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郑正秋

增加 821 位元組, 4 年前
removed Category:郑姓 using HotCat
<p style="text-indent:2em;">'''郑正秋'''(1889-1935),导演,编剧。原名郑芳泽,号伯常, [[ 广东 ]][[ 汕头 ]] 人,卒于 [[ 上海 ]] [[ 中国 ]] 电影之父 ,中国电影事业的开拓者,我国最早的电影编剧和导演之一。
== 简介 ==
<p style="text-indent:2em;">青年时期郑正秋积极从事新剧评工作,1913年涉足影坛,编剧并参与导演了 [[ 中国 ]] 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 。1922年与张石川等创建明星影片公司,担任编剧、导演。主要编导作品有 [[ 《劳工之爱情》 ]] 、《玉梨魂》、 [[ 《姊妹花》 ]] 等共53部影片。1935年7月16日卒于 [[ 上海 ]]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郑正秋
| 图像 =[[File:郑正秋.jpg|缩略图|居中|250px|郑正秋]]| 图像说明 = [http://i.gtimg.cn/qqlive/images/namelib/v688/7/0/9/239709.jpg 原图链接]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83%91%E6%AD%A3%E7%A7%8B/2450298?fr=aladdin 来自360网]]] | 出生日期 = {{birth date and age|1889|01|01}} <!-- 逝世用: {{Birth date|YYYY|MM|DD}} --> | 出生地点 = 年01月01日 | 逝世日期 = {{Death date and age|1935|07|16|1889|01|01}} <!-- 死亡 年07月16 期在前, 出生日期在后 --> | 逝世地点 =
| 国籍 = 中国
| 别名 = 郑芳泽
| 职业 = 导演、编剧
| 知名于 = 劳工之爱情劳工之爱情<br> 玉梨魂<br> 姊妹花姊妹花 <br>
}}
== 参考文献 人物生平 ==
===早年经历===
<p style="text-indent:2em;">1889年,原名 [[ 郑芳泽 ]] ,号伯常,别署药风,出生于 [[ 广东 ]] 潮阳(现汕头市潮南区成田镇上盐汀村),郑正秋从小出生于一个富商家庭。1902年肄业于 [[ 上海 ]] 育才公学。他父亲还给他捐过官。青年时期受过康梁改良主义的影响。因目击清廷腐败,民生凋敝,于是从事新剧运动,陆续发表“丽丽所剧评”。后又受聘于《民言报》为剧评主笔,被时人誉为“不畏强御的剧评家”。主办 [[ 《图书剧报》 ]] [[ 《民立画报》 ]] [[ 《民权画报》 ]] ,倡导戏剧应成为改良社会、教化民众的工具。郑正秋的第一篇文字《丽丽所戏言》送到《 [[ 民立报 》1910 》]]1910 年11月26日,署名正秋的长篇评论《丽丽所戏言》开始见报。《民立报》自1911年2月起正式办起了戏剧副刊。郑正秋应于右任之邀担任戏剧副刊主编。这位主编从确定刊名 [[ 《民立画报》 ]] 到组稿、写稿、编辑,以至版面设计都一手包了。
===演艺经历===
<p style="text-indent:2em;">1913年,与张石川和组新民公司,专事承包亚细亚影戏公司的编、导、演业务,聘请他编写 [[ 《难夫难妻》 ]] 电影剧本,并与张石川合作导演了此片,于是诞生了中国第一部故事短片。此后,他自组了新民、鸣民、大中华等剧社,在上海、武汉等地从事新剧活动。曾编演反对袁世凯复辟称帝的《隐痛》、赞扬 [[ 孙中山 ]] 先生革命活动的《孙中山伦敦蒙难记》、揭露 [[ 日本 ]]帝 国主义者侵略行经的《新华毒》,也有迎合小市民低级趣味的《男女拆白党大交战》等。 [[ 五四运动 ]] 前后,创办新民图书馆,发行《药风月刊》。<p style="text-indent:2em;">1919年,他曾发行 [[ 《药风月刊》 ]] [[ 《解放画报》 ]] 支持当时的学生运动。<p style="text-indent:2em;">1922年初,与 [[ 张石川 ]] [[ 周剑云 ]] 等共同创办共组明星影片公司,他除任编剧、导演外,还兼任明星影戏学校校长。