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蒙古帝国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原图链接蒙古帝国版图的扩张
蒙古帝国
原文名 ᠶᠡᠬᠡ
ᠮᠣᠩᠭᠣᠯ
ᠦᠯᠦᠰ
信仰 腾格里信仰萨满教),后一些可汗分别改宗藏传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其他在蒙古帝国流行的宗教

蒙古帝国(英语: Mongol Empire ),正式国号为大蒙古国,是一个横跨欧亚两洲的全球帝国,也是历史上邻接版图最辽阔的国家。蒙古人武力兴盛的时期曾发动三次蒙古西征,在1259年蒙哥汗在位时期,疆域一度达到鼎盛,约2400万平方公里[1],但是一年后由于蒙哥汗去世所引发的内战,导致帝国开始分裂瓦解,蒙古人对于欧亚大陆的影响力也逐渐式微。

原图链接蒙古帝国:蒙古国九白纹章

蒙古帝国由蒙古人铁木真(成吉思汗)于1206年在斡难河边建立,国号“大蒙古国”。据《蒙古秘史》,其创始于斡难河河源,通常认为创建时间约为铁木真征服蒙古高原各部落(塔塔尔、泰赤乌、蔑儿乞、乃蛮、克烈、汪古部、以尼伦和迭列斤两大部落组成的蒙兀王国)、始有“成吉思汗”之称号时的1206年。

原图链接成吉思汗

蒙古帝国建立后屡次对外扩张,成吉思汗在位时开始征伐西夏金朝西辽花剌子模等国,其继承人又经过两次大规模的西征,至1259年蒙哥去世前已占领包括蒙古高原中国西北西南东北华北中亚西亚以及东欧在内的广大地域。

原图链接成吉思汗时期的蒙古帝国版图

第一次西征(1219-1221/1223)于成吉思汗领在位时发动并为主帅,灭西辽花剌子模亚美尼亚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并越过高加索山击破钦察人各部。

第二次西征(1236-1242)于窝阔台汗在位时期发动、以拔都为主帅,先后征服伏尔加保加利亚、保加利亚人的卡马突厥国,进而灭亡位于东欧平原基辅罗斯,而后击溃波兰王国神圣罗马帝国联军、大败匈牙利王国保加利亚第二帝国,前锋远达当时意大利威尼斯共和国达尔马提亚、原南斯拉夫地区的拉什卡

原图链接金帐汗国

第三次西征(1256-1260)于蒙哥汗在位时发动、主帅为旭烈兀,灭亡了木剌夷(暗杀组织)、两河流域阿拔斯王朝,以及叙利亚阿尤布王朝(蒙古军短暂占领叙利亚,后被新兴的马木路克王朝驱逐)。蒙古帝国在三次的西征中共侵吞40多个国家。

原图链接蒙古帝国与日本的战争

然而,蒙古汗国在1260年忽必烈阿里不哥的争位战后走向分裂。尽管忽必烈于1264年击败阿里不哥,其所主张的对于“蒙古大汗”之位的继承权并没有获得一致承认;原属大蒙古国的术赤后王封地、察合台后王封地、窝阔台后王封地和忽必烈之弟旭烈兀的封地取得事实上的独立地位,被称为四大汗国;其他一些蒙古帝国时期建立的小型汗国多依附于四大汗国。

原图链接1259年的大蒙古国

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自称“蒙古大汗”。1279年大元灭南宋。自此元朝控制领地包括今中国大部地区和蒙古高原。实际处于独立地位的蒙古四大汗国(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儿汗国[注 1])与元朝之间互不统属,战争不断,直到元成宗时期才终于获承认元朝皇帝为蒙古大汗、据宗主地位,之后四大汗国的疆土又陆续经历演变。

原图链接忽必烈

最后一位元朝皇帝元惠宗被建立明朝朱元璋于1368年驱逐出中原,其政权存在于蒙古高原地区,史称北元。北元亡于1388年或1402年[注 2],由鞑靼部瓦剌部的首领先后继承“蒙古大汗”称号,但是其统治范围没有再超出过蒙古高原;其后明朝长期和察合台汗国和钦察汗国及其他的小汗国同时并存,直到17世纪蒙古人建立的主要汗国均致灭亡。

最后一任蒙古大汗察哈尔部林丹汗后金皇太极击败,其子额哲后来归降皇太极,漠南蒙古诸部于1636年3月聚沈阳,承认皇太极为大汗、统辖漠南蒙古诸部,“蒙古汗国”历史正式结束。

原图链接蒙古帝国概况

蒙古源流

原图链接蒙古帝国诸汗国

源出室韦

蒙古之名,最早见于唐代。时在狃越河(即今洮儿河)以北,西至俱轮泊(今呼伦湖)周围,东至那河(今嫩江),北至黑龙江的地域内,分布着许多许多被统称为“室韦”的大小部落。这些部落中有一大部称为蒙兀室韦,居于今大兴安岭以北、额尔古纳河下游以南。13世纪蒙古人自己的传说把自己的祖居地仍称为“额尔古纳昆”,与古代史专记载相印合。南宋洪皓《松漠记闻》首次指出:“盲骨子,《契丹事迹》谓之朦古国,即唐之蒙兀部。”

室韦诸部,本以渔猎为业。至唐末始越大兴安岭至其西草原,渐习游牧。随部落分衍,所占地盘逐渐扩大,有一部渐至三河之源的不儿肯山(即肯特山),成吉思汗所属之乞颜(Kiyat)部即属此部分。

