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那年的腊八节(杨立英)

(重定向自那年的腊八节 杨立英
那年的腊八节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网

《那年的腊八节》中国当代作家杨立英写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那年的腊八节

唱起这首儿歌,馋嘴的我对年的期盼更加浓烈起来,时间对我的着急好像一点也不配合,在我板起手指数了无数次后才慢腾腾地到了腊八节。这一天母亲起的特别早,颠起小脚蹑手蹑脚地忙碌起来,淘米洗枣加水添柴,小心翼翼一丝不苟,那副虔诚的样子似是在做一件天大的事。不一会屋子里飘散起浓浓的蒸汽,母亲穿行于似云似雾中,一会弯腰加把柴草,一会掀开锅盖,对着雾气轻轻地吹动,手握一把大勺子在锅内用力的搅动。阵阵枣米的香气扑鼻而至,仿佛一下就唤醒了沉睡的村庄。

为迎接这一天,母亲足足准备了半年。

那是在万物复苏的早春,我的右腿毫无征兆地复苏出一个大包,继而不能行走,父亲带着我奔波于县城和惠民地区的大医院。医生把鸡蛋样大的脓包切开,用镊子从洞口探至骨头,继而摇头对父亲说,这孩子的腿怕是难保住。父亲当然明白保不住就是截肢,以后的我只能靠单腿支撑,父亲无力地垂下头眼泪啪啪地滚落到我的脸颊上。回家后,没上过一天学的母亲用她最原始的认识为我祈祷跪拜,许下诺言,只要闺女能好,腊八节用上好的米枣施粥报答乡邻。父亲则找亲戚托朋友,借钱买到当时最紧张的青链霉素,于是我的屁股上布满了密密麻麻像母亲纳得鞋底一样密集的针眼。或许是药物的作用也或许是母亲的爱女心切感动了上苍,在麦香四溢的夏天,我又大又深的伤口竟长出了新鲜的肉芽组织,伤口越来越浅。医生说,用不了多久就会愈合了。

母亲久未舒展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她也开始忙碌起来。先是在我家西坡的几分沙土地上固执地播种上黍米,继而分苗除草施肥样样亲力亲为,像照看自己心爱的孩子一般用心。在别人家的地瓜秧爬得热热闹闹时,我家的黍米苗独自在风中摇曳。母亲望一眼绿油油的米苗拔高抽穗,眼神里露出喜悦的光亮,仿佛闻到了金灿灿的黍米香。母亲憧憬着她的未来。快要收割时,老天却与我家开了一个残忍的玩笑,一场冰雹将母亲所有的期盼砸得七零八落。

日子在母亲布满阴云的脸上度过。进入腊月后,母亲脸上的阴云越集越浓,一天她把藏在小缸瓮里的麦子拖出,似是下了很大决心对父亲说,换成黍米吧!父亲有些犹豫,低声说,还是别换了,先让孩子们过年吃顿饺子,都眼巴巴的盼了一年。不行,说出去的话就得算数,不然咋还有脸做人,再说闺女的病都好了,再难也要还愿。父亲未能阻挡住母亲,任她东借西凑的换回黍米又买回大枣。

两大锅香喷喷枣粥盛满了一长溜的水桶,浓浓的米香味伴随着冉冉升起的蒸气一缕一缕的飘进各家各户。老杨家施粥了,都去喝粥啊!乡亲们喊着乐着,拿着碗顺着米香的气味涌进我家,母亲欢快地招呼,多喝些啊。一勺一勺,一碗一碗,送出去的那里还是粥,分明是一颗散发着温度。

那年过年,我家没有包饺子,也没有人添置上新衣服。

对于母亲的这一行为,幼小的我曾经怨恨过,很多年都不能理解。直到长大后历经过许多的人和事,才渐渐读懂了母亲。

[1]

作者简介

杨立英,我愿用粗浅的文字,去寻找那温暖的地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