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西遼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西遼

來自 呢圖網 的圖片

中文名稱;遼

外文名稱;Kara-Khitan Khanate

別名;西遼、哈剌契丹、黑契丹

時間範圍;1124年 至 1218年

首都;虎思斡耳朵(吉爾吉斯斯坦境內)

官方語言;契丹語、漢語(宮廷和文書中)

政治體制;君主制

人口數量;在籍42萬餘人(1151年)

主要民族;契丹人、漢人、突厥人

主要宗教;佛教、伊斯蘭教、儒教、景教

國土面積;351萬平方公里(1142年)

開國皇帝;耶律大石

亡國之君;耶律直魯古,屈出律

重要事件;大石西征,東征金國,屈出律篡權

屬國;花剌子模,喀喇汗國等

亡於;大蒙古國

西遼(1124年—1218年)是中國歷史上由契丹族在中國新疆和中亞地區建立的政權。突厥語和西方史籍稱之為哈剌契丹(Qara -Khitay)或喀喇契丹。歷3世3帝2後,享國94年。

其建立者是遼朝開國皇帝耶律阿保機的八世孫耶律大石。

耶律大石原本效力於遼天祚帝,在遼朝即將滅亡之際出奔。1124年,耶律大石稱王,到達可敦城(今蒙古國布爾干省青托羅蓋古回鶻城)建立根據地。1132年,耶律大石在葉密立城登基稱帝,號「菊兒汗」,群臣又尊漢號為「天祐皇帝」,建元延慶,西遼正式建立。隨後耶律大石向西域、漠北、中亞等地區擴張,建都於虎思斡魯朵(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瑪克東南布拉納)。在1141年卡特萬之戰擊敗塞爾柱帝國聯軍後稱霸中亞,威名遠播至歐洲。高昌回鶻、西喀喇汗國、東喀喇汗國及花剌子模先後臣服於強盛期的西遼。耶律大石死後,歷經蕭塔不煙、耶律夷列、耶律普速完三代君主。到耶律直魯古時期,西遼走向衰落,最終被屈出律篡國。1218年被大蒙古國所滅。

西遼滅亡後,契丹貴族波剌黑在波斯的克爾曼建立了起兒漫王朝,又被稱為「後西遼」,於1306年被伊爾汗國所兼併。

概述圖來源:《中國古代史地圖集[1]

國號

西遼的建立者是遼國餘部耶律大石等在新疆中亞地區建立的契丹政權,亦稱哈剌契丹(Kara-Khitan)或黑契丹,第二個契丹王朝。耶律大石建國號為「遼」以此表示繼承遼朝,因區別於耶律阿保機所建的遼國,故被稱為西遼,或西遼國。

西遼的創建者耶律大石,是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八代孫。幼年時受過很好的契丹族的傳統騎射訓練和文化教育,又接受過漢族的文化教育。曾授翰林院編修一職。契丹語把翰林稱為林牙,所以人們稱他為大石林牙,或林牙大石。

而此時的遼國開始覆沒,統治集團內部因皇位繼承問題,黨爭不已。1114年女真族首領完顏阿骨打起兵反遼。1116年金軍占領遼東京,1120年遼失上京,中京陷入危機,北宋也想趁機收復燕雲十六州,耶律大石調任遼興軍節度使,守衛南京道。

1122年金軍大舉進攻,攻下中京、澤州。天祚帝從南京撤退,途中受到金軍的偷襲,倉皇逃奔,「乘輕騎入夾山」,與外界消息隔絕。當天祚帝出走南京時,詔留宰相張琳、李處溫與秦晉國王耶律淳守南京。至是,數日命令不至,李處溫便與南京都統蕭干、遼興軍節度使耶律大石等立耶律淳為帝,據有燕、雲、平及上京、中京、遼西六路,史稱這一短命政權為「北遼」。耶律大石被耶律淳視為肱骨之臣,官至太師。

夢想收復燕雲十六州的北宋也與金朝締結了海上之盟,南北夾擊遼朝,但被耶律大石、蕭干兩次率軍擊退。同年,耶律淳病死,其妻蕭德妃臨朝稱制。

1123年春,金軍攻破居庸關,北遼王朝危在旦夕,耶律大石決定挾持蕭德妃投奔天祚帝。天祚帝因耶律淳被立之事殺蕭德妃及外甥耶律常哥,由於耶律大石的辯解,才使天祚帝赦免了其餘眾人。

耶律大石在遼天祚帝帳下任都統一職,

1123年,率遼軍進攻奉聖州,駐軍於龍門山東二十五里處。金朝都統完顏斡魯派完顏照立、完顏婁室、馬和尚等率軍攻打,耶律大石戰敗被完顏婁室俘虜,所部投降。完顏宗望用繩子綁着耶律大石,強迫他作為嚮導,率軍襲擊了天祚帝位於青冢濼(今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南)的大營,俘獲了天祚帝之子秦王耶律定、許王耶律寧和嬪妃、公主、從臣多人,獲取輜重車萬餘輛。

