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藤菊(学名:Cissampelopsis volubilis)为菊科藤菊属的植物。 [1] 大藤状草本或亚灌木,叶卵形或宽卵形,头状花序盘状,花序梗细,被蛛丝状绒毛,总苞圆柱形,花冠白色,淡黄色或粉色。分布在中南半岛、缅甸、泰国、印度北部以及中国大陆,生长于海拔780米至2,000米的地区,多生于林中乔木和灌木上,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 中文名藤菊
  • 界植物界
  • 门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
  • 纲双子叶植物纲 Dicotyledoneae
  • 亚 纲合瓣花亚纲 Sympetalae
  • 目桔梗目 Campanulales
  • 科菊科 Compositae
  • 亚 科管状花亚科 Carduoideae
  • 族里光族 Senecioneae
  • 亚 族千千里光亚族 Subtrib. Senecioninae
  • 属菊芹属 Erechtites
  • 种藤菊

目录

形态特征

大藤状草本或亚灌木,长3米或更长。茎老时变木质,被疏白色蛛丝状绒毛及有时有疏褐色细刚毛,或多少脱毛。叶卵形或宽卵形,长达15厘米,宽达12厘米,顶端尖或渐尖,具小尖,基部心形或有时戟形,边缘具疏细至粗波状齿,齿端具小尖;叶纸质或近革质,上面绿色,被疏蛛状毛,后变无毛,有时被短刚毛,下面被灰白色密至疏棉状绒毛及有时沿脉被褐色细刚毛;基生5-7掌状脉;叶柄长3-6厘米,粗,或多或少被绒毛,有时被疏褐色细刚毛;上部及花序枝上叶较小,基部心形至圆形,具短叶柄。头状花序盘状,多数,排成较疏至密顶生及腋生复伞房花序,具叉状分枝,花序分枝被疏至密白色绒毛,有时兼有褐色腺毛;花序梗细,长5-15毫米,被蛛丝状绒毛,具基生苞片及3-5个小苞片,苞片及小苞片线形,长3-4毫米,被柔毛。总苞圆柱形,长7-8毫米,宽2-3毫米,具4-5外苞片;总苞片约8,线状长圆形,宽1.5-2毫米,尖,草质,边缘干膜质,外面被疏蛛丝状毛或短柔毛,稀无毛。小花全部管状,8-10个,花冠白色,淡黄色或粉色,长9-10毫米,管部长4-4.5毫米,檐部狭漏斗状;裂片长圆状披针形,长2毫米,尖。花药长3.5毫米,尾部长约为颈部3/4-5/6;附片卵状披针形,花药颈部长狭,向基部略扩大;花柱分枝长3.7毫米,具流苏状短乳头状毛顶端束毛明显且长于侧生毛。瘦果圆柱状,长约4毫米,无毛;冠毛白色,长8-9毫米。[1]

花期10月至翌年1月。

生长环境

攀援于林中乔木及灌木上,海拔780--2000米。

分布范围

产贵州(黄果树)、云南(蒙自、金平、景东、文山、绿春、砚山、河口、龙陵、西畴、麻栗坡)、广东(英德、信宜)、海南、广西(瑶山、龙胜、象县、百色、南宁)。印度东北部、缅甸、泰国、中南半岛及马来西亚也有。

相关的种

革叶藤菊 Cissampelopsis corifolia C. Jeffrey & Y. L. Chen”相关的种有:

腺毛藤菊Cissampelopsis glandulosa C. Jeffrey & Y. L. Chen

岩穴藤菊Cissampelopsis spelaeicola (Vant.) C. Jeffrey & Y. L. Chen

藤菊Cissampelopsis volubilis (Bl.) Miq.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