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話漢字(曾利華)
作品欣賞
趣話漢字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有着數千年的光輝歷史。放眼全球,沒有任何一種文字能像漢字這樣,品味起來有着無窮的樂趣。
傳說「造字聖人」倉頡開始造字時,是按萬物形狀臨摹所成,只是到後來,隨着文字的發展,才逐漸演化成今天這樣神形兼具的方塊字。羊字是一個獨體象形字,兩個點象徵兩隻羊角,三橫中的上下兩橫是其四肢,中間一短橫與豎是代表羊的軀體,頗為形象。關於羊的形聲字也很有意思,取羊字作形旁的漢字,則表示與羊有關,像羝、羯指公羊,羍指小羊羔,羖指黑色公羊或山羊或閹割過的羊,羱則指古書中所述的一種大角羊。取羊字作聲旁的漢字,則可識其讀音,如樣、洋、癢、氧、佯、恙、烊、徉等。然而,受形聲字讀法之影響,詞語被誤讀、地名被誤讀、人名被誤讀的事也屢見不鮮:擲地有聲被讀成了鄭地有聲,造詣被讀成了造旨,耄耋被讀成了毛至;安徽的亳州被讀成了毫州,山東的莒縣被讀成了呂縣,河北的井陘被讀成了井徑;帝嚳被讀成了帝告,李大釗被讀成了李大劍,張歆藝被讀成了張音藝。多年前我在一個偏遠的鄉鎮教書時,堂堂的一個中心校校長,管轄着20多所中小學,在一次規模不小的暑假學習班上,竟然將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李嵐清讀成了李鳳清,真是讓人大跌眼鏡。
一字多意,是漢字的顯著特點,但單個的漢字,功能畢竟有限,於是便用字組成詞再構成句最後形成篇,以此滿足生活和工作所需。有趣的是,把標點符號置於不同的字詞間,表達的意思也有天壤之別。我們上小學那會,為幫助學生記住標點符號的重要性,學校的語文老師最喜歡講這樣一個故事:古時,一個財主為兒子請私塾老師,問老師有啥要求。老師二話不說,欣然提筆寫下「無雞鴨也可無魚肉也可唯青菜豆腐不可少不得半文錢」。財主一看,無雞鴨也可,無魚肉也可,唯青菜豆腐不可少,不得半文錢。心中不免竊喜,暗想,請此私塾老師非旦不費一文,連吃的要求也不高,真是天上掉餡餅了。於是,財主也二話不說,立馬就聘了老師。沒過多久,老師看到頓頓吃的都是青菜豆腐,就找到財主論理,財主說:「條件不都是你寫的嗎?」老師打上標點符號後,笑着說:「我寫的是,無雞,鴨也可,無魚,肉也可,唯青菜豆腐不可,少不得半文錢。」財主一看,啞口無言。
漢字之意有褒義和貶義之分,但有些人運用時,偏偏反其道而行,因而也就趣味橫生。中國歷史上,從秦始皇嬴政開始,皇帝都是帝制時期最高統治者,位高權重,三宮六院,妃嬪無數,奴婢成群,如若出行更甚,前呼後擁,浩浩蕩蕩。但有意思的是,皇帝偏偏喜歡自稱朕、孤、寡。「朕」字還好,是一個普通的第一人稱代詞,「孤」「寡」兩個字卻不敢恭維了,試想,如果一個人到了孤家寡人地步,怎是好事?皇帝自稱如此,其他人似乎也好不到哪裡去,常稱自己為鄙人、不才,稱他人卻為公、君,稱人家的兒女為令郎令媛,稱自己的兒女卻為犬子小女。宋代張孝祥在《鷓鴣天﹒為老母壽》就寫到:阿母蟠桃不記春。長沙星里壽星明。金花羅紙新裁詔,貝葉旁行別授經。同犬子,祝龜齡。天教二老鬢長青。明年今日稱觴處,更有孫枝滿謝庭。
歷史上一些文人雅士還有一個習慣,對那些不便直說的話,常常用藏頭詩含蓄地表達。作為雜體詩的一種,藏頭詩常將要說的一句話拆成一個一個的漢字,把每個漢字分別藏於詩句之首,從而巧妙地表達自己的意思。明代風流才子唐伯虎與秋香的一段風流韻事頗為後人津津樂道。唐伯虎善玩文字遊戲,留下了不少藏頭詩,其中《我愛秋香》一詩最為著名。詩曰:我畫藍江水悠悠,愛晚亭上楓葉愁。秋月融融照佛寺,香煙裊裊繞經樓。這首詩意境深遠,讀來清新自然,朗朗上口,如身處畫中一般,特別是「我愛秋香」四個字分別藏頭於每一句詩首,毫無刻意而為的跡象,充滿着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表達了唐伯虎愛慕秋香,憧憬美好生活的願望。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中也有不少藏頭詩,第六十一回中梁山好漢為了拉盧俊義入伙,「智多星」吳用在盧俊義莊上的牆壁上寫了四句卦歌:蘆花叢中一扁舟,俊傑俄從此地游。義士若能知此理,反躬難逃可無憂。卦歌中暗藏「盧俊義反」四個字,被廣為傳播後,自然成了官府治罪盧俊義的鐵證。結果,盧俊義被「逼」上了梁山。
