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蔡申熙(1906-1932),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指揮員,軍事家,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生曾任國民革命軍營長、團長,起義部隊師參謀長,紅15軍軍長、4軍10師師長、中共鄂豫皖軍委副主席、彭楊軍校校長、第25軍軍長等職。其革命生涯雖短暫但轟轟烈烈,成為了革命事業中永恆的豐碑。蔡申熙是紅15軍的主要創始人。

蔡申熙
蔡申熙
出生 中國湖南醴陵縣
國籍 中國
別名 蔡升熙,字旭初
職業 軍事家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蔡申熙 信仰 共產主義
別名 蔡升熙,字旭初 職業 軍事家
國籍 中國 畢業院校 黃埔軍校一期
出生地 湖南醴陵縣 主要成就 參加紅軍多次戰役
出生日期 1906年 逝世日期 1932年10月9日

人物簡介

蔡申熙(1906-1932),中國工農紅軍高級指揮員,軍事家。生於湖南醴陵。1920年入縣立中學讀書,期間與左權、宋時輪等組織"社會問題研究社"。1924年考入廣東陸軍講武學校,後轉入黃埔軍校第一期,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畢業後留校教導團工作,先後參加平定廣州商團叛亂和討伐軍閥陳炯明的兩次東征。1925年7月到國民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任營長。1926年到國民革命軍第四軍任營長,隨部參加北伐戰爭。之後到國民革命軍第二十軍第二師任團長。[1]

1927年8月參加南昌起義。起義後隨部隊南下,途中參加會昌、三河壩等戰鬥,並任葉挺部第二十四師參謀長。同年12月參加廣州起義,任廣州市公安局局長。起義失敗後到上海,在中央軍事部工作。1928年奉命赴江西任江西省委軍委書記,領導開展兵運工作,並爭取羅炳輝率部起義。後任吉安東固革命根據地游擊隊第一路總指揮。1929年11月率部橫渡贛江,攻克峽江縣城。1930年任中央長江局軍委書記,參與組建紅十五軍並任軍長。不久率部東進皖西,攻克太湖縣城。同年12月到達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參加了第一次反"圍剿"作戰。1931年1月率部與紅一軍會師併合編為紅四軍,任第二師師長、鄂豫皖特委委員兼軍委副主席等職,率部參加了磨角樓、新集、雙橋鎮等戰鬥,在戰鬥中右臂負傷致殘。同年5月任鄂豫皖中央分局委員、鄂豫皖軍事委員會參謀長等職。年底任彭(湃)楊(殷)軍事政治學校校長,先後主持了4期教學,為鄂豫皖蘇區培養了大批軍政幹部,並在"肅反"期間對曾中生、許繼慎等幹部進行保護。

1932年7月,因張國燾推行錯誤的軍事指導方針,紅二十五軍在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第四次反"圍剿"作戰中嚴重受損。他於危難之際任第二十五軍軍長,重整部隊參加反"圍剿"作戰。同年9月率部擔負掩護紅四方面軍西撤的任務,10月9日在湖北黃安河口鎮戰鬥中,在腹部中彈的情況下仍堅持指揮作戰,最後壯烈犧牲。

人物事跡

艱苦戰鬥歷程

1927年,當大革命的洪流在長江兩岸勝利奔騰的時候,國民黨反動派在上海、武漢相繼叛變革命,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血染江河。"南昌起義"震撼全國,也振奮鄂東地區的共產黨人;黨中央在武漢召開的"八七"會議,號召舉行"秋收起義",進行土地革命和武裝鬥爭。鄂東的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埋葬好同志的屍骨,擦乾受傷身體的血跡,秘密組織起來,在湖南"秋收起義"的鼓舞下,也發動起義,組織游擊隊,打土豪,分田地。土地革命的烈火,在鄂東、贛北的陽新、大冶、黃梅、廣濟、蘄春、浠水及九江、德安、瑞昌、星子等縣廣大農村中,燃燒起來了。建立蘇維埃政權,組織赤衛隊、游擊大隊和紅軍武裝,南和湘鄂贛、北同鄂豫皖的武裝鬥爭相呼應,造成封鎖長江,爭取大江南北能聯成一片的形勢。陽新的紅色武裝,炮轟長江敵船;鄂東、贛北游擊隊不分晝夜,轉戰長江南北兩岸,使南京、武漢國民黨反動派為之震驚。

