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泛蓝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重定向自蓝营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泛蓝,也称蓝军、蓝营、泛蓝阵营,是对中国国民党意识型态相近的各种团体之总称,目前包含中国国民党、新党、中华统一促进党等,广义的泛蓝阵营也包括、亲民党无党团结联盟等泛橘阵营。

“泛蓝”这个词汇用于2000年中华民国总统大选之后的台湾政坛,最初是由新党元老高新武所发明的名词,后由同党籍的谢启大在媒体大力宣传,指称国民党以及由其分裂产生的新党与亲民党(2000年至2012年属于泛蓝);新党、亲民党皆源自国民党且意识形态皆与国民党相近,国民党以青天白日旗做为党旗,主要颜色蓝色,因此媒体权宜性地统称之为泛蓝。后来被各界广为接受使用,并扩大及于上述三党的支持者和政治立场相近的民间团体,在此之前1990年代的近义词为“泛国民党”,泛蓝的主要竞争对手为泛绿。

泛蓝是一种概略的政治意识形态,而非严谨具体的政治主张。个别政党、社团与个人之间的实际政治理念有程度不等的差异。大体而言,泛蓝阵营与泛绿政见相左,共同的主张为反对台湾独立、宣扬三民主义、强调中华文化传承。

大多数泛蓝强调“既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捍卫中华民国、以及提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其中的“本土派”有华独或独台主张,而“统派”则主张一中同表,认为两岸应签署和平协议,实现中国的和平统一,共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泛蓝或泛绿皆非正式的组织,各党派也不曾实际筹组联盟,在政治操作上分合不定,又因各自理念的差距(主要是对统独问题坚持的程度)而有“深蓝”或“正蓝”以及“浅蓝”或“淡蓝”之分,此一概念广泛引申,“泛蓝支持者”、“蓝营群众”、“蓝军”,还有“蓝委”,甚至“蓝皮绿骨”[1]

由来

1994年(民国83年),以时任立委赵少康、郁慕明等为主的中国国民党次级团体“新国民党连线”脱离国民党,成立新党。

1996年(民国85年),首次中华民国总统直接选举,新党作为在野党,曾和民主进步党合作推动二月政改。

2000年(民国89年)总统选举,蓝营败选失去政权后,脱党参选的前台湾省长宋楚瑜脱离国民党成立亲民党。

2000年(民国89年)总统选举,时任副总统连战继因总统选举失败之后,经国民党党内选举而继任辞去党主席的前总统李登辉,而成为党主席,蓝营兴起失去政权后的反思,并谋定组织再造,蓝营在2000年台湾总统大选败选首次成为在野党,但在立法院一直仍是过半并握有多数席次。

2003年(民国92年),连战与宋楚瑜结合竞选次年的总统大选,仍以些微差距败选,但在立法院一直仍是过半并握有多数席次。

2008年(民国97年)国民党提名的马英九分别于2008年中华民国总统选举、2008年中华民国立法委员选举中赢得选战,蓝营重新取得执政权。

2012年(民国101年)2012年中华民国总统选举、2012年中华民国立法委员选举中赢得选战,蓝营延续执政权。

2012年(民国101年)2012年立法委员选举后,新党泡沫化并宣布将重新思考与国民党的关系,亲民党也不再和国民党合作且在诸多事务上与泛绿阵营有所合作。

2014年(民国103年)2014年中华民国地方选举中败选。

2015年(民国104年)原国民党中常委、立法委员徐欣莹宣布脱离国民党建立民国党,2019年并入国会政党联盟。

2016年(民国105年)2016年中华民国总统选举、2016年中华民国立法委员选举败选之后,原有统称为蓝营的势力已严重受挫。不管是中央、国会、地方执政权力版图皆遭受前所未有的倒退,蓝营立法院首次无法过半,成为最大在野党[2]

视频

泛蓝 相关视频

“双城论坛”大获成功,蓝营大胆建议:绿营执政的县市也能试试
蒋万安一改往日形象冲在最前线,变蓝营“战神”,成绿营攻击目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