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華裔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華裔

來自 網絡網 的圖片

華裔 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huá yì,英文是Ethnic Chinese,指有中國血統的華人在旅居國所生並取得旅居國國籍的後代。

現代華裔是指定居在國外的華人已經取得中國以外的國籍者(也稱為x籍華人)和在國外出生,根據出生國的法律而擁有外國國籍者。也就是說從法律上說他們已經不是中國公民。但是從血統上說他們是華人的後代(後裔)。[1]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華裔

外文名稱 Ethnic Chinese

獲諾獎者 李政道、丁肇中、李遠哲、朱棣文、崔琦、錢永健、高錕

讀音 huá yì

注音 ㄏㄨㄚˊ ㄧˋ

古代

古指我國中原地區。華裔對舉,始見於《左傳·定公十年》:"裔不謀夏,夷不亂華。"晉 劉琨《勸進表》:"天地之際既交,華裔之情允洽。" 南朝 宋 顏延之 《三月三日曲水詩序》:"華裔殷至,觀聽騖集。"《新唐書·李叔明傳》:"初, 東川承兵盜,鄉邑雕破, 叔明 治之二十年,撫接有方,華裔遂安。"

華夏後裔

華夏族的後裔。華夏族為漢族的前身。黃鷟來 《題楊人庵總戎<無著圖>》現代意思是中華民族後裔在海外

華僑子女

華僑在僑居國所生並取得僑居國國籍的子女。巴金《中國人》:"幾十萬、上百萬的華僑和華裔 越南'難民'今天的遭遇不就是最有力的說明麼?"

屬性確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

第四條 父母雙方或一方為中國公民,本人出生在中國,具有中國國籍。

第五條 父母雙方或一方為中國公民,本人出生在外國,具有中國國籍;但父母雙方或一方為中國公民並定居在外國,本人出生時即具有外國國籍的,不具有中國國籍。

華裔歷史

中國人到外國僑居,傳說開始於周秦時代,但有史可查的是漢朝。公元前124年,漢武帝建立了中西交通,在很長的一個時期內,每年都有使者和人民的來往,多則幾百人,少則百多人。中國自漢朝已開闢與東南亞和印度、斯里蘭卡的海上交通。由於開展海外貿易,中國商人、水手開始向東南亞進發,其中一部分人定居下來,成為了第一代海外移民。

唐朝時期,中國人移居國外逐漸增多,許多外國人稱海外華人為"唐人",華僑回國也稱回"唐山"。到了公元10世紀以後的宋、元時代,尤其是福建、廣東,許多人紛紛前往海外謀生。

參考來源