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郭伋(东汉)

郭伋(东汉)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郭伋(公元前39年―公元47年),字细侯,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县)人 [1]东汉官员。游侠郭解玄孙、蜀郡太守郭梵之子。

少时胸怀大志,初在大司空府任职,累迁渔阳都尉。王莽时,担任上谷大尹、并州牧。更始元年(23年),更始帝刘玄征为左冯翊。

建武元年(25年),光武帝刘秀以为雍州牧、尚书令。三年(28年),出任中山太守。四年(29年),转任渔阳太守。八年(33年),征为颖川太守。十年(公元35年),调任为并州牧。建武二十二年(46年),被征召为太中大夫。二十三年,去世,时年八十六岁。

目录

信息

中文名:郭伋

主要成就:并州牧

所处时代:汉朝

出生日期:公元前 39年

逝世日期:47年

出生地: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

简介

郭伋是中国东汉末年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将领,被誉为“名将之才”。他出生于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县)一个寒微的家庭,但凭借着勤奋好学、才华横溢的天赋,在政治和军事领域都有卓越的表现。

首先,郭伋是一位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他在东汉末年动荡不安的时期,能够清醒地认识到国家面临的危机和困境,提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的建议和措施。例如,他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豪强的势力,推行轻徭薄赋政策,改善民生状况,这些都为后来的东汉政权稳定奠定了基础。

其次,郭伋是一位勇敢果敢的将领。他在战场上屡建奇功,曾率领部队多次击败董卓的叛军和黄巾起义军。尤其是在赤壁之战后,他奉命镇守荆州,成功抵御了刘备的攻击,并最终将其逼入益州。他的军事才能和勇气深受当时的皇帝和百姓们的赞誉。

最后,郭伋也是一位重视文化教育的人。他提倡儒学思想,注重人才选拔和培养,曾经提拔过不少才华横溢的文化名流。他还在自己的府邸中设立了学校,亲自授课教学生读书写字,对当时社会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郭伋是一个有着卓越才华和高尚品德的政治家和将领,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和历史意义。[2]

生平

拜为州牧

郭伋的高祖父郭解,在汉武帝时期以仗义行侠而闻名。郭伋的父亲郭梵,曾任蜀郡太守。

郭伋少年时便胸有大志,汉哀帝、汉平帝时期被征召到大司空府任职,几次升迁后担任渔阳都尉。王莽时期,郭伋担任上谷大尹,后升任为并州牧。

更始元年(公元23年),更始帝刘玄称帝,三辅地区接连遭受乱兵侵扰,百姓感到震惊害怕,有势力的宗族大户人家,各自拥兵自保,没人肯率先依附。刘玄平素常听到郭伋的声名,征召他来担任左冯翊,让他安抚百姓。建武元年(公元25年),光武帝刘秀登基称帝,建立东汉政权,任命郭伋为雍州牧,又转任尚书令,郭伋多次向光武帝进忠言谏诤。

安民降贼

建武四年(公元28年),郭伋出任中山太守。建武五年(公元29年),东汉消灭彭宠,郭伋再转任为渔阳太守。渔阳当时已经遭受王莽时期的动乱,又加上彭宠被打败,百姓较为刁猾和不善,贼寇无处不在。郭伋到渔阳后,宣示百姓有功必赏,并捕杀贼寇首领,盗贼由此溃散。当时匈奴多次侵扰东汉郡界,边境军民吃了不少苦头。郭伋整顿兵马,设计好攻守战略措施,匈奴由于害怕而远远离去,不敢再侵入东汉边界,百姓因此得以安居乐业。郭伋在任五年,户口人数翻了一番。

后来颖川地区盗贼群起,建武九年(公元33年),朝廷征召任命郭伋为颖川太守。郭伋受召见后辞行时,光武帝慰劳他,称他为贤能太守,希望他在地方任职能为京城带来好的影响,又说他虽然精通追捕之术,但是山道险恶,因而一定要谨慎小心。郭伋到颖川之后,招安山贼阳夏人赵宏、襄城人召吴等数百人,这些人都束手归降郭伋,郭伋将他们全部遣返回乡务农。他上书弹劾自己自作主张,光武帝很欣赏他的策略,因此没有责怪他。此后赵宏、召吴的党羽听说郭伋的威望和信义,远自江南,有的从幽、冀,不约而同前来归降,络绎不绝。

皇帝赏赐

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朝廷将朔方刺史归属并州。光武帝因卢芳占据北方,便调郭伋担任并州牧。郭伋经过京师时上朝谢恩,光武帝马上召见他,并将皇太子及诸王召来一起宴请郭伋,并与郭伋交谈一整天,还赏赐给他车马衣服等物。郭伋借机谈到挑选增补官职时,应挑选天下贤士俊杰,不宜专选用南阳人。光武帝接受他的意见。郭伋以前在并州时,平日施行恩惠仁德,到他后来进入州界,所到县邑,百姓扶老携幼,夹道欢迎。郭伋所过之处对百姓询问疾苦,邀请有德有才之人,设施几杖相随之礼,早晚参与处理政务。

辞职去世

当时朝廷很多人推举郭伋可以担任大司空,光武帝因为并州部分地区尚有卢芳可能造成威胁,而且匈奴还未被平定,想让郭伋在此多任职一些时间,故而不召。郭伋知道卢芳久为盗贼,很难一下子以力制服他,因此经常严守烽火台,公开悬赏捉拿,以使贼寇内部发生分化。卢芳部将隋昱于是谋划胁迫卢芳归降郭伋,卢芳于是逃奔匈奴。

郭伋后以年老有病为由上书朝廷请求辞职。建武二十二年(公元46年),朝廷征召郭伋为太中大夫,赐给他住宅一套,以及帷帐、钱谷,用以家用,郭伋立即将这些财物分送给亲属,自己一点也不保留。建武二十三年(公元47年),郭伋去世,时年八十六岁。光武帝亲自去吊唁,并赐他一块墓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