苍狼白鹿

根据《蒙古秘史》,苍狼白鹿生下了蒙古人先祖巴塔赤罕,传至十一代,有子二人传到第十一代,有兄弟二人,兄都蛙锁豁儿有四子,迁移出去成为朵儿边部(Dorben,意为四);弟朵奔篾儿干娶豁里秃马惕部女子阿阑豁阿为妻,生二子,其后裔各成一部。

朵奔死后,阿阑豁阿感天光而孕,又生三子,长不忽合塔吉,后裔为合答斤部(名见《金史》,作合底忻),次不合秃撒勒只,后裔为撒勒只兀惕部(名见《金史》,作山只昆,元代又译散只兀,珊竹);幼子孛端察儿,后裔为孛儿只斤部,从这一支又分衍出约二十个氏族或部落。孛端察儿就是成吉思汗的十世祖,《元史·宗室世系表》称为“始祖”。

阿兰豁阿感天光所生三子之后裔称为“尼伦蒙古”,即蒙古的尼伦部,其他则称迭列斤蒙古。前者为蒙古人中高贵者,其中当然以黄金家族最为高贵,而后者则为一般蒙古人。这两部分人是为蒙古的正源。

蒙古帝国前草原上生活的其他几个其他部落是:克烈部汪古部乃蛮部塔塔儿部蔑儿乞部等。

  • 克烈部:是辽、金生活在蒙古高原突厥部族。九世纪中叶随黠戛斯南下的谦河地区部落,是回鹘汗国灭亡以后留居本土的遗民,辽金时期的突厥部族。任何有关蒙古人起源的传说也与克烈无关。其居地在土拉河黑林、鄂尔浑河与克鲁仑河之间。亦或译作克列夷、怯烈、怯里亦、客列亦惕、凯烈等。《辽史》称之为“阻卜”或“北阻卜”,亦作“达旦。
  • 汪古部:古代文献记载一般把汪古部记为沙陀突厥的后裔。

蒙兀王国

在辽代,蒙古各部为契丹皇朝大辽的臣民,受辽朝直接统治。1125年,金灭辽,并大举南下,攻克北宋都城汴京,掳徽、钦二帝(参见靖康之耻);然后继续挥兵南下,直捣临安。南方战事紧急,金军虽然捷报频传,却也无暇北顾。于是蒙古草原上的孛儿只斤部落酋长合不勒趁机脱离辽朝自立,拓土开疆,威势日盛,附近各族于是在1127年推举他为蒙古部长,遂称“合不勒汗”。

不久,金太宗完颜晟宣召他入朝,席间合不勒汗酒醉失态,冒犯龙颜,自此便与金廷构隙(实际上,金廷一直为蒙古势力崛起感到不安)。合不勒汗回国后,金使前来诱他投降,他一怒杀死来使,整兵抗金。金廷先遣胡沙虎往讨,大败而还。适逢金太宗逝世,熙宗即位。合不勒汗起兵连寇金边,陆续攻取了金朝的西平河北等二十七团寨。金朝既而又遣名将兀术(完颜宗弼)出征蒙古,两年未分胜负,于1148年与合不勒汗议和,割二十七团寨,岁给衣食,并册封合不勒为“蒙兀国王”。

合不勒死后,王位传于堂弟俺巴孩。金国由于内部虚弱,急切地想要削弱蒙古人的力量,遂决定在蒙古与塔塔儿(可能并非今日之“塔塔尔族”)两部落之间构隙。时塔塔儿部落的一个巫医疗死蒙兀部落一亲眷,被俺巴孩族人斩首。塔塔儿人兴兵复仇,战败,遂佯装乞和,借机掳走了俺巴孩父子数人。为发泄怨气,塔塔儿人竟将俺巴孩钉在木驴上游街,最后俺巴孩惨死。两族从此结下恩怨(一说“巫医事件”发生在合不勒汗时期,后俺巴孩即位,与合不勒的一个儿子一起带女儿去塔塔儿部联姻,结果途中被捕,被送交金廷,被金廷钉死于木驴)。

俺巴孩汗死之前,曾遗命其子合达安为其:“今后以我为戒,你们将五个指甲磨尽,便坏了十个指头,也与我每报仇。”[2]。其继任者忽图剌汗(合不勒汗第四子),与合达安发起复仇战争。战争中忽图剌汗之侄也速该崭露头角,击败了塔塔儿人。他的妻子诃额仑在战斗中生下了一个孩子,此时正好俘获一个叫帖木真兀格的敌方将领。为了纪念这次的胜利,也速该为这个孩子取名为铁木真[注 3],即后来的成吉思汗

1170年,也速该死于一场宴会,蒙兀王国遂分崩离析。也速该之子铁木真也逃亡。

成吉思汗时期

公元1206年(金章宗泰和六年,宋宁宗开禧二年)春天[3],铁木真获得尊号“成吉思汗”,建国于漠北,国号“大蒙古国”。

蒙古人是塔塔尔、泰赤乌、蔑儿乞、乃蛮、克烈、汪古部、以尼伦和迭列斤两大部落组成的蒙兀王国人的后代,12世纪初期之后,蒙古各部逐渐迁徙到蒙古高原,10世纪到12世纪,蒙古高原先后被于辽朝(契丹)统治和有时臣服于金朝,至1200年左右,随着金朝的逐渐衰落及蒙古势力的逐渐强盛,蒙古不再向金朝进贡,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在斡难河(今鄂嫩河)源头召开库里尔台大会,即蒙古大汗位,号“成吉思汗”,国号“大蒙古国”(Yeqe Mongɣul Ulus)。

成吉思汗还颁布了大扎撒,作为蒙古帝国的成文法典,是世界上最早的宪法性文件[4]。蒙古帝国的组织是十户、百户、千户、万户、十个万户组成一,十旗组成一,十路组成一州,十州一国。