1929年8月,活動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由彭德懷同志率領的紅五軍,來到湘鄂贛地區,派其第五縱隊秘密進入陽新、大冶一帶,和當地紅色武裝並肩戰鬥,鞏固擴大了鄂東南根據地。第二年5月,彭德懷同志率紅五軍四個縱隊也來到了鄂東南,帶來了毛澤東、朱德等同志在開闢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時的經驗和建軍思想,打開了鄂東南革命根據地的新局面。

1930年5月,黨中央在上海召集了第一次蘇維埃區域代表會議和全國紅軍代表會議,作了關於紅軍的決議案,要猛烈地擴大紅軍。會後,中央決定成立鄂東特委,以胡梓(又名致民)同志為書記,由中央直接領導。6月,中共紅五軍軍委、鄂東特委在鄂東大冶劉仁八村開會,貫徹黨中央的決議,擴大紅軍。根據黨中央決定,將紅五軍第五縱隊擴大為紅八軍,和紅五軍一起,成立紅軍第三軍團,彭德懷同志任總指揮、滕代遠同志任政治委員。隨後,黨中央命令紅三軍團南下去打長沙。鄂東特委根據黨中央的"猛烈擴大紅軍"要求,將在鄂東蘄(春)黃(梅)廣(濟)三縣在發展游擊戰爭中組成的鄂東遊擊大隊,和紅三軍團留守部隊醫治好的傷員,組編成紅八軍第四縱隊,以參加過開闢井岡山根據地鬥爭的陳奇同志為司令員;又將活動在贛北一帶的紅軍游擊大隊調來陽新,並補充當地赤衛隊員參軍的新戰士,組編成紅八軍第五縱隊,黃剛同志為司令員。隨後兩縱隊共組成行動委員會,由陳奇同志任書記,派往鄂東蘄、黃、廣地區開展游擊戰爭。由於這兩個縱隊的許多戰士來自紅五軍和新組編的紅八軍,故以自稱為"五、八軍"為榮,群眾也跟隨叫"五、八軍"。當四、五縱隊奉命渡江到蘄、黃、廣地區時,正遇上立三"左"傾冒險主義時期。陳奇同志作為兩個縱隊行動委員會的書記,指揮部隊作戰,先進攻有堅固城牆的黃梅縣城失利後,總結經驗教訓,運用避實就虛,避強打弱,打開了許多反動民團據點和敵人守備薄弱的廣濟縣城(至今在黃梅、廣濟兩縣許多老人中流傳着陳奇同志善於用計謀打勝仗的故事)。使得四、五縱隊越戰越強。在敵人盤踞的武穴外圍據點官橋,國民黨川軍郭汝棟部一個連,經過地下黨的工作,加上受紅軍勝利的影響,舉行起義後參加了紅軍。

1930年6月,黨中央派蔡申熙同志來到鄂東陽新太子廟附近鄂東特委所在地,要求鄂東特委組建新軍。這時,紅三軍團已南下去攻打長沙,紅八軍新組建的四、五縱隊,已渡江到蘄、黃、廣地區開展游擊戰爭,留在大冶、陽新一帶的只有當地小游擊隊。儘管如此,吳致民同志和鄂東特委其他領導同志們經過研究決定,將陽新縣沿江游擊大隊劃歸蔡申熙同志指揮。隨後又請示黨中央,決定將活動在鄂東江北蘄、黃、廣地區的紅八軍第四、五兩個縱隊也劃歸蔡申熙同志指揮,組建新軍。並派柯慶施同志前往蘄、黃、廣,向指揮第四、五縱隊的領導人陳奇、黃剛等同志傳達中央關於成立紅十五軍的決定。蔡申熙同志率陽新沿江游擊大隊也北渡長江趕到。從此,部隊一面打仗,一面進行具體組建工作。

