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解读颐和园

解读颐和园

来自 豆瓣读书网 的图片

本书详细的介绍了颐和园的兴建始末、当时人文景观以供读者进行横向的对比。描述了颐和园的布局、楼宇建筑以及装饰细节,完整而又清晰地向读者展开了颐和园的美景。

目录

图书信息

书 名: 解读颐和园

作 者:张加勉

出版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6-1

ISBN: 9787801708168

开本: 16开

定价: 48.00元

内容简介

颐和园,其前身为清乾隆十五年(1750)修建的清漪园,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皇家园林,其园内景观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传统手法。颐和园内建筑形式多样,宫殿庙宇亭台楼阁长廊、桥等各种建筑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堪称中国园林建筑艺术的集大成之作,在中外园林艺术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本书以大量实景照片和手绘示意图,结合造园的历史详细解读了颐和园的营造法式、建筑形制及建筑装饰细节,全方位展示了颐和园的人文风貌。

推荐

北京颐和园始建于公元1750年,1860年在战火中严重损毁,1886年在原址上重新进行了修缮。其亭台、长廊、殿堂、庙宇和小桥等人工景现与自然山峦和开阔的湖面相互和谐、艺术地融为一体,堪称中国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杰作。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

图书目录

前言

第一章 颐和园兴建始末

一 古代万寿山、昆明湖的山形水貌

古代万寿山的历史面貌

古代昆明湖的历史面貌

二 金元时期对古昆明湖水域的开发

金中部时期对古昆明湖水域的开发

元大都时期对古昆明湖水域的开发

三 清初以前瓮山和西湖的人文景观

明代至清初西湖的状况

西湖景、西湖十景

西堤

西湖十寺

好山园

耶律楚材及其家族墓地

四 清漪园兴建始末

乾隆皇帝为何兴建清漪园

清漪园造园工程

清漪园的理水工程

清漪园的叠山工程

清漪园的建筑工程

清漪园的花木造景工程

万寿山清漪园被毁

五 慈禧太后重建颐和园始末

慈禧太后重修颐和园

颐和园建筑的特色

颐和园第二次被毁

颐和园第二次修建

慈禧太后在颐和园的最后时光

第二章 颐和园的营造法式

一 中国古代造园意境构成方式

灵台、灵沼

体象天地、经纬阴阳

海岛仙山

摹写各地名山胜景

林泉丘壑

田园村舍

梵刹琳宇

二 中国古典园林的三种艺术境界

生境——中国古典园林的第一境界

画墙——中国古典园林的第二境界

意境——中国古典园林的第三境界

三 颐和园的景观布局

宫廷区布局特点

万寿山前山景区布局和造景特色

万寿山后山景区的布局和造景特色

万寿山后湖景区的布局和造景特色

万寿山东部景区的布局和造景特色

万寿山西部景区的布局和造景特色

昆明湖景区的布局和造景特色

四 颐和园的造景手法

借景

名景移植

第三章 颐和园的建筑形制

一 群体建筑

宫殿

寝宫

佛寺

祠堂和庙

园中园

宅园

买卖街

二 单休建筑

戏楼

楼.阁

轩、馆、斋、室

牌楼

石舫

城关

水榭

宫门

其他建筑

第四章 颐和园建筑装饰细节

一 外檐装修

宫殿式大门的装修

屋宇式大门的装修

垂花门

洞门

屏门

牌楼门

西洋风格的钟式门

隔扇门

槛窗

支摘窗

横披窗

什锦窗

楣子与坐凳栏杆

匾额、楹联

二 内檐装修

壁纱橱

落地罩、飞罩、栏杆罩,圆光罩、八角罩.

室内悬挂的匾额、对联、福方、贴落、吉祥话

三 建筑装饰

琉聪瓦屋顶

和玺彩画

旋子彩画

苏式彩画

四 砖雕

透风

砖雕扶手墙

砖雕宝顶

砖雕影壁

砖雕花池

五 露天铜陈设

铜龙铜凤

铜缸

铜麒麟

铜狮

铜炉

铜鹿

铜瓶

铜仙鹤

铜架

六 石碑、石幢、摩崖石刻、碣石

石碑

石幢

摩崖石刻

碣石

七 石雕

石狮

须弥座

石翁仲

丹陛石

露陈墩

佛造像

石影壁

八 叠石造景

叠石为山营造真山之形

叠石为高山石台和山洞

叠石为障景

叠石而成的石涧

叠山为山涧水景

太湖石假山

九 太湖石峰造景

青芝岫

寿星石

四季石

“猴石”、“猪石”

丈人石

子母石

排衙石

花承阁遗址太湖石及石座[1]

参考文献

  1. 颐和园解析分析豆丁网,2020-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