1205年、1207年、1209年—1210年,铁木真率军三次征伐西夏,迫西夏国王李安全臣服,后在1211年—1213年、1214年—1219年再次派遣一支蒙古军队征伐西夏。

1211年八月,蒙古帝国倾国之力的九万军队进攻金朝并在野狐岭战役击溃金兵之后,在隔年倾国之力兵分三路攻入金朝内地,并在1213年—1214年迅速攻占了当时金朝的河北西路(真定府、大名府)、河东北路(大同府、太原府)、河东南路(平阳府)、河北东路(宣德府、河间府、彰德府)、山东西路(济南府)、山东东路(益都府)、北京路(大定府)、东京路(锦州府、辽阳府),占领后进行了屠杀(投降归顺的除外);其余的州府县亦均被攻占,并在1213年和1214年两次率军围困金中都(今北京市)。

混乱中,金朝皇帝卫绍王完颜永济在1213年被杀,新立的皇帝金宣宗于1214年由于从霸州运送救援粮饷到中都的军队在河间府被蒙军截击,宣宗觉得中都不保了,于是宣布迁都开封,木华黎统帅的蒙古军最终于1215年5月31日攻占金朝旧都中都城。成吉思汗在此得到契丹人谋士耶律楚材的归顺。后来耶律楚材成为蒙古帝国的税务官和宰相。

1218年,蒙古为了要消除敌人屈出律(时为西辽最后一任实际统治者),于是派遣哲别出兵二万征灭被屈出律篡位的以伊犁河流域河谷伊塞克湖纳伦河河畔的虎思斡耳朵(今托克马克)为首都的西辽政权。

1217年,由于花剌子模沙朝边境城市讹答剌的城主海儿汗亦纳勒术私自扣留并处决了铁木真的大蒙古国派遣去十余人的商队,当时正在东亚进行蒙古金朝战争的铁木真原本不计划征发侵灭花剌子模沙朝,于是铁木真再次派遣了以一个正使和两个副使组成的使节团再次前去花剌子模沙朝要求当时的沙阿阿拉乌丁·摩诃末调查此事和惩罚凶手海儿汗亦纳勒术,但是这一次由于当时花剌子模沙朝的沙阿阿拉乌丁·摩诃末的母亲—康里人—图儿干合敦在旧都玉龙杰赤令立朝廷,企图干预国政,并且海儿汗亦纳勒术图儿干合敦的侄子,所以沙阿阿拉乌丁·摩诃末也无法管制,于是海尔汗亦纳勒术再次自作主张,处决了这一次铁木真再次派遣去的以一个正使和两个副使组成的使节团的两个副使以外的所有成员,并烧掉了副使的胡须,于是铁木真决定暂缓东亚的蒙古金朝战争,故成吉思汗在1217年筹备多时之后,亲自统率十万大军在1219年底—1221年期间征伐侵灭花剌子模蒙古征服花剌子模)(今中亚河中地区阿富汗一带),攻占四十个主要城池。

花剌子模沙阿阿拉乌丁·摩诃末在1220年被惊吓而逃至里海东岸的孤岛病死。1220年铁木真派遣手下两员大将哲别速不台统帅25000人的蒙古军从撒马尔罕州出发,继续向西进军,攻占了诸如:克里米亚苏达克城〔今乌克兰克里米亚苏达克〕、奥可斯、木鹿、苏萨、纳西切万、比特利斯、阿尔吉斯、蔑剌合、迪亚巴克尔、埃尔比勒地区、刚加、尼西比斯地区、阿尼、卡尔斯城、锡瓦斯、额尔哲鲁木城、埃尔津詹、托卡特、开塞利城、起剌特、阿米德、保加尔人的卡马突厥国、蔑怯思城赞瞻、剌夷〔今德黑兰之南)、蔑剌合、图斯、可疾云、西模娘〔今伊朗德黑兰省塞姆南)、沙马哈、屠杀,投降归顺的除外,和进攻当时高加索的亚美尼亚王国、格鲁吉亚王国、阿塞拜疆王国、罗姆苏丹国(1221—1222年)、之后哲别和速不台统帅的25000人的蒙军折转北向逾越太和岭(今天叫做高加索山)的打耳班关隘,进攻当时的钦察人和保加尔人的卡马突厥国、并在迦勒斯河战役打败基辅大公统帅的军队。

之后继续向西进攻,沿着今乌克兰(当时这里还不完全属于基辅罗斯的疆土)一路杀掠到克里米亚半岛,之后在此杀掠之后继续向西折转进军到今乌克兰西部的德涅斯特河,但是由于无法渡河,于是折转东返,东北向进军围攻基辅罗斯的政治中心基辅,但未能攻陷,之后继续东北向进军,并相继渡过德涅斯特河和顿河,于1223年9月征伐当时的伏尔加河中上游河谷的伏尔加保加利亚王国,在此杀掠之后,相继渡过伏尔加河和乌拉尔河。

后于1223年向东返与当时于1222年从印度河河谷率领蒙古军主力撤军北返,并北向经过当时的旁遮普阿拉霍西亚德兰吉亚那、逾越兴都库什山脉、巴克特里亚之后渡过阿姆河并且穿越锡尔河和阿姆河之间的中亚河中地区(马尔基安娜、索格狄亚那)于来到锡尔河河谷,于1223年在此汇合,并再次召开了一次觐见大典,当时有很多西方国家都派遣使者来于蒙古帝国交好,包括神圣罗马帝国的罗马教皇的使者,之后于1224年的夏天来到额敏河和裕勒都斯河河谷,1225年的夏天回到蒙古帝国本土斡难河河源一带和哈拉和林一带(参见蒙古征服花剌子模)。

