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尿肌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逼尿肌(英语:detrusor urinae muscle,或detrusor muscle),是膀胱内壁上的平滑肌。逼尿肌在舒张时可使膀胱存储尿液,收缩时可使膀胱排出尿液。尿道括约肌包裹著尿道,在逼尿肌收缩时可控制尿流。
- 逼尿肌、膀胱颈及尿道括约肌的正常功能是维系正常排尿的三个重要因素。
- 膀胱逼尿肌是由平滑肌所构成,由骨盆神经的S2~S4的副交感神经纤维支配,使逼尿肌收缩;
- 膀胱颈及近端尿道则由T10~L2 的交感神经支配,主管膀胱颈及近端尿道的收缩;
- 尿道外括约肌是横纹肌,可随意志控制,它的反射中枢是在 S2~S4 的会阴神经核,在平常可以维持尿道一定的张力,可以受到大脑皮质的压抑,因此可以选择排尿的适当时机。
膀胱逼尿肌无力的治疗
- 药物治疗方面:如果是糖尿病或中风造成的,必须控制好相关疾病;
- 服用甲型交感神经阻断剂和胆碱促效剂,有助于增加排尿效率;
- 肉毒杆菌毒素注射于尿道括约肌,则可帮助排尿反射。
- 非药物治疗方面:又可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中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导尿,对于骨盆底肌肉张力过强者,可实施生理回馈放松训练;
- 有积极意愿做膀胱训练者,可考虑膀胱造廔加上内视镜膀胱颈切开;
- 至于在国外已算普遍的置入荐椎神经调节器,由于价格的关系,目前台湾鲜少人在做。
- 最后在未来的治疗方面,干细胞移植和基因治疗是个好选择,实验室的老鼠已证实可有效治愈膀胱逼尿肌无力,但如何应用在人体身上,还有一段路要走,不过确实对未来膀胱逼尿肌无力的症状,带来一些新的希望。[1]
逼尿肌的神经病变
- 当逼尿肌因为神经病变、身体的频繁感染而变得敏感,就有可能产生“膀胱过动”的问题。
- 当出现以下3项症状的2项,包含白天排尿8次以上的频尿、夜间睡觉时起来排尿2次以上的夜尿、还有一瞬间的急尿感后的尿失禁,就是膀胱过动症的明显征兆。
- 逼尿肌是经由神经控制,所以神经性的疾病有可能造成逼尿肌的问题,像是糖尿病、脑中风、多发性硬化症、帕金森氏症、脊髓损伤等;另外一个常见的原因,则是骨盆腔因为受伤,无法出力憋紧尿,导致尿失禁,而逼尿肌又因为尿道或是膀胱曾反复感染,变得过度敏感,这方面女性的比例就比男性略高。
- ==治疗方式===
- 真的症状严重,可以考虑同时配合服用抗胆碱(抗副交感神经)的药物,来适度放松逼尿肌,或是让膀胱注射肉毒杆菌,抑制神经释放出乙酰胆碱,痳痹逼尿肌。
- 上述治疗都没有效,才考虑做下膀胱扩张术、膀胱放大术等手术,或是截断、切除逼尿神经等,至少先改善急尿感、频尿的不舒服。[2]
参考来源
- ↑ 泌尿科王炯珵主任. 给力不给力-逼尿肌无力. KingNet. 2019-05-29 [2020-05-18] (中文).
- ↑ 卢映慈. 老是“突然”好想尿尿!你的膀胱可能“过动”了. Heho健康. 2018-10-12 [2020-05-18]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