蔡申熙同志到了鄂東蘄、黃、廣地區之後,和陳奇、黃剛等同志一起,了解敵​我雙方的各種情況。當時正遇上蔣介石將川軍第二十軍郭汝棟部的主力,調到以武穴為中心的地區,對革命根據地進行"清剿"。他們組織反動豪紳地主的民團武裝,利用封建宗族策劃分裂農民隊伍,使許多地方發生農民反水,出現許多以戶族為首的反動據點和反動武裝,對根據地實行燒殺搶掠,情況非常嚴重;另一方面,執行立三路線的中央長江局要正在組建的紅十五軍實現"截斷長江"的任務,以達到"會師武漢"的戰略目標。當時第四、第五兩個縱隊,人槍較少,還只能進行小規模的運動戰。蔡申熙同志來到之後,既要執行當時黨中央的"戰略任務",又要從實際情況出發,為組建紅十五軍進行一系列的戰鬥,情況十分艱難困苦。

9月26日,在蔡申熙同志指揮下,在當地游擊隊、赤衛隊配合下,打開了敵人守備薄弱的皖西宿松縣城。城內群眾放鞭炮、貼標語、掛紅旗歡迎紅軍入城,並送茶送飯慰勞紅軍。當時快要過中秋節,群眾送來很多月餅,有的月餅象斗笠那樣大,大家吃個飽。這次繳獲長短槍百餘支、迫擊炮兩門,解救了很多被敵人抓去的黨員和群眾,鎮壓了反革命地主豪紳。最大的收穫是沒收了五萬餘斤官鹽、一萬多斤食糖,還有布匹、中西藥、煤油、紙張等物資,組織群眾搬運了三天兩夜。紅軍打開糧倉,把糧食分發給窮苦貧民。特別是分給群眾食鹽,打破了國民黨反動派對革命根據地的封鎖。黃梅各鄉群眾,紛紛開會慶祝。接着應廣濟縣委的要求,由陳奇同志指揮,採取智取辦法:一面從水上包圍廣濟縣最頑固之反革命據點六村,一面運用計謀偽裝國民黨援軍進入據點內火攻,內外夾擊,摧毀了這一頑固村寨群,打擊了敵人的反動氣焰。接着又在乘勝智取蘄春重鎮漕河後,北上攻進當時屬皖西的英山縣城。部隊士氣非常高昂。當時,黨中央在武漢的長江辦事處傳達中央命令,要求紅十五軍渡江去攻打南潯鐵路,進攻九江。為執行中央的命令,部隊一度攻入長江要塞田家鎮,準備渡江。這時發現大量敵人正在長江南岸各渡口大肆燒殺,濃煙蔽空;敵人又從武穴開來兩條軍艦封鎖長江,南渡長江已無希望。蔡申熙同志和陳奇等同志研究,從實際情況出發作出決斷,不能在敵人的長江要塞久留,立即回師北上,再次進攻廣濟縣城,守敵川軍和縣保安隊丟槍投降,殘敵逃往武穴。這次戰鬥繳槍二百餘支、子彈幾十箱,士氣為之大振。

自從蔡申熙同志來指揮這支部隊之後,他和陳奇、黃剛同志在一起,打宿松、打六村、打廣濟、打漕河、打英山,連戰皆捷,軍威大振。在當地的黨和蘇維埃政府領導之下,發動青年農民們踴躍參軍,出現了父母送子、青年婦女送郎參軍的情景,還有遠道前來參軍的,部隊迅速擴大。這就為紅十五軍的正式成立在政治上、軍事上、組織上和物質上舉行了奠基禮。10月16日,在黃梅縣考田山沖吳祥村,召開了萬人以上的群眾大會,宣布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五軍正式成立。真是光陰似箭,這已是五十五年以前的事了。