1225年,成吉思汗再次率军征伐西夏,但是于1227年八月病死于六盘山,之后九月蒙古军攻陷都城中兴府,西夏末代国王李𪾢投降。此时,蒙古帝国包括今蒙古高原、今中国黄土高原葱岭满洲平原华北平原中亚河中地区、阿塞拜疆以东的大伊朗大部。

另一方面蒙古人继续征伐金朝木华黎统帅的蒙古军在1218年攻占太原府和平阳府、1220年攻占济南府和益都府、1221年再次攻占了濮州、陕北保安和鄜州、1222年攻占长安、1223年攻占了宝鸡、凤翔和蒲州,1230年攻占了蒲中、潼关。

1231年,蒙古军从关中地区进攻南宋的汉中,然后顺着汉水流域而下,再折转北向进攻金朝的河南地区,另一支蒙古军则渡过黄河南下,1232年金军在三峰山之战惨败,金哀宗逃到蔡州,蒙古和南宋联合进攻金朝,最终蒙宋联军在1234年3月9日攻陷蔡州,金朝彻底灭亡。

成吉思汗之后的扩张

成吉思汗遗属由窝阔台继承大汗位,先由幼子拖雷监国,后在1229年最终召开库利尔台大会推举窝阔台继位。拖雷汗时代(1227年—1229年)加强对金朝的征伐。1229年,窝阔台继任大汗,1231年征伐高丽王朝,1233年消灭东真国,1234年3月9日攻灭金朝。随后再次西征;1236年打败钦察突厥部落,1238年2月占领莫斯科,1240年12月6日占领基辅;之后兵分两路入侵波兰立陶宛摩拉维亚匈牙利王国保加利亚第二帝国奥地利、原南斯拉夫大部分地区,大败神圣罗马帝国联军,前锋进军到波兹南维也纳近郊和亚得里亚海的东海岸(即威尼斯共和国达尔马提亚),欧洲为之震惊。正当此时,窝阔台逝世(1241年12月),远征军于是东还。

后来拔都于1242年在伏尔加河下游的萨莱城正式建立蒙古钦察汗国(又称金帐汗国或术赤汗国)。期间由绰马儿罕拜住野里知吉带阔里吉思阿尔浑八剌统帅的蒙古军逐渐征伐和屠杀蹂躏亚美尼亚王国格鲁吉亚王国科尼亚克苏丹国和大部分小亚细亚。1246年8月24日,贵由在窝阔台的王后支持下继位。拔都与贵由在长子西征以后不和,贵由在远征拔都途中病死,拔都本有资格承继汗位,但他无意即位,另举拖雷的长子蒙哥为大汗。

1251年,蒙哥继位。1253年派遣忽必烈取道西康南下灭大理国。蒙哥命旭烈兀西征(旭烈兀西征1256年—1259年);1258年,占领阿拉伯帝国首都巴格达,灭阿拔斯王朝。1260年,占领马木留克王朝首都大马士革。这时,蒙哥在攻打南宋四川时,在合州城下战死,军队于是北还。

欧洲

成吉思汗死后其子窝阔台继任蒙古大汗。1236年蒙古大军开始进攻钦察基辅罗斯;灭保加尔人的卡马突厥国并摧毁其都城;攻占:蔑怯思城、里亚赞、科罗姆纳、莫斯科(1238年2月)、苏兹达尔、弗拉基米尔城、雅罗斯拉夫城、特维尔城、切尔尼戈夫、乞瓦基辅(1240年12月6日)、加利奇国、赫梅尔尼克、桑多梅日城、克拉科夫城、奥拉迪亚、琼纳德、佩斯城、科托尔等二十几个城市。1240年12月6日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攻占基辅

1241年拔都率部入侵波兰立陶宛神圣罗马帝国摩拉维亚保加利亚威尼斯共和国达尔马提亚和原南斯拉夫地区的拉什卡,直至在奥地利维也纳近郊受阻于奥地利波西米亚联军。1242年春天窝阔台的死讯传来,拔都和各支蒙古军统帅班师回朝。这是蒙古大军所到最西的地方。

中东

窝阔台死后经过乃马真脱列哥那称制、贵由汗斡兀立海迷失的一共十年统治;1251年7月,成吉思汗的小儿子拖雷的儿子蒙哥继位。1256年蒙哥派其弟旭烈兀西征。期间蒙古军多次大举征伐高丽国;1258年,西征军攻占当时仅剩下美索不达米亚伊斯兰哈里发首都巴格达。1259年旭烈兀征叙利亚阿尤布王朝,1260年攻占大马士革阿勒颇

当年蒙哥在进攻南宋四川时战死(详见钓鱼城之战)。旭烈兀回师争位,之后留下的由怯的不花统帅的2万蒙古军队在今以色列加利利阿音札鲁特战役败于马木留克王朝,标志着蒙古帝国未能扩展到非洲

东亚

窝阔台时,1229年至1234年,蒙古灭金朝。1231年蒙古进攻高丽王国,并迅速攻占除开最南端外的全部高丽王国领土,高丽王室退守汉城城外的海域附近的江华岛,之后,高丽国分为主战派和主和派,并且已经臣服于蒙古帝国;但是当时半岛上的高丽三别抄义军一直抵抗到1275年才臣服。窝阔台灭金之后,兵分三路大举入侵南宋(窝阔台攻宋之战),另一路征伐高丽国;但窝阔台于1241年12月去世,蒙古军撤军,之后所占疆土为南宋军队收复。

