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谢冰莹

增加 154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谢冰莹
| 职业 = 作家,革命家
| 知名作品 = 《女兵自传》<br>《小桥流水人家》 }}
'''<big>谢冰莹</big>''',出生于[[湖南省]]新化县铎山镇(今属冷水江市),生于1906年9月5日,于2000年1月5日去世。原名谢鸣岗,字凤宝。 1921年开始发表作品。她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女兵,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兵作家。在 [[ 谢婉莹 ]] [[ 苏雪林 ]] [[ 冯沅君 ]] 等[["五四"]]时期崛起的[[ 作家]]中,她是较小的一位,也是人生和创作道路最壮美、最坎坷的一位,她的命运和中国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谢冰莹一生经历了三段感情,可谓情路崎岖。尽管如此,她依然创作了数量可观的文学作品。据不完全统计,谢冰莹一生出版的 [[ 小说 ]] [[ 散文 ]] [[ 游记 ]] 、书信等著作达80余种、近400部、2000多万字。代表作有《女兵自传》等,相继被译成英、日等10多种语言。其中[[《小桥流水人家》]]被选入2013年人教版实验教科书语文第八课。
== 人物经历 ==
<p style="text-indent:2em;">谢冰莹家父姓苏,因外祖父姓谢,于是随母姓。10岁开始于龙潭塾馆上学,之前,私塾馆学先生不收女生,因为谢冰莹的外祖父与塾馆先生都是谢姓,她本人又爱读书,对知识非常渴求。鉴于这两方面的原因,塾馆先生不得不破例,收下了这位异族弟子。
<p style="text-indent:2em;">后来,经过短期训练,即开往北伐前线与敌人恶战。
<p style="text-indent:2em;">谢冰莹的《从军日记》就是在战地写成的,发表于《中央日报》副刊。
<p style="text-indent:2em;">1927年先后入上海艺大、北平女师大学习。从北京女师大毕业后,1931年,赴日本留学。后因坚决拒绝出迎伪"满洲国"皇帝[[溥仪]]访日,被日本特务逮捕。在狱中谢冰莹大义凛然,英勇不屈,当面揭露日本侵略中国的罪行,受到极为残酷的脑刑、指刑、电刑。被遣送回国后,谢冰莹又第二次更名改姓赴日本留学(1935年),就读于早稻田大学研究院。[2]
1937年七七事变,为救祖国危亡谢冰莹愤而返国,组织"战地妇女服务团",自任团长开往前线。在火线上救助了大批伤员,并做了大量的宣传鼓动工作。抗战爆发后组织湖南妇女战地服务团,赴前线参加战地工作,写下《抗战日记》。
<p style="text-indent:2em;">抗战后期还在[[重庆]]主编刊物。曾任北平女师大、华北文学院教授。
<p style="text-indent:2em;">1948年,赴台湾任台湾省立师范学院(后改为师大)教授[2]
<p style="text-indent:2em;">1971年,因右腿跌断退休。曾居美国旧金山。
== 坎坷的婚姻==
== 晚年生活 ==
<p style="text-indent:2em;">在[[抗日]]的烽火中,谢冰莹与[[贾伊箴]]结合。贾伊箴,北平燕京大学毕业,[[福建]]人,戴着一副深度眼镜,是个典型的知识分子。他们的结合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由于经济拮据,根本没有举行什么婚礼,两人铺盖一合,便结婚了。
<p style="text-indent:2em;">在艰难坎坷的人生历程中,他们果真履行自己的誓言,亲密无间地生活了51年。谢冰莹从台湾师范学院退休后,便和贾伊箴定居[[美国]][[旧金山]]。谢冰莹和贾伊箴共生两男一女,都在美国工作,大儿子贾文辉成绩优异,获得经济学博士;二儿子贾文湘勤于动手,成了著名的化学工程师;小女儿贾文蓉好唱好跳,成了音乐博士,在大学教书。在这个寓于圣田大厦公寓的温馨的家庭里,谢冰莹和贾伊箴相敬相爱,共度晚年。贾伊箴去世后,谢冰莹仍然将他的书,摆在他的书桌上,仍然将他的床摆在自己的床边。好像贾伊箴仍然在那里看书,在那里休息,在那里等待着贾伊箴的归来。一直到谢冰莹静静地离开这个世界,走到贾伊箴身边,这两张床,还紧紧地挨在一起。<ref>[http://www.qulishi.com/article/201901/315610.html谢冰莹]趣历史</ref>
==文学成就 ==
谢冰莹一生出版的小说、散文、游记、书信等著作达80余种、近400部、2000多万字。代表作有[[《女兵自传》]]等,相继被译成英、日等10多种语言。其中《小桥流水人家》被选入2013年人教版实验教科书语文第八课。
== 参考资料 ==
{{reflist}}
[[Category:中国人]]
[[Category:作家]]
97,91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