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跑龍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跑龍套

成語: 跑龍套

拼音: pǎo lóng tào

成語釋義

「龍套」是傳統戲曲角色行當,指跟班、隨從、兵卒等小角色,因所穿的戲裝為龍套衣而得名。「跑龍套」原指在戲曲中扮演配角,後比喻做無關緊要的事,起次要作用,或專做跑腿、服務性工作。現在也指電影裡面的群眾演員。

成語示例

剛開始我跑跑龍套,後來我演上了主角。[1]


成語來歷

在戲曲舞台上,許多角色都是一個蘿蔔一個坑,一個人物就得一個演員扮演,哪怕就是個一言不發的配角也是如此。唯獨戲曲舞台上的龍套演員不僅僅扮演一個角色,而是扮演「大家」,「千軍」、「眾將官」、「嘍囉們」、「小子們」、」校尉們「……。龍套不同於戲曲舞台上演配角的演員,凡是有名有姓或有具體身份的都是以一個演員演一個角色出現的,如:家人、報子老軍、更夫等都不在龍套之列。龍套在台上出現不是個體,而是整體,以「堂」為單位(四人為一堂)。雖然,有時頭旗(四人中的第一人)要為將帥帶馬遞鞭、應差回話,但出場主要還是以整體一堂出現的。

為什麼叫龍套呢?眾說紛紜而且似乎都有道理:有人認為,按戲曲的習慣,有些行當的角色是以穿戴服裝名稱來命名的。如旦角叫「青衣」就是因常穿青褶子而得名的。衙役因常穿青袍得名「青袍」。龍套也是如此龍套穿的雖有紅、黃、綠、藍、白黑各色,但都是繡龍的,所以叫「龍套」。有的老藝人說因為早年間在神話戲裡有跳龍形的,如《金山寺·水斗》,這些跳龍形是龍套來演,是專業「龍套」。

也有人認為在帝制時期,什麼事情總是把皇帝放在第一位,由於有些演員在演皇帝侍從時,穿的繡龍的帔。雖說,出場時侍從是第一個,只能說是(指皇帝)前面的套子而已,「龍套」這個詞就傳下來了並無深奧意義。還有的說,從前並沒有這一行,由於有了名角制,這些群眾角色名演員不演,就形成有些人專門演群眾角色,後來就發展成了專業龍套。這種專業龍套還有了組織,有時,他們不屬於戲班,今天在這個班子,明天在那個班子流動性很大。貌似今天的群眾演員。

原來,龍套還講究唱和表演,慢慢地就只在台上走和跑而已。關於這方面的說法還很多。總之,在戲曲舞台上演群眾角色的,但又不是單獨的演配角的演員就是「龍套」。具體的說,他們不是一個人演一個角色,而是演一個「集體」的角色。

他們扮演的角色很雜,又都是小人物,動作台詞不多,但在演出中也很重要。如《十五貫》況鍾在公案上提筆點不下去,怕冤枉好人,左右為難時,龍套的喊威聲,加強了這場戲的緊張氣氛。《斬馬謖孔明馬謖對話時,孔明為了嚴肅軍紀要斬馬謖,而馬謖赴刑前泣別的話,使得孔明也很難過,這時龍套喊一聲提醒了孔明,孔明猛醒,忍痛地下令斬掉馬謖。所以龍套的表演也不容忽視的。

文堂龍套的表演除了「跑」,則以靜為主。即便演武將的隨從兵丁,也和武行的翻打不一樣,他着重走陣式擺隊形或站門助威。有時整齣戲,龍套在官員後面一直站着不動,所以叫「文」堂。站的時候多,又叫「站文堂」。

跑龍套龍套不僅有站腳助威「靜」的表演,還要有「動」(跑)的表演。台上各種集體上下場的隊形、各種舞台部位的變換,都得靠龍套「跑」出來。所謂「跑」,除在戰場以外,常指快走的意思,因為他們的台詞唱腔少,常常是無聲的表演,所以變化要快,動作不能遲緩否則會使戲拖沓、鬆散。龍套表演講究「站如釘、走如風」,龍套在站堂助威時要如堅石一般,佇立不動;一旦跑起來猶如燕子抄水一般敏捷而輕快,有些舞台氣氛、環境變化都靠龍套「跑」出來的。「跑」和龍套分不開,所以又叫「跑龍套」。這個名稱是各劇種普遍採用的。

可以看出龍套在舊戲班里這一行是不被人重視的雜行。但在表演里還是很重要的。由於他們演得雜,能多方面鍛煉演員的表演能力。所以在科班裡,學員入科後,啟蒙的舞台鍛煉就是跑龍套。無論學什麼角色,必須經過這個階段,慢慢地再演配角、主角。

其實不僅僅戲曲如此,有許多行業我們都是從」跑龍套「開始,逐漸熟悉並成為主角。 [2]


參考文獻

  1. 每日一詞:跑龍套,百家號中國日報網
  2. 經常說的「跑龍套」出處原來在這裡,百家號秦聲戲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