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诺门罕细菌战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诺门罕细菌战
图片来自itsfun

日本帝国陆军于1939年7月至9月间的诺门罕战役中发动过细菌战,这也是日军首次在战斗环境下用细菌武器攻击苏联蒙古军队。由“关东军防疫部”派出的“敢死队”(由碇常重中佐指挥)和“关东军”参谋部派出的支队(由山本吉郎中佐指挥)前往苏日交战地点附近的哈拉哈河散播霍乱弧菌[1]赤痢菌伤寒杆菌炭疽杆菌鼠疫杆菌,另外还曾以榴弹炮发射细菌炮弹。

尽管本次细菌作战对苏蒙联军的伤害极为有限、多名日军士兵还因此患病,但日军中央仍肯定了细菌战的可行性,并促使日后细菌战部队得以扩编发展。

策划细菌战

日军在成立满洲国后不久便在其境内修筑细菌战基地,日本细菌战部队——“石井部队”部队长石井四郎也以苏联为假想敌进行细菌战的准备,他在1938年3月时就曾亲自考察苏满边境的海拉尔,并对当地日本驻军医官们发表演说:“日苏战争只是时间问题,迟早是免不了的。现代化的武器唯一的就是细菌武器,日本对细菌战是有把握的,你们身为军医,就得在平时提高自己的业务,学习新的科学知识,一旦战争爆发,马上就能用上。”军部中央也对细菌战如何用于战地感到兴趣,在诺门罕战役开始前的1939年3月26日,日本参谋本部作战课和“关东军防疫部”召开会议,了解位于哈尔滨平房的细菌战基地研究出的实施细菌攻击之方法,出席会议的人员包括了作战课长稻田正纯|稲田正纯大佐、课员井本熊男少佐、荒尾兴功少佐、防疫部的石井、北条圆了少佐、飞行员增田美保药剂大尉、增田知贞中佐等人,这场会议最终使参谋本部内部开始考虑实施细菌战。

诺门罕战役爆发后不久,“关东军”司令植田便到“石井部队”处视察,了解其实力。石井为此命令总务部庶务主任饭田大尉和6名少年队员布置了临时陈列室为植田展示,后者视察后非常满意,命令石井以“防疫给水部”名义参加诺门罕战役,并尽快制定出配合行动的方案来。石井经研究后拟定了三种诺门罕参战方案:

  1. 用陆军的榴弹炮对苏蒙军阵地发射装有炭疽菌的炮弹
  2. 用飞机在哈拉哈河西岸上空投掷“石井式”土陶细菌炸弹,或空投受细菌感染的动物、物件和食品。“石井式”细菌炸弹每架飞机可以携带数十个,每个装有5000只鼠疫蚤,借助附在弹体尾部的少量火药使其于接近地面时爆炸,如此便使疫蚤落地后就能向人体传染细菌,发生鼠疫。人若接近落地的小动物也同样会发生传染病。
  3. 派出一支“敢死队”深入哈拉哈河西岸,往所有水源投洒细菌和毒品,使苏蒙军误饮而患病。

石井对这三个方案做了周密的布署,提出在诺门罕战场上使用已研制成功的霍乱、伤寒和赤痢等细菌,而对于鼠疫菌、炭疽菌能否达到传染没有十足把握,但还是在本次实战中进行试验,命令“敢死队”绘制哈拉哈河西岸细菌战施放点的精密地图,包括可投放细菌的河流、泉眼、湖泡、水井等目标。

对于石井的作战方案,拥有长年的谍报工作经验、现为诺门罕战场日军前线指挥官的小松进行分析后,认为三种均不可行:一、以榴弹炮射击细菌弹势必会引起苏蒙军的还击,如此一来细菌弹将可能在己方阵地爆炸,形成危害;二、用飞机空投细菌炸弹的作法难以命中目标,低空飞行投放的话细菌散播面积又太小,飞机也可能被击落,也可能落在自军阵地;三、小松认为“敢死队”难以深入苏蒙军后方进行撒菌作业,凡是有水源之处,苏蒙军必定严密把守,没有驻军的地方也是一片空旷的沙原,没有水源也没有“敢死队”生存的条件,且人员存在被苏蒙军俘虏、暴露细菌战企图的危险,也将引来其报复,另外,若日军成功攻入哈拉哈河西岸,遭污染的水源将危害己方。最后,小松与石井等人决定只在日军战败撤退时使用细菌武器,并采取“敢死队”方案,预计将使位于下游的苏蒙联军饮水染病、削减其追击的战斗力。

组织“敢死队”与细菌生产工作

石井为本次细菌战将当时仅有400名的“石井部队”人员抽出了一半,以“关东军防疫班”的名义参加诺门罕战役,并分成两部份:

  1. 防疫班以及整备班:负责为日军前线部队提供防疫给水服务,每个班10人,由十几个以第三部卫生下士官和正在教育部受训的少年队为主组成,由少年队教官佐佐木少尉带队。需于6月下旬将所需设备,包括20个甲型、50个乙型和50个丙型滤水机、摩拖车约20辆和其他必须的器材分别装到50个木箱内,用火车送至海拉尔,人员则搭乘专列开拔至诺门罕战场。预计作战时,每个防疫班都将配置一名装有甲型“石井式”滤水器的给水车,跟著野战部队行动,这种滤水器具有保障一个联队一周用水的能力,且水箱是木制的,可在可能被敌军缴获时浇上汽油就地烧毁。此类设备当时苏军还尚未研制出来。
  2. 阴谋破坏班,即“敢死队”:负责以各种手段施放细菌武器,组员以“石井部队”的第二部成员为主,也适当地吸收一些受过训的少年队成员加入,领导人为第二部部长碇常重少佐,于6月底组建完成,内有官佐两名、曹伍长与士兵约20名,他们在出发前还咬破手指用一面日本国旗做了血书,上面不仅有参加者的签名,还有队长碇常重下的详细命令数则,如怎样乘车、如何利用火油桶、如何归队等。

另一方面,“石井部队”在接获作战命令后也从6月初开始全力生产细菌武器,并在6月20日左右开始运往前线。“石井部队”第4部在早川少佐、小林准尉和渡边准尉的指挥下,将60名队员分为两班,日夜赶工在一个生产周期内将所需的霍乱、伤寒和副伤寒菌赶制出来}。其中负责霍乱菌的濑户班还必须在10天内完成生产任务。技师莳田丰也要求队员田村良雄与另一名队员每天要洗150个玻璃试管,由小林在灭菌室进行灭菌消毒后交给培植班,编列13人的培值班除了负责人今野信次外,每3人为一组,用150个培养罐按时生产出6公斤的霍乱菌。另外一班抽出4名队员,使用两个大型培养罐制造10公斤的伤寒菌。田村良雄在战后也作证“石井部队”在三天内便制造了2,000多个炭疽菌炮弹,并向苏蒙军阵地射击。

背景

诺门罕战役

诺门罕是位于哈拉哈河东岸的一座小村子。在1932年日本占领满洲、成立傀儡政权“满洲国”后,其与邻近的蒙古便因边界线问题发生矛盾,苏联与蒙古认为边界应为哈拉哈河东方和北方,而日本和满洲国则主张哈拉哈河即为边界,双方也因此多次在边界上爆发小规模冲突。1939年4月25日,日本“关东军”司令植田谦吉大将向各麾下师团发布《满苏国境纷争处理纲要》,命令必要时可于国境线外采取权宜性军事行动,而对于国境线不确定的地区,其地区防卫司令具有自行裁量国境线的“自主认定权”。

1939年5月4日,蒙古国第24国境警备队的马群越过哈拉哈河放牧,兴安北警备军骑兵第3连进驻锡林陶拉盖哨所的士兵开枪阻截,将蒙军赶回河西岸。11日,蒙古骑兵数十人再度过河与满洲国军交战。5月13日,驻屯于齐齐哈尔第23师团小松原道太郎中将便根据《满苏国境纷争处理纲要》,调集航空队、车辆和大炮等重型武器越境攻击蒙军,将其击退至河西。5月17日,苏军根据《苏蒙互助协定|ソ蒙相互援助议定书》决定参战,蒙军在苏联驻乌兰巴托的第57特别军 (第一次组建)|57-й особый корпус (1-го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第57特别军增援下,于5月28日发动反攻,日军因伤亡惨重于31日被迫撤退藤井志津枝。

6月19日,日军基于试探苏军实力为目的,在大举增兵后再度发动了“第二次诺门罕事件”,这次日军一度攻入哈拉哈河西岸,但在苏蒙联军强大优势的火力及装甲部队攻击下,不得不于7月5日撤回东岸。7月中旬,苏军由格奥尔基·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上任指挥第1军团,击退日军在7月23日的攻击。时至7月底,“关东军”第23师团已几近覆灭,但为保持颜面还是准备在哈拉哈河作持久战的准备,并在8月10日将败退部队重新编组为第6军,由荻洲立兵中将指挥。8月20日,第6军重新对苏军展开攻击,但正面的第23师团与第7师团的一个旅团遭苏军包围,于31日被全歼。到了9月初,日军因损失惨重而要求停战,“关东军”司令植田、参谋长以下幕僚皆被解职。日军记录自6月20日至9月15日,日军共15975人参战,其中4786人战死、受伤5455人、失踪639人。苏联则宣称日军共于诺门罕战役伤亡60,000人。

参考文献

  1. 霍乱弧菌,cdc.go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