后来经历乃马真脱列哥那、贵由汗、斡兀立海迷失的统治,期间对南宋的攻打限于边境的侵袭战争;到1251年蒙哥汗即位,才开始再次大幅扩张。在旭烈兀西征的同时,蒙哥于1258年率三路大军征伐南宋。1259年7月27日蒙哥在四川合州钓鱼城久攻不下,在一次战斗中中流矢受伤,不久就不治身亡了。正在进攻鄂州的蒙哥的弟弟忽必烈和从安南入侵南宋的兀良哈台军遂北返,忽必烈在开平自称大汗。在战胜也自称大汗的弟弟阿里不哥之后,1267年忽必烈开始营建大都,1285年建成。

1271年改国号为大元,蒙古文称为“大元大蒙古国”,是为元朝的开始。1264年至1279年,经过对南宋的多年征战,元军终于灭宋。至1275年高丽已臣服于元朝,成为其属国。

蒙古曾于1257年征伐越南陈朝北部地区。灭宋之后,元朝军队又分别于1284年—1285年和1287年—1288年两度攻打越南北部的陈朝和南部的占城(又称占婆)。陈朝与其宿敌占城联合击退了入侵军。1277年元军开始进攻今缅甸北部的蒲甘王国;直到1287年元军才攻入蒲甘王国首都,之后在1303年又撤出该地区。元军于1292年至1293年对爪哇岛发动的海上远征也失利。

1274年和1281年,忽必烈两次派军征伐日本(文永之役、弘安之役),但均以失败告终。一般认为台风是造成失败的最大原因。

帝国分裂

蒙哥于1259年去世后,其弟忽必烈阿里不哥争夺汗位(1260—1264年)。忽必烈听闻蒙哥汗死讯时尚在鄂州一带与南宋作战,后听说留守蒙古本土的阿里不哥准备集会称汗,立即与南宋议和之后北返回到开平(今内蒙古多伦县),于1260年5月在以东道诸王塔察儿为首的蒙古宗王及汉人儒臣的支持下抢先集会称汗。阿里不哥闻讯后,在阿速台玉龙答失海都等宗王的支持下于同年6月在当时的蒙古帝国首都哈拉和林召开“忽里勒台”大会,即大汗位。

由于忽必烈长期居住在中原,任用汉人,推行汉法,改变蒙古人的游牧传统,引起很多蒙古王公贵族的不满,故多数西道诸王当时均支持阿里不哥。为了争取宗王势力的支持,忽必烈默认术赤后王别儿哥、察合台后王阿鲁忽八剌、六弟旭烈兀对各自封地的实质统治权(但名义上西北四大汗国依然属于大蒙古国大汗的藩国)。忽必烈与阿里不哥随即展开历时四年的汗位争夺战争。与此同时,别儿哥与旭烈兀等亦在高加索地区大打出手。这一系列战争标志着帝国走向分裂。

忽必烈直到1264年才最终战胜阿里不哥,随后迁都大都(今北京),以上都为陪都。然而,支持阿里不哥窝阔台汗国拒绝归附忽必烈而实际上独立。蒙古察合台汗国被忽必烈、阿里不哥、窝阔台汗国等势力多次争夺,后与窝阔台汗国的海都结盟对抗忽必烈。这两个汗国位于今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中亚河中地区一带、钦察汗国为术赤之长子拔都在1242年正式建立,位于现在的东欧平原、南俄的北高加索、和锡尔河以北的中亚的一部分,基辅罗斯诸公国为其扶植的弗拉基米尔大公遥控的藩属国。

伊儿汗国旭烈兀在1256年正式建立,包括大伊朗等地。钦察汗国在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夺汗位时已实际上独立,仅伊儿汗国承认忽必烈的大汗位,但在忽必烈去世后也独立。造成蒙古帝国实际上的分裂。

1271年忽必烈在其领地内改国号为“大元”,建立元朝,蒙古文则称为“大元国”(Dai Ön Ulus)或“大元大蒙古国”(Dai Ön Yeqe Mongɣul Ulus)。然而在此同时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儿汗国先后各自为政,拒绝承认忽必烈为大蒙古国大汗,直到1303年元成宗与蒙古诸王意识到,黄金家族的内战是在破坏大蒙古国的基业,最终于达成和解,约定四大汗国名义上重新承认元朝皇帝为大蒙古国大汗,彼此间设驿路、开关塞恢复往来。

元朝名义上保留术赤汗和伊儿汗原本在河东路河南等处领地,每年颁给岁赐。伊儿汗国作为附属元朝的藩国,其君主即位仍需元朝皇帝遣使册封,颁发“王府定国理民之宝”、“真命皇帝和顺万夷之宝”等汉文印玺。此后钦察汗国的数位君主,如脱脱(肃宁王)、月即伯等也得到了元朝皇帝的正式册封。

后蒙古时代

东亚

元成宗开始,政治就开始走向下坡。到元惠宗中后期政事已日渐混乱。1351年,刘福通白莲教教众和被征挖黄河河道的河工起事,组织红巾军对抗元军,开始了红巾军起义(参见元代民变)。1368年,汉人朱元璋灭亡元朝,建立明朝,八月攻占大都,把蒙古势力赶回长城以北,回到蒙古高原的蒙古政权继续延用大元国号,史称北元,至1388年去大元国号(一说或1402年去大元国号),而结束后衍生为鞑靼瓦剌[注 2]

随著元朝败退至蒙古高原,原本作为元朝藩国的高丽国王,因为与元朝皇室关系密切而派兵反明,结果被亲明的大将李成桂回师灭亡,建立亲明的李氏朝鲜,成为明朝的重要藩国。

中亚和欧洲

窝阔台汗国的领地在1309年被察合台汗国和元朝瓜分。

察合台汗国在1369年分裂,而伊儿汗国在1357年灭亡,最终均在1388年被又一个蒙古人建立的帖木儿帝国征服。帖木儿是西察合台汗国中亚河中地区渴石地区的蒙古贵族巴鲁剌思氏的后裔,由于东察合台汗国后王黑的儿火者公主(铁木真的直系后裔)被其纳为妻妾,他宣称自己是蒙古黄金家族后裔,又被称为驸马帖木儿

