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表演艺术」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行 15: 行 15:
 
 美术家画完了画,就可以放到展览馆去展览了。小说家写完了小说,印出来就可以给读者读了,作曲家写完了曲子就给演奏家去演奏了。这些艺术家与他们的作品是分离的,而演员则不同,演员与角色是一体的。演员假如病了或有别的事,那么,今天的演出就得取消,今天的拍摄任务也一样要推迟,因为演员和他(她)创作的人物是统一的、不可分离的同一个人。
 
 美术家画完了画,就可以放到展览馆去展览了。小说家写完了小说,印出来就可以给读者读了,作曲家写完了曲子就给演奏家去演奏了。这些艺术家与他们的作品是分离的,而演员则不同,演员与角色是一体的。演员假如病了或有别的事,那么,今天的演出就得取消,今天的拍摄任务也一样要推迟,因为演员和他(她)创作的人物是统一的、不可分离的同一个人。
  
 音乐家创造作品运用的工具是钢琴、音符、节奏等等,美术家创造作品运用的工具是画笔、画板和线条、色彩等等,而演员创造人物运用的工具是自己的心灵和身体。这里相同的是,他们都要运用自己全部的知识和修养,去创造他们的作品,并发挥自己对所描绘的世界的理解和认识。因而对他们作品的欣赏和判别时,可以感受到艺术家们本人的思想情操、人生观念、性格和文化修养等的迹象。这些迹象的展现对艺术家们来说并不一定意识到,是不自觉的,但也是难以回避的,可以说是“文”(作品)如其人。
+
 音乐家创造作品运用的工具是钢琴、音符、节奏等等,美术家创造作品运用的工具是画笔、画板和线条、色彩等等,而演员创造人物运用的工具是自己的心灵和身体<ref>[http://www.sohu.com/a/155506396_689880 表演艺术特征:创作者 工具 成品演员身上三位一体],搜狐网, 2017-7-8 </ref> 。这里相同的是,他们都要运用自己全部的知识和修养,去创造他们的作品,并发挥自己对所描绘的世界的理解和认识。因而对他们作品的欣赏和判别时,可以感受到艺术家们本人的思想情操、人生观念、性格和文化修养等的迹象。这些迹象的展现对艺术家们来说并不一定意识到,是不自觉的,但也是难以回避的,可以说是“文”(作品)如其人。
  
 
 但是唯有演员的创造在创造者和创作成果时间,具有一种比其他艺术家与创作成果之间更为水乳交融、血肉相连的特点。文学家在书写小说时,自己的思想感情也会随着情节的波动,随着人物命运的起伏而不断变化。不少作家在作品完成之时,往往由于内心不胜主人公命运的剧烈颠簸而大病一场。比起这些作家,演员在创作中往往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她)每天都要在演出中随着人物的行动而喜怒哀乐。谁在极度悲恸?谁在怒不可遏?谁在乐极生悲?谁在痛哭流涕?是人物,也是演员。这两者是不能分离的!因此,演员不仅要在观众面前创造出人物的外部形象,还要创造出人物的内心世界。而演员依赖的只有自己的身心,别无其他。
 
 但是唯有演员的创造在创造者和创作成果时间,具有一种比其他艺术家与创作成果之间更为水乳交融、血肉相连的特点。文学家在书写小说时,自己的思想感情也会随着情节的波动,随着人物命运的起伏而不断变化。不少作家在作品完成之时,往往由于内心不胜主人公命运的剧烈颠簸而大病一场。比起这些作家,演员在创作中往往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她)每天都要在演出中随着人物的行动而喜怒哀乐。谁在极度悲恸?谁在怒不可遏?谁在乐极生悲?谁在痛哭流涕?是人物,也是演员。这两者是不能分离的!因此,演员不仅要在观众面前创造出人物的外部形象,还要创造出人物的内心世界。而演员依赖的只有自己的身心,别无其他。

於 2020年2月17日 (一) 13:25 的修訂

表演藝術,簡稱演藝,是一種藝術的表現形式,可以從話劇、音樂、舞蹈、歌劇、音樂劇、魔術、雜技、Cosplay等形式表現出來。通常使用兩種方式演繹,一是無語方式,僅用肢體動作表達所要表演的故事;另一種是語言和表演同時進行以達到標準。表演藝術也是中國傳統的藝術[1]

