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辉瑞药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Loft讨论 | 贡献2020年12月13日 (日) 14:48的版本 (增加內部連結)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辉瑞公司创立于1849年,是全球最大的以研究为基础的制药和生物医学公司之一,致力于开发,制造和销售适用于人类和动物的处方药。总部位于纽约市。[1] 辉瑞公司专注于三个业务领域:医药保健、动物保健、以及消费者保健品。公司的创新产品行销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2]

  • 早期以生产化工产品为主要经营业务的化学品公司,药物作为化学品的一种也属于公司的经营范围之内。
  • 1861年南北战争,辉瑞向北军提供了大量的药品,公司随著战争的进展而迅速发展,成为美国国内较大的化学品生产企业之一。
  • 2007年5月奈及利亚卡洛州政府指控辉瑞集团在小孩子身上试验脑膜炎药物“Trovan”,导致十一名小童死亡,另有数十人变成残障。要求辉瑞赔偿二十亿美元。
  • 2009年,辉瑞与奈及利亚达成和解协议,把赔偿金额大幅减至七千五百万美元。

企业延革

辉瑞公司(Pfizer)于1849年由德国化学家兼企业家查尔斯·辉瑞(Charles Pfizer)和他的堂兄查尔斯·埃哈特(Charles Erhart)创立于纽约布鲁克林,当时名称为Charles Pfizer&Company。这家公司当时是一家精细化工企业,由辉瑞父亲的2500美元贷款资助。辉瑞公司和埃哈特公司(Efhart)的第一款产品即香精形式的桑顿(santonin,一种用于治疗肠道蠕虫的驱虫药)迅速取得了成功,这种蠕虫是1800年代中期的常见病。随后在美国南北战争(1861-65年)期间对消毒剂,防腐剂和止痛药的需求使该公司的收入翻了一番,并得以扩展。 1800年代后期,随著可乐饮料的日益普及,其柠檬酸产量猛增,为公司带来了数十年的增长。

埃哈特(Erhart)在1891年去世时,查尔斯·辉瑞获得公司的完全控制权。 1900年,他提交了公司成立证书;该公司将一直由私人持有直到1942年。1905年,辉瑞的小儿子埃米尔·辉瑞(Emile Pfizer)被任命为公司总裁。查尔斯·辉瑞(Charles Pfizer)次年去世。

1941年,应美国政府的要求,辉瑞(Pfizer)是唯一一家利用发酵技术大规模生产青霉素的公司,加快了生产速度,以治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役的盟军士兵。在接下来的十年中,随著国际和农业部门的建立以及辉瑞制药业务的发展,以及1955年与日本太东(Taito)公司的合作,生产和销售抗生素,辉瑞于1983年完全收购了太东 。辉瑞(Pfizer)继续扩张至1970年代,1971年并购了制药和化学制造商Mack Illertissen。

在21世纪,辉瑞坚持不懈地收购制药公司,包括对华纳-兰伯特(Warner-Lambert)的收购,其后是2003年对Pharmacia Corporation以及2009年对惠氏(Wyeth)的购并。2002年,辉瑞还加入了联合国全球契约 (United Nations Global Compact),世界上最大的全球企业责任倡议组织。

2004年,美国道琼斯公司(Dow Jones & Co.)将辉瑞公司纳入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Dow Jones Industrial Average)。辉瑞于2015年宣布将与总部位于都柏林的肉毒杆菌毒素生产商艾尔建(Allergan)合并,交易价值1600亿美元,将使辉瑞能够在海外重新注册,从而降低其美国联邦税。但是,2016年4月,美国政府出台了防止此类税收倒置交易的法规,此后不久,合并被取消。

辉瑞公司最杰出的产品包括抗抑郁药舍曲林(Zoloft),勃起功能障碍药物威而钢(Viagra)以及抗抑郁和抗焦虑药阿普唑仑(Alprazolam,有称为赞安诺 Xanax)。[1][2]

企业消息

辉瑞药厂总裁加薪六成,同时间该公司药价也不断调涨
原图链接

据报导,Ian Read将于2018年5月年满65岁,公司董事会通过此薪资报酬调整案的目的,就是要留住他,希望届时他不要那么快退休。薪资调整案的附带条件是,Ian Read 必须至少任职至 2019 年 3 月,离职后必须满两年,方可至竞争公司任职。

对舆论的抨击,辉瑞公司发言人回应说,“我们虽然涨价了,但是对于经济困难的用药者提供了补助办法,帮助他们能够继续用药。”然而药价不断上涨后,保险公司的支出必定增加,这无疑会促使保险业者提高保费,进而加重整个社会的经济负担。
[3]

壮阳药威而钢的惊人商机,使得原厂辉瑞药厂和首家推出学名药的本土南光制药,为了专利争议而告上法庭,南光制药强调,合法取得威而钢学名药药证,药品应该在市场上公平竞争,至于与辉瑞之间的专利争议,将尊重法院未来的判决结果。[4]

辉瑞(Pfizer)公司计画将独立其非专利药品包含Lipitor胆固醇药和威而钢事业与Mylan 合并,预计新的学名药巨头将诞生。[5]

