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远藤周作

远藤周作(えんどう しゅうさく,1923年3月27日-1996年9月29日),日本著名小说家、文学评论家和剧作家。别号狐狸庵山人。曾先后获芥川奖、谷崎润一郎奖等多项日本文学大奖,一九九五年获日本文化勋章。

他承袭了自夏目漱石芥川龙之介崛辰雄一脉相传的传统,在近代日本文学中居承先启后的地位。与吉行淳之介安冈章太郎庄野润三阿川弘之曾野绫子三浦朱门同为二战后的日本“第三代”作家[1]

目录

信仰挣扎 文学创作原动力

远藤周作出生不久举家迁往当时被日本占领的中国满洲里。经由母亲的熏陶12岁时接受了洗礼,取教名保禄(Paul)。庆应大学法文系毕业后,于1950年1953年留学法国,在里昂大学专攻法国文学。以独特的天主教徒视角的文学创作而著名。

远藤周作也被誉为“日本天主教文学奠基者”,实则他在作品中,对西方宗教(尤其是天主教)充满质疑[2]。他在懵懂的状态,就信了教,像是毫无知觉的穿了一件不合身的西装,馀生都用来与这身西装作对。他笔下的人物大部分是在道德困境中抗争的人物,而其选择往往造成令人困惑的、悲剧性的后果。

据说远藤周作在写作之前一定会看格雷厄姆·格林的作品,格林也认为远藤周作是极其优秀的日本作家,两个作家都是天主教徒,写宗教小说,可又与传统而典型的天主教徒,做著默默的对抗,两人有著动人的惺惺相惜。格雷厄姆·格林则把远藤称作“20世纪最优秀的作家之一”[3]

《沉默》:20世纪日本文学的最高峰

远藤周作在战后写的《沉默》是一部伟大的小说,甚至被誉为20世纪日本文学的最高峰,它是一部大小说,讲述日本17世纪基督教的故事,在日本私小说的传统下,这种直面宏大问题的题材很少见。谈起创作《沉默》这本小说的初衷,“我并不关注那些光荣殉教的强者,而是将目光投向那些惧怕肉体折磨,害怕死亡,卑微怯懦,一心拯救家族成员而放弃信仰,最终踏上踏板的弱者,我要使他们重新从历史的尘埃中苏醒过来,在这个世界上昂首阔步的行走,倾听他们的声音,就只有文学家可以做到”[3]

根据远藤周作受访时所说:“有一天,我参观长崎博物馆,被一件‘圣母玛利亚’的画像吸引,这张画上面,有被很多人的脚印践踏的痕迹,俗称‘踏画’,这张画隐藏了一个日本排斥基督教的历史悲剧”,远藤周作就从这张画中,得到创作灵感,写下了“沉默”[4]

他于一九六六年《沉默》荣获谷崎润一郎奖,曾说过:“对我们来说要证明神的存在是至难的,可是,我一直认为神透过我们的人生悄悄地作用著。神对《沉默》中主角的心声虽然没有作直接的回答,但并不能因此就说神像冰一般顽固地保持沉默,而是以我们肉眼看不到的”作用“回答。”[5]

曾经想要成为一名神父的国际名导马丁·史柯西斯(Martin Scorsese),早年就取得拍摄版权,经过二十八年终于完成一生心愿《沉默》(Silence)的拍摄。其后荣获美国电影学会2016年“十大年度电影”。透过两位有艺术天分的作家与导演,藉本片让基督徒深切反思信仰的核心与价值,及在日宣教的拦阻与历史文化背景。马丁‧史柯西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沉默》是关于一个人从痛苦中明白到神的爱比他所知的更奥秘。祂为人留下的道路比我们所知的更多,而祂一直都在…即使祂沉默。”这部电影另一个特别之处为这是好莱坞电影首次全片在台湾取景。

主要著作

《母亲》、《影子》、《丑闻》、《海与毒药》、《沉默》、《武士》、《深河》、《深河创作日记》等书。

参考资料

  1. 崇棱·?. 日本近代文学精读. 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4: 236–. ISBN 978-957-11-3675-2. 
  2. 欧宗智著. 好书永远不寂寞:书评与文学批评集. 台湾商务. 1 March 2008: 57–. ISBN 978-957-05-2266-2. 
  3. 3.0 3.1 蒋方舟. 东京,若即若离. 圆神出版. 1 June 2018: 115–. ISBN 978-986-133-654-1. 
  4. 沉默与背叛
  5. 欧宗智. 好书永远不寂寞: 书评与文学批评集. 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 2008. ISBN 978-957-05-22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