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象山县

移除 4,347 位元組, 3 年前
'''象山县'''是中国[[浙江省]][[宁波市]]下辖县,位于东海之滨,居长三角地区南缘、浙江省东部沿海,位于象山港与三门湾之间,三面环海,两港相拥。唐神龙二年(公元706年)立县,因县城西北有山“形似伏象”,故名象山。由象山半岛东部及沿海608个岛礁组成,陆域1175平方公里,海域535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达800公里,占浙江省海岸线的六分之一。辖有10镇5乡3个街道,象山户籍人口50.33万人。
 
==得名缘由==
象山[[历史]]悠久。据塔山史前文化遗址出土文物考证,距今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于此生息繁衍。春秋时,象山为越国鄞地。汉为鄞县、回浦(后改章安)两县地。唐初分属宁海及鄮县。唐神龙二年(706年),象山立县,治彭姥村,因村北有山,“形似伏象”,故名象山,县以山名,属台州,广德二年(764年),改隶明州(明代改称宁波)。
==管辖范围==
[[ 民国 ]] 元年,南田立县,治樊岙,同年4月,划象山东溪岭以南地入 [[ 南田县 ]] ,遂迁治石浦。翌年取消划并,南田还治樊岙。1940年,撤南田县,另置 [[ 三门县 ]] ,南田为其辖地。
1949年7月8日,象山解放。10月成立县人民政府,属宁波专区,1952年,南田从三门划归象山。1954年4月,象山改隶舟山专区。1958年10月,[[宁海县]]并入象山,隶台州专区。1961年10月,复置宁海县,象山还治原境,回属宁波专区(后称地区)。1983年,宁波地、市合并,象山为宁波市属县。
==基本资源==
===土壤种类=== 境内土壤有土类5个,亚类13个,土种52个。 红壤类,分布在500米以下的低 山丘 区,面积69333.33 共72000 公顷 ,占全县土地面积64% 黄壤类,主要分布在500米以下山脊岗背,面积293宜农耕地7953.33公顷 ,以西周镇为多。潮土类 ,主要分布 沿 旱地门前涂、兵营塘、金星永安塘、高塘群英塘等 拔250米以下 面积3266.67公顷,占全县土壤2.6%,母质为近代海相沉积 坡度平缓 ,土层 。盐土类,曾受海潮浸淹,盐分重,大多是新围垦塘田 面积4866.67公顷。 稻土类 利条件好 分布滨海平原 宜粮食作物 山谷溪畔,为县主要农耕土壤,面积30200公顷,约占土壤总面积29% 水果、茶叶生长 。 ====山丘坡地====
共72000公顷。宜农耕地7953.33公顷,主要分布在海拔250米以下,坡度平缓,土层较厚,水利条件好,宜粮食作物和水果、茶叶生长。宜林坡地50000公顷,主要分布丘陵和低山地。宜营造用材林坡地30666.67公顷,宜发展薪炭林坡地20000公顷,草坡地4666.67公顷,宜放牧牛羊。农林牧皆难以利用的近4667公顷。 ==== 沿海平原====  相对高度<5米、坡度<3°平地46213.3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33.36%。小部分为陆相沉积小平原。大部分为历代由海涂围垦而成的沿海海相沉积平原,总面积31533.33公顷,主要有10块,分布于象山港、东部海湾、三门湾沿岸。
北部象山港沿海平原西周平原2950公顷,黄避岙平原200公顷,贤庠平原1450公顷,珠溪平原1600公顷,均主产水稻。
东部沿海平原南庄平原6300公顷,为县内最大海积平原,主要产粮区之一。钱仓平原850公顷,主产 [[ 水稻 ]]
南部三门湾沿海平原定山平原5800公顷,系海积平原,仅次于南庄平原,平均海拔3~5米,为县内主要产粮区之一及最大蔬菜基地和大豆产地。金星平原1400公顷,平均海拔3~5米,高塘平原1900公顷,系海积平原,平均海拔3~5米,主产[[水稻]]、[[棉花]]、[[柑橘]]。
==== 沿海滩涂====  有大小滩涂25处,沙滩(石滩)11处。滩涂面积20526.67公顷,宜围垦6526.67公顷。
建设用地城镇、乡村及工矿用地主要分布中心城区、石浦、西周、墙头、鹤浦、贤庠、定塘等地,总计面积11416.63公顷。
=== 植物资源===  丰富, 木本植物91科、242属、479种,其中乔木215种,浙江七子花、福建柏、[[银杏]]、[[金钱柏]]、[[天竺桂]]、[[花榈木]]、[[浙江楠]]、[[天目木兰]] <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640a24dd0100otep.html 天目木兰] 新浪博客 2011-3-22</ref> 是国家保护植物,红木樨( [[ 丹桂 ]] )为象山[[历史]]上的特名贵花卉,宋人称之为“象山花”。草本植物以杂草为主,牧草、药材、花卉资源亦丰。 ===动物资源===
野生哺乳类约14科,鸟类约33科,爬行类约9科、40余种,两栖类约7科、10余种,以蛙类为主,昆虫类21目、122科、700多种。淡水鱼10科22属,海洋鱼类4纲、29目、152科、300属、442种。
=== 水资源===  总量9.3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总量低于全省、全国20%左右,属水资源缺乏地区。西部径流区,面积163平方公里,年径流总量14354万立方米。中部径流区,面积222平方公里,年径流总量18122万立方米。南部径流区,面积389平方公里,年径流总量28609万立方米。北部径流区,面积248平方公里,年径流总量19050万立方米。海岛径流区,面积154平方公里,年径流总量7647万立方米  ===河道=== 总长度710公里,河网密度0.61公里/每平方公里。大塘港,流域面积134平方公里,河长18公里。南大河,流域面积82.17平方公里,河长7.8公里。淡港,流域面积52.5平方公里,河长5.5公里。白墩港,流域面积49.91平方公里,河长7.8公里。下沈港,流域面积40平方公里,河长4.2公里。鹤浦大河,流域面积41.3平方公里,河长5公里。大长溪,流域面积32平方公里,河长3公里
===水库===河道总长度710公里,河网密度0.61公里/每平方公里。
水库 总蓄水量1.37亿立方米。库容100万立方米以上水库20座,其中500万立方米以上6座,1000万立方米以上4座。大塘港水库总库容3135万立方米,溪口水库总库容1250万立方米,仓岙水库总库容1065万立方米,隔溪张水库总库容1050万立方米。  ===矿产资源===
境内有[[锌]]、[[铜]]、[[铁]]、[[磁铁]]、[[褐铁]]、[[白钨]]、[[铝]]9个金属矿种,储量不丰。非金属矿有[[氟石]]、火山[[玻璃岩]]、[[粘土]]、[[石英砂]]、晶簇石英砂等,矿点23处。花岗岩储量丰富。
 