辉瑞药厂的化疗药“多泰舒静脉注射剂”近日验出不明不纯物,目前虽在合格范围,但未来恐有超标疑虑,由于药厂在药品中验出不明的不纯物,目前检验虽合格,但在效期将届时可能有超标疑虑,因此启动预防性下架回收。[6]

产业争议

药品是医疗费用支出中相当主要的一环,台湾健保对药品的给付涵盖非常广,可大幅减轻病人的药费负担,但也成为健保沉重的财务压力,全民健保为了管控支出,从一开始便实施药价定期检讨调整政策。

本质来看,药价调整是健保署利用医事服务机构的药品议价能力,去探询药厂对每一种药品价格所设定的底线,管控药品费用支出,确保国内用药低价化的策略。其实真正为全民健保撙节药费支出贡献最多的,不是健保署,而是医事服务机构。

虽然医疗院所辛苦地跟药厂议价,造就健保署调降药价的空间,可是医疗院所得到的药价差,却被污名化为“药价黑洞”。事实上药价差是健保制度所造成的,而且在健保署的药价调查之下,各医疗院所的购药价格与药价差已经非常透明,无所遁形。[7]

中国计画调降许多常用药品价格,借此向有意进军中国市场的国际大型制药公司施压,这些制药公司原本一直以为,常用药品可在中国赚取丰厚利润,但是现在面临中国本土药厂的激烈竞争以及中国压低药价政策,显示中国市场钱越来越难赚。[8]

安全用药

药如双面利刃,可治病亦可致病,适当之治疗可缓解或治愈疾病,但若使用不当,亦可能反而危害健康甚或致命,故如何安全用药促进健康是疾病治疗上一重要课题。而民众本身尽量就治疗相关问题多与医疗人员沟通。健康照护与安全用药是团队工作,有赖于医疗专业人员与病人甚或病患家属之协力合作。[9]

國家網路藥典 [1]官網鏈接]]

用药新知

Pharmacy-Mix-Experience【Pharmixperience】 取谐音称为【法米药学教育】 [[2]]

中华民国学名药协会 官网链接
原厂药与学名药 原图链接

我们是一群来自全国各大药学系的傻孩子,希望从药学系出发,立志提供学生、即将毕业的新鲜人,或者要转职到医药相关产业的人,又或者想从医药产业跳到别的领域的人,各种经验分享与交流学习的机会。线上整理各种医药经验与相关资讯,线下举办实体经验交流分享沙龙与入门课程,打造一个医药交流分享平台,让你对于未来出路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可以找到自己想药的未来!

原厂药(Brand Drugs)是指药厂首研发、生产出的药品,一般在各国核准上市后会保有20年的专利期。而学名药(Generic Drugs)是当原厂药过了专利期,各药厂都能生产的具同主成分、同剂型、同剂量及同给药途径的药品。无论是原厂药或学名药,药品都会有一个学名,又称俗名或公定名,因为学名不好记,原开发药厂会给予一个易读易记的商品名(如图所示)。[3]

用药争议

随著健保年年亏损,原厂药和学名药(台厂药)的议题已经不是新闻,但一般民众所认知“学名药药效比原厂药差很多”的这个概念,其实不是完全正确的。[10]

原厂在实际上确实仍保有制药过程的营业秘密,使得原厂药在专利期间届满后,仍因为这些营业秘密而在品质与效用具有优势,别人无法制作出相同品质与效用的学名药,健保局是否能强力干预原厂药的市场价格,非要原厂药降价,否则医院祇能请付较便宜的学名药的费用?而已缴交健保费的民众是不是就祇能依健保局的给付价政策,舍弃较好的原厂药,改用学名药,还是得另行自费使用原厂药?这样的制度是不是表示有钱人就可以自己花钱,获得较好的医疗,穷人就祇能使用较不好的药。当然,如果没有健保制度,祇有富人才生得起病,使用原厂药,穷人就看当时有没有足够的钱购买最起码的学名药。也许在制度与资源的分配上,健保制度祇是提供起码的医疗,高档的医疗就须要自费了。 原厂药好在那里?----谈营业秘密与专利的关系[4]论文转载

忽冷忽热三月天,一张白纸黑字的药厂声明,如春雷乍响,引发热议。裕利公司发函给各医疗院所,宣布忧郁症常用药百忧解(Prozac)4月1日开始停止供货,全面退出台湾市场;当原厂药退出台湾、药价一再调降,民众用药权益会不会受到影响?又该如何自保?[11]

病患可能曾经在领药时,药师说:“药品外观与你原来服用的药不一样了,但药品的成分是相同的,请不用担心。”但心里总是有些许疑虑,因为长期服用的药品突然换了制造厂商,到底,它们的效果有没有一样?是否真的是“同款”?[12]

相关视频

认识药品研发. 药物诞生之前所需投资的时间与资源,远超过你我的想像. 一个药物从无到有平均约需要1,600位科学家的参与。



商道 美国辉瑞制药公司 (Pfizer)


低价学名药品质差?药厂公开报告证疗效



专利药 v s 学名药 药品专利制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