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西坪镇宝山村

西坪镇宝山村隶属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西坪镇,村中有大宝山而名宝山村[1]

中文名: 宝山村

所属地区: 福建省安溪县西坪镇

人口数量: 2189人

著名景点: 大宝山

目录

隶属与位置

宝山村:隶属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西坪镇,村中有大宝山而名宝山村;历史上为安溪县积德乡崇信里高山乡,曾在此设置宝山乡和宝溪乡;位于安溪县东南部,是西坪镇的西南片区中心位置,海拔600-1167米,村崎大宝山中,左有羊角山、右有紫云山相护应;北面与宝潭村、内社村接界,东与大垅格相邻,西面与珠洋村、盖竹村连界,南面和留山村相连;距西坪镇政府11公里,西水公路自村北经村中向南直穿而过(界内4.5公里);经留山、平原、罗岩,龙涓可直通长泰、华安、漳州等地;村中虎柏山格十字路口,是宝山周围十多村的主要联结点。虎柏山上的移动、电信基站可覆盖周围几十个村庄。位于村中险要位置的古屯兵寨--石古寨、名闻遐尔,历史幽久。

历史与人文

宝山村萧氏族源|肇姓祖萧大心:系商殷微子启之十一传,因功封萧国,裔以国为姓;大心十九传至萧何,辅汉功高,封鄼侯;尊为萧氏一世祖;居河南。三世萧彪居兰陵;七世萧望之:太子太傅,汉儒宗,徙杜陵。子萧育号原圭(为浙江和高山手抄谱一世祖)。二十世萧整:汝南淮阴令,徙居兰陵(今江苏丹阳);系南朝齐·梁朝祖。廿五世萧衍受齐禅,建梁国为武帝。廿九世萧珣号珩,南海王,弟萧瑀相唐朝至遘,凡八人入相,世称“八叶传芳”;三十三世萧华为玄宗开元宰相,封徐国公;三十四世萧悟为大理司直,子官岭南随任,初入闽。三十八世萧坤号曦为刺史,中和元年(公元881年)立庙于泉城,时闽审知称王·多族附之,独曦以祖耀,不冒固始;以曾祖已先入闽称之为荣(又谱尊为入闽祖)。四十二世萧仁宪任安溪县令,弟萧大盛迁居温陵(今泉州)·为温陵派祖。四十七世萧潢号宗为户部郎中,入莆老居莆岱。四十八世萧万初肇安溪。四十九世萧绍字大振为司法参军,绍兴五年护高宗至明越二州,后归乡扫坟·呈家谱高宗御览,高宗御书“忠孝”两字于谱端,为“凤翼家谱”之佳篇。五十二世萧颉任安溪县丞。其年间有宗祖萧草先入安溪。五十三世萧继发号和,登陈文能榜进士,谪泉州授教,居温陵为泉州公;五十六世萧老松(徙泉港萧厝),石松(徙晋江安海·东石岑兜),雪松(泉州、安溪祖),韦松(徙晋江萧下·侯萧),朴松五兄弟,因时之需。或上山,或入海,各分居发展。雪松自留守故家萧厝园。五十七世萧添仔兄留守温陵,添仔自迁安溪新溪里,新康里柏叶山兜与族人聚居;雪松老随之。五十八世萧本号性本:有志严泉,喜清溪崇山骏谷之胜慨,于明洪武廿五年(1392)正月初八日,是日风和日暖;性本自柏叶山兜·龟山后启程,卜居崇信里高山,为现(宝山)高山萧氏始祖。至今已传至廿三世(即萧何的第八十世);所用字辈:学乃身奇宝、儒如席上珍,君赐为丞相、必用读书人。(高山自十世始用)萧从我:讳娘爱,字兴和,明末清初崇信里高山乡人(公元1601-1652年)。武艺高强,善谋略。清顺治九年三月;有山贼数千人入侵崇信等地,萧从我募众40多人抗击,斩敌百多人,勇夺敌军黑旗,后因其足为葛藤所绊,不幸阵亡。县令深为萧从我的义勇所感动,将其事迹申报清廷,得赐“义勇可风”匾额一方。其牌位立于凤翼祠、丰田祠内。春秋奉祀。萧良溉:号六一;清崇信里高山乡人(公元1617-1708年)。为人素好善。康熙廿八年(1689)十月间,从县主罗为光下乡收粮,归至内寮山之公婆杉,遇雨憩息。有同行一人,素为富不仁,忽杉下发雷震死。公且身如醉梦,随雷飞腾二十八里以外到家,不特行、行李不失一件,且点雨不沾衣。及醒,使报震死之家,则斗秤俱入于小瓮之中,倾之不能出,拔之亦不能动。此善恶之报,盖昭昭不爽也【详载于清·乾隆丁丑版《安溪县志》卷之十、杂记篇】。萧振辉:讳萧皎,字明侯,谥洁斋。清崇信里高山乡人(公元1756-1824年)。道光二年壬午乡荐奏名贡生;岁进士。萧皎之成由国学、勤农商,以营农产茶叶著称;时建有“恋宝楼”名闻邻里(词曰:高山恋宝楼,珠洋大房沟,赤石土窟后,培田映宝楼)。萧皎得进士后,即进行竖旗祭祖活动;从高山祖祠至其宅,先辈坟墓;共立旗十八对【分别在凤翼祠,丰田祠,内坂厝,上培洋茶馆,述志堂(上培洋外厝),恋宝楼;高山二世祖萧森桂墓(水库上飞鸭墓),三世萧元钦墓(分流格路上),四世萧文福墓(琵琶形),等萧皎上辈相关坟墓】。其“选魁”牌匾现存凤翼祠、丰田祠内。萧锦芳:讳萧金狮,字镇侯,谥桂园。清崇信里高山乡人(公元1776-1826年)。道光六年丙戍乡荐奏名贡生;岁进士。萧金狮之成由俊秀入国子监生。现其墓在宝山村南大墘路下,牌字曰:“岁进士桂园萧公墓”。萧秀亨:讳金𨱈,字餙侯,清崇信里高山乡人(公元1768-1841年)。道光7年丁亥乡荐奏名岁贡生;捐纳乡铁大賔,挂匾显祖耀宗;建上培洋上厝大厦。其“文魁”牌匾现存凤翼祠、丰田祠内。萧毓资:讳绵山,字泰侯,清崇信里高山乡人(公元1748-1835年)。道光八年戊子荐奏名岁贡生;捐纳乡宾赠修职郎,挂匾显祖耀宗;其“武魁”牌匾现存凤翼祠、丰田祠内。

