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近地天体探测和太阳系天体研究团组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近地天体探测和太阳系天体研究团组负责我国最大的光学成像巡天望远镜——近地天体望远镜的运行和科研观测,面向近地天体监测预警、太阳系小天体编目和动力学研究、小行星光变特性巡天观测研究、彗星[1]的大尺度特征观测研究、大样本恒星多色巡天观测、天文暂现源巡天观测、大视场望远镜数据处理方法研究等方向开展工作,为我台“一三五”重点培育方向“行星科学与历书天文、深空探测”提供实测研究支撑。

目录

机构简介

近地天体望远镜位于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盱眙观测站(江苏盱眙铁山寺国家森林保护区内), 该望远镜以搜寻可能对地球构成威胁的近地小天体为主要科学目标, 同时还开展各类大样本天文巡天观测项目。望远镜采用传统的施密特型光学系统, 主镜和施密特改正镜的口径分别为120厘米和104厘米, 焦距180厘米, 光学无晕视场为3.14度。望远镜采用叉式赤道结构, 适合于各类巡天观测和天体的跟踪观测。望远镜配备单芯片10K x 10K像元大靶面CCD相机,单帧覆盖视场达9平方度,具有很高的巡天效率。

一、研究队伍

成 员

职称

研究方向

马月华

研究员[2]

行星物理:彗星、流星群

季江徽

研究员

系外行星、小天体动力学

赵海斌

副 研

近地天体、深空探测目标

包 纲

助 研

空间(行星)辐射环境模拟

史建春

助 研

陨击理论、撞击模拟研究

夏 炎

行星际任务轨道设计和历表

柳 磊

研实员

行星物理,无拖曳技术

望远镜组6人

小天体的搜索发现、数据处理、上报和研究

博士后 1,博士生 2,硕士生 3

二、研究方向:

1. 系外行星研究

行星系统形成和动力学研究

类地行星内部结构研究

2. 行星科学研究

行星科学PDS (Planetary Data System)数据库建设

宇宙撞击研究、彗星物理、流星群

近地天体和小行星动力学和物理研究

3. 深空探测研究

火星和小行星探测的科学目标和相关技术研究

﹡科学目标论证、目标天体遴选

﹡无拖曳航天技术、惯性感测器电荷控制

行星空间辐射环境研究

行星际任务轨道设计研究

行星历表研究

4. 依托设备——近地天体望远镜

天体的搜索发现和研究

参加国际监测网

建立亚洲小行星联测网

海量数据处理系统研究

三、近年承担科研项目:

近地天体的天体测量、动力学及物理研究

太阳系行星的形成和动力演化

行星系统形成研究

流星群动力学结构研究

太阳系中的宇宙撞击

近地小行星和彗星轨道动力学

天体的搜索、证认和危险评估

望远镜海量数据处理和数据共享

无拖曳航天中测试质量的充电机制研究和噪声分析

日全食时水内小行星的搜索

项目“深空探测的科学目标论证”

课题“小天体的危险评估和利用”

深空探测专题“十一五”规划纲要和论证

国防科工委关于“我国深空探测任务和技术途径研究”

太阳系天体数据库与探测任务演示环境(天体数据库和轨道动力学部分)

国际地球自转服务(IERS 2003)规范的时空基准和转换程序开发

强流星雨预报

小天体目标选择及目标特性研究

单光子高度仪预研究

四、研究成果

2005年以来,团组在太阳系外行星系统动力演化、小行星探测、行星物理、流星天文、行星历表和航天器轨道优化设计等研究方面发表了研究论文60多篇,其中多数为SCI论文,国际、国内会议报告50多篇。团组近年发表的文章被引用累计已达200多次。

2005年,创新二期考评为优秀团组

2006年,望远镜试观测成功,并取得可喜成果,入选 “十大天文科技进展”

2007年,系外行星研究入选“十大天文科技进展”

五、望远镜观测成果

望远镜投入试观测2年多,发现500多个新小行星(1个Apollo型近地小行星)和1个木星族彗星,上报国际小行星中心数据在全球400多个观测站中列入前八,观测数据的精度最高,成为国际联测网中最具影响的台站之一 。美国《Science》杂志发表了专访“Preparing for Doomsday” (Vol. 319, 2008),详细介绍了紫台的近地天体探测项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