彩的——花朵是红的,花叶是绿的,花茎是紫红的,而酥油呈黄白色,这着色的问题又如何解决呢…… 这些问题难不倒智慧的艺僧们,深入血液和骨髓的信念能够扫除一切障碍和困难。先解决手温的问题。青藏高原拥有圣洁之水,这圣水来自高山之巅的积雪。积雪溶化后,流入附近的湖泊和河流。每年的11月和12月,是高原最冷的月份,寺内专司担水的僧人从湖泊里挑来一担担冰冷刺骨的雪水,注入一只只木桶。艺僧们则在洗净双手之后,一人捧一只水桶,将两手缓缓放入闪着寒光的冰水之中。 寺庙的作坊里,除了艺僧,没有他人。酥油花酥油花 温热的双手刚一接触零度的寒水,首先发出强烈反映的是心脏。象被电击一般,整个人突然间颤抖起来。几乎是同时,热血贲张的血管仿佛被注射了强力冷却剂,冰透肌骨的寒气沿着手指、掌、臂、胳膊的路线向人体的纵深推进。寒气所过之处,曾经鼓胀的血管瞬间萎缩了下去。胸、腰、大腿、脚,直至中枢神经——大脑,人体所有器官都被寒气充塞和包围,并发出各种信号:寒颤,肤色变红、变紫、变白,乃至于心脏也不得不通过瞬间加速跳动来抵御严寒。艺僧们的脸上挂着晶莹的汗珠,点点滴滴滚落大地,粗粗的喘息声隐约可辨。但是,对佛祖虔诚的信念统治着整个庙宇和作坊。此时此刻,没有人紧锁眉头,没有人大喊,没有人高叫,更没有人退却。相反,艺僧们的头脑因为冰水的浸润而更加清醒和冷静——尽快地将手臂、手掌、手指乃至整个体温降下来,再降下来,一直降到与冰水同温:零度!唯其如此,他们的双手才能与酥油亲密接触,才能将极易溶化的酥油膏雕塑成一朵朵生动的鲜花。 时间在分分秒秒中逝去。入夜,酥油灯的柔和烛光照亮了艺僧们坚毅的脸庞;清晨,瑰丽的霞光又把他们从简陋的地铺上引领到了水桶旁。经过一天又一天的反复冷却,不,是身心的煎熬,在水桶边坐久了的艺僧们,其手关节、踝关节……直至所有的 节都处于临界的僵硬状态。在塑造酥油花之前,他们自己倒先成了一座座塑像了。 作坊里,静寂无声。为了避免体温的升高,艺僧之间没有语言的交流,只有墙角无名的虫子在高一声、低一声地吟唱着。他们手捧芬芳的酥油,在静得能听见银针落地的氛围中,以赤诚之心和灵巧的手指与酥油对话。黄白色的酥油被小心翼翼地搓揉、拿捏,其形状象有灵性似的在向花朵、花瓣、花叶、花茎渐渐靠近,靠近,再靠近……资讯 =={{Reflist}}[[Category:900 折叠编辑本段颜料来源塑造鲜花,需要丰富多彩的颜料。在酥油花的创作中,颜料问题不解决,一切免谈。藝術類]][[Category:530 颜料从哪里来呢?制作颜料的原料又从哪里来呢?当时,无论是青藏高原,还是沿海内地,还没有 酥油花酥油花 一家颜料工厂。即使有,也不合适。他们认为,唾手可得的大众化颜料不能体现僧众们对佛祖的满腔赤诚,而且,靛蓝、墨水之类的颜料质量究竟如何,他们放心不下。用它做酥油花,是极不严肃的态度。青藏高原的人世世代代与大山为伴,获得神山的护佑,只有从名山大川中获取的颜料,才是上等的供品。 于是,广大的僧众和附近的山民被发动起来。家境殷实的山民拿出多年的积蓄,用黄金和白银从商人那里高价买来珍珠、翡翠;家中拮据而身强力壮的青年则上山采挖孔雀石;那些以放牧为生的牧民,则赶着自家的牛羊,到内地交换宝石……这些异彩纷呈的宝石经过工匠的千锤百炼,研磨成了丰富多彩、无比精细的颜料。红色,取自玛瑙;绿色,取自翡翠;白色,取自珍珠;黄色,取自黄金;黑色,取自地下深处的木炭;蓝色,取自孔雀石……为了保证酥油花永不褪色,艺僧们又将牛羊的肝和胆汁按比例掺入酥油之中,以达到粘合和着色的双重功效。至此,制作酥油花的颜料难题已完全求解。 酥油花酥油花 创作酥油花的工序是复杂、细致的:首先是确定油塑的题材,塑什么花,必须报请寺主审查通过;其次是揉和酥油,将各种颜料与酥油调和成彩色酥油;接下来是塑造基本模型,并按草图扎制花架,涂塑鲜花的形体,将花朵、花叶、花茎安装到花架上;最后,用金彩粉对整个酥油花进行勾勒和装饰…… 酥油花终于宣告塑成。 在审查作品的那一天,寺主缓缓揭开保密的布幔,惊讶得说不出话来:哇,一朵朵牡丹随风摇曳,一朵朵芍药竞相开放,鲜红的花瓣围绕着黄色的花蕊,连绿色叶片的脉落也条条清晰可辨……形象生动夸张,就象真的一样。酥油天然地具有扑鼻的清香,将它塑成油花之后,究竟是花香,还是酥油本身的香味,竟叫人分不清楚了。夜以继日、呕心沥血般的创作和劳累,使艺僧们一个个空乏其身,曾经膀粗腰圆的小伙子们,走路都感到摇摇晃晃。有的竟病倒了。但是,完成了艰难的创造,了却了伟大的心愿,每一个艺僧心中的石头终于落地,瘦削的脸庞洋溢着兴奋和满足。正月十五酥油花出展那一天,他们支撑着羸弱的身躯,与成千上万个信徒一道,拜倒在佛祖的像前,拜倒在自己亲手制作的酥油花前……禮俗總論]]
6,56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