村落与村民

宝山村原名高山,1979年设行政村名为宝山,全村人口2189人,为梁房闽系凤翼派,全村都姓萧,下辖三大自然角落:玉斗美[包括分流隔、过溪](1979年前与大垅格、内社同属园潭村)、石草池[包括莲花池、丰田、大墘、埔尾岭]、高山洋[包括玉坂、田玖垅、上培洋](1979年前和石草池与盖竹同属珠洋村),村址、宝山小学设在村中部福柏山(该片区于1997年新开发、现已成村文化、人居之中心)。宝山村萧氏与泉港萧厝、晋江萧下、安海、泉州市区萧氏是同族;都是在宋元至明初由泉州徙居各地的兄弟分派。明末至清道光年间,据族谱载记有两百多名萧氏村民先后迁徙台湾淡水等地定居,已繁衍近万人;明末清初有数十名村民,直徙或经长泰、泉州等地,迁往浙江处州府、温州定居;已繁衍有两万多人。清时有多人徙居三明,龙海等地;也繁衍千多人。

自然和景观

宝山村之主山峰--大宝山:原名高山、大帽山(因山势雄伟高俊壮观,呈圆壮,远看如帽而名);此山海拔1167米,是安溪县的主山脉之一,是安溪县崇信里三大高峰之第一高峰;山顶坳平多奇石,有天然石钟,石鼓,石猪,阳六三师石神龛等。明洪武廿五年(公元1392年)萧氏徙居此地,把此大帽山改名为大雾山(村名定为高山村);并在山上立奉山神曰“扬六三师”——遥敬萧家远祖汉太子太傅萧望之,取弘扬汉萧氏远祖萧何至萧望之祖德之意(萧望之系萧何之六代孙;后因笔误,石龛名变为‘阳六三师’)。系随萧姓徙住地第一高峰之传续而名大雾山(因萧氏列传避世,南迁后,具稳藏先祖尊贵之名,但为敬祖,萧氏所到之处,裔都把该居地村庄的第一高峰改名为大雾山,并立以山神之名,遥拜先祖。现安溪官桥镇内村之第一高山峰,泉港涂岭镇漳脚村之第一高山峰等萧氏居住地,也都把该地的第一高地命名曰大雾山)。而高山村之大雾山,又山势高大,常年云雾缥缈更适大雾山之名实。在峰顶极目远眺,百里青山皆入眼里。山腰上部有一股清澈的泉水,长年不干;四周林木茂盛,满山茶树,分外飘香,不愧为“高山云雾出好茶”。此山盛产乌龙茶—铁观音,本山,梅占,奇种等名茶。山下梯田,茶园,果园,民居鳞次抒比,依山傍形。阳六三师的前身乃汉儒宗,功于汉;后因奸所害,屈终,英灵更显。年中秋之夜,明月天更清,常有信士于中秋之夜,到大雾山顶求“阳六三师”显灵,在山上入睡求梦(俗称运仙梦)。明朝万历年间(公元1573-1619年),有崇信里詹仰庇在朝中任职时,常在朝中言他家乡风景非常秀美,特别是山峰;传至皇帝,皇帝就宣他,叫詹仰庇把他家乡那座很‘水'(美)的山画出,呈给皇帝欣赏此山之景,此时詹怕被皇帝夺去“风水”,便把高山村之大雾山画出代之。皇帝赏赞曰:“有它高没它大,有它大没它圆,有它圆没它‘水’(美),有它‘水’没它山头一窟水,果然真‘水’,就把次山赐名为大宝山。自此大宝山周围都没有断肠草。”有诗赞曰:有他园,没他水“美”;有他水“美”,没他山中一窟水;有他水“美”,没他奇茗遍传五洲四海里“。