嚴峻考驗中成長

紅十五軍正式成立之後,正遇上蔣介石在調集十萬大軍對中央革命根據地"圍剿"的同時,又調集數萬的兵力向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發動"圍剿"。由於處在分散的農村環境,紅十五軍還不知道局勢如此嚴重。9月24日在上海由瞿秋白、周恩來同志主持召開的黨的六屆三中全會上作出決定,停止執行立三同志的"左"傾冒險主義路線。當時因通訊和交通條件限制,中央的決定未能很快傳達到。所以,紅十五軍正式成立之後,就決定再次攻打黃梅縣城。當部隊和赤衛隊向縣城開進的夜晚,正遇上滂沱大雨,各部隊之間失去聯繫,先頭部隊在拂曉前攻進了西門,後續攻北門的部隊卻未跟上,只好撤出戰鬥,迅速轉向西邊蘄春縣重鎮的敵人據點張家bàng@②,採取夜間偷襲。戰鬥打響之後,才發現敵人增加了兵力,只打開了敵人的武器彈藥庫,奪得一部分槍枝彈藥,未能達到預期戰果而迅速轉移陣地。蔡軍長、陳政委和其他領導同志及時總結經驗,率部向蘄春與黃梅接界的桐梓河奔襲(這是敵人深入山區很孤立的一個據點),一舉殲滅鄂東敵人主力第十三師夏斗寅部隊的一個營;又繼續揮軍東進皖西,與原定要編入紅十五軍的中央皖西獨立一師第五團(前身為英蘄游擊支隊)會合,將該團正式編入紅十五軍。然後,突然襲擊沒有堅固城牆設防的太湖縣城,先圍殲城外敵人據點楓香驛的守敵一個連,在追擊中攻入太湖縣城,為部隊補充了部分冬衣,振奮了士氣。

部隊回師黃梅考田山沖根據地休整。蔡軍長、陳政委領導大家分析形勢,認為九江、武穴都有敵人重兵扼守,還有敵軍艦巡邏封鎖長江,根據黨中央要求渡江南下已不可能。此時,已知道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主力紅一軍,在黃安、麻城、新洲地區打了幾個大勝仗,正在進行反"圍剿"的戰役。蔡、陳二位首長決定,留下一個連,保護留守處的修械所、紅軍醫院的傷員。部隊實行輕裝。當時我們這些紅軍戰士十分艱苦,沒有棉被背包,只有隨身穿的袷衣,宿營時只能靠向群眾借稻草鋪蓋。在軍首長指揮下,於12月初,我們攀越崎嶇的重山峻岭,在寒風掃落葉的初冬季節,向西北方向轉戰,尋找我們的老大哥主力紅軍第一軍,希望得到一些補充,以便並肩協同作戰,粉碎敵人對根據地的"圍剿"。部隊一面北進,一面戰鬥,打擊和消滅沿途許多反動地主民團武裝,瓦解、爭取一些會道門、地方武裝。到了豫皖邊地區,我們決定打皖西重鎮金家寨。由於到新區作戰,情報沒有弄準確,誤認為城裡敵人只有一個營,實際上是安徽省國民黨反動派陳調元部的一個旅。加之,我們封鎖消息不嚴,當我軍先頭部隊攻入城裡,反而遭到敵人的伏擊。軍首長發現後,迅速撤出戰鬥。這次作戰失利,部隊受到一些損失。部隊轉移到南溪後召開了戰評會,消除了戰士們因一時失利產生的消極情緒。陳奇政委在會上傳達黨中央新的決定精神:停止打大城市的冒險計劃;紅一軍與紅十五軍合編為紅四軍,集中兵力,粉碎敵人"圍剿";蘄、黃、廣地區今後也劃歸鄂豫皖邊區。大家聽了,戰鬥情緒又高漲起來。會後,通過地方黨和政府的領導,擴編了一些縣的獨立團和游擊隊,部隊繼續擴大,並決定向西面黃、麻地區轉戰。後來才知道,鄂豫皖特委原計劃要紅一軍向蘄、黃、廣地區發展,跟紅十五軍會師,擴大這一地區根據地,後來知道我們已離開這一地區,就放棄原來計劃,改向皖西方面去。當時通訊聯絡條件差,兩支部隊未能相遇。

在行軍途中,我們很少看到蔡軍長騎馬,總是看到他手上拄着一根很光滑的棍子,背着一隻駁殼槍,掛着望遠鏡。他常和戰士們在一起走,和連隊幹部、戰士們邊走邊談,了解部隊的思想情況。當時戰士們遠離蘄、黃、廣家鄉,又正是冬天,遇上大雪紛飛,衣服單薄,許多戰士想家。到了宿營地,他向大家講話,引用《國際歌》中"起來,饑寒交迫的奴隸"的唱詞來激發大家的鬥志。