同年,为明星公司编写了《滑稽大王游华记》、《劳工之爱情》等4部短片。<ref>[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108651765/ 中国历代导演——第一代导演(默片时期),豆瓣 2017-10-18] </ref><p style="text-indent:2em;">1923年底,由他编剧, [[ 张石川 ]] 导演的影片《孤儿救祖记》拍摄完成,此片为中国摄制第一部长故事片,也是郑正秋编剧的第一部“社会片”。<p style="text-indent:2em;">1924年郑正秋创作第一部妇女题材的电影剧本 [[ 《玉梨魂》 ]]
他编演过《秋瑾》、《革命痛史黄花岗》和《蔡锷脱险记》等等。
<p style="text-indent:2em;">二十年代他通过《玉梨魂》、 [[ 《上海一妇人》 ]] 、《盲孤女》等影片,揭露、抨击了封建伦理制度的罪恶,1929年至1931年他又以现实题材从事创作,编写了《战地小同胞》、《桃花湖》(1930)、《红泪影》(1931)等剧本。<p style="text-indent:2em;">1932年他运用长期积累的电影创作经验,带病为宣传抗日、推动爱国运动,编写了 [[ 《自由之花》 ]] [[ 《春水情波》 ]] (1933)等影片,部分完成了《再生花》、《女儿经》(1934)、《热血忠魂》等编写工作。<p style="text-indent:2em;">1934年,他编导的 [[ 《姊妹花》 ]] ,讲述的是生长在贫富不同家庭中的一对孪生姐妹的不同命运遭遇。该片在 [[ 上海 ]] 新光影院上映创下连映60天的记录,创造了当时中国票房的最高记录。1935年3月该片参加了 [[ 苏联 ]] [[ 莫斯科 ]] 国际电影展览会。
他还写了电影剧本《战地小同胞》、《碎琴楼》等。
<p style="text-indent:2em;">1935年7月16日,去世。
==人物事迹==
<p style="text-indent:2em;">1923年底,由郑正秋编剧、 [[ 张石川 ]] 导演的《孤儿救祖记》上映。影片宣扬“平民教育”在“从善惩恶”、改良社会中的主导作用,为摆脱文明戏的桎梏,对电影如何艺术地反映生活,作了一次认真的探索与尝试。在20年代的中后期,他的创作十分旺盛,本着“为弱者鸣不平”的创作主张,相继拍摄了一批妇女题材的影片,诸如《玉梨魂》、 [[ 《苦儿弱女》 ]] 、《最后之良心》、 [[ 《上海一妇人》 ]] 、《二八佳人》、 [[ 《小情人》 ]] 等。<p style="text-indent:2em;"> [[ 九一八 ]] [[ 一二八事变 ]] 后,随着民族危机的日益深重,左翼电影运动的蓬勃开展,在党的电影小组的团结与帮助下,他被选为中国电影文化协会执行委员,成为“一个立场坚定、态度鲜明的进步的社会活动家了”。1933年,他在《明星月报》上发表了 [[ 《如何走上前进之路》 ]] 一文,明确地意识到帝国主义、反资本主义和反封建主义的“三反主义”创作原则。同年,他编导的影片 [[ 《姊妹花》 ]] ,在公映后引起轰动,是他代表作。<ref>[[Filehttps: 郑正秋2//www.jpg|缩略图|郑正秋2]iqiyi.com/w_19s9a5v1hh.html 【湃乐思编导艺考-中国电影史】中国电影第一代导演上(1),爱奇艺 2019-05-17]</ref> === 两种教育思想的抗争===
<p style="text-indent:2em;">1902年的一天,这所由英籍犹太人嘉道里创办,座落在公共租界白克路(今凤阳路),兼收中外人士子弟的育才书院,突然爆发了一场小小的“学潮”:一群少不更事的学童,小的十二三岁,大的不过十六七岁,轰地拥向校长室,要求学校取消体罚。原来,在一向以教学严谨著称的育才书院,“体罚”早已是司空见惯的事了。这天上课时洋先生又要体罚一个小学生,不料却遭到一个瘦瘦小小的学生的反对。这个看上去年龄不过十三四岁的学生从座位上挺身站起,责问老师:“先生对我们讲授‘平等、自由、博爱’的道理,可为什么常常体罚学生呢?难道这就是‘平等、自由、博爱’吗?”一句话,问得老师满脸通红。洋先生转向全班学生:“这位同学袒护犯错误的同学,大家说,这样做对不对?”平日里对体罚早就愤愤然敢怒不敢言的学生以沉默作答。“下课!我要向校长反映……。”恼羞成怒的洋先生夹起皮包冲出教室。见这阵势,那责问老师的学生索性大声问同学们“我们也找校长,要求取消体罚,好不好?”“好!”
