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郑州 | |
---|---|
郑州 嵩山 |
郑州市,简称“郑”,是河南省省会,地处华北平原南部,河南省中部偏北,黄河下游。 北临黄河,西依嵩山,东南为广阔的黄淮平原。
郑州在3600年前就成为中国商代早期和中期都城,是商文明的发源地。全市各类文物古迹达10000余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8处43项。包括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黄帝故里、商城遗址等历史名胜。
郑州的来由
今郑州市区,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直属荥阳或中牟县管辖。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不久统一了天下,结束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隋文帝对地方建制进行了改革,将北朝以来实行的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二级制。隋文帝开皇三年(公元583年),隋政府将北周时的荥州改名为郑州,州治成皋(今郑州荥阳汜水镇),下辖荥阳、成皋、密、内牟(即中牟,因避讳隋文帝杨坚父亲杨忠之名,将中牟县改为内牟县)、苑陵(今新郑东北)等县。从此,郑州一名开始用于今郑州地区。[1]
历史文化
郑州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国家重点支持的六大遗址片区之一、世界历史都市联盟会员城市。在华夏民族传统宇宙观中,郑州地区是“天地之中心”,自古以来就是文明交流的十字要冲,域内留存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历史上,夏、商、管、郑、韩建都于此,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在此设州。拥有距今10万年的织机洞和5万年的老奶奶庙等旧石器时代人类遗址,有8000年的裴李岗文化、6000年的大河村文化,有5000年的黄帝史诗和3600年的商都文明。悠久的历史积淀了灿烂的文明,禅宗祖庭少林寺、道教圣地中岳庙、宋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嵩阳书院、中国最古老的登封观星台等都是中华文明史上的璀璨明珠。全市拥有商城遗址、裴李岗遗址、北宋皇陵、轩辕黄帝故里、杜甫故里、潘安故里等历史名胜和文化古迹等不可移动文物近万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2处12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4处80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1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46处,可移动文物近15万件(套),文物数量和规模居全国城市前列,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文物分布密集型城市。[2]
戏曲
河南是戏曲大省,中国五大剧种之一的河南豫剧在郑州有广泛的群众基础,除传统的豫剧、曲剧和越调三大剧种外,还有十多个地方剧种,几百年来戏曲一直都是郑州城乡居民文化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郑州的文化主要体现为黄河文化、商都文化、拜祖文化、街舞文化、武术文化以及戏曲文化。
方言
郑州方言属于官话方言的中原官话,指居住在市区的大多数人通行的地方方言。
节会
郑州有各种节会,郑州月季花会,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中国郑州城隍庙庙会等,其中新郑黄帝拜祖大典于2008年6月7日被中国国务院列为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宗教
少林寺是中国享誉海内外的佛教寺院、中华功夫的源头,位于郑州登封西北13公里中岳嵩山西麓。嵩山·少林寺就在竹林茂密的少室山五乳峰下,故名“少林”。在嵩山·少林寺西约300米处的山脚下,有一片塔林,为唐以来少林寺历代高僧的葬地,计250余座,这是中国最大的塔林。
风景名胜
郑州处于十三朝古都洛阳和七朝古都开封之间,文物资源众多,有拥有商城遗址、裴李岗遗址、北宋皇陵、轩辕黄帝故里、杜甫故里、潘安故里在内的遗址遗迹达10000余处,世界文化遗产1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38处43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8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69处,文物数量和规模居中国城市前列。
其中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是世界文化遗产,共8处11项:观星台(最早的天文建筑)、中岳庙(最大的道教建筑群)、东汉三阙(太室阙、启母阙、少室阙)、会善寺、嵩阳书院(宋代四大书院之一)、嵩岳寺塔、嵩山·少林寺建筑(少林寺常住院、塔林、初祖庵、十方禅院),威震海内外的中国功夫从这里走向世界。
少林寺
少林寺是我国久负盛名的佛教寺院,声誉显赫的禅宗祖庭,少林功夫的发祥地,位于登封市西12公里处的嵩山五乳峰下,是嵩山风景区的主要核心景区之一。 少林寺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是孝文帝为安顿印度高僧跋陀而建,因其建于嵩山少室密林之中,故定名“少林寺”。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印度高僧菩提达摩来到少林,在少室山五乳峰一天然石洞面壁九年,首传禅宗。至此,少林被称为“禅宗祖庭”。[3]
黄帝故里
河南新郑古为有熊氏之国,轩辕黄帝降于轩辕之丘,定都于有熊。黄帝统一天下,奠定中华,肇造文明,惜物爱民,被后人尊为中华人文始祖。庄子曰:“世之所高,莫若黄帝。”如今的黄帝故里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拜祖的圣地,被评为国家4A景区。
饮食概况
豫菜是郑州颇具地方特色的菜系。如“鲤鱼焙面”、“桶子鸡”、“套四宝”是当地的豫菜代表
郑州人以面食为主,有蒸馒头、摊煎饼、油炸的菜角,郑州号称“烩面之城”,烩面馆遍布郑州市的大街小巷。
相关视频
参考资料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