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遼朝

移除 3,606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辽朝'''([[916年]]-[[1125年]]),又稱'''大契丹国'''(契丹國,[[契丹大字]]:[[File:契丹國.png|60px]]){{NoteTag|關於遼朝國號,現代學者研究契丹大字與小字的墓碑,並且發現有多種組合:<br />①大多在前面加上「大」或「大中央」。<br />②有「胡里只」、「契丹」與「國」等三組語詞混合組合,例如「胡里只契丹國」、「胡里只國」、「契丹胡里只國」與「契丹國」等等....,其中「胡里只」意指人眾,「契丹」意指天族。<br />而「哈剌契丹」一詞是波斯人與蒙古人對西遼的稱呼,非契丹人的自稱<ref>愛新覚羅烏拉熙春〈[http://www.apu.ac.jp/~yoshim/part2-4.pdf 遼朝國號非「哈喇契丹(遼契丹)」考]〉. 載《愛新覚羅烏拉熙春女真契丹学研究》. 京都松香堂出版社. 2009年2月.</ref>。}},是[[东亚历史]]上由[[契丹人]]建立的的一个[[王朝]]。辽朝国祚从公元[[907年]]至[[1218年]]长达'''311年'''之久,与南宋、北宋国祚相当,在北境抵抗外族最为长久。
{| class="infobox bordered" style="align: right; width: 25em; font-size: 90%; text-align: left; float: right;" cellpadding="4"|-! colspan=3 colspan= bgcolor="#FFCCAA" style="font-size: 120%; text-align: center;" | 契丹族首领大遼|-| [[ 耶律阿保机首都]] || [[907年上京臨潢府]]|-| [[2月27日]]称“天皇帝”,[[916年中國君主列表|君主]]<br />&nbsp;-開國君主<br /> &nbsp;-滅亡君主| 共9位<br />[[3月17日]], 耶律阿保 机登基称“大圣大明天皇帝”,国号“契丹”。[[918年]] 定都臨潢府(今<br />[[ 内蒙古耶律延禧]]|-| '''成立''' || [[ 赤峰市]][[巴林左旗]][[南波罗城]])。[[936 916 年]] 南下中原,攻滅<br />[[ 五代耶律阿保機]][[後晉]]後改 號為「大辽」{{NoteTag| 契丹 首次改国号为大辽的时间各史书记载不一。《|-| '''滅亡''' || [[ 新五代史]]·四夷附录》记为[[天显]]十一 1125 ([[936年]]);《[[資治通鑒]] 》卷二百八十一记为晋<br />[[天 祚帝]] 二年(937年),《[[契丹国志]]》从之;《[[东都事略]]》卷一百二十三记为天福三年([[938年]]);《[[辽史]]·太宗纪》记为[[大同]]元年([[947年]])。}},[[983年]]改為“契丹”,[[1066年]]改為“大辽”{{r被金兵俘擄 | 契丹史略-|pagecolspan=225}},直到[[1125年]][[3 月26日]]为align="center"|[[ 金朝]]所灭為止。除了 File:152222123194425s3no5q98.jpg |thumb|100%|center|當時的 遼朝 之外,契丹族尚建立相關國家 全盛疆域 早在1122年時,因為遼朝天祚帝北逃[[夹山https://kknews.cc/history/jj46eq6.html 原圖鏈接]],[[耶律淳]]於遼南京被立为帝,史称[[北辽來自 每日頭條]]{{r|契丹史略|page=225}} ''' 遼朝 滅亡後,'''([[ 耶律大石916年]] 西迁到[[ 中亚1125年]]),又稱'''大契丹國'''是[[ 楚河 (中 )|楚河歷史]] 流域,於上由[[1132年契丹人]]建立的的一個[[ 西遼王朝]]。遼朝國祚從西元[[1211 907 年]] 西遼被[[屈出律]]篡位,最後於[[1218年]] 被[[大蒙古 長達'''311年'''之久,與南宋、北宋 ]]所滅 祚相當,在北境抵抗外族最為長久
