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三百余篇岂苦思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论诗·三百余篇岂苦思》是宋末元初诗人黄庚的作品之一。
黄庚,浙江天台人。少时即习举子业,入元后,科举取消,即放浪湖海,将平生豪气发之为诗,作品大多收集在《月屋漫稿》诗集。黄庚的大部分作品都有隐晦地描写自己怀念宋朝的感情,而其他宋遗民都有很明显的反元情节的诗词作品,但是并没有出现明清那样的文字狱[1],可见元朝统治者还是比较开明的,并没有把文人的感怀伤咏看成对自己统治的威胁。
“ |
三百余篇岂苦思,个中妙处少人知。 籁鸣机动何容力,才涉推敲不是诗。 |
” |
— [宋末元初]黄庚 |
遗民诗人
宋遗民诗,由中国宋代入元代,而不肯仕元的宋代遗民之诗。遗民诗人都是心念宋室、以名节自持的忠臣义士。他们经历了宋元易鼎的重大历史变革,有的还直接参与到拯救国家、民族的伟大事业中,亲自体验了社会巨变给人们带来的情感伤痛。这种生活经历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诗歌选材取向。
他们多关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重大的历史事件,如厓山兵败、皇陵被毁等带来思想上的震撼,都在他们的诗歌中有所体现。另一方面,他们热爱祖国壮美河山,常常组织游览洞天福地,面对“换了人间”的残山剩水,往往长歌当哭,自觉不自觉地呈现出孤介自持的遗民风范。
他们的许多诗歌,对体积巨大的壮观事物颇为倾心,常选用一些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铙歌、遣将、洞天、砂碛、蛟龙,成了他们笔下常吟咏的对象。这些意象落诸笔端,也就诗歌格调显得气象不凡,恍若洪钟大吕,读之震人发聩。
就诗人而言,重大的历史题材给他们的诗歌增加了浓厚的历史感,使得他们关注的视野不再局限于花草琴棋等日常意象,能够上天入地,为我所用者皆纳之笔端,也就使诗歌呈现出阳刚壮阔的美学特征[2]。
视频
论诗·三百余篇岂苦思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清朝文字狱的危害有哪些 相关的评价及影响是什么样的,趣历史网,2019-03-16
- ↑ 南宋遗民诗人笔下的壮美诗歌,吞吐山河,包孕日月,有太白遗风,个人图书馆,2020-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