<p style="text-indent:2em;">在校长室,这位洋先生和学生们形成尖锐对峙。育才书院创办以来破天荒的一场“学潮”,就这样发生了。
<p style="text-indent:2em;">几天后,在一次全校大会上, [[ 王植善 ]] 校长向教职员工和学生郑重宣布:“从今往后,本校取消体罚。”这个带头反对体罚的学生,顿时成了同学心目中的“英雄”。老师们也对这个善于运用学到的知识反对不合理现象的学生,有了深刻印象。这个学生不是别人,就是14岁的少年郑正秋。可是,小正秋的父亲郑让卿听说了这件事,却勃然大怒:“小小年纪,竟敢目无师长,这还了得!混蛋!”郑让卿越想越生气:当初花大钱把孩子送进育才书院,原想受些洋教育,将来做生意好和租界的洋人打交道,谁知教出个目无尊长的“逆种”!这种书不能再读了,还是早点到生意场中去磨炼。主意已定,任凭郑正秋怎样哭诉哀求,郑让卿都不让小正秋再跨进他视为“虎狼”的育才书院校门了。 === “官商门庭后继有人”===<p style="text-indent:2em;">郑让卿, [[ 广东 ]][[ 潮阳 ]] 成田上盐汀村人。他以光绪间顺天府试进士第三十一名的资格,当过江浙盐运使,后调任三穗知府。他的父亲郑介臣于 [[ 鸦片战争 ]] [[ 上海 ]] 开埠之际来沪经商,开了家郑洽记土栈(鸦片批发栈)而成巨富,早年上海潮州会馆发起人之一。郑让卿是他第二个、也是最聪明能干的儿子。郑让卿三十岁上久婚无子,经友人介绍,在众多候选的男孩中选中他认为将来会大有出息的一个,抱进家门为 [[ 螟蛉子 ]] (义子)。时值秋高气爽,因取名正秋,又按潮阳老家的排行,为孩子取字“芳泽”。这个生于1888年12月24日的上海小男孩,从此入了 [[ 广东 ]] 潮阳籍,在优裕的官商家庭中生活成长。
<p style="text-indent:2em;">小正秋3岁了。为了“让孩子认得老家”,母亲张太夫人带正秋回到上盐汀村祖居。老家美丽的田园风光,生活风情,婚丧习俗,家祠私塾的学习经历,以至独具特色的潮州音乐,潮州戏曲,处处令小正秋既新鲜,又激动,留下一生难以忘怀的印象。
<p style="text-indent:2em;">两年后,小正秋随母亲返回上海,受教于嘉定人庄乘黄。在庄老师的点拨下,小正秋不仅打下了较好的国学基础,还练就了一手好字,思想上更深受老师不满清王朝腐朽统治的影响。一年以后,10岁的小正秋带着庄老师的口授心传,进了育才书院。这期间,家里添了个弟弟 [[ 郑正冬 ]] (后由郑正秋为之改名正栋,寓了他希冀弟弟来日成为国家栋梁的愿望)。{{Infobox person | 图像 =[[File:郑正秋5.jpg|缩略图|居中|250px]] [http://i.gtimg.cn/qqlive/images/namelib/v688/7/0/9/239709.jpg 原图链接]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83%91%E6%AD%A3%E7%A7%8B/2450298?fr=aladdin 来自360网] }}
<p style="text-indent:2em;">正秋从小体格嬴弱。气急、腰痛成了久治不愈的痼疾。当官却无知的父亲为减轻孩子病痛,横下心让他服鸦片止痛。从此,鸦片烟毒渐渐侵袭了小正秋全身,形成难以抗御的毒瘾。也是14岁那年,一位西医诊断小正秋患的是先天性心脏病和肾结石。经治疗,结石似已排出体外,可心衰依旧,还多了个咳嗽、多痰的毛病。
父亲领着14岁的小正秋来到郑洽记土栈,让他熟悉土栈业务,认识四方商贾。就象在书院是个受尊敬的好学生一样,渐渐地在土行小正秋也成了里外受欢迎的“少老板”。郑让卿暗自得意:不去书院来土行这一着,走对了。
<p style="text-indent:2em;">可是,“读书”仍然是小正秋心中最最解不开的情结。学校去不成了,只有自己找书看。什么 [[ 《再生缘》 ]] 、《推背图》、 [[ 《左氏春秋考证》 ]] 、《三国演义》,乃至戏曲唱本,逮着什么看什么。家里的书看完了,上街买书看。书摊上琳琅满目的各式图书打开了小正秋眼界。他渐渐选择了:《警世钟》、《西太后》、 [[ 《扬州十日记》 ]] [[ 《革命军》 ]] [[ 《大革命家孙逸仙》 ]] 。<p style="text-indent:2em;">读书之余,郑正秋还迷上了京剧,以至哪天没去茶园看上一场戏,吃饭也不香。他偏爱 [[ 毛韵珂 ]] [[ 潘月樵 ]] 和梨园世家夏月珊、夏月润兄弟的戏,一来二去,和他们交上了朋友。这再次惹恼了父亲。为使郑正秋远离他鄙视的“戏子”,郑让卿可谓用心良苦。先是,为17岁的郑正秋娶妻。可是儿媳 [[ 俞丽君 ]] 不但没“拴”住郑正秋,反倒也爱上了京戏。 [[ 郑让卿 ]] 左思右想,觉得儿子既不能一心一意经商,不如走仕途。他花钱在湖北 [[ 张之洞 ]] 那里买了个“候官”的位置,逼着郑正秋立即去湖北任职。可现在的郑正秋已不再是五年前任由摆布的孩子了。他在湖北勉强耽了近两年,深感“宦海茫茫,不可以居”,决定“洁身而退”再次从商。