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盘水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视乳头水肿 即 视盘水肿。
视盘水肿表现为视盘边缘模糊、视盘充血变红、严重时出现静脉的迂曲;视神经与周围血管由于高度水肿而不能看清,有时视盘周围出现片状出血或渗出物斑块;视盘水肿的晚期出现视盘萎缩。 视盘水肿为常见的临床征象,主要由颅内压增高所致,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目录
症状体征
1.早期临床表现
(1)在急速转头或突然站立时,可出现短暂、阵发性的视力模糊,但在几分钟后可恢复,可能是视神经在视神经孔处受压或视网膜动脉痉挛而致。
(2)早期视力基本正常,但经过较长时间后出现视神经萎缩,则出现视力的减退或失明。
(3)生理盲点扩大是视盘水肿的常见现象。
(4)早期视盘水肿的眼底表现为:视盘边缘模糊,一般先出现在鼻侧与上下极,颞侧则常在最后出现。
静脉充盈是重要的体征,正常情况下视网膜静脉与动脉的管径比例为3∶2,而颅内压增高时,则可变为4∶2甚至5∶2。
2.后期临床表现
(1)严重的视盘水肿,其直径增大,边缘模糊,生理凹陷消失,静脉怒张,并可出现静脉的迂曲。视神经与周围血管由于高度水肿而不能看清,有时视盘周围出现片状出血、或渗出物斑块。
(2)视盘水肿的晚期出现视盘萎缩(图1~3),外观为苍白色,动脉变细,静脉怒张消退,视盘小血管增多。
(3)视盘水肿继发视盘萎缩后,会出现周围视野向心性缩小,鼻侧视野缩小较颞侧明显;严重患者仅在颞侧遗留很小的视野,最终完全失明。
用药治疗
主要是针对原发病的治疗。如果确诊为颅内血肿、血管性病变、颅内肿瘤后,可通过外科手术减压或切除颅内肿瘤、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使视力有所好转,但是对于产生视盘萎缩的患者,外科手术对于视力的改善可能没有帮助。
视神经炎除病因治疗外,在急性期可用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置于5%葡萄糖500ml中静滴,1次/d,10~15天为1个疗程;同时给予大剂量的抗生素与B族维生素。在疾病恢复期可改为泼尼松口服与应用神经活化剂。对于视神经萎缩病人,可以小量多次输血或高压氧治疗。其他治疗如应用血管扩张药、球后封闭治疗、理疗、中医中药等也能有一定的疗效。
对于原发性与继发性视神经萎缩首先应该对因治疗。例如对于脑膜炎导致的视神经萎缩,应该对病原菌使用相应的抗生素;对于多发性硬化的病人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以及免疫抑制药治疗;由于视网膜中央动脉或颈内动脉血栓形成所致的视神经萎缩,可给予曲克芦丁(维脑路通)或丹参10~20ml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或706代血浆500ml静滴,1次/d,10~14天为1个疗程;对于颅内肿瘤引起的视神经萎缩,应该手术切除肿瘤,促进视力的恢复。
饮食保健
合理膳食,保证营养全面而均衡,饮食宜清淡,不要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具体饮食建议需要根据症状咨询医生。
预防护理
尽量寻找病因,及时治疗,脑瘤应早期手术摘除。
病理病因
视盘水肿分为神经系统病变与非神经系统病变引起两大类。
1.神经系统病变引起的视盘水肿
(1)颅内肿瘤:在生长缓慢的肿瘤中,视盘水肿多于晚期出现,而生长迅速或发生脑脊液阻塞的肿瘤导致的视盘水肿则早期出现,一般而言,颅内占位病变导致的视盘水肿为双侧性的,而且双侧水肿程度相等,但额叶底部的肿瘤则表现为Foster-Kennedy综合征,是由于占位的同侧由于肿瘤的压迫而出现视神经原发性的萎缩,肿瘤引起的高颅压则使视盘水肿。
(2)颅内感染:在颅内感染的患者,由于颅内炎症、脑组织水肿、局限性的蛛网膜炎(尤其是颅后凹的蛛网膜炎)阻塞脑脊液导致视盘的水肿。急性视神经乳头炎则可产生视盘充血与模糊,甚至表现明显的水肿。
(3)先天性颅脑畸形以及由耳源性脑积水、浆液性脑膜炎、假脑瘤等导致的良性颅内压增高时,视盘水肿往往为惟一的体征。
2.非神经系统病变引起的视盘的水肿:
(1)血管性疾病:如恶性高血压、视网膜中心静脉血栓形成、结缔组织疾病引起的血管炎、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也能导致双侧视盘水肿,但在早期常表现为单侧视盘水肿。
(2)其他疾病:如血液系统疾病(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糖尿病等均能引起视盘的水肿。
(3)屈光异常:高度近视的病人有时视盘边缘不清;远视散光患者也可出现视盘边缘模糊,但用纠正眼镜后,则看不到其边缘模糊。
疾病诊断
视盘充血变红,正常人也可出现,远视眼有充血的趋势而近视眼有苍白的趋势;单纯依靠眼底检查早期发现视盘水肿较为困难,常需要凭神经系统定位体征与颅内压增高的征象才能确诊。
视盘水肿主要由颅内压增高引起,颅内压增高还表现为头痛、呕吐,并伴随神经系统的局灶体征,诊断必须结合病史,必要时辅助以特殊检查,如MRI、CT、脑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才能明确诊断。
在临床上还必须与假性视盘水肿、视神经乳头炎进行鉴别,主要鉴别要点见表1。
检查方法
实验室检查:
依据可能的病因选择必要的检查
1.血常规、血生化、电解质 注意对原发病有诊断价值的特异性改变。
2.血糖、免疫项目、脑脊液检查如异常则有鉴别诊断意义。
其他辅助检查:
1.眼底检查 是常规检查项目,但早期发现视盘水肿较为困难。
2. CT、MRI、脑血管造影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 有助于诊断原发病。
3.脑电图、颅底摄片 具有鉴别诊断意义。
并发症
目前暂无相关资料
段预后
目前暂无相关资料
发病机制
视神经由颅内延长的脑膜所覆盖,到达视神经孔时分为内外两层,外层为眶骨的骨膜,内层为视神经外鞘,外鞘以内为包绕视神经的软膜与蛛网膜,因此脑蛛网膜下隙与视神经的蛛网膜下隙是相通的。视网膜中心静脉通过视神经蛛网膜下隙进入眼静脉。
视盘水肿主要是由于颅内压增高引起的。当颅内压增高时,压力经过脑蛛网膜下隙传递到视神经蛛网膜下隙,使视神经蛛网膜下隙压力增高,压迫视网膜中心静脉,导致静脉回流受阻,出现静脉的充血、怒张,使视盘水肿。
高血压、糖尿病等侵犯血管所产生的血管性病变,也导致视盘水肿。另外在颅内压增高的早期,视神经的轴浆流动停滞,使视盘边缘出现水肿与边缘模糊。
正常情况下,眼球内压高于颅内压,当眼球外伤后,眼压降低,低于颅内压,产生视盘水肿,而没有眼静脉的怒张;眶内的肿瘤、脓肿、炎症水肿压迫眼静脉,也能出现视盘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