又闻,詹仰庇为大雾山意外得敕大宝山后,还携大宝山产之茶叶进贡给皇宫,治愈皇后喉痛病,皇帝大悦;询及产地,詹禀告之;皇帝御见此茶黑如铁、可药可品、有大慈大悲观音之广容性,就把此茶赐名曰“铁观音”。固有“皇敕大宝山铁观音”之称。今山顶尚存圣旨石一块,以志其事。民国十二年间,有龙地石匠林定、林和兄弟(林和是萧如波之襟弟),来高山村石草池萧如波家,帮萧如波开石块修石头建房时,深感“扬六三师”神祐。为高山村萧如波,亲雕刻造“阳六三师”石龛一套,不取萧如波之薪酬,提意说:“神祐是大家的,不过意的话,就写他叩谢就可”。得到萧如波的同意后,就用青石五块,上刻“大宝山”,中刻“阳六三师”,左刻“民国十二年立”,右刻“龙地林定叩谢”,下一平板石。竖立在大宝山最顶峰,让后人瞻敬。(现物依然存在,可惜的是:把“扬”字误为“阳”字,原来的“大宝山”的“宝”字不知何时被改为简体字的“宝”字,“十二”两字被涂掉,被篡改了原来的历史面貌)1979年高山村从原园潭大队、珠洋大队独立为大队时,以村之大宝山峰为荣,把村名改为宝山大队;这就是现在的宝山村定名之由来。石古寨(古屯兵寨):在大宝山脉西北方,寨四周彻有5米高石墙;四周悬险,旁边山脉有杀人石。海拔920米。古崇信里之要塞之一、常住兵,可避患。(据萧氏族谱载,明嘉靖廿一年(1542)高山乡萧文贤在此当差值勤把守)。石古寨初建于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时沙县邓茂七常遣将扰安溪各地,知府熊尚初昌民依山据险筑寨以拒之;高山萧森贵昌首在大雾山西北金凤山头磊石初筑,据险要为先,以避贼扰。明·正德元年(1506年)、正德九年(1514年),广东、汀漳乱兵扰境,萧元钦再扩筑寨墙避之。嘉靖十二年(1533年),永安贼众攻占安溪又三娄次进攻崇信、新康等里。萧文贤率族扩建寨围矩贼之扰长时固守,直至泉州府通判柯迁督兵解围。并受命为崇信里四甲里长司职把守,把寨堡扩建至整个金凤山头,达十多亩面积,可容上百人小住和小种。引三股暗道泉水入寨,墙高达三丈余,垒石为基,垒土为墙,中为分司,西为武所,东为巡司,共百余间。能容几个月之守。与白叶坂堡共为崇信里之要堡。堡成后、对于在嘉靖廿六年(1547)的陈日晖部众扰境等娄次贼乱起到最大的安民之功。在顺治三年(1646)九月,卢恕散兵达三千多人,由永春进攻龙涓、崇信等里时,我乡民因寨堡之固而无被侵。最为典例是顺治四年(1647)冬,我里内灶陈尔峰之乱,围困我乡寨达半年之久,攻难克;后因判民之传信,被切断三条暗水道。时众智以冇谷撒屋顶、尿泡衣物爆晒日光。使贼心虚难久困、疑系传错信,要出我乡三判民,言我有三系草索之人送出给他们。气把那系草索之三人押在石古寨旁石上杀死,后退兵之。固有石古寨旁的抬(杀)人石之美传。

视频

《盛缘山歌》西坪镇之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