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近日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近日點是中國科技名詞。

漢字是用於記錄漢語,進行書面交流,傳承民族文化的書寫符號系統[1],也是最富有民族特色的中國書法藝術[2]的載體,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它蘊藏着許許多多的文化內涵。

名詞解釋

近日點,各個星體繞太陽公轉的軌道大致是一個橢圓,它的長軸和短軸相差不大,可近似為正圓。太陽就在這個橢圓的一個焦點上,因此星體在軌道上運動時,與太陽的距離有時近,有時遠,離太陽最近的位置就叫做近 日點。

因歲差的存在,地球遠、近日點每70.588年延後一天。美國航天局實際測量地球雲近 日點約71年延後一天,在上個世紀公布的地球近 日點是1月3日,如今公布的地球近 日點是1月4日。根據歲差的數學模型計算,在公元1101年北半球冬至日12月22日是近日點。到公元11790年北半球冬至日是遠日點。

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

1月初,地球離太陽距離最近,為1.471億千米,這一點叫做近日點。

7月初地球離太陽最遠,為1.52億千米,這一點叫做遠日點。事實上,當地球在近日點的時候,北半球為冬季,南半球為夏季,在遠日點的時候,北半球為夏季,南半球為冬季。在近日點地球公轉速度較快,在遠日點較慢。對於農曆而言,近日點附近是最難出現閏月的位置。

在近日點時,地球接受到的太陽輻射更強(距離近),地球整層大氣平均溫度在1月達到全年最高;但最低的溫度並不是在遠日點,而是在10月(偶爾也會在9月)。

事實表明(經過美國大氣中心NCEP資料計算),全球整層大氣平均風能通常在8月最大,4月最小。

名人計算

繼牛頓之後,1915年,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建立了廣義相對論,巧妙地解釋了水星的近日點進動現象:行星在繞太陽一周之後,它在軌道上的近日點將向前進去。廣義相對論揭開了水星近日點進動之謎,反過來,水星近日點進動又成為廣義相對論最有力的三個天文學驗證之一。另外兩個是,日全食時星光在太陽引力場中的彎曲以及白矮星光譜線紅移。

1859年,天文學家勒威耶發現水星近日點進動觀測值,比根據牛頓定律計算的理論值每百年快38角秒。1882年,紐康經過重新計算,得出水星近日點的多餘進動值為每百年快43角秒。他提出,有可能是水星因發出黃道光的彌散物質使水星的運動受到阻尼。1915年愛因斯坦在《用廣義相對論解釋水星近日點運動》計算了水星近日點的剩餘進動。

愛因斯坦1915年對水星的進動,提出公式,解出水星100年的進動為 43」。許多人以此作為支持愛因斯坦的理論的最重要證據之一。

愛因斯坦提出的公式為:Δω=24π^3*α^2/c^2T^2(1-e^2)

其中c為光速,T為軌道周期,α為半長徑,e為偏心率,ω為交進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