他在1369年自立为苏丹,发动七次征伐东察合台汗国的战争后,迫使察合台汗国臣服,和在1381年—1387年征服在1357年灭亡后的蒙古伊儿汗国的衍生的几个小汗国(卡尔提德王朝丘拜尼王朝莫扎法尔王朝黑羊王朝白羊王朝札剌亦儿王朝),1391年和1394—1395年征伐钦察汗国脱脱迷失,征伐印度德里苏丹国,攻陷德里、西面击败当时如日中天的鄂图曼帝国苏丹巴耶塞特一世安卡拉战役)和埃及马木留克王朝

帖木儿帝国的疆土,鼎盛时东起印度德里费尔干纳盆地,西至小亚细亚,北自咸海锡尔河河谷,南达波斯湾。1404年帖木儿率领20万军队进攻中国明朝,结果在1405年进军途中病死。帖木儿死后,其帝国分裂,1506年被突厥的乌兹别克部落昔班尼灭亡。帖木儿帝国不是蒙古帝国的一部分,但是属于后蒙古人势力,其疆土大多在原蒙古帝国的地方。帖木儿帝国灭亡后,帖木儿的后裔巴布尔于1526年征伐印度德里苏丹国,建立莫卧儿王朝,自称印度斯坦王,名义上存在至1857年,18世纪疆域大幅减少,最终被大英帝国征服。

钦察汗国到1480年或1502年分裂,克里米亚汗国存在到1783年,而阿斯特拉罕汗国喀山汗国西伯利亚汗国均最终在16世纪中被俄罗斯帝国全部占领。

对后世的影响

正面的看法

蒙古帝国在鼎盛时期统治从东亚到中亚、西亚、东欧的前所未有的巨大帝国。蒙古帝国的建立加速了东西方的文化、技术交流,促进了多民族的文化交流。整个丝绸之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被只有一个国家控制,这使得东西方的商贸往来比其他分裂时期要容易得多。

负面的看法与相关异议

成吉思汗曾梦想“让青天之下皆成蒙古人之牧场”。很多古代文献都记载,在蒙古的扩张过程中,无数的古代文明遭到毁灭,无数城市被摧毁,根据R. J. Rummel估计,在蒙古帝国的入侵下有3000万人被杀。在蒙古帝国对西方的扩张过程中有2,000万人被屠杀;整个亚洲的人口分布亦发生重大变化。David Nicole 在The Mongol Warlords中说,“恐怖和大规模灭绝反对者是蒙古人屡试不爽的战术”[5]伊斯兰世界的东半部经历了恐怖的死亡与毁灭。从1219年到1260年,由于大屠杀和饥荒,波斯的总人口从1200万下降到110万[6]。在中亚河中地区大呼罗珊,自希腊—巴克特利亚王国时期建立的水利灌溉系统被彻底毁灭,同时也伴随着无数良田荒芜和成为沙漠;在西亚,自阿卡德帝国古巴比伦时期建立的水利灌溉系统被彻底毁坏,大量良田荒芜。

据统计,西亚地区的耕地面积至今未恢复到蒙古人入侵之前的60%。中亚、西亚及东欧至少七十多个城市遭到蒙古军屠城,有的城市甚至被多次屠城,给当地人民造成巨大灾难和痛苦记忆。历史学家估计匈牙利王国(1241年—1242年)当时200万人口中的一半死于蒙古入侵[7]。基辅罗斯几乎所有的城市均被摧毁,投降者作为奴隶,大部分因繁重的劳役很快死去,战俘则加入蒙古军队继续西征[8]。其人口同样有大约一半死于蒙古入侵。此外,Colin McEvedy的《世界人口史地图集》(1978)估计俄国欧洲部分的人口从入侵前的750万下降到700万>。

中国地区的人口在蒙古入侵的七十年间明显下降。在蒙古入侵以前(1200年),中国(包括金朝西夏南宋大理国)人口约有1亿4千4百万,甚至更多,而到1278年(1279年完全占领)只有7,000万人[9]。但学术界今天对此也有不同看法,认为人口数量的剧烈下降同样有人口统计的不完善和大规模遗漏或者蒙古军队带来的传染病的原因。[10]

然而蒙元史学家杰克•威泽弗德(Jack Weatherford)指出成吉思汗允许民众自由地传播有关他或蒙古人的最坏的和最难以令人置信的传闻,当时成吉思汗意识到,传播恐怖的最好方式不是通过士兵的行为,而是通过文人的笔。蒙古人操纵宣传的机器并且经常夸大战争中的死亡人数,意图散播恐惧。他亦指出:“尽管蒙古军队实行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杀戮,并几乎是将死亡当作一种政策,而且可以肯定的是,他们还将死亡当作是制造恐怖的一种思考方式,但他们却以一种影响重大而又令人吃惊的方式,脱离了那个时代的普通惯例。

蒙古人并不实施严刑拷打、毁伤肢体或使人残废。在那个时代,战争通常是以一种恐怖的形态来进行的,而且同时代的其他统治者,通过公开拷打或骇人听闻的断肢毁体方式,使用原始而又野蛮的策略,向民众灌输恐怖和惊悸……从中国到欧洲,文明世界的统治者和宗教领袖都依凭这些骇人听闻的手段,通过恐怖来统治自己的民众,通过惊骇来打击敌人的信心。”;“与同时代文明军队的恐怖行为相比较,蒙古人并不是通过凶猛而又残忍的行为来引起恐怖的,而是由于他们快速而又有效的征服,以及他们似乎完全轻视富人和有权势者的生命而引起恐怖。”;“与传播的恐怖传闻相比较,起初向蒙古人投降的那些城市,得到了宽大而又仁慈的对待,于是那些城市居民就天真地怀疑起蒙古人的能力。

