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鄂州市博物馆

鄂州市博物馆前身系创办于1953年的西山文物陈列室;1959年7月筹建鄂城县地志博物馆,馆设城关城隍庙;1961年和图书馆一起并入文化馆(即三馆合一);1978年3月,从文化馆分离、成立鄂城县博物馆,1983年建市后改称鄂州市博物馆。鄂州市博物馆是政府设立的地方综合性博物馆,既承担着配合市内建设工程开展文物调查勘探、考古[1]发掘的重要任务,又肩负着文物征集保管、陈列宣传、科学研究和开发利用以及对全市文物保护单位进行管理等历史使命。

目录

发展历史

鄂州市博物馆的研究所专业从事古代青铜范铸技术的研究, 采用古代范铸技术铸制青铜镜、青铜剑等。 先后成为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科技大学科技考古研究室、中国钱币学会的青铜范铸实验基地。

1、1996年12月8日中国历史博物馆孔祥星、祝大震、邵文良、南京博物院罗宗真等先生及北京科技大学柯俊院士来我馆考察青铜范铸法铸镜。 在朱曙霞副市长及 市文化局领导的陪同下, 为挂在我馆门口的5块青铜范铸实验基地的标牌举行揭幕仪式。

2、2001年11月,鄂州市博物馆应邀请派出10人到涿州影视城配合中央电视台科教中心拍摄大型纪录片“复活的军团”,剧中的工匠包括冶炼、制范、 熔炼、 浇铸以 、及铸后的机械加工等工序,全部由鄂州市博物馆人员担任,本剧共六集。

3、2002年9月配合市政建设,鄂州市博物馆承担了制作凤凰台上的铜质铭文大型铜板的制作及安装任务。铭文内容涉及鄂州自远古至现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着多方面的历史。 铜质铭文8000余字,长26米,宽2.6米,经过三个多月的苦干,鄂州市博物馆将铜排作好并安装到凤凰台上。

4、2004年12月18日,由中国钱币博物馆、鄂州市博物馆、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科技大学[2]湖北钱币博物馆、鄂州市钱币学会、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开展的“中国古代范铸法铸钱工艺模拟实验研究”通过了中国人民银行的部级鉴定。鉴定会由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组织,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主持。

所获荣誉

鄂州市博物馆承担着配合市内建设工程开展文物调查勘探、考古发掘以及对全市122处各级各类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业务管理和技术指导的特殊使命,履行着“国家AA级旅游区(点)”、“湖北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鄂州市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基地”以及中科院、中科大、北科大、中国钱币学会“青铜范铸试验基地”等重要职能,同时也是鄂州市精神文明建设的特色窗口和贯彻落实《文物保护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中坚力量。既是我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色窗口,又是党的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有机组成,同时也是贯彻落实《文物保护法》及相关法律的重要力量。建馆40多年来,在历届党委、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文物部门的关心支持下,鄂州市博物馆的地产房产不断增加,职工队伍不断壮大,文博事业不断发展。

基本陈列

《鄂州市特色文物展》 鄂州是古铜镜之乡,文物资源十分丰富。现馆藏文物达7万余件。陈列展出了包括战国青铜器、古铜镜及六朝青瓷等近200件。

《鄂州市文物工作成果展》 展出鄂州先秦、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民国等5个时期的文物精品80余件。

《张裕钊生平及书法艺术展》 张裕钊(1823~1894年),清晚期书法家、教育家、文学家。《张裕钊生平及书法艺术展》共分4个部分,主要介绍张裕钊书法艺术生平、和日本门徒的师承情谊,以及张体书法在日本的继承发展情况。

馆藏文物

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7万余件(包括国家一级文物67件、二级文物622件、三级文物3838件),其中以古铜镜和六朝青瓷器为特色。鄂州市博物馆采用古代青铜范铸工艺研究古代青铜范铸技术,对古代青铜兵器、礼器、铜镜钱币等进行模拟实验研究。数量、等级居各省市州前列的馆藏文物和122处文物保护单位,使鄂州享有全省“文物大市”的盛誉,馆藏出土的500多面古铜镜,使鄂州获得“铜镜之乡”的美称。

青铜爵

盛酒器,菌状柱,圜底,三扁棱形锥足。有兽首扳。柱顶饰冏纹,腹饰兽面纹。

青铜觚 盛酒器,外侈口,束颈,圈足。颈饰仰叶纹,腹和圈足饰雷纹组成的兽面纹,圈足兽面纹的上下各有一圈连珠纹。通体以云雷纹作衬地,并有四道棱脊。

白釉褐彩瓷梅瓶

宋代。瓶身呈椭圆形,上方饰花卉纹,腹部绘相对称的两株绛褐彩的梅花和竹叶,两梅花之间又各绘有飞舞的蝴蝶,下方饰回字纹一圈,图案清晰,线条随意自如。

视频

鄂州市博物馆 相关视频

鄂州市博物馆8+1
鄂州博物馆里年味浓,参观体验加休闲成市民热门选择

参考文献

  1. 考古究竟是什么?,搜狐,2021-04-23
  2. 中科大火了!要在世界出名了!,搜狐,2018-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