史学界对「 契丹 」的含义最广为接受的说法是镔铁或刀剑之意{{NoteTag|另外也有 族首領[[耶律阿保機]]在[[907年]][[2月27日]]稱 领地 天皇帝 、“酋名”、 ,[[916年]][[3月17日]],耶律阿保機登基稱 “大 聖大明天皇帝 ,國號 奚东 契丹 。[[918年]]定都臨潢府(今[[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南波羅城]])。[[936年]]南下中原,攻滅[[五代]][[後晉]]後改國號為「大遼」,[[983年]]改為 水草丰美 契丹 等诸种说法 参见[[ 契丹#词源1066年]] 。}}。而后来 国名为 遼” 也是“铁”的意思 同时“辽”也是 直到[[1125年]][[3月26日]]為[[金朝]]所滅為止。除了遼朝之外, 契丹 人发祥地族尚建立相關國家。早在1122年時,因為遼朝天祚帝北逃[[ 辽水夾山]] 的名字 以示不忘本之意。又契丹与 [[耶律淳]]於遼 方的中原诸政权长期对峙 京被立為帝 而自称“ 史稱[[ 遼]]。遼 滅亡後 而称 [[耶律大石]]西遷到[[中亞]][[楚河 ( 原王朝为“南朝”{{r亞)| 徐俊}} 楚河]]流域,於[[1132年]]建立[[西遼]]。[[1211年]]西遼被[[屈出律]]篡位,最後於[[1218年]]被[[大蒙古國]]所滅
遼朝全盛时期疆域东到[[日本海]],西至[[阿尔泰山]],北到[[额尔古纳河]]、[[大兴安岭]]一带,南到[[河北省]]南部 史學界對「契丹」的含義最廣為接受 [[白沟河]] 說法是鑌鐵或刀劍之意 契丹族本 而後來改國名為“遼”也 遊牧民族 “鐵”的意思 遼朝皇帝使農牧業共 發展繁榮,各得其所,建立獨特的、比較完整的管理體制。 時“ 朝將重心放在民族 ”也是契丹人 ,為了保持民族性將游牧民族與農業民族分開統治,主張因俗而治,開創出[[ 兩院制遼水]]的 政治體制 名字,以示不忘本之意 並且創造[[ 契丹 文字]] 與南方的中原諸政權長期對峙 保存 己的文化。此外,吸收[[渤海國]]、[[五代]]、[[ 稱“ 宋]]、[[西夏]]以及西域各国的文化,成效地促进遼 政治、经济和文化各个方面发展。遼朝的軍事力量與影響力涵蓋西域地區 因此在唐朝滅亡後 而稱 亚、西亞與東歐等地區更將遼 原王 (契丹)視 中國的代表稱謂{{r|中國文明史|page=3}} “南朝”
== 历史 =={{中国历史}}=== 崛起與建國 ==={{main|契丹族|松漠都督府}}遼朝全盛時期疆域東到[[File:騎射圖.jpg|thumb|left|300px|李赞华([[耶律倍日本海]] )《騎射圖》 現藏於西至[[ 中華民國阿爾泰山]],北到[[ 國立故宫博物院額爾古納河]] 。]][[ 契丹大興安嶺]] 源於一帶,南到[[ 鲜卑河北省]] 後裔,北魏道武帝时出现,当时聚居于辽水上游一带,自称青牛白马之后。{{r|南部的[[ 萬繩楠白溝河]]|page = 378}}<ref>{{Cite book|title=《魏書‧ 契丹 傳》|quote=「契丹國 族本是遊牧民族 在庫莫奚東 遼朝皇帝使農牧業共同發展繁榮 異種同類 各得其所 俱竄於松漠之間 建立獨特的、比較完整的管理體制 登國中(公元三八六至三九六年),國軍大破之,遂逃迸 遼朝將重心放在民族發揚地 為了保持民族性將遊牧民族 庫莫奚 農業民族 背。經數十年 開統治 稍滋蔓 主張因俗而治 有部落,於和龍之北數百里,多為寇盜。」}}</ref>。開創出[[ 唐太宗兩院制]] 贞观二十二年(的政治體制。並且創造[[648年]])在 契丹 人住地设置[[松漠都督府文字]], 酋长任都督並赐李姓,后在唐高宗显庆五年([[660年]])反叛 保存 立,并与李唐脱离关系{{r|中國 己的 明史|pages=4}} 晚唐時契丹[[迭刺部]]的首領[[耶律阿保機]]崛起并征服各部 此外 取代吸收[[ 遥辇钦德|痕德堇]]可汗後於[[907年]]即[[可汗]]位。他先後鎮壓了契丹貴族的叛亂和征服[[奚渤海國]]、[[ 室韦五代]]、[[ 黠嘎斯北宋]]、[[ 阻卜西夏]] 等部落 以及西域各國的文化 並且握有蒙古 成效 區的產鹽區,在軍事與 促進遼朝政治、 經濟 和文化各個 方面 都十分強盛{{r|竺沙雅章 | page=44}} 發展 [[915年]]耶律阿保机出征[[室韦]]得胜回国 遼朝的軍事力量與影響力涵蓋西域地區 但被迫交出汗位,不久他 因此 [[滦河]]边建设了一座仿幽州的城敦。[[916年]][[3月17日]]耶律阿保機建立 唐朝滅亡後中亞、西亞與東歐等地區更將遼朝( 契丹 )視為中 ,即[[遼太祖]] 的代表稱謂