投降之后,很多城市起初都忠顺地服从,而一旦蒙古人离开他们的国家,他们就马上反叛。由于蒙古人仅留下少数几位官员进行管理,而且又没有驻扎小部队留守城市,居民们误以为蒙古人的撤退是虚弱的表现,并且想当然地以为蒙古主力部队将再也不会原路返回。对于这些城市,蒙古人是毫不留情的;他们迅速返回叛乱的地方,并彻底地摧毁它们。一个被彻底毁灭的城市是无法再次叛乱的。”[11]

蒙古帝国和黑死病

通常认为,1346年,在蒙古钦察汗国军队进攻黑海港口城市卡法(又译克法,现乌克兰城市费奥多西亚)时,用抛石机将患鼠疫而死的人的尸体抛进城内,这是西方社会有纪录以来第一次细菌战[12]。鼠疫原产中亚,其携带者是土拨鼠。在蒙古帝国之前鼠疫曾多次传入中国,所以虽然中国也曾发生过地区性鼠疫传染,但中医在与鼠疫的反复斗争中逐渐累积起经验,而欧洲人则在此之前从未接触过鼠疫。在卡法的一个热那亚商人将带病的跳蚤无意间带到意大利热那亚共和国,于是鼠疫在欧洲广泛传播,最终在1348年—1349年造成2,000万人死亡,成为令人闻之色变的“黑死病”,因为鼠疫患者皮下淤血、全身发黑而死。

也有一种说法认为鼠疫是丝绸之路上的商人把病菌带到中东,然后又传播到欧洲的。

1348年至1349年的黑死病使得当时欧洲丧失了三分之一的人口,对人的关心的人文主义随之觉醒。欧洲人文主义文学的第一部代表作《十日谈》就是薄伽丘在黑死病泛滥最猖獗的时期写成的,描述1348年发生在意大利的可怕瘟疫。欧洲就此迎来了文艺复兴的曙光。

对各国的影响

  • 蒙古帝国横跨东、中、西亚和东欧巨大的疆域。在蒙古帝国衰败之后,前蒙古钦察汗国属国的莫斯科公国崛起并占领了原属于钦察汗国的相当一部分土地,成为后来著名的俄罗斯帝国。莫斯科公国统治者在蒙古钦察汗国时代曾长期把持了当时蒙古人遥控罗斯诸国的弗拉基米尔大公的位置,并代表蒙古进行收税,进而抬头,因为蒙古人很少视察他们占领的疆土。今天,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俄罗斯大部分领土是当年的蒙古帝国的一部分。另一位欧亚主义哲学特鲁别茨科伊在他的经典著作〈论俄罗斯文化中的图兰成份〉指出莫斯科要感谢蒙古统治,俄罗斯帝国在消灭喀山阿斯特拉罕后才成为强国。莫斯科公国的贵族就有20%曾与蒙古人通婚,[来源请求]莫斯科公国政府的制度也是蒙古式的。俄罗斯人的日常生活深受蒙古影响,俄语有大量蒙古语借字、邮政、税收、衣服也受蒙古影响,军制与法制是从蒙古学的。
  • 中世纪伊斯兰教中的激进教派阿萨辛派因为行刺蒙哥汗而与蒙古帝国交恶,最后被深受景教影响的旭烈兀灭亡[13][14],结束了该教派以暗杀进行恐怖统治的时代。
  • 欧洲,由于蒙古铁骑连下数十城,占领多个国家,欧洲君主十分恐慌。后来在19世纪有了“黄祸”一说,一些说法认为泛指所有东亚黄种人带来的威胁时,常回溯用于13—14世纪的蒙古帝国时期。
  • 日本,为了对付蒙古军入侵而进行的全国范围的改编使得其经济和军事都处于重压之下,并且整个国家的资源使用已经到了极限。元军入侵也使得日本幕府找到了继续统治国家的借口而不将权力交给天皇。他们之后一段时间继续加强九州的防务,那里的许多军事设施很多年后还有效。由于战后受货币经济影响,幕府无法恩赏抗元官兵,加剧了国内矛盾。最终后醍醐天皇灭了镰仓幕府
  • 朝鲜半岛高丽王朝在蒙古帝国军队屡次大举征伐后,归顺于蒙古,成为附庸国之一。蒙古人建立的元朝被汉人朱元璋灭亡后, 汉人脱离蒙古人统治,建立了新的王朝──明朝。忠于蒙古的高丽国王无法接受,遂派出将军李成桂征伐明帝国。但是亲近明帝国的李成桂从鸭绿江附近举师回朝,兵变推翻高丽国,建立亲明的朝鲜王朝

其他影响

  • 有学者发现,在蒙古、中亚附近,多达8%的男性人类是成吉思汗的直系后代,全球有至少1,600万这样的男子[15][16]

蒙元与中原王朝

元朝统治者在《元典章》中的《建国号诏》中向外宣称大元是继承于三皇五帝秦汉隋唐的新王朝[17]

从古籍中可见元朝统治者多次称大元为“中国”:

至元二十七年,帝怒,欲再发兵,丞相完泽、平章不忽木言:“蛮夷小邦,不足以劳中国。张立道尝再使安南有功,今复使往,宜无不奉命。”[18]