===海洋资源===
象山紧靠大目洋、猫头洋、渔山三大渔场,发展渔业条件优越,系渔业大县。主要水产资源有[[黄鱼]]、[[带鱼]]、[[乌贼]]、[[鲳鱼]]、[[龙头鱼]]、[[鳓鱼]]、[[虾]]、[[蟹]]、[[石斑鱼]]、[[海鳗]]、[[海带]]、[[紫菜]]、[[泥螺]]等。
 
===海水化学===
每年各有两次盐度升降,5~6月间梅雨,降;9~11月间长江水南下,降;6月后,台湾暖流上,升;11月后海水垂直混合强烈,升。象山港海域,夏季盐度最高为28.13‰,三门湾海域为25.14‰,大目洋为26.5‰~30.8‰。
====海盐==== 象山制盐历史悠久,唐时就利用海水煮盐,北宋设玉泉盐场。新中国成立后,围塘兴建白岩山盐场、大徐盐场、新桥盐场、旦门盐场、昌国盐场和花岙盐场等六大盐场,目前有盐田生产面积978.87公顷。年产量平均6万吨左右,质量名列省市前茅 <ref>[http://www.zjda.gov.cn/art/2018/6/25/art_1500203_18811579.html 象山“海盐晒制”技艺] 2018-06-25 浙江档案局</ref> 。 ====潮汐能====
潮差冬小夏大,潮位冬低夏高,潮差一般在3米以上。东部浅海,潮流明显呈旋转流,流速存在季节性差异,表层流速最大138厘米/秒。象山港潮流,呈往复流,港口平均100厘米/秒,最大184厘米/秒。石浦港潮流,呈往复流,口门最大流速300厘米/秒。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象山县介于北纬28°51′18〞-29°39′42〞、东经121°34′03〞-122°17′30〞之间。位于浙江省东部沿海中段,宁波市的东南部,在象山港与三门湾之间。其地理位置北临象山港,与鄞州区、奉化市隔港相望;东北遥对舟山市普陀区的六横岛和宁波市北仑区的梅山岛;东濒大目洋;南接猫头洋,隔[[三门湾]]与[[台州市]]的[[三门县]]相峙;西连[[宁海县]],象山半岛自 [[ 宁海县 ]] 紫溪、梅林至一市东延入海。象山处于象山半岛的东部,由象山半岛东部本土和沿海600多个岛礁组成,具有“三面环海,一线穿陆”的理特征 <ref>[https://www.meipian.cn/nx1hpub 象山,三面环海一线穿陆。] 美篇</ref>
===地形地貌===
象山的平原大多散布于沿海地区,这些平原多由海湾促淤成滩,经过人工围涂而成,称为海积平原,主要分布在北部象山港、东部各海湾和南部三门湾。其特点是面积大、范围广,占象山平原的主导地位。其中南庄平原和定山平原面积最大,历有“上八万(亩)”、“下八万(亩)”之称。
 