漢字是奇妙的,有一類漢字叫做會意字,許慎在《說文解字﹒敘》中寫道:會意者,此類合誼,以見指撝,武信是也。意即用兩個及兩個以上的獨體漢字,根據各自的含義組合成一個新漢字。如武字:從止從戈,表示以武力止息干戈,保衛和平;信字:從人從言,表示人言以誠信為貴。還有從字:二人為從,表示兩人一前一後,有相隨的意思;眾字:三人為眾,表示人多。到後來,又有人利用漢字構造的奇妙特點,對漢字進行新解,亦其樂無窮。如對「臭」這樣解釋:自大多了一點,就會臭名遠揚;對「春」這樣解釋:人一生只有三日,所以要惜「春」;對「毛」這樣解釋:手伸錯了方向就是毛病;對「出」這樣解釋:只有明白山外有山,不斷攀登,才有「出」頭之日;對「悟」這樣解釋:「我」用「心」思考就會有所感悟;對「誘」這樣解釋:動聽的言語,秀美的身影,引誘你陷入溫柔的陰謀。
以漢字為謎底的猜字謎活動,是中國獨有的一種益智的文字遊戲。猜字謎主要是根據方塊漢字筆畫繁複、偏旁相對獨立,結構組合多變的特點,運用離合、增損、象形、會意等多種方式來進行。猜字謎雖然有一定難度,卻為廣大老百姓所喜愛。如:一項石達開(研);仙山不留人(出);失蹤之後,千里尋回(踵);二人同工(巫);上山下廠干到底(岸)。與猜字謎一樣,對漢字的解讀,是需要聰明才智的。東漢楊修學問淵博,極為聰慧,是一個解字高手。一次,曹操安排人建造一所花園,造成後,曹操前去觀看,既不誇獎也不批評,只是在花園的門上寫了一個「活」字便走了。大家面面相覷,無人了解曹操的用意。楊修看到後,對工匠們說,「門」添活字,就是「闊」,丞相嫌你們把花園的門造得太大了。工匠們於是重新建造園門。完工後再請曹操去觀看。曹操很喜歡,問道:「是誰知道了我的意思?」下人回答:「是楊修!」 還有一次,塞北進貢給曹操一盒酥,曹操在盒上寫了「一合酥」三個字放在案頭。楊修見後,取勺子和大家將酥吃完了。曹操問其原因,楊修回答說:「盒上明明寫着『一人一口酥』,怎麼敢違背丞相的命令呢?」
對外國人來說,中國的漢字有時就像天書,倘若缺少經歷和生活的積累,想要學深學透學好,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這樣一件事,1984年第23屆洛杉磯奧運會上,中國女排和美國女排小組賽上相遇,中國女排獲勝,賽後中國報紙上出現了「中國隊大勝美國隊」的標題。幾天後,中國女排在決賽中又以3比0大比分擊敗美國女排,獲得金牌,中國報紙的標題於是換成了「中國隊大敗美國隊」,一位名叫克里斯特的美國留學生看了報紙後很高興,認為美國隊贏了,便迫不及待興高采烈地找到中國同學炫耀美國女排獲勝,結果鬧出了大笑話。據說,直到畢業離開中國,克里斯特仍憤憤不平地稱,真是難以置信,中國人太奇怪了,勝敗都要算中國人贏,那還比什麼賽呢?這當然是一個笑話,但笑歸笑,中國文字的博大精深卻由此可見一斑。
文字在記載歷史傳承文明的同時,也曾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給那些熱愛讀書的人士,帶來了彌天大禍甚至滅頂之災。最廣為人知當屬清朝雍正時代的徐駿,據說徐駿系顧炎武外甥之孫,其時司職翰林院庶常,負責起草詔書。雍正八年,徐駿因誤把「陛下」的「陛」字寫成「狴」字,被誣陷有反叛之心而被革職。為進一步獲取罪證,雍正遂便派人前去徐駿住處搜查。還真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居然發現徐駿的讀書筆記中寫有「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明月有情還顧我,清風無意不留人」的詩句,這些原本是讀書偶然得到的佳句,並無反叛之意,卻被雍正品味出了濃濃的叛意,徐駿亦因此被判處斬立決。
中國的漢字如此博大精深,就像一壇塵封多年的老酒,散發着誘人的香味,品味一口,都會韻味無窮,難怪不少外國人對漢字敬仰有加,印度前總理尼赫魯就曾對女兒說:「世界上有一個偉大的國家,她的每個字都是一首優美的詩,一幅美麗的畫,你要好好學習。」[1]
作者簡介
曾利華,男,中國散文學會會員,湖南省作協會員,湖南省散文學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