1123年秋九月,耶律大石隨金朝西征,帶領家眷自金營逃出,率領一支部隊投奔天祚帝。

1123年,耶律大石率軍襲擊金朝軍隊,戰敗被俘。

1124年,耶律大石逃歸,並帶回一支軍隊。天祚帝得到這支軍隊,又得到陰山室韋謨葛失的支持,自謂天助,再謀出兵,收復燕雲。大石認為不可,說:「向以全師不謀戰備,使舉國漢地皆為金有,國勢至此,而方求戰,非計也。當養兵待時而動,不可輕舉。」但是天祚帝不能採納,堅持出兵。耶律大石知其不可能成就恢復大業,便殺掉悻臣蕭乙薛和坡里括,自立為王,設置北南面官屬,率鐵騎二百,夜間離開天祚帝大營,

投奔中亞的喀喇汗王朝。據《遼史》載,耶律大石在西遷過程中,曾給高昌回鶻君主寫信:「是與爾國非一日之好也。今我將西至大食,假道爾國,其勿致疑」,這裡的大食即喀喇汗王朝。他走後,天祚帝出兵,先取得了一些小勝利,但很快被金軍打敗。

1125年春,天祚帝在逃亡西夏的途中在應州被金軍俘虜,遼亡

,此時距耶律大石出走只有半年。

可敦稱王

耶律大石率軍從夾山出發,北行三日渡過黑水(愛畢哈河),途中遇到白韃靼人首領床古兒,床古兒給予耶律大石四百匹馬,二十頭駱駝,若干只羊的援助。

耶律大石一路向西北,於1124年到達遼朝北疆重鎮——西北路招討司駐地可敦城,召集威武、崇德、會蕃、新、大林、紫河、駝等七個軍州的長官和大黃室韋、敵剌、王紀剌、茶赤剌、也喜、鼻古德、尼剌、達剌乖、達密里、密兒紀、合主、烏古里、阻卜、普速完、唐古、忽母思、奚的、糾而畢十八個部族的首領舉行大會。在大會上,耶律大石慷慨激昂的指出先祖創建遼朝的艱難以及由於金朝對於遼朝侵略,造成天祚帝流亡在外、生靈塗炭,號召各軍州和部族驅逐仇敵,復興大遼。耶律大石慷慨陳詞:「我祖宗艱難創業,歷世九主,歷年二百。金以臣屬,逼我國家,殘我黎庶,屠剪我州邑,使我天祚皇帝蒙塵於外,日夜痛心疾首。我今仗義而西,欲借力諸番,剪我仇敵,復我疆宇。惟爾眾亦有軫我國家,憂我社稷,思共救君父,濟生民於難者乎?"耶律大石安置官吏,整頓兵馬,磨礪武器,得到精兵萬餘人。

由於可敦城是遼朝的西北邊防重鎮,邊防軍隊不得隨意徵調,軍隊在戰亂中得以保存,並且此地還擁有可騎乘的戰馬數十萬匹。

耶律大石在可敦城建立根據地後,積攢實力,不斷派使者聯絡白韃靼人、西夏以及南宋,從外交上孤立金朝。

1125年夏,西夏聯絡耶律大石攻取金朝的山西諸郡。1125年末,耶律大石派使者聯絡北宋,

提議合力攻打金朝。1127年,白韃靼人與耶律大石通好,拒絕將馬匹賣給金朝。金太宗派使者問罪,雙方關係緊張。1129年,耶律大石率軍攻取了金朝的北方二營。1130年,金太宗派耶律余睹、石家奴、拔離速征討耶律大石,但由於諸部落不同意出兵,大軍行進至兀納水後收兵。

西征擴土

耶律大石在可敦城掌握實權後,並未像他所說的那樣,去「救君父、濟生民」,而是貫徹他的既定方針——「養兵待時而動」。這塊根據地有水草豐茂的牧場,廣有牛羊,給人們提供了主要食品,同時又有一定的糧食作物,補給人們一些澱粉食品。這為耶律大石政權提供了經濟基礎。其南部有寬闊的沙漠地帶,成為自然防線,便於耶律大石政權休養生息。在這期間,耶律大石積極展開外交活動,爭取金國的敵國,同南宋、西夏都有聯繫。

耶律大石政權經過五年,實力已經相當強大,決定向外發展。重建遼國,固然是耶律大石和臣下最嚮往的,但是新興的金國處於全面上升時期,實力很強。此時,耶律大石想到了同遼國素有通商聯姻且與自己有遠親關係的喀喇汗王朝。於是耶律大石政權決定先向西發展,擴大領域,建立更為雄厚的物質基礎,然後再來消滅金朝,光復遼國。