元仁宗延祐元年,右丞相铁木迭儿奏:“蒙陛下怜臣,复擢为首相,依阿不言,诚负圣眷。比闻内侍隔越奏旨者众,倘非禁止,致治实难。请敕诸司,自今中书政务,毋辄干预。又往时富民,往诸蕃商贩,率获厚利,商者益众;中国物轻,蕃货反重。今请以江浙右丞曹立领其事,发舟十纲,给牒以往,归则征税如制;私往者,没其货。”

元惠宗至元元年,徐世隆奏:“陛下帝中国,当行中国事。事之大者,首惟祭祀,祭必有庙。”从之[19]

至元二年有日本僧告其国遣人刺探国事者。铁木儿塔识曰:“刺探在敌国固有之,今六合一家,何以刺探为。设果有之,正可令睹中国之盛,归告其主,使知向化。”[20]

“诸下海使臣及舶商,辄以中国生口、宝货、戎器、马匹遗外番者,从廉访司察之。”[21]

注释

  1. 钦察汗国建于1219年~1480年/1502年;察合台汗国建于1223年~1571年;窝阔台汗国建于1225年~1251年/1309年;伊儿汗国建于1220年/1256年~1357年。
  2. 2.0 2.1 一说北元于1388年脱古思帖木儿死后就去国号,或年号,一说1402年鬼力赤杀死坤帖木儿,去“大元”国号,改称“鞑靼”,去皇帝号,复称可汗
  3. 《元朝秘史》作“帖木真”。

参考文献

引用

  1. Rein Taagepera. Expansion and Contraction Patterns of Large Polities: Context for Russia. International Studies QuarterlyInternational Studies Quarterly. September 1997, 41 (3): 475–504. JSTOR 2600793. doi:10.1111/0020-8833.00053. 
  2. 佚名 撰. 《元朝秘史》 卷一. 鲍思陶 点校. 济南: 齐鲁书社. 2005: 23. ISBN 7-5333-1481-6. 
  3. 蒙古伊儿汗国宰相拉施德丁(1247?~1317年)的著作《史集》第一卷第二分册记载:“当始自伊斯兰教历602年7月的巴儿思亦勒即虎年[1206年]幸福地莅临时,初春,成吉思汗下令建九脚白旄纛,隆重地召集举行了大忽里勒台。”在这次忽里勒台上他获得了“成吉思汗”的尊号。”
  4. 世界上最早的宪法《成吉思汗法典》出版发行
  5. Mongol Conquests
  6. Battuta's Travels: Part Three - Persia and Iraq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08-04-23.
  7. The Mongol invasion: the last Arpad kings
  8. The Story of the Mongols Whom We Call the Tartars= Historia Mongalorum Quo s Nos Tartaros Appellamus: Friar Giovanni Di Plano Carpini's Account of His Embassy to the Court of the Mongol Khan by Da Pian Del Carpine Giovanni and Erik Hildinger (Branden BooksApril 1996 ISBN 978-0-8283-2017-7)
  9. Ping-ti Ho, "An Estimate of the Total Population of Sung-Chin China", in Études Song, Series 1, No 1, (1970) pp. 33-53.
  10. We Have Met the Enemy And They Are Small – A Brief History of Bug Warfare. Military History Now. [26 December 2014]. 
  11. 杰克•威泽弗德《成吉思汗与今日世界之形成》,重庆出版社,第122-125页
  12. Svat Soucek. A History of Inner Asia.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ISBN 978-0-521-65704-4. P. 116.
  13. 旭烈兀
  14. 1911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Crusades/8.The Crusades of St Louis:"but in the Mongol army there were many Christians, the results of early Nestorian missions to the far East."
  15. Zerjal, Xue, Bertolle, Wells, Bao, Zhu, Qamar, Ayub, Mohyuddin, Fu, Li, Yuldasheva, Ruzibakiev, Xu, Shu, Du, Yang, Hurles, Robinson, Gerelsaikhan, Dashnyam, Mehdi, Tyler-Smith (2003). "The Genetic Legacy of the Mongols".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72): 717–721.
  16. 勇武统治者成吉思汗有后裔男性1600万
  17. 《建国号诏》:“诞膺景命,奄四海以宅尊﹔必有美名,绍百王而纪统。肇从隆古,匪独我家。且唐之为言荡也,尧以之而著称﹔虞之为言乐也,舜因之而作号。驯至禹兴而汤造,互名夏大以殷中,世降以还,事殊非古。虽乘时而有国,不以利而制称。为秦为汉者,著从初起之地名﹔曰隋曰唐者,因即所封之爵邑。且皆徇百姓见闻之偶习,要一时经制之权宜,概以至公,不无少贬。我太祖圣武皇帝,握乾符而起朔土,以神武而膺帝图,四震天声,大恢土宇,舆图之广,历古所无。顷者耆宿诣庭,奏草申请,谓既成于大业,宜早定于鸿名。在古制以当然,于朕心乎何有!可建国号曰大元,盖取《易经》乾元之义,兹大冶流形于庶品,孰名资始之功。予一人底宁于万邦,尤切体仁之要,事从因革,道协天人。於戏!称义而名,固非为之溢美﹔孚休惟永,尚不负于投艰。嘉与敷天,共隆大号!”
  18. 《元史.卷一百六十七.列传第五十四.张立道》
  19. 《元史.卷一百六十.列传第四十七》
  20. 《元史.卷一百四十.铁木儿塔识传》
  21. 《大元通制.禁令》

来源

书籍

研究书目

  • Herbert Franke(傅海波)& Denis C. Twitchett(崔瑞德)编:《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 Thomas Barfield 著,袁剑 译:《危险的边疆:游牧帝国与中国》(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年).

外部链接

参见

Template:Dynasty
中国朝代和政权
Template:Dynasty
亚欧、西域、东北、西北及蒙古地区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