遼太祖掠奪中原的人口,收留因河北战争的流民,在草原上按照中原風格建立城敦以安置他們。並且任用[[韓延徽]]、[[韓知古]]、[[康默記]]與[[盧文進]]等漢人為佐命功臣。[[918年]]遼太祖建皇都[[臨潢府]](今[[內蒙古]][[巴林左旗]]南的[[波羅城]])。兩年後創建[[契丹大字]]並推行之{{r|中國文明史|pages=5}}。在軍事方面,他於[[925年]]東征[[渤海國]],於舊地建立[[東丹國]]以統治渤海遺民,冊立皇太子[[耶律倍]]為東丹王。遼太祖一直有南征中原的意圖<ref>{{Cite book|title= 《資 通鑑‧卷第二百七十五‧后唐纪四》|quote體制 = (後唐明宗)帝遣供奉官姚坤告哀于契丹。......(遼太祖)又曰:“吾儿与我虽世旧,然屡与我战急,于今天子则无怨,足以修好。若与我大河之北,吾不复南侵矣。”坤曰:“此非使臣之所得专也。”契丹主怒,囚之,旬馀,复召之,曰:“河北恐难得,得镇、定、幽州亦可也。”给纸笔趣令为状,坤不可,欲杀之,韩延徽谏,乃复囚之。}}</ref>,然而於攻滅渤海後的隔年,在回師途中病倒,最後去逝。其妻[[述律平]]宣布攝政,以次子[[耶律德光]]總攬朝政,屠殺政敵數百人以穩定政權。[[927年]]十一月,耶律德光在述律平的支持下即位,即遼太宗。[[930年]],東丹王[[耶律倍]]南逃[[後唐]],遼太宗統一了契丹{{r|中國文明史|page=7}}。
由於遼朝屬於多民族國家,其政治體制融合契丹體制與唐宋體制而形成[[南北院制]]。南北院制分成北面官制和南面官制,以“本族之制治契丹,以漢制待漢人”,借此保護契丹固有文化與政治體制。北面官治宮帳、部族、屬國之政,南面官治漢人州縣、租賦、軍馬之事,因俗而治。
北面官制中,[[北南樞密院]]是遼朝最高官制,北樞密院掌管全國軍政,類似唐朝的兵部;南樞密院掌管銓選、丁賦等政。樞密院下還設[[北南宰相府]],北、南宰相都由皇族耶律氏和後族蕭氏所把持。此外還有管理契丹或漢族軍民之事的[[北南大王院]]、管理北南院御前祗應之的[[北南宣徽院]]、管理皇室教育的[[大內惕隱司]]、管理刑獄的[[夷離畢院]]、管理文翰之事的[[大林牙院]]與管理禮儀的[[敵烈麻都司]]等。南面官制的官名及職掌沿襲[[唐朝]]制度,並參照[[五代]]和[[宋朝]]的官制。設有[[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六部]]與[[大理寺]]。官有實授、遙授之分。職事官與散官及階、勳、憲銜、封爵、食邑戶數等配套。遼代官名多有[[契丹語]]官名,如林牙即[[翰林]],[[惕隱]]掌管皇族政教,[[夷離畢]]掌管刑獄,乙裡免為[[誥命夫人]]等。
== 参考文献 ==<div class="references-small"><references><ref name="竺沙雅章">{{Cite book| title=征服王 朝的 時代| author=竺沙雅章 | year=1998年9月 | publisher=稻香出版社|isbn=4-311-30446-3 }}</ref><ref name="契丹史略">{{Cite book| title=《契丹史略》 | author=张正明 | year=1979年8月 | publisher=中華書局 }}</ref><ref name="徐俊">{{Cite book| author = 徐俊 | title = 中国古代王朝和政权名号探源 | publisher =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date = 2000年11月 | location = 湖北武昌 | pages = 255-261 | url = | doi = | id = | isbn = 7-5622-2277-0}}</ref><ref name="中國文明史">{{Cite book|title=中國文明史 宋遼金時 法律因俗而治,故各地使用不同法律。