1130年2月22日,耶律大石按照契丹族傳統,殺青牛白馬祭告天地、祖宗,整旅西行。他率軍隊進入葉尼塞河上游的突厥吉利吉思地區,向這裡的部族發動進攻,這些部族反過來也襲擾耶律大石的軍隊。耶律大石率軍離開這裡,向西征進,進入翼只水(今新疆額爾齊斯河)和也迷里河(今新疆額敏河)地區。

耶律大石西征軍到達葉密立(今新疆額敏縣),這裡已經是喀喇汗王朝境內,阿赫馬德汗將大石部眾安排在葉密立,大石遂在此修築城池,招撫當地突厥部族,從當地突厥遊牧民的口中得知,喀喇汗王朝如今也是內憂外患,無法派遣軍隊光復遼國。耶律大石便改變了計劃,試想通過謀略在中亞打出一片新天地。葉密立這裡水草豐美,氣候涼爽,宜於放牧;但是處於高山、沙漠包圍之中,地面狹小,不可能長期供養一支強大的軍隊,成為一個威攝中亞的國家。於是耶律大石決定通過高昌回鶻王國,向西擴展。他率軍出發之前給回鶻畢勒哥送去書信,說遼朝「與爾國非一日之好」「今我將西至大食,假道爾國,其勿致疑」。回鶻王收到這封信後,耶律大石的軍隊已兵臨城下,只好大開城門,把耶律大石迎進宮中,大宴三日,在耶律大石臨行時又獻馬六百匹、駱駝一百頭、羊三千隻,並表示願送質子孫,作為附庸,並一直把耶律大石及其軍隊送到境外。

耶律大石率領軍隊翻過天山後,向西推進。東喀喇汗王朝的阿赫馬德汗集合軍隊進行抵抗。耶律大石的軍隊被擊潰,退至高昌回鶻王國。但這次回鶻王畢勒哥卻再不迎接,而是掩殺、追襲,俘虜了耶律大石的將領撒八、迪里、突迭等。耶律大石帶領敗兵回到葉密立後,接受了這次出征的教訓,繼續「養兵待時而動」。 耶律大石率領主力部隊西征後,金朝西北前線很快得到情報。第二年,即1131年,金軍元帥粘罕發燕雲漢軍和女真軍一萬人令右都監耶律余睹率領,北攻可敦城;又發燕雲、河東夫運糧隨行。金軍的這次進攻卻因為沙漠的阻擋而以失敗告終,《大金國志》記載:「可敦城自雲中由貓兒莊銀瓮口北去,地約三千餘里,盡沙漠無人之境。是行也,三路之夫,死不勝計,車牛十無一二得還。

西遼建國

耶律大石在東線擊敗了金軍的進攻,取得了巨大的勝利,西征喀喇汗王朝雖遭慘敗,但及時調整了方針,與民休息,得到了當地突厥各部族的擁護,戶數達到四萬,疆域空前擴大,東起土兀刺河(今土拉河),西至也迷里河。1132年2月5日,耶律大石在文武百官的擁戴下,在葉密立城登基稱帝。號菊兒汗(或譯為古兒汗),突厥語意為「大汗」或「汗中之汗」。群臣又上漢尊號「天佑皇帝」,建元「延慶」。

至此,西遼王朝創立完成。

西遼建立後,由於深受漢文化和中原政權典章制度的影響,雖然僻處西域,耶律大石依然仿照遼國舊制,上尊號為「天佑皇帝」,並改元為「延慶」,冊立皇妃蕭氏為「昭德皇后」;同時規定王朝官方語言為漢語。作為附屬國的喀什噶爾東部喀喇汗王朝也深受影響。由於西遼統治者對伊斯蘭教的寬容優待政策,喀什噶爾在西遼統治期間,在經濟、文化方面也有相當的發展。據12世紀末期阿拉伯史學家依賓·艾爾阿梯爾記載,西遼在征服喀什噶爾後,並不干涉當地的治理,僅徵收當地百姓每戶每年一個迪納爾的金幣,各地首領只要在衣帶上系一個西遼頒發的銀制腰牌,就算西遼政權派駐當地的官吏了。

1175年,粘拔恩部首領寅特斯和康里部首領孛古率3萬戶背叛西遼,投靠金朝,使西遼對謙河(今葉尼塞河上游)一帶的控制力減弱。

1177年,金熙宗派監察御史完顏覿古速巡邊,隨行的契丹人挼剌、招得、雅魯、斡列阿四人投奔西遼。

參考來源

一代悲情梟雄西遼國主耶律大石

參考資料

  1. 耶律大石和西遼,快資訊 , 2021-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