12月中旬,紅十五軍全體指戰員冒着冬季嚴寒,經過長途轉戰,來到黃安地區。當時,許多戰士還未穿上棉衣,光腳穿着草鞋,每人平均只有子彈三粒。當敵人以為紅一軍主力還在皖西作戰時,紅十五軍一舉攻入黃安敵人重要據點河口鎮。雖然地方部隊配合不力,仍然打了一個勝仗。然後,趕到七里坪,經過兩晝夜的激烈阻擊戰,打退敵人數次進攻,掩護了鄂豫皖特委機關順利轉移。這時,遇到十分困難的情況:由於黃麻地區是敵人"圍剿"的主要目標,而紅一軍主力在皖西,敵人大軍壓境,包圍和占了根據地的許多地方;紅十五軍的到來,又使糧食供應發生困難。地方有的領導同志主張將全軍分散到各縣打游擊,以口就糧。部隊部分領導同志聽說這些情況後,認為這裡養不起軍隊,就主張打到其他根據地去!當是由中央派來主持鄂豫皖臨時特委工作的曾中生同志,親自到部隊,和蔡申熙、陳奇等同志反覆研究。曾中生同志認為前兩種意見都不正確,正確的方針是抓緊整頓部隊,集中兵力,突破敵人的包圍,按黨中央的決定,與紅一軍會師。經過曾中生同志和蔡申熙、陳奇等同志向部隊進行了思想動員和組織工作,進行了整頓,統一了認識。然後組織突圍,向福田河進擊,一舉消滅敵人數百,打了一個勝仗,繳獲大批物資彈藥,突破包圍轉戰到外線,在商城縣南面長竹園,與我們盼望很久的老大哥紅一軍會師了。在鄂豫皖特委領導下,兩軍正式合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黨中央新派來軍長曠繼勛同志、政委余篤三同志,任命堅持鄂豫皖游擊戰爭有豐富戰鬥經驗的徐向前同志為參謀長、曹大駿同志為政治部主任。全軍共一萬二千餘人,編為第十、第十一兩個師。十師師長蔡申熙、政委陳奇,十一師師長許繼慎、政委龐永俊。合編後,經過幾天整訓,部隊的戰鬥力大為提高,戰士們一個個磨刀擦槍,要求打仗,戰鬥情緒非常高昂。

由於根據地軍民團結一致,奮力反擊,經過一個多月的苦戰,敵人損失五千餘人,被迫採取守勢。紅四軍組編之後,立即轉入反攻。一打磨角樓,攻城打援,消滅敵人五百餘人。二打新集(今河南新縣),敵人雖有兩丈高的城牆作依託,但後來我們採用把幾百斤炸藥用棺材裝進,推到敵人城下坑道中爆破的方法,終於將城牆炸開。隨着一聲震天巨響,部隊衝上炸塌的城牆,全殲敵人千餘人,使鄂豫與商城以南聯成一片。這是紅軍較早以工兵掘進爆破城牆的成功的戰例。三打平漢路上李家集、柳林車站,冒雪截獲敵人一列兵車,斃俘敵軍兩千餘人。這次奇襲打痛了敵人,敵人集中優勢兵力尋我軍主力決戰,妄圖消滅我軍,我軍在平漢線廣水站以西雙橋鎮,集中全軍優勢兵力,圍殲其最突出孤立的岳維峻師,斃敵上千,俘虜五千餘人。十師師長蔡申熙在這次戰鬥中指揮主攻部隊,胳膊負傷,不下火線,直到全殲敵人,活捉敵師長岳維峻。經過這幾次戰鬥,粉碎敵人第一次對鄂豫皖根據地的"圍剿",根據地更加鞏固和擴大了。蔡申熙同志因胳膊負傷致殘,留在後方擔任彭(湃)楊(殷)軍政幹部學校校長。