早 |editor=地球出版社編輯部|publisher=地球出版社|isbn=957-714-048-3}}</ref><ref name="[[萬繩楠]]">{{Cite book| author = [[萬繩楠]] | title = 《魏晉南北朝史論稿》第十四章〈南北其他 民族 問題〉 | date = 1994年}}</ref><ref name="杜正勝">{{cite book|editor=杜正勝|title=中國文化史}}</ref><ref name="楊若薇">{{Cite book| title= 岐視,至聖宗時 契丹 王朝政治軍事制度研究| author=楊若薇 | year=1992年7月 | publisher=文津出版社 | isbn=957-9400-57-1}}</ref><ref name="复旦大学">{{Cite book|publisher=人法也用漢律來斷。這反映漢人地位的提升。一般來講遼代刑罰較重,而且皇帝往往隨意殺人,無法無天,[[ 复旦大学遼穆宗]]|year=1982年|title=《中國古代經濟簡史》第五章 〈封建社会唐(后期)宋辽金元的经济〉}}</ref><ref name="中國通史">{{Cite book|author=王明蓀|title=中國通史 宋遼金元史|publisher=九州出版社|isbn=978-751-080-061-0}}</ref></references></div>尤甚。
== 參考 目 ==* 中國文明史 宋 金時期 王朝:青牛、白馬、黑契丹 》, 地球出版社編輯部 劉學銚著 地球出版社 風格司藝術創作坊 ,ISBN 957978-986-714633-048033-39* 《中國通史 宋遼金元史》,王明蓀 九州出版社 眾文圖書公司 ,ISBN ,978978-751957-080532-061034-08*《 征服王朝的時代 遼關係史研究 .元 》, 陶晉生 竺沙雅章著 聯經 稻鄉 出版 公司 ,ISBN 978-957-08962-0472831-60*《 中國文明史 第六卷 中國文明史 宋 史西夏史 時期 》, 劉鳳翥、李錫厚、白濱 地球社編輯部著 香港中華书店 地球出版社 ,ISBN 962978-957-231714-934048-37*《 遼金西夏 中國古代經濟簡 史》, 李錫厚、白濱 復旦大學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ISBN 7-208-0439200332-27*《 關係 研究 》, 李錫厚 陶晉生著 人民 聯經 出版 公司 ,ISBN 7978-957-0108-0049280472-90*《 遼史 契丹王朝政治軍事制度研究 》, 楊若薇著, 書局 津出版社 ,ISBN 5957-550940-23075057-51* 傅樂煥: 王民信 遼史 叢考 研究論文集 (北京: ,王民信著,台大出版 華書局,1984)。心,ISBN 978-986-02-4495-3<!--* 島田正郎著,何天明著 魏特夫 《大契丹國:遼代社會史 〈[http://www.nssd.org/articles/Article_Read.aspx?id=15170384 辽朝商业 研究 》(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 ]〉 。*Herbert Franke(傅海波)& Denis C魏特夫:〈[http://www.nssd.org/articles/article_read. Twitchett(崔瑞德)編:《劍橋中國遼西夏金元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 aspx?id=1004495086 辽朝的货币与信贷]〉 -->
1,63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