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網絡的圖片

漢字 " 袁 " 有三個意思,一個是作為名詞姓氏講,就是 " 袁姓 " 的意思;二是作為地理名詞講,如 "袁州" 、"袁河"; 此外,袁還可以作形容詞講,意思為 " 長衣的樣子 " 。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袁

拼音; yuán

部首; 衣

字碼; 8881

五筆; fkeu

倉頡; GRHV

鄭碼; BJRH

筆順; 1212513534

字級; 一級(1799)

平水韻; 上平十三元

外文名稱; yuan

筆畫; 10 畫

四角; 40732

Unicode; CJK

字形源流

現在統一規範簡化為"袁"。

yuán 匣紐、元部;雲紐、元韻、雨元切。

商代甲骨文所見是會意字,或從一"又" (手)曳衣,如字形1,或從兩"又" (手)曳衣(其中衣旁上部的止形是又之訛),如字形3,或加注○(初文圓)聲,如字形2。這些形體都是"擐"的初文(參裘錫圭說)。本義是穿衣。《國語·吳語》:"乃令服兵擐甲",玄應《一切經音義》十七引賈注:"擐甲,衣甲也。" "衣甲"即穿甲衣之意。西周金文所見"衣"上部保留了由"又"旁訛變成的"止"旁,○聲移入"衣"內,簡去了"又"旁。石經古文和《說文》小篆、漢隸都承襲了西周金文省"又"的寫法,但"衣"旁上部的"止"已訛得面目全非,並且小篆和漢隸的"止"旁下部筆劃都已與"衣"旁上部的筆劃連為一體。楷書承襲漢隸寫法,平直了筆劃。由於假作他用,復造"擐"字以表本義。

漢語字典

【名詞】

一、姓氏--袁姓

例1:袁紇(我國古代部族名)

例2:袁安,袁紹,袁可立,袁崇煥,袁世凱,袁隆平

例3:袁大頭,指民國初年發行鑄有袁世凱頭像的銀元,也叫 " 大頭"。

二、地理、水文名詞

例1:地名:袁州,江西省西部,屬宜春市;北上袁家,西莊袁家,江西省九江市都昌蘇山鎮。

例2:河流:袁河,古稱"蘆水",發源於武功山,東流宜春、新余、樟樹注入贛江,為贛江水系。

【形容詞】

長衣的樣子

袁,長衣貌。從衣,叀省聲。--東漢·許慎《說文》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申集下】【衣字部】袁 ·康熙筆畫:10 ·部外筆畫:4

《唐韻》雨元切《集韻》羽元切《韻會》於元切,ࠀ�音園。《說文》衣長貌。從衣,叀省聲。

又州名。《篇海》漢宜春縣,隋置袁州。

又姓。《通志·氏族略》袁氏,媯姓,舜後。陳胡公之後裔。胡公生申公,申公生請伯,十八世孫莊伯生諸字伯爰,਻�濤塗以王父字為氏,世為陳上卿。亦作轅。

又作爰,《史記》袁盎,《漢書》作爰。 《韻會》袁從口。俗省作ࡋ�,又作ࡊ�,非是。

說文解字 【卷八】【衣部】袁

長衣皃。從衣,叀省聲。羽元切

說文解字注 (袁) 長衣皃。此字之本義。今只謂為姓。而本義廢矣。古與爰通用。如袁盎、漢書作爰盎是也。王風。有兔爰爰。傳曰。爰爰、緩意。遠轅等字以袁為聲。亦取其意也。從衣。叀省聲。葢從古文叀而省。羽元切。十四部。

書寫筆順

袁字的書寫筆順(阿拉伯數字版):1212513534

袁字的書寫筆順(漢字版)橫、豎、橫、豎、橫折、橫、撇、豎提、撇、捺。

袁氏源流

對於袁氏來源的記述,許多古籍內容差不多一致:袁氏是舜的後裔,出自媯姓。周武王滅商朝以後,追封前代聖王舜的後人媯滿(史稱胡公滿)於陳。胡公之十三世孫轅濤塗賜邑陽夏(今河南太康),以其祖父莊爰的字為姓。袁氏自立姓之後,一直為陳國的大夫。春秋末年,袁僑、袁克都是轅濤塗的後裔。

古時袁、爰、轅、榬、溒、援等字相通。正如《袁樞年譜》所云"一姓有六字五族之異"。據《新唐書·宰相世系》,到秦末時,轅濤塗的裔孫轅告避難與黃河、洛河之間。轅告之少子政,以袁為氏,正式普遍地使用袁姓。

袁姓的第二個來源來自外姓和少數民族的改姓。東漢末,分布在近四川東部及重慶一代的板楯蠻,有杜、朴、袁三大姓巴夷王。袁姓同其他的姓氏一樣,不斷與其他民族的血緣交流。清朝初滿洲八旗中有袁姓,世居瀋陽。到清末民初,旗人融化入漢族,袁姓旗人同樣也回歸了漢族,但其族人中已經混合了滿族的血液。

出自象是黃帝的八世孫,君子之品、生命不息、象載德袁、游袁天下,象是伏羲後裔:中國漢族人,袁姓,帝舜的異母弟,受封於有庳(今湖南道縣北)、後因移民來貴州省遵義市習水縣同民鎮袁國故鄉,祖上有德,歷史以來就姓袁,這就是袁氏。[1]

參考文獻

  1. , 360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