<p style="text-indent:2em;">再次回到土栈,郑正秋还真用了番心思。他揣摩经商规律、顾客心理,确定他的“八字方针”:“以义为利,薄利多销”。一个“义”字,一个“薄”字,使他广交朋友,近悦远来。土栈生意比他父亲、弟弟经营时好了不少,短短两年,获利无数,少老板郑正秋的名声一时大振。可是郑正秋没有想到,生意场上多的是不义之人。善良正直的他缺了这份警惕,就得摔大跟头,一些奸猾之徒利用少老板的信任胡作非为,土栈亏损数万。郑正秋(可能也包括郑让卿)最终明白了:他不是经商的料。他把土栈交给弟弟正栋,自己钻进钟爱的戏曲中去。他发挥自己善于模仿的长处,学习 [[ 孙菊仙 ]] [[ 汪笑侬 ]] [[ 谭鑫培 ]] 等名伶的唱腔,最终达到声、神俱备,惟妙惟肖的程度。戏看得多了,对剧目、对演员的表演也有了想说的话。在友人 [[ 夏月珊 ]] 的启发下,郑正秋开始以《丽丽所戏言》、《丽丽所伶评》为题,尝试着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感。<ref>[http://www.sohu.com/a/307632846_816769 【第887期】人物志01期|中国第一代导演,搜狐 2019-04-12] </ref> ==主要作品 编辑==
===编导故事片===
<p style="text-indent:2em;"> [[ 《难夫难妻》 ]] (1913) 《小情人》(1926)
<p style="text-indent:2em;">《一个小工人》(1926) 《血泪碑》(1927)
<p style="text-indent:2em;">《杨小真》(1927)  [[ 《二八佳人》 ]] (1927)
<p style="text-indent:2em;">《黑衣女侠》(1928) 《侠女救夫人》(1928)
<p style="text-indent:2em;">《血泪黄花(上集)》(1928) 《刀下美人》(1929)
<p style="text-indent:2em;">《血泪黄花(下集)》(1929) 《战地小同胞》(1929)
<p style="text-indent:2em;">《桃花湖》(1930)  [[ 《红泪影》 ]] (1931)
<p style="text-indent:2em;">《玉人永别》(1931) 《自由之花》(1932)
<p style="text-indent:2em;"> [[ 《春水情波》 ]] (1933)  [[ 《姊妹花》 ]] (1933)
<p style="text-indent:2em;">《女儿经》(1934,有洪深、张石川、沈西苓合作) 《再生花》(1934)
===导演故事片===
<p style="text-indent:2em;">《梅花落》(1927)  [[ 《白云塔》 ]] (1928)
<p style="text-indent:2em;">《碎琴楼》(1928) 《热血忠魂》(1935,与张石川、徐欣夫、吴村等合作)
===电影剧作===
<p style="text-indent:2em;">《孤儿救祖记》(1923) 《玉梨魂》(1924)
<p style="text-indent:2em;">《苦儿弱女》(1924) 《好哥哥》(1924)
<p style="text-indent:2em;"> [[ 《早生贵子》 ]] (1926) 《盲孤女》(1925)
<p style="text-indent:2em;">《上海一妇人》(1925) 《小朋友》(1925)
<p style="text-indent:2em;">《最后之良心》(1925)  [[ 《挂名的夫妻》 ]] (1927)
<p style="text-indent:2em;">《山东马永贞》(1927) 《侠凤奇缘》(1927)
<p style="text-indent:2em;">《车迟国唐僧斗法》(1927) 《大侠复仇记》(1928)
<p style="text-indent:2em;"> [[ 《火烧红莲寺》 ]] (1928)  [[ 《美人关》 ]] (1928)
<p style="text-indent:2em;">《女侦探》(1928) 《新西游记》(1929)
<p style="text-indent:2em;"> [[ 《倡门贤母》 ]] (1930) 《恨海》(1931)
== 相关视频 ==
{{#ev:youku|XNDA2OTYxOTQwNAXOTM1Njc5NTc2|alignment=left640|center|<big>中国电影之父郑正秋</big>|frame}}纪录片《郑正秋》第一集==参考资料== [[Category:中国人]][[Category:导演]][[Category:编剧]]
25,96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