此外,象山还有冲积平原,以山前冲击扇为主要形态。因境内山势矮小,腹地短浅,所以面积不大,以丹城、白石、九顷、梅溪一带比较典型。
 
洪积平原以溪谷平原为主要形态,形状多为狭长,大多地处溪谷。
 
象山溪河源短流促,独注入海。流域面积在20平方千米以上的水系有大塘港、南大河、淡港、西周港、下沈港、东塘河、樊岙港。其中大塘港水系位于定山平原,流域面积为134平方千米。干流大塘港原为三门湾内港,1975年堵口蓄淡成河,长18千米,平均宽500米。
===气候特征===
象山县属于 [[ 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 区,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无霜期长(年平均约248天,生长期为345天),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为16—17℃),温和湿润,雨量丰沛(年平均降水量1400mm以上)。但台风活动频繁,常伴有狂风暴雨,水系源短流急,独注入海,工程调蓄性能弱,而且河网密度低,潜伏旱涝灾害隐患。全县多年平均降雨量1463毫米,多年平均水资源径流总量9.33亿立方米,降雨径流时空分布呈现自西北东南递减,集中在梅雨、台风期间,为双峰型。年际变化极度偏离均衡,变幅最大为2.83,以及工程地质、地形、淹没移民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导致水资源开发利用困难。
由于地形不同,县内西北部与东南部沿海地区在气温西北部比东南部石浦地区略高,年积温西北部超出6000℃;年降水量,即使在久旱年份,西北部山区都要超过东南部的石浦地区。
 == 人口 民族== ===人口=== 宋乾道(1165年~1173年)间,始有记载,凡12304户、32962口。 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为11583户、44470口。万历三十年(1602年),减至3802户、13138口,平均每年减160人,概为逃避赋役,漏报、脱报所致。 [[顺治]]元年(1644年)为18665丁,[[雍正]]元年(1723年)减至17761丁,[[同治]]七年(1868年),增至211955人。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全县54206户、213498人,其中男119332人、女94166人。后因战乱及灾害频至,人口又减。民国36年(1947年)仅48764户、203271人,其中男109155人、女94116人。12年间减5521户、10227人,年均减460户、852人。 解放后,人口迭有变动。1953年至1959年为第一个生育高峰期,年均出生率34.75‰,死亡率7.64‰,自然增长率27.11‰,递增率21.2‰。1960年后,经济暂时困难,人口增长暂缓。次年出生率23.82‰,死亡率7.53‰,自然增长率16.29‰。又因精简下放,户口变动较大,人口变动率达15.9‰。 1962年至1966年为第二个生育高峰期,年均出生率36.8‰,死亡率8.15‰,自然增长率28.65‰。 1972年后,逐步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至1980年,年均出生率18.77‰,死亡率5.94‰,自然增长率12.82‰。其后人口增长渐趋稳定。1982年,全县130166户、475720人。1984年达136619户、488031人,出生率15.67‰,死亡率5.44‰,自然增长率10.23‰,为象山县历史上最低一年。 1985年,全县实有153379户、496838人。 2013年,象山县人口数量为52.74万人。 ===民族=语言==
古时居民为于越族。秦统一后,历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立县,居民同化为汉族。截止2010年汉族依然是绝对主体,其他有[[蒙族]]、[[回族]]、[[满族]]、[[苗族]]、[[藏族]]、[[瑶族]]、[[畲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人口20多个。
 
