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超短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超短波是是指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科技名詞。

漢字是民族靈魂的紐帶,在異國他鄉謀生,漢字[1]便是一種寄託,哪怕是一塊牌匾、一紙小條,上面的方塊字會像磁鐵般地吸引着你,讓你感受到來自祖國的親切。因為那中國人的情思已經濃縮為那最簡單的橫豎撇捺[2]

名詞解釋

超短波(ultra-short wave)亦稱甚高頻(VHF)波、米波(波長範圍為1米至10米),頻率從30兆赫至300M赫的無線電波,傳插頻帶寬,短距離傳播依靠電磁的輻射特性,用於電視廣播和無線話筒傳送音頻信號,採用銳方向性的天線可補償傳輸過程的衰減。

在專業音響領域,V段無線話筒的頻率穩定度稍差,價格相對較低,但容易出現頻率漂移現象,通過各種技術措施,可以使頻率穩定度達到滿足需要的水平。

超短波也稱「米波」。指波長從1米到10米(相應的頻率從300兆赫到30兆赫)的無線電波段。與短波傳播不同,無電離層反射,而是依靠電離層散射來實現遠距離傳播。用於導航、電視、調頻廣播、雷達、電離層散射通信、固定和移動通信業務等。

傳播

超短波傳播(ultra-short wave propagation),波長為1~10米(相應頻率為30~300兆赫)的電波經電離層的傳播。超短波電離層傳播有散射傳播和透射傳播兩種主要形式。 [2] 自1950年H.G.布克和W.E.戈登提出超短波對流層散射傳播理論以後,D.K.貝利等人使用大功率發射機和高靈敏接收機進行電離層超短波散射傳播,建立了超短波、超視距、低電離層散射通信電路,通信頻率約為30~60兆赫。這種散射機理是利用85~100千米高度的電離層不均勻體的散射作用,通信距離為1000~2000千米,適於跨地區或島間通信。這種通信方式最大特點是不受電離層擾動的影響,尤其適合高緯度地區和跨極光區使用。但通信容量低,一般只能通一路電話或四路移頻電報,而且與短波設備相比體積龐大,費用昂貴。1957年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它能用超短波電離層透射傳播方式作為空間飛行體與地面通信聯繫的重要通道。這一傳播方式具有空間飛行體遙測遙控系統所需要的理想的頻率窗口。同時,又為電離層探測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在透射傳播方式中,為了保證對空間飛行體的高精度定位跟蹤,須對跟蹤系統所測的距離、距離變化率、仰角和方位角等參數的電離層折射誤差進行修正。另外,超短波導航衛星使用兩個相干的頻率以消除電離層介質的不均勻性所造成的多普勒頻移,從而提高導航精度。

通信

利用30~300 兆赫波段的無線電波傳輸信息的通信。由於超短波的波長在 1~10米之間,所以也稱米波通信。整個超短波的頻帶寬度有 270兆赫,是短波頻帶寬度的10倍。由於頻帶較寬,因而被廣泛應用於傳送電視、調頻廣播、雷達、導航、移動通信等業務。

超短波在傳輸特性上與短波有很大差別。由於頻率較高,發射的天波一般將穿透電離層射向太空,而不能被電離層反射回地面,所以主要依靠空間直射波傳播(只有有限的繞射能力)。像光線一樣,傳播距離不僅受視距的限制,還要受高山和高大建築物的影響。如架設幾百米高的電視塔,服務半徑最大也只能達 150公里。要想傳播得更遠,就必須依靠中斷站轉發。

超短波的波長較短。因而收發天線尺寸可以較小。在短距離通信時,只需要配備很小的通信設備,因此廣泛應用於移動通信方式。20世紀80年代以來,與電話交換技術相結合,移動電台可以通過電話交換機以撥號方式與其他移動電台構成雙向通信電路,稱作無線電話 (或移動電話),並可與市話網互通,形成方便靈活的通信網。最小型的移動電台為手持式,重量不足1000克。記者隨身攜帶進入現場採訪,在幾十公里範圍內隨時可與編輯部保持聯繫。如果帶有文字傳真、圖像傳真或用便攜式計算機編寫稿件的設備,則可將採訪到的稿件或照片當場發回編輯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