為理想而獻身

1931年11月間,根據黨中央決定,在鄂豫皖根據地,成立紅軍第四方面軍,黨中央任命徐向前同志為總指揮,陳昌浩同志為政治委員。全軍三萬餘人,轄紅四軍、紅二十五軍。為粉碎敵人的第三次"圍剿",紅四方面軍主動向外線出擊,先發起黃安戰役,前後共殲滅敵人一萬五千餘人。1932年1月,發動對商城、潢川戰役,殲滅敵人五千。從3月底開始,歷時四十八天,在皖西進行了蘇家埠戰役,殲滅敵人三萬餘人。6月又進行潢(川)光(山)戰役,殲敵近萬。鄂豫皖根據地更加擴大,發展到全盛時期。可是,王明新的"左"傾冒險主義的中央,卻派張國燾到鄂豫皖根據地掌握了黨、政、軍領導大權。1932年五、六月間,蔣介石親自兼任鄂豫皖三省"剿匪"總司令,調動包括他的嫡系部隊在內約三十萬大軍,對鄂豫皖的紅軍進行"圍剿"。當時,張國燾不聽周恩來、毛澤東、朱德、王稼祥等領導同志的電示,採取"誘敵深入"、"各個擊破"的方針;又不聽徐向前同志的意見,先是不顧紅軍疲勞要求"繼續進攻",隨後在敵人大軍進攻面前,採取消極死守,使紅軍處於非常被動的地位。這時在東線作戰的紅二十五軍在守衛皖西霍丘縣城時,死守縣城,和敵人硬拚,造成很大傷亡。在緊急情況下,派蔡申熙同志接任軍長,進行運動作戰,採取避實攻虛的戰術,才爭取了主動。可是,根據地在敵人以優勢兵力步步推進的戰術進攻下,迴旋餘地已經很小,蔡申熙同志建議,轉戰向平漢路西有紅三軍活動、有群眾基礎的隨縣、應山、棗陽等縣山區,然後在有利條件時再打回來。這個建議,在當時未被採納。後來形勢更為困難時,雖然採納了蔡申熙同志的建議,卻又倉促決定轉向平漢路西的桐柏山區。

1932年9月,當紅四方面軍向西線黃、麻地區轉戰,到達黃安河口鎮以東地區時,敵人兩個縱隊又兩個師圍追上來,紅二十五軍一部為掩護大部隊突圍轉移,蔡申熙同志指揮掩護部隊作戰,負了重傷,仍然坐在擔架上繼續指揮,表現了一個共產黨員獻身於共產主義事業不怕犧牲的精神。他因流血過多,為共產主義理想獻出了最後一滴血。他犧牲時只有二十八歲,是我們紅軍戰士的模範。正如徐向前同志在他寫的《歷史的回顧》中說的:"蔡申熙同志是紅十五軍的主要創始人之一,對鄂豫皖紅軍的建設和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他不僅具有戰略家的膽識和氣度,而且在歷次戰役戰鬥中機智果斷,勇猛頑強,因而在紅四方面軍中有很高的威望。在河口鎮地區作戰中,他身負重傷後躺在擔架上仍指揮戰鬥,直至堅持到勝利,充分表現了一個傑出紅軍高級指揮員的責任感和無畏精神。他的犧牲,是紅四方面軍的重大損失,大家都很難過。"

主要貢獻

1932年7月,因張國燾推行錯誤的軍事指導方針,紅二十五軍在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第四次反"圍剿"作戰中嚴重受損。他於危難之際任第二十五軍軍長,重整部隊參加反"圍剿"作戰。同年9月率部擔負掩護紅四方面軍西撤的任務,10月9日在湖北黃安河口鎮戰鬥中,在腹部中彈的情況下仍堅持指揮作戰,直至壯烈犧牲。

徐向前元帥在《歷史的回顧》一書中這樣寫道:"蔡申熙同志是紅15軍的主要創始人,對鄂豫皖紅軍的建設和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他不僅具有戰略家的膽識和氣度,而且在歷次戰役戰鬥中機智果斷,勇猛頑強,因而在紅四方面軍中有很高的威望。"

人物評價

組織評價

蔡申熙同志在他短暫的革命生涯中,表現出堅定的革命信念、高尚的思想品德和優良的作風,體現了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高風亮節。他對黨忠心耿耿,對革命事業無限赤誠,具有遠大的革命理想和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他堅持原則,光明磊落,維護團結,能上能下,具有堅強的黨性。他熱愛人民,關愛部屬,平易近人,從不居功自傲,深受廣大官兵和群眾的敬佩與愛戴。

徐向前語

徐向前曾對中國工農紅軍傑出指揮員、軍事家蔡申熙給予高度評價:"蔡申熙同志是紅十五軍的主要創始人之一,對鄂豫皖紅軍的建設和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他不僅具有戰略家的膽識和氣度,而且在歷次戰役戰鬥中機智果斷,勇猛頑強,因而在紅四方面軍中有很高的威望。"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