表演藝術和視覺藝術不同,視覺藝術是指本質上是以作品來呈現藝術,而作品是以視覺目的為創作重點,例如繪畫、攝影、版畫和電影等,有關三維立體空間物件的作品,例如雕塑和建築則稱為造型藝術。而表演藝術是以表演者來呈現藝術。

表演者來呈現藝術是表演藝術的一大特點,表演者包括演員、舞者、音樂家、歌手、魔術師等。表演藝術也需要其他相關領域工作者的合作,例如詞曲創作者、劇場技術、編劇等。

表演藝術中有一種稱為行為藝術的項目,其中強調行為藝術者和觀眾的交流。

歐洲的表演藝術可回溯到公元前六世紀的希臘古典時代,像劇作家索福克勒斯等創作的希臘悲劇。在希臘化時代時喜劇也開始廣為流傳。後來到了歐洲黑暗時代,表演藝術挶限在宗教劇,後來文藝復興時強調人文主義思想,在音樂、舞蹈、歌劇都有許多的作品。十八世紀時隨着莫扎特的《費加洛的婚禮》等喜歌劇,大眾開始接觸歌劇。十九世紀時美國的非裔藝術家開始發展爵士樂和藍調。現代舞在二十世紀初開始受到大家的注意[2]

「創作者」、「工具」、「成品」在演員身上是三位一體的。

美術家畫完了畫,就可以放到展覽館去展覽了。小說家寫完了小說,印出來就可以給讀者讀了,作曲家寫完了曲子就給演奏家去演奏了。這些藝術家與他們的作品是分離的,而演員則不同,演員與角色是一體的。演員假如病了或有別的事,那麼,今天的演出就得取消,今天的拍攝任務也一樣要推遲,因為演員和他(她)創作的人物是統一的、不可分離的同一個人。

音樂家創造作品運用的工具是鋼琴、音符、節奏等等,美術家創造作品運用的工具是畫筆、畫板和線條、色彩等等,而演員創造人物運用的工具是自己的心靈和身體[3]。這裡相同的是,他們都要運用自己全部的知識和修養,去創造他們的作品,並發揮自己對所描繪的世界的理解和認識。因而對他們作品的欣賞和判別時,可以感受到藝術家們本人的思想情操、人生觀念、性格和文化修養等的跡象。這些跡象的展現對藝術家們來說並不一定意識到,是不自覺的,但也是難以迴避的,可以說是「文」(作品)如其人。

但是唯有演員的創造在創造者和創作成果時間,具有一種比其他藝術家與創作成果之間更為水乳交融、血肉相連的特點。文學家在書寫小說時,自己的思想感情也會隨着情節的波動,隨着人物命運的起伏而不斷變化。不少作家在作品完成之時,往往由於內心不勝主人公命運的劇烈顛簸而大病一場。比起這些作家,演員在創作中往往有過之而無不及,他(她)每天都要在演出中隨着人物的行動而喜怒哀樂。誰在極度悲慟?誰在怒不可遏?誰在樂極生悲?誰在痛哭流涕?是人物,也是演員。這兩者是不能分離的!因此,演員不僅要在觀眾面前創造出人物的外部形象,還要創造出人物的內心世界。而演員依賴的只有自己的身心,別無其他。

既然演員是用自己的身心去創造人物形象的,他的身體,他的心靈(思想、情感、知識、觀念等等)都是他的創造工具。古語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演員要是沒有一個靈活的形體,沒有悅耳的聲音,沒有豐富的知識和活躍飽滿的思想感情,以及成熟的表演技巧,怎能創造好一個豐富動人的人物形象呢?作曲家不一定自己能唱得多麼好,編劇不一定能演得與演員同樣生動,而演員則要讓觀眾看到這是作者筆下特定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若干年後,觀眾可能對劇情模糊了,對作者名字記不住了,但演員成功創造的某個人物形象,卻在觀眾記憶中留下了深刻印象,永遠磨滅不忘。所以,從「三位一體」的特點來分析,演員是「三位」中的唯一主宰,自創作始至創作終,成敗與否全靠演員的修養與技巧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