===语言===
象山话,是一种吴语方言,属于吴语太湖片,甬江小片。
==经济资源==
2012年,全县生产总值338.69亿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5.18亿元,增长1.5%;第二产业增加值158.29亿元,增长6.6%,其中工业增加值116.87亿元,增长4.1%;第三产业增加值125.22亿元,增长6.5%。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6.7:46.9:36.4,调整为16.3:46.7:37。人均生产总值62603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9917美元),比上年增加3588元。 ===工业===  建县前,象山已有百作工匠活动。后传统行业有造船、晒盐、泥石、木竹、棕棉、纺织、砖瓦、[[陶瓷]]、[[造纸]]、[[铁]][[锡]]等。2012年,工业生产总值116.87亿元  ===农业=== 宋代,县有田地山共131920亩。元代增至476221亩。其中田地189052亩。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有田139715亩,地126365亩。清雍正时(1723一1735),田亩数基本相若。民国24年(1935),全县耕地(含南田县)279984亩。作物以[[水稻]]、麦、[[番薯]]等粮食为主,经济作物有[[棉花]]、[[芒麻]]、[[蚕桑]]。 ==交通方式== ===普通公路=== 宁西公路象西公路茅石公路西捆公路抄石公路捆马公路香色公路 ===高速公路=== S19象山港大桥高速 ===渡轮=== 西泽码头(前往宁波)、石浦水上客运中心(前往鹤浦等南部岛屿)、石浦渔港码头(前往檀头山岛和渔山岛以及环港游,旅游码头)、台宁汽渡码头(前往[[宁海]]、[[台州]]、[[温州]]、[[广州]])、[[松兰山]]码头(前往旦门山岛)。 ===岛屿通道=== [[三门口跨海大桥]](前往高塘岛)、[[蜊门港大桥]](高塘前往鹤浦)、[[铜瓦门大桥]](前往东门岛)。 ===港口=== 以西周、贤庠为重点的象山港,临港工业相配套的公用码头
石浦港集临港工业 宋代,县有田地山共131920亩。元代增至476221亩。其中田地189052亩。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有田139715亩,地126365亩。清雍正时(1723年~1735年),田亩数基本相若。民国24年(1935年),全县耕地(含南田县)279984亩。作物以[[水稻]] 海洋运输 旅游开发 [[番薯]]等粮食为主,经济作物有[[棉花]] 于一体的综合性港口 [[芒麻]]、[[蚕桑]]
==教育资源==
|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十一月,清政府设学务大臣,翌年颁《[[奏定学堂章程]]》。丹山书院改为县立完全小学堂,缨溪书院改为公立始达高等小学堂。至三十二年,始达小学改为私立。
|-
|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正月七日,县劝学所借县立小学( [[ 丹山书院 ]] )开办师范传习所,传授诸塾师以科学知识,二月,毕业。此后继任于每年同时连续三年均办此传习所。
|-
| 清[[宣统]]三年(1911年),有小学堂18所。
| 抗战期间,完小减至11所,初小减至95所,学生8750人。
|-
| 民国31年,建“定象两县联立战时初中学生补习学校”,校址设于宁海和平番 [[ 普福寺 ]]
|-
| 民国32年5月,省教育厅批准立三补校为县私立立三初级中学。
| 国家级浙江象山台商投资区
|-
| 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ref>[http://news.cnnb.com.cn/system/2013/03/02/007645467.shtml 象山入选首批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中国宁波网 2013年03月02日 11:15 </ref>
|-
| 国家级出口针织服装质量安全示范区
===风门口===
海岛森林公园位于宁波市第一大岛南田岛上,是浙江省唯一位于海岛上的省级森林公园 <ref>[http://xs.cnnb.com.cn/system/2016/03/10/011365099.shtml 游风门口看海岛森林] 中国宁波网 2016-3-10</ref> 。据《[[浙江通志]]》记“海中十洲,此为第一,东仙原海中福地”。景区内有烽火台遗址、清坑瀑布、白龙洞、朝阳洞、狮背观日、望海阁、戚氏纪祠、松涛林海、乌龙入海等二十余处景点。
===灵岩山风景区===
位于泗洲头镇中部,海拔388米,可远眺至三门湾,有彩虹飞瀑景区、妙峰骆驼景区、云帆济海景区、灵岩仙境景区和灵佛石窟五大景区。彩虹飞瀑景区有入口门楼、杜鹃坡、龙潭观鱼、彩虹瀑布、迎客石、湖山清晓、丹枫坠露、鸟舌观潮景点;云帆济海景区有大片杨梅林;灵岩仙境景区有千丈岩、石笋、仙人捣臼、金顶、登峰造极、望景台、百步登云、 [[ 灵云寺 ]] [[ 灵岩寺 ]] 景点。
===儒雅洋村===
===象山徐福文化博物馆===
位于墙头镇。象山蓬莱观因徐福奉 [[ 秦始皇 ]] 之命,赴蓬莱岛寻觅长生不老之药,辗转来象隐迹两年的历史遗迹而传。蓬莱观采用中国古典建筑形态,以道家文化为理念,汇集园林、雕塑、道宗、周易八卦等文化艺术手段,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道家文化的内涵。
===德和根艺美术馆===
位于东谷湖旁,是中国规模最大的[[根雕艺术]]专题博物馆。美术馆主体结构,采用江南 [[ 四合院 ]] 园林式格局,高低错落有致、楼台回廊一步一景、古色古香。内设“张德和根雕艺术作品陈列室”、“张德和古旧民间工艺藏品陈列室”及“象山民间艺术精品陈列室”,附设“张德和根艺研究所”、“中国根艺高级培训班”、“学术交流大厅”、“文化休闲茶室”、“工艺礼品商场”等为一体的多功能文化场馆。
==视频==
[[Category: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Category:660 中國地理總志]]
3,89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